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亟需个人隐私保护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4208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时代亟需个人隐私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网络时代亟需个人隐私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网络时代亟需个人隐私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网络时代亟需个人隐私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网络时代亟需个人隐私保护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网络时代亟需个人隐私保护文档格式.docx

《网络时代亟需个人隐私保护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时代亟需个人隐私保护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网络时代亟需个人隐私保护文档格式.docx

“我思来想去,我买的这套房除了家人就只有与这套房打过交道的人了,但他们却没一个敢承认把我的信息透露了出去。

事实上,处在网络时代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正遭遇着与常先生类似的经历。

去年,在交通系统工作的小刘从4S店买了一台凯美瑞,但他还没开到一个月,就常常收到保险公司人员的短信和电话,甚至有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找上门来和他谈车辆保险的事情。

“这些业务员真是厉害,他们连我的车号、保险到期时间都说得一清二楚”。

“自从我生完孩子后,几乎每隔几天就会接到一个莫名其妙的电话。

”据许女士说,她的孩子从出生不久,什么制作胎毛笔、读亲子班、兜售婴幼儿产品的电话就没有断过。

“孩子还不到一岁,就有人打电话过来问上不上幼儿园……”

许女士说,常打来电话的这些人“把我家的住址、孩子的姓名和我们家的经济状况弄得清清楚楚,从来就没听他们说过不对的地方”。

2网上叫卖的几元钱一张的身份证,姓名、号码、住址都有

“你想找人吗?

猎狗网没有你找不到的人!

”猎狗网的网页上有这样一行醒目的字。

猎狗网号称“中国最大的网络名片库”,页面上显示“今天新增名片近千,名片总数量200多万”。

而类似网站“优库网”,号称“揽尽天下人”。

在这些网站上搜索名片,有的需要付钱,有的需要积分,而像猎狗网,只要是注册用户,就可以使用该网站的任何服务。

“出售真实有效身份证扫描件等,安全交易,诚信经营。

价钱优惠,量大价优,有意请联系QQ号码×

×

”3月8日,记者在另一家网站上看到明码标价售卖身份证号码。

“我们这绝对是真的电脑扫描件。

”当记者加上卖主QQ号,声称欲买几张身份证时,卖主很快就给记者答复说:

“5元钱一张,50张以上是4元钱一张,一两百张是3.5元一张……是不是价格很划算啊?

“有些卖得太便宜的是自己PS的,他们用一个身份证模板,自己随便填个姓名,用生成器生成号码。

”卖主说,这种身份证没办法通过防沉迷系统。

“我卖的身份证姓名、号码、住址都有。

几乎没一张可以看出是假的。

这些卖出的身份证主要用于拍拍、淘宝认证,以及应对防沉迷系统。

当然,你别拿去给公安检查,那样就会穿帮的。

”卖主是一个很热心的人,为了劝记者多买一些身份证,他说个没完没了。

卖主说,做好的身份证卖出去之后,他们会及时销毁掉备份,以防止被人重复使用。

“做生意也是要讲信誉的,即使是在网上。

“不就是一张卡片吗,干吗卖得这样贵啊?

”记者问。

“我们也有成本啊。

”他说,他们的信息主要是向工厂、复印店买来的。

有些复印店会故意多复印一份身份证,并悄悄地将身份证复印件保留下来。

此外,他们还会去大学和工地上花钱搜集大学生和农民工的身份证号。

3各种商业机构都有渠道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个人信息

“保险公司会从一些公司的手中买到许多手机号。

”3月7日,一位保险公司业务员对记者说,买电话号码在房屋中介、直销机构和保健品行业是最流行的。

不过,买来的电话号码“也不是很靠得住,经常是100个电话就有一半打不通”。

据这位业务员介绍,在保险公司,买来电话号码后交给营管处,营管处是专门给客户打电话的,营管处有一处二处,一般是一处打完所有号码之后就跟二处交换,然后总公司和分公司把电话号码交换互相打,业内的公司再资源共享,两个保险公司之间做交换,最后不同行业之间再把号码资源互换,这样一个电话号码至少要被拨5遍,而经过互换,保险公司的号码资源会增长好几倍。

也许是巧合,就在记者和这位业务员聊天时,接到了一家保险公司请记者去出席一个高档险种推介会的电话。

“我们觉得,这个险种就是专门为您这样的人设计的!

“你怎么知道我是什么人?

”记者好奇地问。

“像您这样有名的记者,谁不知道啊?

我们的请柬会在两天内送达,您一定要去参加我们的推介会,还有纪念品送。

”这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说话甜甜的,叫人生不出气来。

3月9日,该公司果真给记者送来了一张邀请参加“某某保险公司高档业务推介会”的请柬。

那么,房屋信息又是怎么透露出去的?

“房屋信息当然是开发商和物业公司透露出去的。

”3月7日,一位房屋中介机构负责人并不隐讳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一般物业公司会把自己掌握的业主信息以四五百元左右的价格卖给一些中介公司。

当然,物业公司可以将这些资料反复出售,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啊,特别是那些高档社区的物业公司,他们掌握的信息更值钱,找他们买的人也更多!

这几天,许女士频频接到推销母婴用品的电话和邮寄的产品宣传册。

“我从一名一直上门送货的推销员口中得知,这些商家是在医院产科用钱买到产妇们的相关资料的,一名产妇的资料‘售价’2元钱左右。

据信息工程师刘晴介绍,个人信息泄露的途径有很多,主要有三种,一是在进行商品交易时,本应该保密的信息被非法出卖;

二是在网上注册个人资料之后,遭遇手机号泄露、MSN和邮箱账号密码被盗用等;

三是黑客通过木马程序来窃取个人信息,电脑成为“肉鸡”,任人摆布。

“事实上,现在各种商业机构都有渠道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个人信息。

”刘晴说的没错,据中国青年报与新浪新闻中心在去年联合开展的一项有4003人参与的调查显示,39.8%的人经常收到电话、短信或者信件,确实是找自己的,但自己从未给这些机构或者个人留过联系方式;

53.7%的人表示只是偶尔收到,表示从未收到过的只占6.5%。

4从香港“艳照门”到烟草局长的“香艳日记”,“XX门”几乎每天在上演

2008年伊始,香港娱乐圈爆出的“艳照门”事件,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网民对这一事件的关注程度也前所未有。

事件当事人陈冠希的私密照片外泄是由一次笔记本送修事件导致的。

维修人员利用检修的时机,利用专业的数据修复工具直接从笔记本硬盘窃取了这些私密照片,并发布到互联网上。

本次事件使当事人的名誉扫地,并波及香港娱乐圈的众多人士。

今年春节刚过,网络所爆出的各种门更是热闹。

“兽兽门”、伊能静电脑失窃案、“工行女”、“张雅茹门”、“局长香艳日记”……这一系列的网络热点,无一不和个人信息的泄露相关。

记者注意到,现在有些平面媒体的记者“很是热衷于进网络社区找香艳的题材写新闻”。

就在前两天,就有媒体相继爆出广院女生遭遇潜规则、文化局长骚扰女下属等“门”。

可以说,从两年前从香港传出“艳照门”开始,网络上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一个“XX门”被爆出来。

在每一个“XX门”的背后,是狂欢的旁观者和被侮辱被损害的当事人。

每一事件发生的前后,数据安全问题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对于私密数据应该如何有效保护的问题都空前重视。

近几年,各种信息秘密泄露事件比比皆是。

一些商家或个人通过问卷调查、网络注册、会员登记等方式收集用户信息;

消费者在就医、求职、买车、买房、买保险、办理各种会员卡或银行卡时填写的个人信息被出售;

网络登录申请邮箱、注册进入聊天室时填写的个人信息被非法搜索或链接;

名片代印机构储存的大量个人信息被泄露;

物业泄露业主信息;

废旧电脑磁盘恢复数据等等。

刘晴说,她就曾深受其害,“我曾有三次电话泄密,带来很多麻烦,每天三分之一的电话都是骚扰电话,现在名片上都不敢印电话号码了。

刘晴说,在互联网上有数不清的免费软件和技术,可以在你一点感觉都没有的情况下,神不知鬼不觉地获得你的所有隐私信息。

“比如有些商务调查公司,就可以达到007的精确度。

2万~3万的机器就可以24小时同时监听20部电话录音,再筛选信息。

可以知道出差的位置、时间,可以抢先竞争对手,如招标方案。

据统计,截至2007年12月,我国网民数已达到2.1亿人,网站数量已有150万,并以超过60%的速度增长。

但目前我国在网络隐私权的保护问题上,基本还处于无法可依的混乱状况。

5现行宽泛的法律几乎很难监管网络这把“双刃剑”,网友叫苦不迭

广西来宾市烟草局长“小官僚式娱乐”似乎并未遭到网友过度恶评,而“网络暴力”尤其是对隐私的侵犯的抨击变得越发明显。

有人很快就用“人肉搜索”和“网络通缉”“找”到了局长“香艳日记”的几位女当事人,即使事后发现是“张冠李戴”。

“兽兽门”、“工行女”、“张雅茹门”、“局长香艳日记”……于是,网络被认为具有“双刃剑”的性质,它既有揭露和监督的作用,又有侵犯隐私的特点。

“相当一部分人认为网络需要监管,来消除‘黑暗面’。

”刘晴说。

“现在电脑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有太多的事要靠网络完成,无法让我不去重视网络个人隐私的安全!

网上泄露防不胜防,由于技术受限,最多也就是装上杀毒软件之类的,而黑客往往都是用高科技来侵入的,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总不能丢弃网络不用吧?

”面对越来越离不开的网络,很多网友叫苦不迭。

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就有代表提出了在网络时代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的提案或议案。

“进入网络时代,大量个人隐私信息通过各种渠道被获取、传播和利用,诸如近年来的‘艳照门’事件、‘人肉搜索’等。

但中国在隐私权的保护方面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不能有效地保护个人隐私免受侵害。

建议完善行政法律法规对隐私权保护的规定。

”全国政协委员骆沙鸣说。

全国人大代表盛亚飞建议制定《互联网法》,保护个人隐私,打击诸如随意人肉搜索的网络侵权行为,还应明确规定网站保密责任并加大对网站泄密行为的处罚力度。

在长沙从事法律服务的律师李平认为,现行法律太宽泛,现阶段应该出台相关配套法规。

现在的法律操作性不强,针对性不强。

处于信息化时代,电脑、互联网、手机这些先进的电子设备,在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随时可能出卖它们的主人。

更可怕的是,因为信息社会网络和通讯的发达,个人的私密信息可能会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和程度蔓延、传播开来。

互联网时代隐私权应当如何保护?

怎样才能禁止类似“艳照门”、“兽兽门”和“局长香艳日记”等事件再次发生?

前方,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相关链接

网上保障个人隐私信息的10个基本常识

1.采用匿名方式浏览,因为许多网站利用cookies跟踪网友的互联网活动,从而确定网友喜好。

你可以在使用浏览器时关闭电脑接收cookie的选项,避免受到cookies的追踪。

2.进行任何网上交易或发送电邮前,切记阅读网站的隐私保护政策,因为有些网站会将你的个人资料卖给第三方。

3.安装个人防火墙,以防止个人资料和财务数据被窃取。

及时升级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否则防火墙的作用就没有被完全发挥,被攻击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此外,你还可利用保安软件将重要资料保密,减少不慎把这些资料发送到不安全网站的可能性。

4.使用保安软件或防火墙以防止黑客攻击和spyware(一个连接外部服务器并将个人资料传送至网络的软件)。

这些软件能够保护个人电脑和资料免受黑客窃取,并防止spyware自动连接网站并发送你的资料。

5.在网上购物时,确保已采用安全的连接方式。

可以透过查看浏览器上方的闭锁图标(closedlockicon),以确定连接是否安全。

6.黑客有时会假装成互联网服务供应商的代表,并询问你的密码及个人资料,谨记上网时不要向任何人透露这些资料。

7.经常更改你的密码,使用包含字母和数字的七位数的密码,从而干扰黑客利用软件程序来搜寻最常用的密码。

8.在不需要文件和打印共享时,关闭这些功能。

文件和打印共享功能虽然非常有用,但也会暴露你的电脑,给予黑客寻找安全漏洞的机会。

黑客一旦进入个人电脑,便能窃取隐私资料。

9.不要打开来自陌生人的电子邮件附件。

这些附件可能包含一个特洛伊木马程式,该程序让黑客长驱真入电脑文档,甚至控制外设,有些黑客甚至能潜入互联网照相机(Webcamera)进行监视。

此外,你还应当安装一个具备防病毒程式的软件,保护电脑免受病毒、特洛伊木马程序和蠕虫的侵害。

10.可以利用网络安全公司的实时检查。

例如使用设于Symantec网站的securitycheck功能,以确定电脑是否备有防护电脑病毒和恶意代码的能力。

此功能还可以扫描电脑,寻找安全漏洞和病毒,并将扫描结果与其他已经扫描的系统作比较。

迄今为止,已经有超过300万的用户浏览过这个网站,推荐使用。

总之,在网络安全越来越重要的今天,每个网友都不要抱着“被黑的不会是我”的侥幸心理,只有做好良好的防卫工作才行。

在网上,隐私仿佛成了一个伪命题

范亚湘

曾经看到过一个帖子,某QQ盗号者盗了某高手的号,盗号木马被高手们分析了一下,破解出来邮箱信息及密码,结果找到了这个人的真实姓名、身份证号、照片、女朋友的照片、手机和家里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甚至还有大学时候的各科成绩和班主任、同学的姓名。

我在网上XX了一下,结果发现自己的很多个人信息几乎一览无余。

可以说,网络搜索,让传统道德变得更加脆弱和随意。

1993年前,没有google,没有yahoo,没有hotmail,大家基本上都是靠newsgroup在网上“打嘴仗”。

但十多年后的今天,情况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可以用搜索引擎把零散的信息拼凑起来。

有人戏言:

“一不小心,我就知道你不是美眉,是恐龙了。

显然,这种以公众工具整理信息的手法,与黑客等入侵性的手段又有所不同,它只是利用了每个人自己发布的种种信息加以整理,并非窃取。

你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自己的隐私,但你透露出来的种种信息只能让别人越来越接近你的隐私。

你可以不在任何一个网站上透露你的个人情况,但只要有你一个名字或者一张照片,就可以在搜索工具里查出你从出生到现在的很多状况——因为你可以不将个人资料上网,但越来越多的机构却将他们的资料上网,你无法保证你的一生不在任何一个机构里留下痕迹。

在搜索工具主宰的这个世界里,你依然有隐私,但你却不能确定哪些东西什么时候还叫做隐私。

在网上,隐私仿佛成了一个伪命题。

这个时代是个信息冗余的时代,我们已经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在网络上无法消除自己的痕迹。

本文由香港服务器租用上传,转载请注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