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海洋化学资源62 海水晒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3785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1 海洋化学资源62 海水晒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61 海洋化学资源62 海水晒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61 海洋化学资源62 海水晒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61 海洋化学资源62 海水晒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61 海洋化学资源62 海水晒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1 海洋化学资源62 海水晒盐》文档格式.docx

《61 海洋化学资源62 海水晒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 海洋化学资源62 海水晒盐》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1 海洋化学资源62 海水晒盐》文档格式.docx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试题纠错下载试题试题篮3、用足量含杂质的食盐(杂质不溶于水),配制成mga%的食盐溶液,实验操作有:

①称量;

②过滤;

③蒸发结晶;

④计算;

⑤溶解;

⑥洗涤干净.正确顺序是(  )

A、④⑤②③⑥①⑤

B、③④②③①⑥⑤

C、⑤②③⑥④①⑤

D、④①⑤③⑥①⑤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实验性简答题;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用含杂质的食盐配制m克质量分数为a%的NaCl溶液,首先需要除去其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食盐,才能进行配制.由于所含杂质为不溶,故可确定用过滤法,除去杂质后,再根据配制的步骤正确配制即可.

由于食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故确定用过滤法除去,而要过滤必须先进行溶解,过滤以后食盐存在与溶液中,需经过蒸发的方法获得食盐的晶体;

为了得到较为纯净的食盐,需要将得到的食盐晶体进行洗涤干燥处理,然后再依据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即计算、称量、溶解,来配制溶液,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⑤②③⑥④①⑤;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溶液配制的一般步骤,可以采用排除法快速确定答案.要过滤含杂质的食盐必须先进行溶解,所以⑤应排在最前.

lsj1660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试题纠错下载试题试题篮4、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Cl2、MgSO4及泥沙,可将粗盐溶解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

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①⑤④②③

D、⑤④②①③

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设计方案评价类简答题.

粗盐中的NaCl及CaCl2、MgSO4都溶于水,要想将杂质除去必须将CaCl2和MgSO4转化为沉淀,连同泥沙一起过滤除去.

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与MgSO4发生反应,生成BaSO4沉淀和MgCl2;

②加过量Na2CO3溶液,与CaCl2和①中过量BaCl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BaCO3沉淀和氯化钠;

③加过量NaOH溶液,与①中生成的MgCl2发生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氯化钠;

④过滤,滤出前面生成的沉淀及泥沙;

⑤加适量盐酸,与③中过量NaOH溶液和②中过量Na2CO3溶液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因此,操作中应依次加入过量的氯化钡、碳酸钠、氢氧化钠,过滤后加适量盐酸.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粗盐提纯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blq728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试题纠错下载试题试题篮5、下列对“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的解释正确的是(  )

A、20℃时,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

B、20℃时,100g溶液中含31.6g硝酸钾

C、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根据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分析即可,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时,某固体物质在一定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A、没有指明是否达到饱和状态.

B、不是100克溶液,是100克溶剂.

C、没有指明温度,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是不变的.

D、符合溶解度的定义,正确.

故选D

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

①指明一定温度;

②溶剂为100g;

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④单位为g.

lzhx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试题纠错下载试题试题篮6、20℃时,将不同质量的氯化钠固体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氯化钠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其中所得溶液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A、A

B、B

C、C

D、D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依据是:

烧杯的底部是否有不能再继续溶解的固体溶质.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和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答案就会迎刃而解.

根据溶液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ABC组加起来都相等,D组不相等,并且溶液的总质量大于前面三个溶液的质量,说明D中还有未溶解的氯化钠,所以一定属于饱和溶液.

有关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考题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同学们不但要记住溶液、溶质和溶剂的关系,还要记住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关系.

吕华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试题纠错下载试题试题篮7、某温度下,在100g水中加入mgCuSO4或加入ngCuSO4•5H2O均可使溶液恰好达到饱和,则m与n的关系符合(  )

A、m=160n/250

B、m=1600n/(2500+9n)

C、m=1600n/(2500+16n)

D、m=1600n/(2500+25n)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化学式的计算;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的理解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因为所得溶液均为硫酸铜的饱和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有:

m100+m×

100%=160250×

n100+n×

100%.整理后即得m=1600n2500+9n.本题关键是ngCuSO4•5H2O溶于水后如何确定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

解答本题,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意义和有关计算方法,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特点及其针对性,溶解现象、原理和溶解过程,物质的溶解和结晶,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及其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等.

静水流深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试题纠错下载试题试题篮8、5.85克NaCl样品溶于水制成溶液,跟足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AgCl沉淀14.4克,则此NaCl样品中可能混入的盐是(  )

A、KCl

B、CaCl2

C、BaCl2

D、CuCl2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推断混合物的可能组成.

假设5.85克样品全部都是NaCl,根据方程式计算跟足量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的质量m

NaCl+AgNO3═AgCl↓+NaNO3

58.5143.5

5.85gm

58.55.85g=143.5mm=14.35g<14.4g

说明氯化钠不纯,应含有等质量时跟足量硝酸银完全反应生成沉淀氯化银的量大于14.4g的氯化物;

因此,需要比较选项中四种氯化物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的量,进行判断.

A、设58.5gKCl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a

KCl~AgCl

74.5143.5

5.85ga

74.55.85g=143.5aa≈11.3g<14.4g;

故不选A;

B、设58.5gCaCl2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b

CaCl2~2AgCl

111287

5.85gb

1115.85g=287bb≈15.1g>14.4g;

故可选B;

C、设58.5gBaCl2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c

BaCl2~2AgCl

208287

5.85gc

2085.85g=287cc≈8.1g<14.4g;

故不选C;

D、设58.5gCuCl2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d

CuCl2~2AgCl

135287

5.85gd

1355.85g=287dd≈12.4g<14.4g;

故不选D;

还可以利用元素的含量解决此问题:

要使不纯的氯化钠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的质量大于纯净氯化钠与之反应生成沉淀的量,氯化钠中应含有氯元素质量分数大于NaCl的氯化物.这样可以简单计算.

xzoldman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试题纠错下载试题试题篮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

9、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泥沙,所进行的实验操作次序为:

,每步操作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实验操作型;

可以根据过滤和蒸发结晶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氯化钾易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可以用过滤的方法把氯化钾中的泥沙除去.实验操作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每步操作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依次是:

搅拌、引流、搅拌.

故答案为: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玻璃棒.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过滤和蒸发结晶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fqk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试题纠错下载试题试题篮10、根据以下实验室常用仪器填空.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C

,E

(2)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进行

时(填操作名称)用到仪器B;

进行蒸发时除了用到铁架台、铁圈和上述提供的仪器外还缺的仪器是

(3)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水

g;

配制该溶液的整个过程中,需用到上述图示所给的

等仪器(填序号).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过滤时用到的仪器有漏斗、玻璃棒、烧杯等,蒸发时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蒸发皿、玻璃棒等.配制溶液时用到的仪器有烧杯、托盘天平、胶头滴管、量筒、药匙等,步骤主要有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等.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计算溶剂质量即可.

(1)C是酒精灯,E是试管.故填:

酒精灯;

试管.

(2)过滤时要用到漏斗.故填:

过滤.

进行蒸发时要用到铁架台、铁圈、蒸发皿、玻璃棒等.故填:

蒸发皿、玻璃棒.

(3)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中溶剂水的质量为:

200g×

(1-0.9%)=198.2g.

配制该溶液的整个过程中,需用到上述图示所给的烧杯、托盘天平、胶头滴管、量筒、药匙等.故填:

A、D、G、F、H.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过滤和蒸发等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11、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升高温度,接近饱和的

物质溶液会变得饱和.

(2)1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

(3)35℃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

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

(4)20℃时,25gB物质放入到盛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5)20℃时,取100gA物质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35℃,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要将A从它的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取

的方法,而要将B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大量析出,最好采取

的方法.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在同一温度时的大小情况,也能知道同一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情况.

(1)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有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当升温时,C的不饱和溶液能变为饱和溶液.

(2)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1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

B>A=C.

(3)35℃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由此可知30gA在100g水中恰好达饱和形成130g溶液,故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

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3:

10:

13.

(4)2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18g,故25gB物质放入到盛100g水的烧杯中,只能溶解18g,所以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5)20℃时,取100gA物质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35℃时,因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所以溶液会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6)因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要将A从它的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而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所以要将B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大量析出,最好采取蒸发溶剂法.

(1)C.

(2)B>A=C.

(3)3:

(4)饱和.

(5)不变.

(6)降温结晶;

蒸发溶剂结晶.

当把一定量的溶质放入一定量的溶剂中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不一定等于所加溶质的质量加溶剂的质量.因为我们还要考虑溶解度情况.

mei532782910老师

12、

20℃时,分别向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加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使其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20℃时,

(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中表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要使A试管中剩余的固体继续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摄取典型信息、以新衬新解题.

根据实验现象结合溶解度曲线图,分析推断出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然后继续利用溶解度曲线分析物质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根据这种变化关系选择使未溶解物质继续溶解的方法.

(1)20℃时,A中有固体剩余,说明A一定是饱和溶液;

故选A;

(2)A管盛放物质甲,20℃时,A管内有固体未被溶解,说明此温度下甲的溶解度比乙小,不能完全溶解,根据曲线的位置关系,所以曲线b为甲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故选B;

根据曲线得知物质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要继续使甲物质溶解,除了增加溶剂水外还可以升高温度.

故答:

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实验现象与溶解度曲线的特征有机地结合,确定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重点.

13、已知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20℃时,将25gKNO3放入到100g水里,搅拌,得到不饱和溶液.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欲使其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3)20℃时,将35gKNO3放入到100g水里,搅拌,得到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利用所给的20℃时KNO3的溶解度,可知在100g水中最多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从而计算出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看出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式.

(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5g25g+100g×

100%=20%.

(2)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的物质的不饱和溶液要变为饱和溶液,一般可采用①加溶质;

②蒸发溶剂;

③降低温度的方法/

(3)从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35gKNO3放入到100g水中KNO3不能全部溶解,得到饱和溶液,再用20℃时KNO3的溶解度31.6g计算:

31.6100+31.6×

100%=24%.

(1)20%.

(2)降低温度;

蒸发溶剂;

增加硝酸钾晶体.

(3)饱和;

24%.

在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时,一定要确定所给的溶质完全溶解,若有不溶解的不能算做溶质的一部分,必须剖除.

14、如图所示,在常温下将一个塑料小球放入盛有饱和食盐水的烧杯中,塑料小球漂浮在食盐水中.

(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有何变化?

,并简述理由: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首先根据浮力的计算公式推出小球沉浮与溶液密度的关系,然后根据饱和溶液的性质推理出改变溶液密度的方法,最后把二者结合起来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由浮力公式可知:

溶液密度增大,小球上浮;

溶液密度减小,小球下沉.因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在相同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也就是说烧杯内溶液的密度不变,所以小球在液面上的沉浮情况不变;

要想使小球上浮,就要设法使其溶液的密度增大.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在相同温度下虽然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但是溶液升高温度后就会转化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所以升高温度后加入氯化钠晶体,可以使溶液的密度增大;

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在相同温度下虽然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但可以溶解其它物质,所以加入其他可溶性固体物质,如硝酸钾,可以使溶液的密度增大.

此题为化学与物理结合的跨学科试题,此外还有与生物、数学等学科相结合的跨学科试题.找准化学知识的切入点是解决跨学科试题的关键所在.

张长洪老师

15、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洋中可提取许多重要物质.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完成有关问题:

(1)我市某盐场测得:

①海水含NaCl约为3.5%(即指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占整个溶液中质量的百分比为3.5%,下同),②在海边打深井,井水中含NaCl约为8%.晒盐最好选择(填序号)

作原料,理由是

(2)关于晒盐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氯化钠蒸发出来

B.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析出盐

C.降低温度使氯化钠析出

D.日光照晒后,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3)晒盐后得到的母液(又称卤水)中含有氯化镁(MgCl2)、硫酸镁(MgSO4)和氯化钾(KCl)等物质.参照图中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卤水中提取氯化钾晶体可采用下列方法:

①将卤水加热到60℃以上蒸发水分后,会逐渐析出

(填名称)晶体,其理由是

②将①中的晶体过滤后,得到滤液,把滤液降温至30℃以下,又析出氯化钾晶体,然后用少量的

(填“热水”或“冷水”)洗涤这两种晶体的混合物,就可以得到较纯的氯化钾晶体.

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1)根据①②两种溶液氯化钠的含量分析即可;

(2)根据晒盐的原理分析即可;

(3)①根据氯化镁(MgCl2)、硫酸镁(MgSO4)和氯化钾(KCl)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分析即可;

②根据晶体洗涤的正确方法分析即可.

(1)因为②的氯化钠含量高,且它是经过土层过滤的,污染更小,

②NaCl的质量分数大,经土层过滤后污染小.

(2)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所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故选B

(3)①因为60℃后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随着溶剂水的量逐渐减少,硫酸镁会析出来,

硫酸镁温度高于6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②洗涤沉淀时用冷的蒸馏水,而不能用热的,因为氯化钾、氯化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冷水

结晶分为冷却结晶和蒸发结晶,当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时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晶体;

当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时用冷却结晶的方法得到晶体.

pipi老师

隐藏解析在线训练收藏试题试题纠错下载试题试题篮16、某海边化工厂利用海水中含有的氯化镁,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纯净的氯化镁,其主要生产过程如下:

石灰石

(1)生石灰

(2)熟石灰(3)氢氧化镁(4)氯化镁

请写出上述各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1)

(2)

(3)

(4)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酸的化学性质;

碱的化学性质;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必须熟悉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必须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原则.

(1)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高温¯

CaO+CO2↑.

(2)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CaO+H2O=Ca(OH)2.

(3)氢氧化钙与海水中的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钙.

Ca(OH)2+MgCl2=Mg(OH)2↓+CaCl2.

(4)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Mg(OH)2+2HCl=MgCl2+2H2O.

再经过蒸发洗涤,就可以得到纯净的氯化镁.

(1)CaCO3高温¯

CaO+CO2↑

(2)CaO+H2O=Ca(OH)2

(3)Ca(OH)2+MgCl2=Mg(OH)2↓+CaCl2

(4)Mg(OH)2+2HCl=MgCl2+2H2O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物质间的相互关系,难度稍大.

易水寒老师

17、A、B两种固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