盗版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75272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盗版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盗版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盗版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盗版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盗版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盗版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

《盗版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盗版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盗版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

而在我国为1998元,是普通工人两月工资,而且价格比美国还贵50多美元。

还有Office97国外为399-459美元,而国内长期标价9760元。

这种无视国情的超额暴利价,使我国人民以几十至上百倍的代价,使用同一种产品。

1999年韩国许多人游行抗议微软不平等的价格,而这些软件在我国的销售价格比韩国还要高。

2001年11月报道,欧洲联盟委员会正与微软打官司。

我想,怎么就没有国人出来抗议,然盗版盘在我国的大泛滥,莫非是更大的抗议乎!

2001年10月19日,上海APEC亚太工商峰会期间,盖茨与我国IT业精英们的对话会上,有人提问:

“微软软件似乎太贵了?

”盖茨好像有些发火:

“整个PC系统中,最便宜的是软件,其次是硬件。

”他有600亿美元资产,连续7年蝉联世界首富,看来仍觉赚得不够,无意降价。

当然,商人总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赚钱是永远不会够的。

软件产品的开发成本固然较高,但其复制成本很低,几乎是一种零边际成本的特殊商品。

这种独特的成本结构产生巨大的无边际的规模经济,生产越多,成本则越低。

价格居高不下,极大地刺激盗版大泛滥。

微软公司又投以巨资,对我国的盗版情况作调查取证,依法索赔,国内几乎所有的大中型企业机构和主要计算机厂商都在此列。

有人指出,盗版实际上是零关税倾销,不但猛烈冲击了我国的民族软件业,而且微软公司依法将使盗版者付出更大代价。

也有一些诉诸法院的,如2001年4月22日上海市第一中级法院,对华海公司销售的电脑安装Win9

8、Office97盗版盘,判其赔偿微软28万元并收缴其电脑;

4月16日上海市高级法院,对年华公司销售的电脑安装盗版盘,判其赔偿15万元。

上海市高级法院知产庭吕国强庭长表示:

“法院将不断加大制裁力度,决不让侵权者占便宜。

”其实,他们用的是测试版的复制品、赝品、次品,怎能按正版的多少倍来赔呢。

微软公司在我国雇了一批律师,以客户身份去购电脑、购光盘,掌握其盗版证据后,报警抓捕,把经销商推上法庭,再由法官判其巨额赔款或重刑,律师成了讼棍,搅得各地电脑市场的经销商们,人心慌慌,人人自危,万马齐喑,既无力承担配置常用微软正版软件的高价,又不敢装盗版盘,只得卖电脑“空壳”,使广大用户无所适从,行为混乱。

在图书盗版方面,抽样调查表明,国内读者85%认为书价贵,其中25%认为难以承受。

我国书价十几年来,上涨20多倍,结果会毁掉整个市场。

1999年全行业图书库存超过40亿册,达250亿元。

库存又使出版社把损失转嫁到新出版的书上,恶性循环。

这又使盗版书盛行,其道理是一样的。

盗版书摊上的书,一些时尚新书每本10元,旧一些的3至5元,大都与正版无异,并非宣传报道得那么糟。

在光盘盗版方面,2000年11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破获福建农村地下光盘生产线,其规模之大,设备之先进达国际水平,日产2万多张,年产上千万张,年产值上亿元;

其机关暗道之隐秘,撤退之神速,竟无一人落网,赶上抗日战争神奇的地道战了。

珠海中外合资企业的生产线,是国家重点项目,其投资规模不知要比这地下生产线大多少倍,然其产量和质量不过如此。

2000年我国正式的光盘生产线达478条,查获非法生产线112条。

看来,一哄而上的生产规模形成的买方市场,也不失是利民亦利国的大好事。

可见,我们的正版厂家如能少挣一点钱,把天价降下来,国家实行税收优惠,少宰人,才能薄利多销,与盗版厂商竟争,造福于大众,也能赚大钱。

盗版盘属非法物,其生产流通各环节,随时都可能被查处,被捕,被严惩判刑,而破产。

尽管其风险和成本很大,却还能以如此低价畅通无阻,且越严打则越繁荣,可见其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均有利可图,其价格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市场基准价格,是挤掉了经手各方过于贪婪的泡沫和水分,减磅后的市场实际价格。

政府要采取措施,打击正版盘的垄断高价暴利,使其按市场实际价格,与盗版盘竞争,地下游击队终究抗争不过正规军。

只有抓住源头,才能从根本上制止盗版。

其实,正版盘薄利多销,良性循环的最大受益者,仍是微软公司等正版商。

2000年10月,王府井书店推出内装几十本百科全书的一套4张盘才50元,人们争相购买,有的一次买几十套,分给单位同事;

1999年10月推出从248元降至28元的金山快译,市场一片热销,引起普遍降价;

又推出乐亿阳杀毒软件28元(原188元)。

现在市场上国产正版软件大都20至50元,均以简易塑料包装,改变过去的豪华大盒,那时的售价均为上百至几千元,奢华无当。

可见只要价格合适,人们还是愿意买正版。

北京小红帽速递公司征订单上的VCD系列片:

《大宅门》40集、《铁齿铜牙纪晓岚》40集、《环珠格格》49碟、《像雾像雨又像风》30集等几十种热门大片,每集(张)仅3.10至6.50元,比盗版还便宜,就不可能再有盗版了。

2001年9月,中关村电脑城大厅,微软正版盘柜台位置显要豪华,却无人问津,据说每月只能售出5至10盘办公软件,及一些游戏、杀毒盘,而支付其每月6000元的场租费,只需售出5盘软件即可,可见其销售利润之高。

3.盗版市场较广:

顾客主动消费的假货

假货可分为被动消费与主动消费两大类:

如机动车辆、药品食品等许多事关人身安全的商品,即使再便宜,人们也不会买,除非不知情的被动消费;

另如出版物等信息性商品,假货照样能用,即使质量稍差也无大碍,因价廉则物美,明知是假货而买之用之,则为主动消费。

在市场经济中,有那么多人选择假货,自然是因为真货的价值与价格的悖离所致。

真货由卖方定了高价,消费者觉不值而不买或买不起,市场就不接受,真货不值才会有假货的值。

假货虽可怕,但也有其符合价值规律,培育市场,繁荣经济的作用。

无论哪类假货,政府依法都应严厉打击,自不待言。

然其中,对人们主动消费的假货,单靠政府严打,没有百姓响应是徒劳的。

顾客是上帝,上帝选择假货,故屡禁不止,法不责众,司法者怎么打得嬴上帝呢,只能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2001年4月,在全国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法律研讨会上的发言,有知识产权法的学者认为这个说法有新意,并补充道,他见北欧国家的新做法是,一旦查到假冒不伪劣即质量好的冒牌货,司法部门不再没收销毁,以免造成浪费和污染,让其照卖不误,之后要其向被侵权的知识产权人付费即可,十分温和。

另据悉,美国对集成电路芯片,发现盗版后,让其照常使用和经销,并向权利人补交合理费用即可。

我国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条例也如此规定。

当前,城市居民贫富差距很大,高收入家庭只占人口的20%,而占80%中低收入的平民大众,才是大市场。

然商家急功近利,为牟取暴利,只盯着富人的钱袋,千方百计提高商品的豪华程度,来取悦于富人,失却了平民意识和大众市场。

而盗版商却顺应民众需求,因陋就简,不断及时大规模推出质次价廉,也能对付用的各种测试版复制品,即为“大众简易普及本”软件盘,深受普遍欢迎,供不应求,抓住巨大商机,占领市场,日益繁荣,且屡禁不止,有强大的生命力。

不然,昂贵的微软产品,只能是少数有钱人把玩的稀有宠物。

4.丰厚的经济利益驱使盗版者铤而走险

不法书商面对的是盗版暴利的诱惑,盗版可谓无本生意,不需缴税和支付稿费,仅仅支付低廉的印制费用。

正版和盗版在价格上存在巨大差距,两者巨大的价格落差。

冲击着消费者的道德底线,吸引不少消费者的眼球,而由此产生的效应使出版商、发行商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在加上我国人民消费水平不高,求廉的心理使不少人对盗版书籍制品趋之若鹜,低廉的价格是盗版制品最具诱惑的地方,同时也是正版无法逾越的鸿沟。

5.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产生的管理不严、腐败贿赂、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

出版业也存在着令人痛恨的行业腐败现象和地方保护主义现象。

某些出版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出卖书号,致使出版管理失控,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出版管理程序的出版物和盗版出版物。

另外,出于部门和地方经济利益的考虑,有的地方在查处盗版盗印案件中往往态度不是那么坚决。

尤其对内容无问题的盗版现象,更不能引起足够重视。

针对以上种种原因,我国应针对盗版现象作出解决措施。

1.法律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由于有些法律法规制定得比较早,已经无法适应目前的出版物市场,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出版生产。

另外,有些法律法规的针对性还不强,可操作性还不够,处罚力度无法达到震慑盗版者的目的。

所以,从新闻出版业的实际出发,清理已不适应现实发展的旧有法律法规,完善和建立起新的法律法规体系,已是当务之急。

这不仅是出版业的迫切要求,也是打击盗版最强有力的武器。

2.提高管理部门和法律工作者运用法律武器打击盗版的认识和政策水平

由于运用法律手段打击盗版活动的专业性、政策性比较强,无论是管理机关还是法律工作者都应该提高认识和政策水平。

一些专业的法律人员也存在办案经验不足,对有关法律法规不熟悉的情况,往往影响了某些案件的审理。

3.普及和宣传知识产权保护,唤起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

加强全民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是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甚至需要一两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加大社会对打击盗版的舆论宣传,能提高社会对打击盗版的认同感。

中国是一个著作权保护相对落后的国家。

近年来,民众的著作权意识虽有提高,但依然较为落后。

前面所引的大量调查说明,民众对盗版制品持肯定的态度,导致社会对打击盗版缺乏认同感。

因此,出版(版权)部门要加大对公众进行著作权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社会对打击盗版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开展了许多大规模的反盗版宣传活动。

如请文艺界人士义演打击盗版、社会公众签名打击盗版、集中公开销毁盗版制品等。

这些活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

一方面宣传盗版的危害,让公众认识到,盗版不利于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不利于国家文化实力的提高。

尤其是现在的电子与网络出版领域的盗版,非常不利于民族软件产业的发展和电子、网络出版事业的发展。

在此基础上帮助消费者逐步树立购买盗版就是帮助别人销赃的观念,从而自觉抵制盗版产品。

同时,还要教会公众掌握识别盗版与正版的方法,自觉抵制盗版。

政府部门要与大众传媒、教育部门紧密配合,共同开展打击盗版的宣传工作。

如在报刊上开设反盗版专栏、在电视上播放公益性反盗版宣传片、在社区张贴公益性宣传广告、在中小学校开设反盗版讲座等活动,为治理盗版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4.做好打击盗版的日常管理工作

打击盗版将是一项持续时间非常长的工作。

各级出版(版权)管理部门要树立打持久战的观念,通过加强日常管理工作,遏制盗版行为的泛滥。

出版(版权)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除进行出版物市场的检查、反盗版的宣传外,更要积极做好民众对盗版制品的投诉、帮助民众鉴别盗版制品等工作,提高社会的正版意识和正版率。

目前,出版(版权)管理部门急需开展的日常工作,是要向社会提供反盗版信息。

国家以及各省、市的新闻出版局、版权局、扫黄打非办公室,要将最新的反盗版信息及时上网,供社会各界人士查考。

如国家版权局的网站、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所办的中国音像电影网,能经常提供最新的图书、电子出版物、音像制品盗版信息,方便了社会各界对盗版制品的了解,起到了一定的信息沟通作用。

但省、市一级的出版局(版权局)、文化局网站上很少见到此类动态信息。

因此,各级新闻出版(版权)、文化管理部门要将提供反盗版信息作为日常管理中的重要工作来抓,推动反盗版工作的开展。

反盗版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任重而道远。

积极开展对反盗版工作的研究,加强反盗版工作的经验交流等,也是目前打击盗版中需要开展的工作。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使用正版商品,可以体现一个公民的基本素质,可以看出其对道德、文化、法律的认识。

反之,一个不尊重知识产权的人,认为版权保护与自己无关,购买盗版商品心安理得,就大大地暴露了他对科学、个人素养的缺失。

所以,让我们都做一个好公民,提高素质,保护版权,从我做起,拒绝盗版。

真正的维护知识产权的权益。

第二篇:

▲如何打击盗版行为

▲如何打击盗版行为?

(1)加强立法工作,依法规范人们行为,完善知识产权法等,维护经济、文化秩序,法制尊严。

(2)有关部门加大对盗版侵犯知识产权的打击力度,加强执法监督,揭发检举不法行为。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职业道德,以德经营。

(4)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知识产权、守法、护法能力。

(5)消费者增强维权、自保能力,拒绝盗版,同盗版行为作斗争。

▲国家严厉打击盗版行为说明?

①法律平等保护每个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不受非法侵犯。

②法律打击侵犯智力成果权的不法行为,侵犯智力成果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

③我国公民依法享有智力成果权,要增强维护智力成果的法律意识,尊重自己、他人智力成果权。

④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律具有强制性。

⑤公民应学法,增强法律意识,依法办事,合法权被侵害时应依法维护。

▲购物建议

(一)①消费者应增强法律、消费意识,珍爱生命,拒绝不合格产品,遵守市场秩序,依法消费,做个聪明的消费者②(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方法:

)1.不轻信广告宣传2.不盲目追随其他消费者3.从信誉高、服务态度好的正规商家购买商品4.向经营者索要消费凭证并注意保存5.了解产品性能、产地、保质期、、合格证、粮油产品、QS标志

(二)假如买到不合格产品,应依法维权(+消费者被侵权后做法P44)

▲对舍小家顾大家的行为你如何认识?

→启示

⑴说明:

①公民道德高尚,社会责任感强、乐于奉献,,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②P60⑤

⑵意义:

维护了国家和个人利益,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⑶做法:

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P60④⑤

第三篇:

我国行政垄断屡禁不止的原因分析

竞争法作业一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深入,行政垄断问题一直是国内理论界非常关注的话题。

行政垄断与市场垄断和自然垄断不同,作为转轨经济中的一种特殊现象,通常是依靠公共权力来获取产业的独占地位或达到区域市场封锁的目的。

行政垄断往往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社会福利的损失、收入分配的不均以及地方保护和区域市场分割等。

研究行政垄断的政策意义在于寻求治理措施,以推进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建设。

本文对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行政垄断的本质、根源及其治理机制进行初步分析,试图为治理行政垄断寻找一种思路。

一、行政垄断的界定

在我国,行政垄断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我国经济学学者胡汝银首先界定:

行政垄断是“通过行政手段和具有严格等级制的行政组织来维持的”垄断[5]。

我国法学界后来直接沿用了这一概念,形成如下几种有代表性见解:

一是认定行政垄断为“凭借政府行政机关或其授权单位所拥有的行政权力,滥施行政行为,而使某些企业得以实现垄断和限制竞争的一种状态和行为”[1]。

二是认定行政垄断为“行政权力加市场力量而形成的特殊垄断”[2]。

笔者认为,行政垄断可以界定为:

政府机关及其所属部门,为了追求狭隘的不法利益,利用自己被授权、被委托的地位,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正当竞争,损害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行为,属于违法行政。

从上述定义来看,行政垄断具有如下特征:

一是行政垄断主体的地位具有特殊性,即是政府及其所属部门。

另外,由于行政法上还存在着授权或被委托的行政主体,它们也可能变相实施行政垄断行为,因此也是行政垄断主体。

二是行政垄断主观上具有狭隘的经济利益性,表现为对特定的不法利益的追求,即主观目的是特定经营者的利益,或者地方利益和行业利益。

三是行政垄断客体即其所侵害的社会关系是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对市场的直接竞争秩序和活动的限制和损害。

由上可见,行政垄断本质上是行政主体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和排斥公平竞争的行为,其以行政权力为要素参与经济活动,使资源配置的效率降低甚至陷于无效,因此是一种兼具经济违法与行政违法双重属性的违法行为。

二、行政垄断的成因

(一)历史原因

行政垄断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

这些历史和文化传统中的一些消极影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改革的过程中又在制度和体制上得到了一定的强化。

1.历史遗留的体制缺陷

由于存在一些历史遗留的体制性缺陷,“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一些地方面临较大的财政支出压力,使地方政府选择动用政府行政的力量对当地企业和产品进行保护不可避免;

在干部管理体制上存在上级对下级贯彻执行国家政策的情况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和把直接的、具体的经济指标作为上级对下级考核评价的最重要的一条,既给行政垄断留下了可乘之机,又促使地方官员用行政发展经济,误入地方保护主义的歧途。

[3]

2.地方政府的等待观望观念

地方政府的观念尚未转变,还有许多陈旧、模糊和错误的认识,主要表现为:

贯彻执行中央治理地方保护主义措施中存在等待、观望心理;

走入市场经济等同于独立经济、自由经

济的思想误区;

存在市场经济以自我为中心,全局观已过时的错误倾向;

存在司法机关要作为地方利益保护伞的模糊认识。

3.计划体制遗留的工业布局

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不合理工业布局为地方市场分割提供了产业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的近三十年时间里,我国中央政府实施了均衡生产力布局的区域政策,为以后的地方市场分割埋下了伏笔。

[4]

4.增量改革的宏观市场环境

20世纪80年代初,有步骤的对外开放政策为地方市场分割提供了不同的宏观市场环境,梯度推进的增量改革战略在客观上推动了地区市场分割。

较早开放的沿海地区由于较早接触国际市场,非国有经济发展较快,市场发育较好,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较快。

而较晚开放的内陆地区,国有经济比重大,非国有经济发展较慢,整个地区的竞争力较弱。

地方利益驱使落后地区不甘心在区域分工中只是处于从属地位,为谋求本区域的最大利益,落后地区要实行地方保护。

(二)法律原因

1.法律制度不健全

法律制度不健全给了行政垄断以孳生的空间。

在立法体制上,存在一些问题让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的界限不明确,地方立法与中央立法发生抵触和冲突得不到及时的纠正和废止等问题,使带有地方保护主义倾向的政策得以公开运行;

在双重司法、执法领导体制上,存在地方部门和党政领导假借公务之名对司法、执法工作的非法干预问题,为地方政府搞地方保护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改革前后司法、执法管辖范围的变化,使司法、执法机关难以摆脱地方势力的纠缠和地方主义的束缚;

法制领域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为地方保护主义行为提供了方便和可能;

司法、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使有些人经受不住物质利益的诱惑,做出徇情枉法的不公正裁决,对于非法干预,不能维护法律尊严。

2.缺乏权力约束机制

对于行政垄断的产生和发展,在法律制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缺乏明确划分,导致中央与地方之间在事权、财权方面的界限不清,互相掣肘;

政府职能上,未能很好地在法律中区分作为公权力行使者的国家与作为财产所有者的国家;

权力控制方面,未能形成强有力的权力约束机制;

权力主体的设定及其职权方面,未能形成保障司法权独立行使的有力机制。

3.监督不得力

司法部门过多受到地方党政领导、地方财政和其他行政部门的制约,使司法部门及其司法活动带有较强的地方色彩,难以适应公正执法的要求,对司法活动的各种监督(包括党内监督、权力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等)有弱化倾向,特别是法律对地方保护主义缺乏有针对性的监督制裁和处理措施,使地方保护主义有恃无恐,肆意妄为。

三、行政垄断的危害

(一)从经济角度看

行政垄断分割了国内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阻碍全国统

一、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地方保护强化政府的短期行为,让地方和企业得到了一时之利,但弱化了其竞争力和发展能力,破坏了当地的形象和投资环境,削弱了地方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同时,基于中央政府对各地方政府的放权让利以及地方利益倾向膨胀基础上的地方市场分割与地方保护主义行为直接阻碍了全国性的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能更有利于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的作用与力量受到了严重制约,最终的结果是区域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双输”。

行政垄断的盛行不仅难以适应当前全球经济发展一体化趋势加强和我国对外开放深层次推进的需要,而且也在相当程度上不利于我国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提升。

(二)从政治角度看

行政垄断的蔓延使有意来华投资的外商对中国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否统一实施产生怀疑,顾虑自己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而产生畏难情绪,破坏了我国的国际形象;

行政垄断削弱我国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能走向世界市场,占领世界市场,阻碍了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行政垄断对待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急功近利短期行为、狭隘利益至上的违法行为,加剧了自然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弱化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影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三)从法律角度看

行政垄断会对司法公正产生巨大危害。

行政垄断对抗司法的统一性,破坏了司法公正的标准;

影响司法的权威性,降低司法公正的保障;

影响司法效率,破坏司法公正的及时实现;

破坏司法独立;

影响司法的公正执行。

行政垄断为了地方的局部利益,不顾国家和其他地方的利益,和司法联合或迫使地方司法做出对地方有益的判决,使司法的判决明显失去公平性。

(四)从社会角度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书信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