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复习提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2978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4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复习提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初中物理复习提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初中物理复习提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初中物理复习提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初中物理复习提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复习提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物理复习提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复习提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复习提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将游码置于零刻度线,调节横梁一端或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在刻度盘的中间,即使天平横梁平衡.

称量时,被测物体应放在天平左盘内.用镊子往右盘试加减砝码,并结合移动游码的位置直到使横梁平衡为止.当天平平衡时,有等式m左=m右+m游,所以物体质量就等于右盘上砝码总质量数和游码所对应刻度上的质量数之和.

思考:

(1)使用前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为什么要先将游码置于零刻度线上?

(2)为什么被测物体一般要放在天平左盘内?

使用天平要注意的事项:

①被测物体的质量数不要超过天平的量程;

②加减砝码要用镊子,而不该徒手;

③化学物品及液体时不要直接放入天平盘内,以免污染器具;

④称量完毕要及时把砝码放入盒内;

⑤要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2.密度

2.1概念

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称为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字母ρ来表示.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kg/m3,读作:

千克每立方米.

常用单位换算:

103kg/m3=1g/cm3.

计算公式:

密度=质量/体积,用字母表示为ρ=

等,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利用这一公式计算时应注意单位搭配。

如果质量用kg,则体积用m3,得到的密度单位应该是kg/m3;

质量单位用g,则体积单位多用cm3,得到的密度单位是g/cm3.

根据公式ρ=

,知道ρ、m、V三个量中任意两个,可以求出第三个.

注意:

尽管密度在数值上可用ρ=

来计算,但并不说明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同种物质的质量发生变化,体积也相应地发生变化,该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保持不变.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2.2物质密度的测定

根据密度公式ρ=

,测出某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即可求出密度.

质量的测量:

①用天平直接测量;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根据G=mg计算物体的质量.

体积的测量:

①对于形状规则的几何体,可用刻度尺直接测量和计算;

②对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可用量筒(量杯),采用排水法测量体积.物体的体积V物=物体浸没后液面的示数V2-放入物体前液面的示数V1;

液态物质的体积可直接用量筒(量杯)测量.

2.3密度的应用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利用密度可粗略鉴别物质.

第三节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1.温度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用字母t表示,单位是℃,读作摄氏度.与温度有关的物理现象称为热现象.

摄氏温标:

将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

1.2温度的测量

测量温度的量具是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按照使用的液体不同,一般可分为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水银的沸点比较高,所以水银温度计适合在高温环境下使用;

酒精的凝固点比较低,所以适合在低温环境下使用.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使用温度计前,首先要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也就是认清温度计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摄氏度.

(2)在测量前要先估计被测物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3)测量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一般竖直放置.

(4)测量非加热液体温度时,应等温度计的示数稳定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同时,视线必须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被测量的液体的数量不能太少,起码要能够全部淹没温度计的玻璃泡,而且要用搅拌棒(不可用温度计代替搅拌棒)将液体搅拌,使液体各处的温度均匀后再测量.

1.3体温计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一般是35℃到42℃,最小刻度值是0.1℃.人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体温计在每次测量之前都要将液体甩回到液泡中,否则有可能测量不准确.

2.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微观模型

物质的三种状态统称为物态.同一物质三种状态下的分子排列特点不一样,决定了物质的宏观特点不一样.

固态

液态

气态

分子排列特点

紧密

较松散

极度松散

分子间作用力

较小

分子间只有碰撞的瞬间有力的作用

宏观特点

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不能被压缩,没有流动性

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很难被压缩,有流动性

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容易被压缩和流动

3.物态变化

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图1-3-1所示.

3.1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有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这类固体称为晶体.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这类物质称为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称为该晶体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常见的晶体有:

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

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相同.

(2)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图1-3-2是某一晶体的熔化图像.AB段表示晶体在这段时间内吸热,温度不断上升,但晶体还未开始熔化.在B点处,晶体温度达到了熔点,开始熔化.BC段表示晶体在吸热熔化但温度保持不变,是固液共存的状态.在C点处晶体全部熔化为液体.CD段表示晶体溶液吸热温度上升.

图1-3-3是同一晶体溶液的凝固图像.AB段表示(晶体)溶液在这段时间内放热,温度不断下降,但溶液还未开始凝固.在B点处,晶体温度达到了凝固点开始凝固.BC段表示晶体溶液在放热凝固,但温度保持不变,是固液共存的状态.在C点处液体全部凝固为固态晶体.CD段表示晶体放热温度下降.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见图1-3-4).非晶体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见图1-3-5).

3.2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需要吸热.汽化有两种方式,分别是蒸发和沸腾.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例如:

热的手帕比冷的手帕干得快.②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例如:

同样一件衣服,摊开了比拧成一团干得快.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例如:

同样湿的鞋子在通风的地方干得快,在没风的地方干得慢.

蒸发致冷:

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或自身)的温度降低,因此蒸发有致冷作用.

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在实验中,可以发现沸腾时,液体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不相同.

液体沸腾的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液体的温度要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只有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液体才能沸腾.如果液体温度达到沸点而不能继续吸热,那么液体也不会沸腾.在烹饪补品时,采用隔水加盖文火处理方式,补品只保持在沸点,而不沸腾。

目的是减少补品营养的挥发。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和液面气压有关.液面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液面气压越低,沸点越低.在高原的地方通常气压比较低,水的沸点要低于100℃;

而在高压锅中,气压高,水的沸点高,锅内水的温度可高于100℃.

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蒸发

沸腾

相同点

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

不同点

任何温度下都可以发生

发生在特定的温度下

发生在液体表面

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

缓慢汽化

剧烈汽化

(2)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

①降低温度.实验表明: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低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例如,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降水.

②压缩气体体积.例如,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中的.

气体液化需要放热,被同质量的100℃水蒸气烫伤要比同一温度的水烫伤得更厉害.

3.3升华和凝华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在寒冷的冬季,北方户外结冰的衣服也能干,衣柜里的樟脑丸会变小,这些都是升华现象.

物质升华的时候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吸热.例如,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发生升华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时,会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空中的水蒸气遇冷后会液化成为许多小液滴.舞台的雾、人工降雨等都是利用了这一原理.

物质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北方冬天的早晨,出现在房子玻璃内侧的雾霜就是一种凝华现象.凝华需要放热.

3.4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由于太阳的辐射和地球的运动,自然界中的水在陆地、海洋和大气中进行不断地循环,在这过程中伴随着发生多种物态变化.他们涉及到的物态变化:

云: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后,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

雨:

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积聚下落时,小冰晶熔化成水,合并成大雨滴降落到地面形成了雨.

雹:

云中的小冰晶与冷空气中的冷水滴不断凝固成冰块,当上升气流支托不住时就成了地面的冰雹.

雾: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

露:

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温度较低的植物叶子而液化成为小液滴.

霜:

深秋初冬时,空气中的水蒸气碰到低温的石头、树叶而凝华的现象.

(2)节约水资源.

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主要是指淡水资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缺水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我国缺水很严重!

要珍惜每一滴水,采取节水技术,防治水污染,植树造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第四节新材料及其应用

1.导体、半导体、绝缘体和超导体

各种材料的导电能力不一样,善于导电的材料称为导体;

不善于导电的材料称为绝缘体;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绝缘体在条件改变时可以变为导体.例如:

干木棒为绝缘体,但湿木棒却能够导电.

常见的导体:

金属、大地、人体、酸、碱、盐等溶液.

常见的绝缘体:

橡胶、塑料、陶瓷、干木头.

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材料称为半导体.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可以受到温度、光照、杂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显著变化.利用这种特性,可以制成二极管、三极管、热敏电阻和光敏电阻等各种电子元件.

半导体材料的广泛应用是电子产业能够迅速发展的基础.利用半导体作为材料,可以把电子元件制作成为集成电路,开辟了微电子技术时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使个人计算机日益普及,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

常见的半导体:

硅、锗、砷化镓、部分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

当某些材料的温度足够低的时候电阻会突然消失,这时称为超导体.超导体有很多独特的性质,例如:

超导体电阻为零,这性质使得用超导体制作的电路元件没有电流的热效应;

通过较小的电流能使超导体产生较大的磁场,这种性质使它在磁悬浮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磁性材料

磁体:

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的蹄形磁体、条形磁体、磁针都是人造磁体,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都能够长期保持磁性,统称永磁体.

磁极: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每个磁体总有两个磁极。

磁体悬吊,且能自由转动,当静止时总指向地球南面的磁极叫南极(S极),同理,另一个叫做北极(N极).

两个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磁悬浮技术就是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性质.

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

3.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是指制作成材料的微粒的大小限制在1~100nm范围的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性能.纳米科技在工业、农业、环保、医疗、国家安全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

第二章力和机械运动待定

第一节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需要明确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速度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3.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用符号v表示.

(1)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

运动方向不变,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速度:

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公式:

v=s/t,速度的国际单位是m/s,常用的还有km/h.两者关系1m/s=3.6km/h.

(2)变速运动.

特点:

快慢是变化的,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一定相等.

平均速度:

把物体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需时间的比值,称为物体在这段路程或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它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公式:

v=s/t(与匀速直线运动公式相同,但意义不同),所取时间不同或所取路程不同,其平均速度v也可能不同.

解题方法:

(1)认真分析题意,判断物体运动的性质、过程、正确选用公式.

(2)火车过桥(涵洞)问题中的s总为车长加桥(涵洞)长.

(3)平均速度等于s总除以t总,而不能用v=(v1+v2)/2.

第二节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受力物体,也一定有施力物体,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即“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方式可分两类:

一类是物体间的接触力,如摩擦力、弹力等;

一类是物体间的非接触力,如重力、电磁力(含电力和磁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一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

二是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力的测量:

测量力的工具叫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它的测力原理是:

在测量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

(1)看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所测力的大小不得超过该量程.

(2)测力前应先察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否则需要调零.

(3)测量时,必须使作用在挂钩上的力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防止因弹簧与侧壁的接触摩擦而带来误差.

2.力的分类

2.1重力

(1)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G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即重力跟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

G=mg,(g=9.8N/kg,物理意义是:

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即与水平面垂直,不能说成“垂直向下”.)

怎样利用重垂线检验物体是否竖直或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分布情况有关.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形状不规则,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可以由实验测得.重心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2.2摩擦力

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1)摩擦力的定义: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物体间有接触,接触面不光滑,相互间有挤压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3)摩擦力的种类: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

(4)摩擦力的大小: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静摩擦力的大小可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解.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也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

(5)摩擦力的方向:

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且与接触面相切.

(6)摩擦力的作用点:

在物体的接触面上.

摩擦力也是成对地出现的,分别作用在两个接触面上,且与接触面相切.

有哪些方法可以增大或减小摩擦?

2.3弹力

(1)弹力:

A物体受到B物体作用发生弹性形变的同时,A物体会对接触的B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通常所说的拉力、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A和B之间的弹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2)弹力的方向:

绳子给物体的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而指向绳的收缩方向.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

3.力的三要素和示意图

(1)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力的三要素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2)力的示意图作法:

a.画出受力物体.

b.确定力的作用点.

c.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用来表示力的大小.

d.在线段的末端画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e.将所表示的力的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附近.

如图3-6所示,画出一个重3N的球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第三节力和运动

1.力的合成

(1)合力:

当一个物体同时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时,它们的作用效果如果可以由一个力来代替,则这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2)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方法:

当两个力的方向相同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力大小之和;

合力的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F合=F1+F2).当两个力的方向相反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两力大小之差;

合力的方向为较大的力的方向(F合=F1-F2).

2.力的平衡和物体的平衡

(1)力的平衡:

一个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是平衡的.其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情况: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平衡的二力与相互作用的二力有何区别?

(2)物体的平衡:

当物体受到外力的合力为零,即F合=0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力和运动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产生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我们看到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是由于物体受到的外力互相平衡的结果.

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可以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及确定所受各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的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我们把物体保持原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一切物体所固有的一种属性.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要利用物体的惯性,有时候又要防止物体惯性的危害.

惯性、惯性定律的区别和联系?

第四节简单机械

1.杠杆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杠杆不一定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2)关于杠杆的五个术语:

支点(O)、动力(F1或F动)、阻力(F2或F阻)、动力臂(L1或L动)、阻力臂(L2或L阻).支点实质上是杠杆的转动轴.动力和阻力是指杠杆受到的力,它们使杠杆转动的方向一定是相反的,它们可以作用在杠杆支点的两侧,也可以作用在支点的同侧.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杠杆的平衡:

指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状态.

杠杆的平衡条件:

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即:

F1×

l1=F2×

l2或

当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时,杠杆将在动力的作用下转动.

(4)杠杆的分类:

a.省力杠杆,l1>l2,F1<F2,如铡刀、瓶起子、螺丝刀等.

b.费力杠杆,l1<l2,F1>F2,如镊子、钓鱼杆等.

c.等臂杠杆,l1=l2,F1=F2,如天平、跷跷板等.

2.滑轮和滑轮组

(1)定滑轮:

滑轮的轴不移动.定滑轮实质是等臂杠杆.使用时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

滑轮和重物一起移动.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省力杠杆.使用时能省一半力,但动力的作用点要多移动一倍距离,且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

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组合使用.使用滑轮组可以省力,省力的多少与滑轮组中动滑轮的数目和绳子的绕法有关(当滑轮数目一定时只与绕法有关).公式为F=

,式中:

F为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G为要克服的阻力(物重),n为作用在动滑轮上承力绳子的段数.

3.斜面

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和生产中随处可见.例如,把重物搬到车上时,常常搭上一块木板,沿着木板把物体推上去,这样的木板就是斜面.

第五节机械能

1.能量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它具有能量.

能量简称为能,物体由于运动或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具有机械能,它们都可以做功.还可以利用电、光等来做功.无论物体通过何种方式,能够做的功越多,物体具有的能量就越多.这里的“能够”是指这个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正在”做功.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存在着光能、声能、热能、机械能、化学能、生物能、核能、太阳能等等.人是在能的世界中生活的,太阳的光能使我们看到了东西;

阳光是植物的能量来源;

食物的化学能是我们体内维持生命和从事活动的能量.

机械能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能量,它是动能和势能的统称;

或者说动能和势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