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说评批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3678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妙趣横生说评批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妙趣横生说评批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妙趣横生说评批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妙趣横生说评批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妙趣横生说评批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妙趣横生说评批Word下载.docx

《妙趣横生说评批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妙趣横生说评批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妙趣横生说评批Word下载.docx

主考官为了交差,大伤脑筋。

最后他灵机一动,提笔把抄了试题且写了“且夫”二字的取为第一,并批道:

“但观‘且夫’二字,必定满腹珠玑,应名列第一。

”又把仅抄了试题的取为第二,并批到:

“誊写毫无差异,足见其材可造,应名列第二。

”最后,把交白卷的取为第三,批道:

“慎重行事,不轻落墨,应名列第三。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里载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考官在批阅三篇蹩脚文章时分别有这样三条批语:

“一等放狗屁”、“二等狗放屁”、“三等放屁狗”。

这三个评语,语序不同,但等次分明,别具妙趣,而且极富感情色彩,令人拍案叫绝!

  鲁迅先生在这方面也有趣事。

许广平在北师大读书时,曾写过一篇《罗素的语》的论文,鲁迅阅读后批道:

“拟给九十分,其中给你五分(抄工三分,末尾几句议论二分,其余八十五分给罗素。

”显然批评许广平摘抄太多,见解太少,颇为中肯亲切。

妙趣横生的短章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那种精巧别致的短篇如同雅洁玲珑的苔花,也能给人以美感,以芳香。

古今中外不乏一些言简意赅、短小精悍的好文章,读来令人意趣盎然,兴味无穷。

  相传我国江南有一位姓田的少妇,不幸丧夫,当时家中尚有壮年而鳏的公公和血气方刚的小叔子。

因此,她想改嫁。

在封建社会,女人改嫁很不容易,她请别人写状子,县太爷很怕长文章,来不及看完就烦了。

后来,她自己动手写了一纸短状:

“十七嫁,十八寡,叔已壮,翁初鳏。

瓜田李下,问当嫁不当嫁?

”短短的二十二个字,县官看了拍案叫绝,立即提笔批道:

“嫁、嫁、嫁!

  据说北宋欧阳修母亲逝世,门生故吏纷纷写祭文,都是洋洋洒洒一大篇。

清江知县李观写了一篇很短的祭文:

“孟子亚圣,母之教也。

夫人有子如何,无遗憾矣。

呜呼尚飨!

  这篇祭文也只有二十二个字,大约是古代最短的祭文了。

语言精炼,颂扬得体,胜过千言万语多矣。

  欧阳修的《六一诗话》,书前序言只有一句话:

“居士退居汝阴而集,以资闲谈也”。

这大概是最短的书序了。

而论文之短者,如王安石《读孟尝君传》,只有八十八个字,而抑扬吞吐,一波三折,曲尽其妙。

  1938年10月28日,国民参政会在重庆召开。

汪精卫等投降派正在进行所谓“和谈”活动。

陈嘉庚从新加坡发来电报提案:

“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

这一提案引起全国极大反响。

邹韬奋说:

“寥寥十一字,乃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

  世界上最短的社论,要数1968年4月,美国《明星日报》发表的一篇社论,针对当时在任的总统约翰逊,题目是《约翰逊认输》五个字,而社论全文只有一个字:

“妙!

  可是《明星日报》的一字诀也并非首创,完全是效罗斯福总统之故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英美同盟军决定开辟第二战场,最后商定在法国西海岸诺曼底半岛登陆,当由英国首相邱吉尔电告罗斯福总统,罗斯福回电也只有一个字:

  其实,军事函电只用一个字,恐怕还是源于中国。

清朝一位将军叫鲍超。

他随左宗棠西征,有一次出战被围,叫师爷写告急文书。

师爷架着老花眼镜,摇头晃脑拟了半天还未定稿。

鲍超急了,夺过师爷的笔,在白纸上大书一个“鲍”字,四周用浓墨画了三个大圈。

左宗棠看了,立即发兵驰援。

  我国著名戏曲研究家赵景深,解放前曾任北新书局编辑。

有一次,写信向老舍约稿,大书一“赵”,用红笔一圈,旁注一行字:

“老赵被围,速发救兵”。

老舍读信后,就在原信上画一支枪,直刺红心,添注一行字:

“元帅休慌,末将来也”。

这是作家之间风趣的笔墨。

  还有没有更短的信函?

那只有空函。

  东晋中军将军殷浩老是打败仗,被撤职查办,贬为庶民。

后来,掌管军国大权的桓温有意起用他为尚书令,写信征求他的意见。

殷浩喜出望外,马上复信应允。

但由于他官迷心窍,总担心这封回信有写得欠妥当的地方,封了又拆,拆了又封,反复了十几次,最后竟昏头昏脑地把一封空函发出去。

桓温拆信一看,竟是一张白纸,不觉勃然大怒,从此就不再理他。

殷浩由于患得患失,紧张过度,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整天用手指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来打发日子。

  但也有因一封空函而捞到好处的。

  唐太宗时宰相元载,有个亲友从南方来找他。

想弄个一官半职。

元载知道此人不学无术,但又碍于情面,只好给他一封空函,叫他去河北见某节度使。

节度使见是相府介绍来的,就郑重接见,拆信一看,并无只字。

但也热情款待一番,赠绢一千匹。

  中国唯一女皇帝武则天临终时,吩咐在陵墓前面立“无字碑”,她认为一生功过应由后人来评说。

看来武则天是明智的。

言词往往是拙劣的,无言有时比多言还要好。

后人有诗赞道:

“临终嘱立无字碑,功过留得后人评。

放眼千秋真卓识,女皇不信假奉承。

  小说能够写得短些吗?

能。

  陶渊明的《陨盗》,也算得一篇超短型小说了:

“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

尝有二偷儿入室,裔拊床一呼,二盗俱陨。

”只有二十五个字。

  但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令,写这篇短文,恐非上乘之作。

首先是前面的“二偷儿”和后文的“二盗”重复而失却呼应。

其次,文字还欠简洁。

因此,有人认为可删改为:

“蔡裔勇,声若雷震。

有二盗入室,裔拊床一呼,盗俱陨。

”二十个字就够了。

  有人问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费里蒂克·

布朗,科幻小说的特点是什么?

他立即写出一篇只有二句话的科幻小说: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

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

  这二句话的确值得玩味。

  英国《镜报》曾举行“三个字”小说征文比赛,据说应征者有八千多人。

第一名是利物浦的鲁顿,三个字作品是“神垂死”。

该报评语是:

“主题忧郁,表达了对这个动荡不安、陈旧腐败世界的种种忧虑。

我们认为这三个字十分有力、生动。

”第二名是并列两篇,一是“侏儒跳”,一是“衣柜咳”。

评语是“具有迷惑力,令人震惊不已”。

但这是无聊的文字游戏,算是什么作品吗?

人名戏说意趣多

  丰子恺说“丰”

  在一次宴会上,有位钱庄商人到丰子恺面前问:

“贵姓?

”丰子恺回答:

“敝姓丰。

咸丰皇帝的‘丰’。

”商人听后不解。

丰于是又补充说:

“五谷丰登的‘丰’!

”商人仍然茫然。

丰先生见此情况,只好取笔写在纸上。

商人一看恍然大悟:

“啊!

不错不错,汇丰银行的‘丰’!

”丰先生自我调侃说:

“不错不错,汇丰银行确实比咸丰皇帝时髦,也比五谷丰登通用。

以后别人再来问我姓时,我便这样回答。

  趣释“郭良夫”

  马寅初先生提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听说中文系郭良夫老师要结婚了,尽管自己很忙,还是忙里偷闲,参加了郭老师的婚礼。

婚礼上,马老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他风趣地说:

“我想请新娘子放心,因为,根据新郎的大名,他一定是个好丈夫。

  鲁迅勾画阿Q

  叶永蓁问鲁迅,为什么阿Q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却要取个外国人的名字呢?

鲁迅说:

“阿Q光头,脑后留一条小辫子,这个Q字不正是他的滑稽形象吗?

  聂守信改名聂耳

  聂耳原名聂守信。

他的音乐感觉相当敏锐,同事们说,从他耳朵进去的,没有不能从他嘴里唱出来的。

久而久之,大家都叫他“耳朵”了。

一天,联华影片公司开同学会,聂守信表演了一个三十六行无所不包的节目,逗得大家大笑。

会后,联华总经理送了他两件礼物,落款把他称作“聂耳博士”。

从此以后,聂守信才知道“耳朵”这个名字是叫定了。

他说:

“他们硬要把一只耳朵送我,也好,也好,四只耳朵连成一串,不是像个炮弹吗?

”从此,他的名字改成了“聂耳”。

  “楚女”登启事

  1922年,萧楚女去四川开辟工作。

他应邀担任《新蜀报》主笔,几乎每天都以“楚女”之名发表文章。

由于他文笔潇洒俊逸,逻辑性极强,很快名声大震。

有的青年猜测,“楚女”者,一定是“楚楚动人之女子”也。

于是,一封封的求爱信像雪片似地飞到编辑部。

萧楚女啼笑皆非,便在报上刊登了启事:

“本报有楚女者,绝非楚楚动人之女也,而是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并略有麻子之一大汉也”。

有的青年未等启事见报就精心修饰打扮后,到编辑部“约会”“萧楚女”。

当出现在面前的竟是一位铁塔似的黑大汉时,“约会者惊得瞠目结舌。

萧楚女见状,大笑不已。

  李大钊只敢署守常

  1944年章士钊在日本东京主办《甲寅》杂志。

李大钊经常以“守常”的名字投稿。

一日,章士钊问李大钊:

“来稿何以不署大名?

”李大钊答:

“投文于《甲寅》,何敢与先生同名?

诗文错漏也成趣

  书画家为人题字,不免有错漏,乃以字补之,谓之“补字”,经过妙补趣填,或巧言雄辩,或幽默评批,反而产生妙趣横生、意味无穷的效果。

  传说清代有位书法家给慈禧太后题扇,写的是唐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可由于心情紧张,竟漏写了一个“间”字。

慈禧太后看了大怒,说该书法家欺她没学问,定要将其斩首。

书法家急中生智,急忙解释道:

“此处并非遗漏,而是填写的一阙小曲。

”并当即诵道:

“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慈禧听了以后,无言以对,只好赐酒压惊。

  明朝文人沈石田曾收到朋友送来的一盒礼物和一封信。

信中说:

“送此琵琶,请笑纳。

  沈石田打开礼盒一看,见朋友送的是水果枇杷而并非乐器,就善意地回信批评朋友的粗心:

“承惠琵琶,开奁视之,听之无声,食之无味”。

朋友收到回信,十分惭愧,于是就作诗自责:

“枇杷不是琵琶,怨恨当年识字差。

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民初名画家郭祯擅画花鸟。

一次,他绘桃花和黄鹤图各一幅赠友人,请书法家赵平题诗配画。

在桃花画幅上,赵误将“人面桃花相映红”中的“桃”字写为“梅”字;

在黄鹤画幅上,又误将“黄鹤楼中吹玉笛”中的“黄”字写为“白”字。

写成,赵老灵犀妙想,在“人面梅花相映红”下补上一句“桃花流水杳然去”;

在“白鹤楼中吹玉笛”下补上一句“黄鹤一去复返”。

  画家李平仁画桃花和飞燕各一幅,桃花画幅却把“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句写为“菜花依旧笑春风”,而在旁则补题字“只因桃花净尽菜花开”。

在飞燕画幅上把“旧时王榭堂前燕”诗句写为“旧时王榭堂前花”,而在旁则补题字“只因飞燕自归花自开”。

补得妙趣横生。

  现代画家陆侃画了一幅《孔雀东南飞》图,有人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何不言西北?

”陆侃乃在画上“孔雀东南飞”下补“何不方西北”,再写“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补字相答,因为“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孔雀就只好“东南飞”了。

  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当众书写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这首诗。

当写到“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时漏掉了一个“话”字。

旁观者正在为他惋惜,费老却不慌不忙地在落款处补了“酒后失话”四字。

观者无不抚掌称妙。

因为这一语双关,实在高明,既说明诗中“酒”字后面少了一个“话”字,以示阙如;

又表明歉意,酒后失误,敬请原谅。

这种巧补漏字的技巧真是妙笔生辉。

  某老年书画展,有一幅书写的是毛主席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其中“曙光初照演兵场”一句漏去了“兵”字,但书者巧妙地在后边注上了“场上逃兵”4个字,与费老的补漏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孔孚文风严谨。

他的一首诗《峨眉·

古德林漫步》在台湾的《创世纪》刊出。

接到样纸,孔孚不禁既惊且喜,原来最后一句“字间杂有鸟语”,竟改成“字间染有鸟语”了。

于是连连赞曰:

“改得好,改得好,胜我多多矣:

一个‘染’字,既可听鸟语,也染得绿色满纸了。

”后经询问改“染”字者为谁,原来是排版误。

孔孚知情大笑:

“天下奇事多有,竟有错字错得较我原字更妙者!

然错字为我增色,亦我师也”!

冷嘲热讽别字联

 我们的方块字中,形近字、谐音字特别多,因形近音同,稍有不慎就会读错,而水平差的人强不知以为知,更是笑话百出。

历来文坛就流传着许多写别字、读别字的佚事趣话,个中当然也有嘲讽别字的趣联。

  相传清初苏州秀才韩慕庐在一蒙馆任教时,曾将《礼记·

曲礼》中“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中的“毋”误读作“母”。

适逢一名士路过听到,口占一联讥之:

“《曲礼》一篇无母狗。

”韩也觉难为情,即应出下联以解嘲:

“《春秋》三传有公羊。

”“三传”是指解释《春秋》的三部著作《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的合称。

联中“公羊”巧对“母狗”,乃天造地设,极具趣味。

  清末的一次科举考试,以《尚书·

泰誓》中的“昧昧我思之”为题,意为“深切地默默想念”。

一位考生却误将“昧昧”写成“妹妹”,文章内容自然更是南辕北辙。

阅卷的考官见题目错写成了:

“妹妹我思之”,成为“思妹心切”之意,不禁哑然失笑。

他随即提笔作批语:

“哥哥你错了。

”考生粗心授人笑柄,考官批评独出心裁,考生之题目与考官之批语恰成巧对,联语幽默俏皮,对仗工整,尤以“妹妹”称以“哥哥”为最妙。

  近人何颜升,字秋辇,清末任甘肃布政使时,有留学归来的一唐姓翰林在给他的信函中误将“秋辇”写成“秋辈”,又将“追究”的“究”错为“宄”。

何即以一联嘲讽:

“辇辈同车,夫夫竟作非非想;

究宄异穴,九九难将八人除。

”此联用离合手法以作嘲讽,联语指出对方“辇”与“辈”、“究”与“宄”不分,前二字虽均属“车”部,但各自上半部有“夫”“非”之别:

“究”“宄”虽都有“九”,但一个为“穴”头,多了一个“八”,另一个为宝盖头,区别很明显。

  民国初年,四川军阀孙兆鸾本是大老粗一个,却偏好充斯文,咬文嚼字而又时常错误百出。

他将成语“草菅人命”说成“草管人命”,“马革裹尸”说成“马革(‘里’的繁体)尸”。

有文人以此二成语入联:

“山管人丁,水管财,草管人命;

皮袍子,布腿,马革尸。

”将错就错以作嘲讽,读联者无不捧腹。

  20世纪30年代,身为“领袖”的蒋介石也出过写错别字的洋相。

当时有游庐山的洋人向他反映中国人当街晒衣、随地吐痰,不讲卫生,极不文明。

蒋介石立即写一手谕,其中的“严格禁止当街洒衣,不准随地吐淡”一句竟出现了两个错别字。

手谕下达至江西时,虽然被官员们改正过来,并严加保密。

但这桩丢脸的事还是流传开了。

遂有人据此撰联道:

“白纸黑字?

非也。

黑纸白字也!

洒衣吐淡?

怪哉。

吐衣洒淡哉!

”就其错别字反复渲染,以作讽刺。

  “文化大革命”中,有一个半文盲当上了某图书馆的领导,在批“四旧”时把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读成《镜花》(“”是“录”的繁体)。

在学习《反杜林论》时,听人发言老说“杜林胡说”,便以为“杜林胡”是人名,说“杜林胡这家伙反马克思列宁主义,要狠批狠斗!

”于是便有人据此两事撰联予以嘲讽:

“一代奇书镜花录,千秋名士杜林胡。

”联属“打油”,堪称一代笑谈、千秋笑柄,却是文革的一段痛心的回忆。

  错别字还给国家造成过巨大的经济损失。

20世纪80年代,乌鲁木齐某厂请日本一厂家印刷包装袋,设计的图纸上却误将“乌”写成了“鸟”,结果印好后的包装袋全部报废,经济损失达百万元之巨。

遂有人撰联以为警诫:

“乌鸦有翅原为鸟;

王八无毛不上天。

”下联“王八”取其大名“乌龟”的“乌”字,以与上联的“鸟”字相对比,显出其错处。

标点救命

明朝永乐年间,有人给永乐皇帝进贡了一把精美扇子,上面画有一幅画:

天上白云朵朵,地下一条大河,群峰陡峭,高耸入云,一座城池显得孤零零的,有个人在河岸杨柳树旁边吹着羌笛,神态专注。

看了这幅画,使人仿佛置身其中,听到了幽幽怨怨的笛声,十分凄凉难耐。

永乐皇帝挺喜欢这幅画,派人请来了当朝名士、大才子解缙学士,命解缙依画意题诗。

解缙接过扇子一看,原来扇子上的画是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的意境。

于是他不假思索,大笔一挥,当场在扇子上题写了这首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解缙一时疏忽,书写时把“黄河远上白云间”的“间”字给漏掉了。

永乐皇帝身边有个大臣叫高煦,他发现了解缙这一失误,马上启奏解缙犯了“欺君”之罪。

永乐皇帝接过扇子一看,果然少了一个“间”字,大怒,也认为解缙是故意欺骗他没有学识,要把解缙治以死罪。

解缙万万没有想到写丢一个字,竟招来杀身之祸。

多亏当时写文章都不用标点符号,靠读者自己断句。

解缙急中生智,计上心来,对着高煦哈哈大笑起来。

永乐皇帝生气地问:

“你死到临头,还笑什么?

解缙答道:

“皇上息怒,我笑有的大臣无知,只会向圣上进谗言。

我写的根本不是王之涣的诗,我只是根据王之涣的诗,另外填写了一首词。

诗和词是有区别的,有那个‘间’是一首七绝诗,没有那个‘间’才真正是一首词呢。

解缙说到这里,当场断句吟首:

“黄河远上,

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

杨柳春风,

不度玉门关。

解缙吟得琅琅上口,永乐皇帝一听,还真是一首不错的词,又高兴起来。

夸解缙写得好,有学问,赐银压惊。

名家上课,有的引人入胜,有的催人入眠;

有的令人倾倒,有的令人生厌,林林总总,形形色色。

章太炎他讲课时爱随意发挥,漫无层次,常常使听者兴味索然,慕名而来,失望而去。

先生嗜酒,也好吸香烟,讲课时,常常一手拿粉笔一手拿烟卷,有时候误拿着纸烟卷在黑板上写,惹得学生哄堂大笑。

太炎先生虽不擅长讲课,但学生中也不乏忠实听众,有些人后来成为知名文学家、学者。

陈寅恪陈先生通晓古今活文字及死文字10余种,能背诵《十三经》和《三通》,对佛门典籍及隋唐史尤有精心之研究。

他讲隋唐史时,开宗明义就说:

“前人讲过的,我不讲;

近人讲过的,我不讲;

我自己讲过的,我不讲。

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梁启超他给清华大学学生讲课时,走上讲台,打开讲义,眼光先向下面一扫,然后是简短的开场白:

“启超是没有什么学问———”接着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点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既谦逊同时又很自负。

讲到紧要处,便成为表演,手舞足蹈,情不自禁。

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

讲到悲伤处,竟痛哭流涕。

这样的讲课,出神入化,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同时也是高级的艺术享受。

鲁迅先生讲课幽默风趣,每一句话都充满感情和力量。

先生讲课绝不“霸道”,有时很“民主”,很随和。

有一回讲到《红楼梦》,先生笑着问学生:

“诸君喜欢林妹妹否?

”一位学生大胆地站起反问道:

“请问,先生喜图为陈寅恪先生

欢否?

”鲁迅答道:

“我可不喜欢林妹妹。

我嫌她爱哭哭啼啼,小心眼儿。

”学生都会心地笑了。

朱自清教课认真、严谨。

教宋词,上课时带一沓卡片,一张一张地讲。

他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笔记,还安排月考、期末考试。

语序趣话

我国汉语言文字极有特色,组词造句十分灵活。

有的字词顺序调换,前后意思基本不变,如“演讲”与“讲演”,“开展”与“展开”;

有的顺序调换后,前后意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小树”和“树小”,“饭菜”和“菜饭”,“上海”和“海上”。

更为有趣的是,在具体的语言交际中,有时语序调换一下,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令人回味无穷。

  例如:

在一辆旅游车上,前排坐着一位老伯,一位姑娘与他同坐,而姑娘的男友坐在后一排。

那位老伯风趣幽默,一路上与姑娘谈笑风生。

姑娘的男朋友见状,在姑娘的耳边小声说:

“小心点,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姑娘安慰他说:

“放心好了,我是醉酒之意不在翁。

”谁知,他俩的话被老伯听见,老伯自我解嘲道:

“我是醉酒之翁不在意啊!

  一句古语,并未增减字词,只是调换语序,三个人的不同感受,就表现得趣味盎然,情理相融。

  有趣的是,语序变换,也有人弄巧成拙。

明人的笔记小说《五杂俎》中就记载了一个故事:

唐玄宗时,节度使安禄山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制造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

有一天,安禄山给周贽和被封为怀王的儿子送了一盒樱桃,并附了一首诗:

  樱桃一篮子,半青一半黄,

  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贽。

  有位大臣读了这首诗,觉得不顺口,就提意见说:

“大作写得高妙,但如果能改为‘一半与周贽,一半与怀王’,那就押韵了。

”安禄山一听,不仅不接受意见,反而发怒说:

“混账!

我儿的名字怎能排在周贽之后?

  诗歌应该押韵,安禄山硬是将“怀王”放在前面,专横跋扈,只会招人耻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