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74496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心得体会Word文档格式.docx

三是不能打压、责备、挖苦、简单行事。

在我们听课时,时常觉得我们的教学正在被一种形式化的东西扭曲着。

时不时听到有节奏的“啪、啪、啪”鼓掌声和“你真棒!

”“你真聪明!

”等的赞扬声,一节课,往往掌声不断,赞声不绝。

刚开始,觉得很新鲜,时间长了,令人生厌。

看看学生,被表扬者,无动于衷,有时觉得表扬来得实在太容易,有时感到莫名其妙;

赞美的同学有口无心,鼓掌也随心所欲。

得到的小奖品不珍惜随处乱扔。

这样的奖品太廉价。

不错,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对学生一味的盲目肯定,不严格要求,姑息迁就,甚至回避缺点,回避问题,使学生形成不恰当的自我评价。

造成学生的是非观念模糊。

降低和歪曲了事实的标准性,使被评价者获取错误信息,同时也混淆了其他学生的视听。

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适时的评价可以给学生合作学习加温;

恰到好处的评价,可以使学生探究学习走得更远,走向更高.所以,评价到位、适时、恰当,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课上学生各抒己见,加上教师精当的评点,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就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适当地“评”才是认真地“学"

的先机.

“学”指学习形式,研究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可以使课堂效率达到最优化.在新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我们一直进行着“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研究,在这方面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以及成果展示都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和规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我们现在的课堂上,从学生针对导学案进行提前自学到在课堂上针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再到针对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通过小组集体合作探究,直至获得成果进行有序展示,这些都形成了一定的学习规范,作为教师,我们在这一环节所要研究的是怎样采取更有效的、更适合的学习方法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使课堂教学达到比较理想的状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学堂,并尽量缩小两极分化,使每个学生都优收获这是我们现在要研究的重点。

“点”即“点拨"

主要研究如何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场所,把滔滔不绝的讲解变成画龙点睛的有效的点拨,节约讲课时间,增加学习时间.这些年,我们南学“洋思”,北学“杜郎口”,人们几乎都都谈“讲”色变,教学不能走极端,要从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好好研究“讲”,正确把握“讲”的作用。

叶圣陶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

“讲当然是必要的……,问题可能在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

”由此可见,叶老并不是一概的反对老师讲,相反,倒主张“精要的讲”,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的讲。

新课程需要老师怎样“讲”呢?

首先我们要将功夫放在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上,在吃透“两头"

的基础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讲”、“讲什么”和“怎么讲”这三个问题。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熟练技巧,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

这个目的精要的“点”,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

把课堂讲解变为课堂点拨,是教师教学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

教师不再独占课堂,把话语权还给学生,只是对课堂教学中的知识点、能力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指点。

缩短了教师的讲话时间,这便要求教师的“点"

要做到“六要”:

①要少②要精③要适时④要到位⑤要有激励性⑥要有指导性。

不能当讲的不讲,该挖掘体会的没有挖掘体会,该掌握的没有掌握,这样的教学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缺少课堂教学应有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

“讲”自然是课堂上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的讲解和反馈。

这里的讲解应做到,在形式上:

①有始有终,②声盖全堂;

在内容上:

①少讲过程,多讲方法②少讲这么做,多讲为什么这么做?

③少讲题面,多讲寓意、引深、变式等.努力提高学生讲的时效性。

防止形式主义,浪费时间。

新模式下的教学原则:

1、压缩教师讲课时间、变讲课为点拨的原则。

2、所有学生都参与课堂、变听为讲的原则.

3、立即落实、反复落实的原则.

4、科学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原则.

5、学习形式科学、多样、有效原则

新模式课堂教学步骤:

1、创设情景、预备知识回忆、明确任务等

2、任务引导,自主、合作、展示、点拨等形式学习新知识。

3、练习、学生讲解、教师点拨等形式跟踪落实。

4、巩固检测、师生总结

当然,我校的“以评导学,以点导讲”的课堂教学模式,关键还是在以教师的评价、教师的点拨下的学生充分展示和自主学习。

教师这种“导”的作用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中,我们针对每种课型总结提出具体的教学流程:

新授课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明确任务→任务引导,激趣引思,学情反馈→展示交流,点拨提升→巩固检测,课堂总结

复习课课堂教学流程:

知识梳理→精讲点拨→测评达标→质疑反馈

作品讲评课教学流程:

作品展示→小组讨论→师生点评→完善改进→鉴赏总结

二、分层次教学

早在2500年前我们的先圣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分层次教学”是依据素质教育的需求,面向全体学生,承认学生差异,改变大一统的教学模式,是实施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我们龙源学校学生的来源遍布全市的城区和各个乡镇,接近90%的学生来自农村,我们一位副校长曾笑称我们学校是“建在城里的农村学校”,学生家庭文化、生活阅历、知识水平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程度千差万别,并且每学期伊始在每个班级中都会有来自全市各个地方的不少新生加入,其中有一些新生来自于硬件设施相对落后的山区乡镇,导致他们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相对较弱,这样就会出现一个班级里面既存在着能做动画、编程的电脑高手,也存在着连键盘指法、鼠标使用都成问题的困难学生.

在教学中要让每位学生进行积极地自主学习,让每一个学生真正溶入课堂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及其意义,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同进行合理分组,分层教学

(一)深入了解,科学分组

针对我校的实际,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具体差异情况,以便进行合理的合作小组划分,我在开学第一节课发了一份调查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如:

在调查表中设计下列问题:

1.你在原学校是否开设过信息技术课程?

都学过哪些知识?

2、你家里是否有电脑?

3、你是否觉得信息技术课应该讲解一些课本之外的知识?

4、在以前是否接触过课本知识内容以外的计算机知识?

5、除了以前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你还掌握哪些知识?

6、你以前参加过信息学奥竞赛、机器人大赛、电脑绘画之类的活动吗?

另外还可以通过个别谈话,调查班主任等方法把学生的底子摸清楚,然后根据学生基础及爱好进行动态编组,首先把学生按照通常方法分组,把那些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程度较高的学生分到8个小组去担任学习小组长,同时他们共同成立小组组成奥赛组、电脑绘画组和机器人组。

(二)细化任务,分层教学

从信息技术教学目的出发,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设计一项学生的作业,作为学生自我学习并完成的任务。

这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

这一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训练与接受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如:

学习“认识Windows及附件”的那一课,设计一个自己完成的图画作品的任务;

学习文字输入和Windows”写字板"

时,设计写作自我简介的文章的任务等等。

针对学生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

对每组组员(大多数的学生)的教学任务提出基本的要求;

对每组的学习组长(技能水平高的少数学生)的教学任务提出较高的要求。

例如:

在学习《文字处理》部分内容时,普通层次的大多数学生只要掌握一般文字处理就可以了,但可以让高层次的学生利用WORD2000自主创作一份电子板报,主题自拟,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

(三)互助交流,合作探究

每组知识水平相对接近的同学在层次较高学生的带领下,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任务,让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相互配搭,互相帮助,彼此模仿、示范,分享学习成果,从而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

同时,教师也要照顾到高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要设计多个高层次的知识目标让其来完成。

例如,在幻灯片制作中利用超级链接做古诗集,我让各小组自由制作,然后课后在她们的相互合作中每位同学把古诗集上传到了教师机,来集中对比反馈,展开竞赛,这样,他们有的组制作李白诗集、有的组制作杜甫诗集……忙得不亦乐乎,各个小组,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

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使每一个小组都有互相学习的榜样,课堂学习氛围既活跃又充满竞争性。

结果形成了全班比,小组比的热闹景象。

再如:

对于Word文字处理部分的学习,在设计好自己动手制作"

板报"

的作业任务之后。

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分组时一是要求自愿,这样可以保证协作的效果好;

另一方面要求不同水平的组尽量搭配协作,这样可以促进能力较差学生的进步。

)。

在此阶段,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把握好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学生通过小组协同合作完成任务.同时,教师应尽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那些原来基础较差的学生,更好适时的鼓励,激发其兴趣,提高水平。

(四)全员参与,体验成功。

学生在小组内探索、交流、达成共识后,接下来由各组汇报学习的结果,教师可对学生的方案提出适当的建议。

教师也可以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把完成的各种作品上传到教师服务器中。

学生通过学生机的浏览器或者电子教室进行集体交流,让每个学生都亲历过程,体验成功。

三、多元化评价

(今天谈的评价,仅仅是指在课堂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评价手段)

课堂评价是制约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新型的课堂需要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改变过去单一的评价模式。

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题,从学生的参与面、活动状态、活动形式、达标程度等内容入手,制定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应是以学生已有的发展基础为评价标准,并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综合能力。

针对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应制订出适合每节课的评价方案

1、评价层次

(1)操作技能评价

(2)信息素养评价

(3)与人合作及自学能力

2、评价形式

可采用“无纸化”上机操作评价、作品评价、上机操作+作品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

上机操作可利用现成的或自写的测试平台,主要是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的程度进行测试评价,如软硬件的基础知识、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内容的评价可采用这种形式

作品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创造能力做出了评价

3、评价方法

针对每节学习的内容及每节课最后学生进行的达标测试题的情况,对评价层次进行细化,制出详细可行的评价量规表,可采用自评和复评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等级制评价,按A(优秀)B(良好)C(一般)D(待努力)四个等级首先进行自评,再由教师或其他小组进行复评,连同修改建议填入表格,并评出总分等级

演示文稿、网页制作、动态媒体加工(flash)、文字编排及美化(电子报刊)等课型评价可采用作品评价模式,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1)思想性方面

作品能不能科学地完整地表达主题思想。

(2)创造性方面

主题表达形式是否新颖?

是否具有想像力和个性表现力?

原创成份多不多?

(3)艺术性方面

能否反映出作者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

(4)技术性方面

所选择的软件和使用到的制作技巧是否恰当?

可以设置以下《作品评价量规表》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细致评价。

作品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评价指标

评价量化

自评

互评

师评

思想性

主题明确、内容积极、健康向上

 

内容联系学习、生活、社会实际

能科学、完整、准确的表达主题思想

内容丰富、通顺、无错别字、无语法错误

创造性

对素材的获取和创造性

题材新颖,构思独特,设计合理,原创成分高

作品想象力和个性的表现力

艺术性

版式设计活泼,整体表现一直性,表现风格引人入胜

色彩搭配协调,图片运用恰当

文章通顺流畅,易于阅读

图文并茂,且有适合青少年阶段的审美观和艺术性

技术性

能根据作品内容的需要合理运用各种制作工具和技巧,特效等效果运用得当

技术运用准确,适当,简洁

包含主题作品的各种基本元素和基本容量

自我评价

心得体会

教师评价

总 

**针对具体所复习的章节内容,要对其中的量价选项进行适应性修改

对于其它课型的评价标准及量规表格亦可同理实施

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一)教师信息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关系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日新月异、信息分秒更新的时代,要想不在这个时代落伍,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具有旺盛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我们同事间曾经谈过这个问题:

“从事信息技术这一行,这辈子算是交待给它了”,这是一条不归路呀,与其它学科的知识体系相比,我们信息技术还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它还时时汲取着新的营养、展现着新的勃勃生机,具有“知识更新快,前瞻性强”的特点,它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在课堂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的问题,如:

迅弛是什么意思?

奔腾双核与酷睿双核有什么区别?

黑客是怎样窃取别人银行卡或游戏卡密码的等等。

要在课堂上从容应对学生这些五花八门的问题,就必须积极进行专业知识的更新与学习,及时进行“充电”和“再学习”,如平时我们多读一些计算机相关书籍和报刊,多上一些技术性网站和论坛,不断补充和更新一些前沿性的信息,我相信今天在坐的老师们有很多是硬件高手、网络高手、编程高手、动画大师,.

但仅仅成为这些高手和大师是不足以成为优质高效课堂的有效组织者的,我觉得,相对我们对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的狂热,我们更应该多地去关注一些教育学及教学法的专业书籍和理论,如: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魏书生《给青年教师的建议》等,还有上级教研室下发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意见,经常性地集体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小学和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实施纲要》、《初中和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领会编写意图,探索一条适合本校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成为课堂的从容引导者。

由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所处位置非常尴尬,除了信息技术教师这个角色外,我们可能还是“电脑公司的维修维护人员”,要通晓硬件故障排除和各类软件安装调试;

我们可能是“网站的管理员"

要熟练地进行网络连接和调试,还要把网站时时更新;

我们还要对电脑绘画和编程语言掌握非常专业。

.。

这些角色,我相信在坐的或多或少地都有兼职,这就是导致了我们的自身学习内容,更多地偏向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而偏废了对教育学及课堂教学的研究。

所以我们要时时不忘自己的本职,我们首先是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然后才是其次那些,要协调好各种工作间的关系,使教学与服务两不误。

(二)、教材的更新“永远滞后”于时代  

这些年来,指导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指导性文件颁发了几个,各版本的教材也更迭了数次,但是教材的版本无论多新,从内容设置上尤其是一些事例、素材选取上总是滞后于时代的,这是显而易见的,而我们的学生――13、4岁的孩子,是一些非常善于关注时代的群体,他们对新事物接受快,兴趣取向受时代影响大,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也要有“与时俱进"

的思想,研究教材的编写意图,以教材为本,大胆创新,敢于舍弃,敢于改革.教学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向,紧跟时代的步伐,对“情景导入”环节的“情景”选取,学生“自主学习”中采用的素材,在“达标训练”环节中题目设置都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更新和拓展,注意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有趣味和高效.

(三)、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与初中教学课程内容脱节。

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从2001年开始实行,在特定时期对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课程设置的更新与深入,该考试系统及题库仅仅由有限的基本模块组成(计算机软硬件基础、资源管理器的操作、文字录入、WORD文本编辑、网页浏览及电子邮件等),涵盖内容非常有限,知识点相对固定,已远远不能满足信息技术新课改的要求。

但作为中考的一部分,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无论对学生还是对老师来讲,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许多学校不再按照课标要求来开设课程,信息技术课本基本不用,完全按照学业水平考试模块的内容来进行备考训练,三年的信息技术课基本不开设,只在初三上学期考试之前进行突击训练,只要能在考试中过关,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就万事大吉了,然后把信息技术课全部费掉,被其它一些还未考试的科目“瓜分"

这样一来,就把信息技术课上成纯粹应付学业考试的训练课。

对待这个问题,我们除了寄希望于上级主管部门理顺学业水平考试与课程设置的一系列问题外,还要在思想上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作为基层教师,我们面对关系学生“前途”的中考,必须要为学生的考试负责,但更要为学生的将来负责,所以我们既要认真辅导学生,也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上好上齐每节课,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学生中考所要涉及的内容渗透到平时的教学过程,这样就能做到“两全其美”了.

(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纪律难控、玩游戏现象

良好的信息技术课堂纪律能使教师有效地教,学生有效地学,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

而不良的信息技术课堂纪律会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给正常的教学活动造成消极影响,使课堂教学不能顺利地进行。

谈到信息技术课课堂纪律,首先要探讨一下,信息技术课在学生学生心目中的位置.

一部分学生是对信息技术课感到新鲜和兴奋。

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到渐渐入门,其中的一些同学逐渐发展到了入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些同学不在我们讨论这列,另一些学生通过学习,神秘感的消失,新鲜感也没有了,便逐渐偏离开了原来的目标,对我们课堂教学内容失去了兴趣。

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的课程。

他们所认为这种“玩”并不是我们通常所提倡的那种“从玩中学"

、“寓教于乐"

的快乐学习。

他们认为上信息技术课就是到微机室去玩会儿,上其它的课程累了,来休息一下的,所以更无从谈起学习目标和任务了。

这些学生在课堂上跟老师“斗智斗勇”,趁教师不注意做起自己感兴趣的事,例如:

玩游戏,将老师的讲课和布置的上机操作任务抛在脑后,自顾自的娱乐,老师转到他身边,他会装模作样地做样子,走过去后,他依然玩他的,这种现象的严重性还在于,他还会影响着周围的学生,旁边的学生也会依次效仿,成“燎原”之势,假若不加以制止还会出现几个人一起扎堆的现象,影响极坏.

对待这种现象,首先我们对学生要加强思想教育,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从思想深处端正学习态度;

其次正确疏导,把对游戏的狂热引导到学习信息技术中来。

让他们明白那么多好玩的游戏,都是一些电脑高手来制作完成的,而成为高手必须经过不懈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拿出几分钟引入一些小的益智游戏,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锻炼鼠标键盘的使用;

第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同学,要“委以重任”,可以让他帮助老师去教那些还没能及时掌握的同学,既避免他无事可做,去玩游戏会造成不好影响,还提高了他的能力,培养了他的合作精神,增强了他的自信心,一箭数雕。

第四,加强对机房机器的管理与监控措施,除了一些打字类、益智类的小游戏外,机器内不要再有其它的游戏,硬盘可以加保护卡,教师讲课演示时可以用电子教室软件进行控制,学生练习时也可以随时用电子教室软件进浏览监控等等

各位领导、老师们,信息技术课堂改革过程上,值得我们去讨论的问题可能还有很多,但在上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相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越来越成熟,越来越适合学生的成长发展!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做法和看法,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打草稿区域

***************************

1、作品展示 通过多媒体设备或电子教室,展示部分学生的电脑作品

2、小组讨论 各小组对所展示的电脑作品进行讨论,各小组成员发表自己意见

3、师生点评:

针对各小组对所展示的作品的评价,师生共同探讨、分析,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此环节要充分尊重个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杜绝搞统一标准,“权威"

意见,但每种观点要充分阐述理由.

4、完善改进 作品本人根据师生讨论情况,对自己的作品再进一步美化、完善、改进

5、鉴赏总结 对于优秀作品通过系统进行公开展示,提高其自豪感和自信心,学生在小组内谈心得,教师总结

教材的“永远滞后”于时代  

这些年来,指导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指导性文件颁发了几个,各版本的教材也更迭了数次,教材的版本无论多新,但从内容设置上尤其是一些事例、素材选取上总是滞后于时代的,这是显而易见的,而我们的学生――13、4岁的孩子,是一些非常善于关注时代的群体,他们对新事物接受快,兴趣取向受时代影响大,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中也要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能够大胆创新,敢于舍弃,敢于改革。

教学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向,紧跟时代的步伐,对“情景导入"

环节的“情景"

选取,学生“自主学习"

中采用的素材,在“达标训练"

环节中题目设置都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更新和拓展,注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