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73585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docx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docx

1第一模块学前儿童的发展练习题

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

一、选择题

1.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是(C)。

A.关键期B.敏感期C.最近发展区D.转折期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和发展趋势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

【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2  (5为非常高,或非常难)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的熟记程度。

儿童心理发展某种特征的形成,或儿童某种能力的发展,在某一个时期容易出现,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产生。

容易形成某种心理特征的时期,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或行为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会出现心理发展在短期内突然急剧变化的情况,称为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期;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儿童语言获得的关键时期是(B)

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期D青年期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和发展趋势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几个概念

【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1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关键期现象的熟知程度。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现象,主要表现在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资料证明,学前期是人生学习口语的时期,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就难以学会人的语言。

狼孩在7岁后才开始接触人类的语言,学习口语,但始终不能学会说话。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以前的幼儿某些心理年龄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爱活动、爱游戏等基本相同。

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D)

A.可变性B.整体性C.阶段性D.稳定性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和发展趋势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1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特性的了解程度。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一般说来,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百年前和几十年前儿童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幼儿心理年龄特征的基本点,至今仍然适用于当代儿童。

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爱活动、爱游戏这些特征本质上没有变。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下列符合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是(C)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B.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四节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动作发展规律

【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动作发展规律的熟悉程度。

动作发展的规律包括

(1)整体到局部规律:

从整体动作发展到局部动作,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性的、弥漫性的,以后动作逐渐分化、局部化、准确化和专门化。

(2)首尾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上部动作开始,然后到下部动作。

(3)近远规律:

儿童的动作发展先从靠近中央部分(头和躯干,即脊椎)动作先发展,然后才发展边缘部分(臂、收、腿)的动作。

(4)大小规律:

儿童动作的发展,先从粗大动作开始,而后学会比较精细的动作。

(5)无有规律:

儿童的动作最初是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5.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被称为(A)

A.依恋B.合作C.移情D.社会化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七节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亲子关系

【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依恋概念的熟记程度。

依恋是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倾向。

合作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方式。

移情是指从他人角度来考虑问题。

社会化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6.3岁以前.脑部的发育已达到成人的(B)左右。

%%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四节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身体发育规律

【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1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身体发育规律的熟悉程度。

儿童处于神经系统快速成熟发育期,6个月时脑重已经达到成人期的50%,2岁时达75%,4-6岁脑已经达成人期的85%-90%。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7.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A)

A.代词B.名词c.动词D.语气词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出题机率】4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词类的运用的熟记程度。

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代词,幼儿大量使用代词,使用名词的频率较高,使用动词的频率多于名词。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8.儿童最先掌握的词性为(A)

A.名词B.动词c.形容词D.代词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出题机率】4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幼儿掌握各类词的顺序的熟记程度。

幼儿掌握各类词的顺序:

先实词后虚词;对实词的掌握顺序是:

名词一动词一形容词,对其他实词如副词、代词、数词等掌握较晚;对虚词,如连词、分词、助词、语气词等掌握较晚。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9.儿童能辨别上下的年龄是(A)

岁B.4岁岁D.7岁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出题机率】3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幼儿方位知觉的熟悉程度。

3岁儿童能够辨别上下,4岁儿童能辨别前后,5岁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7岁能辨别以别人为基准的左右。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0.矫正幼儿口吃的主要方法是(D)

A.密切关注B.严格要求其改正C.让幼儿多说话D.解除紧张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出题机率】3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幼儿口吃的了解程度。

口吃的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和紧张。

矫正口吃的重要原则性方法是解除紧张。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1.儿童理解语言迅速发展的阶段指(C)

~6个月~12个月~岁岁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出题机率】3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的熟悉程度。

学前儿童言语发生发展的阶段分为:

(1)前言语阶段(生后第一年);

(2)言语发生阶段(1~3岁),言语发生阶段的两个小阶段:

理解语言迅速发展阶段(1~1.5岁);积极说话发展阶段(1.5~2、3岁)。

(3)基本掌握口语阶段(2、3岁~6、7岁)。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2.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A)

A.具体形象思维B.抽象逻辑思维C.直觉思维D.直观行动思维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出题机率】4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的熟记程度。

直观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最为突出。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期典型的思维方式。

学前儿童晚期时,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13.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最基本的方法是(B)

A.投射法B.观察法C.测验法D.问卷法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九节儿童发展基本研究方法

【出题机率】4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儿童发展基本研究方法的熟记程度。

观察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4.当物体触及新生儿手掌心时,他会立即把它紧紧握住,这种反射属于(B)

A.莫罗反射B.达尔文反射C.巴布金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三节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和发展趋势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待征

【出题机率】2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新生儿本能反射的熟记程度。

达尔文反射:

又称抓握反射,物体触及掌心,新生儿立即把它紧紧握住。

巴宾斯基反射:

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

这样,5个脚趾形成扇形。

莫罗反射:

又称惊跳反射,突然发生的高噪声刺激,或者被人猛烈地从高处放下,都会使新生儿立即伸直双臂,张开手指,弓起背,头向后仰,双腿挺直。

巴布金反射:

如果新生儿的一只手或双手的手掌被压住,他会转头张嘴。

当手掌上的压力减去时,他会打呵欠。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5.幼儿最容易辨别的几何图形是(B)

A.三角形B.圆形C.长方形D.半圆形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出题机率】3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形状知觉的熟记程度。

幼儿对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由易到难的顺序是:

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16.在幼儿的记忆中,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的记忆形式是(C)

A.运动记忆B.情绪记忆C.形象记忆D.语词记忆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出题机率】3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记忆内容的熟记程度。

从记忆内容看,可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

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儿童最晚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在幼儿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比重最大。

因而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7.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A)

A.以想像过程为满足B.想像的内容零散C.想像受情绪影响D.想像具有夸张性

【知识点】第一章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学前儿童想像的发展

【出题机率】3       【题目难度】2

【分析】本题考察的是考生对幼儿无意想像的特点的熟记程度。

幼儿无意想像的特点:

(1)想象无预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学前儿童的想象常常没有自己预定的目的,在游戏中想象往往随玩具的出现而产生。

(2)想象的主题不稳定,幼儿想象进行的过程往往也受外界事物的直接影响。

因此,想象的方向常常随外界刺激的变化而变化,想象的主题容易改变。

(3)想象的内容零散、无系统,由于想象的主题没有预定目的,主题不稳定,因此幼儿想象的内容是零散的,所想象的形象之间不存在有机的联系。

(4)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幼儿的想象往往不追求达到一定目的,只满足于想象进行的过程。

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想象常常如此,幼儿常常在一张纸上画了一样又画一样,直到把整张纸画满为止,甚至最后把所画的东西涂满黑色,自己口中念念有词,感到极大的满足。

(5)想象受情绪和兴趣的影响。

小班幼儿往往对某个故事百听不厌,其原因主要是以想像过程为满足。

因而本题的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