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4041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7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时作业1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时作业1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时作业1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时作业1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时作业1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时作业1Word下载.docx

《课时作业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时作业1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时作业1Word下载.docx

A

2.在血浆、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  )

A.血浆>

组织液>

细胞内液

B.血浆>

组织液=细胞内液

C.血浆>

组织液<

D.血浆<

组织细胞是代谢的场所,在代谢中不断消耗O2以氧化分解有机物并产生CO2。

组织细胞(细胞内液)中的O2来自组织液,组织液中的O2又来自血浆,血浆中的O2则来自肺泡(外界空气)。

气体交换的基本方式是扩散,其方向是由高浓度→低浓度,因此O2浓度高低顺序为:

外界空气>

血浆>

细胞内液,即组织细胞中的O2浓度最低。

3.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中活性最高,在血浆中活性很低。

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

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D.细胞的代谢过程和内环境的稳态是互为因果的

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每一个理化性质对健康人而言都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所以A选项不符合要求。

而稳态的维持对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来讲是必要条件,如温度和pH的变化将影响细胞内酶的催化活性,机体内的稳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因此C、D选项错误。

血浆中转氨酶数量变化可以作为诊断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因为转氨酶在肝脏中含量最高,但如果肝功能异常,细胞膜通透性增大,就会使细胞内大分子蛋白质进入组织液,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使血浆中转氨酶的数量高于正常人,以此作为诊断肝功能是否正常的依据。

B

4.

上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2、3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B.乙表示细胞内液

C.淋巴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

D.丁液中O2浓度比甲液中高

据图分析,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丙为淋巴,丁为组织细胞内液,当1、5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

气体的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组织细胞内液中O2浓度应该比组织液中低。

C

5.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内液

D.人体内的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周围环境交换物质

细胞外液是人体内环境,通过它,组织细胞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故A、B、D均正确。

6.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地积累在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

下列各项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

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

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

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使得血浆渗透压降低,由组织液回流的水分减少,组织液水分增多;

花粉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致使组织液浓度升高。

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水分将减少,不会引起组织水肿。

7.如图表示运动前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对曲线仔细分析后,你认为对曲线BC段的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乳酸与Na2CO3反应生成CO2

B.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C.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D.乳酸与Na2HPO4反应生成NaH2PO4

当有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的乳酸、碳酸等物质,并且进入血液,乳酸进入血液后,就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H2CO3,H2CO3是一种弱酸,而且不稳定,易分解成CO2和H2O,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

血液中增多的CO2会刺激呼吸活动的神经中枢,增强呼吸运动,增加通气量,从而将CO2排出体外。

当Na2CO3进入血液后,就会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作用,生成碳酸氢盐,而体内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

8.食物中过多的酸性物质被肠道吸收进血液后,血浆的pH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A.与血浆中的强碱中和

B.很快排出体外

C.H2CO3/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

D.形成Na2CO3排出体外

食物中的酸性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发生反应,产生碳酸等。

碳酸是一种弱酸,而且可以分解为CO2和H2O,所以对血液的pH影响不大。

9.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降低、CO2、Na2CO3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

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机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进入血液,血液pH的变化趋势是降低,但由于血液中存在酸碱缓冲物质NaHCO3/H2CO3,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乳酸钠和H2CO3,碳酸分解成CO2和H2O,CO2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H2O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从而使机体的pH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10.高等动物心肌细胞从外界环境获得K+的途径是(  )

A.外界食物→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环境→细胞

B.外界食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内环境→细胞

C.外界食物→内环境→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细胞

D.外界食物→循环系统→内环境→消化系统→细胞

体细胞要获得营养物质,需通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吸收,循环系统的运输过程和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即由血浆到组织液到细胞内液的过程,因此正确顺序为B。

11.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物化学反应,其中有(  )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神经递质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A项在消化道内反应,属于体外环境;

B、C项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

D项中的反应是内环境pH趋于稳定的原因之一。

D

12.下列关于人体剧烈运动后,内环境有关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后,体温会明显上升,是由于产热过多

B.剧烈运动后,人体内乳酸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C.剧烈运动后,会导致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

D.由于营养物质被消耗,血浆渗透压会明显下降

剧烈运动消耗了营养物质,产生了乳酸和大量热量,使血浆中乳酸含量上升,由于存在HCO

、HPO

等离子会与乳酸中和,使乳酸含量继而下降,pH变化很小,产热增加,同时会以出汗等形式散热,体温变化不明显。

排汗失水,会使血浆渗透压略有上升。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0分)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内环境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其________保持相对稳定性。

(2)写出图中各标号代表的过程: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3)细胞与内环境直接交换的④为________;

⑤________。

(4)用简明语言表述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理化性质 

(2)消化吸收 气体交换 泌尿与汗液分泌 (3)养料和氧气 CO2等代谢废物 (4)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

14.(15分)下面表示人体对水的摄入、吸收、分泌和排出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胃肠道中的水通过①________方式进入内环境。

(2)内环境中的水通过②________形式进入消化道。

(3)肾小管内的水通过③________作用进入内环境。

(4)内环境中的水通过皮肤的④________排出体外。

(5)人体体液中的CO2产生于图中的________,CO2溶于水后产生弱酸H2CO3并解离成H+和HCO

,参与维持体液的________。

(6)一同学说,无机盐、尿素等代谢废物都是溶解在水中排出的,凡是能排出水的途径都能排出无机盐、尿素等成分,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________。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中示意图将人体内水的摄入和排出途径很全面地表达了出来,答题时应注意题目要求,并结合图示作答。

(1)水由胃肠道进入血液是吸收过程,此处的水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内环境。

(2)消化道中的水除饮食摄入外,还来源于各种消化腺所分泌的消化液,如成年人胃腺每昼夜分泌胃液1.2~2.5L,而消化液中的水来自内环境。

(3)通过滤过作用进入肾中的水应来源于血浆,再由肾小管通过重吸收使原尿中的水重新进入血浆(即内环境)。

(4)内环境中的水通过皮肤排出体外是以排汗液的形式进行的,汗液由汗腺分泌。

(5)通过细胞呼吸作用产生CO2,故CO2来源于细胞内液。

CO2在H2O中发生水解反应,CO2+H2OH++HCO

,产物作为缓冲物质用于调节体液的pH。

(6)对于无机盐、尿素的排出主要是溶解在水中进行的,但排出水的途径除以尿液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还以汗液形式通过皮肤排出,另外呼吸系统也排出一部分水蒸气,但无机盐不能通过肺排出。

(1)渗透作用(自由扩散)

(2)分泌消化液 (3)重吸收 (4)汗腺

(5)细胞内液 pH

(6)不同意 汗液、尿液能排出水和无机盐、尿素等,但通过肺呼吸能排出部分水,却不能排出无机盐和尿素等

15.(15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选择了“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的课题研究,欲探索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血浆渗透压的高低。

现已得到了两类动物的血液,并已离心分离出两类动物的血浆各50mL,请你帮助设计实验以完成研究任务。

(1)你的设计依据________原理。

(2)应准备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可能的实验结果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海洋动物和淡水动物血浆渗透压的高低,要联想到利用渗透作用的原理,利用渗透装置模型来设计实验步骤,但对实验结果预测要考虑全面。

(1)渗透作用

(2)烧杯、长颈漏斗、半透膜(玻璃纸、膀胱等)、细线

(3)①先将淡水动物的血浆倒入烧杯中;

②用半透膜封住长颈漏斗的口,用细线将半透膜扎紧;

③将海洋动物的血浆倒入漏斗中,将漏斗浸入到烧杯中(即淡水动物的血浆中);

④使漏斗管中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平齐,一段时间后观察漏斗管中液面的变化

(4)①液面上升,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

②液面不变,说明海洋动物血浆的渗透压与淡水动物相等;

③液面下降,说明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低于淡水动物

(5)漏斗管中液面上升,海洋动物的血浆渗透压高于淡水动物;

海水浓度高于淡水,海洋动物长期适应环境,故血浆渗透压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