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速公路的危险源识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72896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速公路的危险源识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版高速公路的危险源识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版高速公路的危险源识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版高速公路的危险源识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速公路的危险源识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版高速公路的危险源识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速公路的危险源识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速公路的危险源识别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

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

"

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

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高速公路不仅是交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高速公路如何进行安全管理,减少交通事故,日益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了23万公里。

到2004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3.4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

2004年,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大幅攀升,达到6235人,平均每万公里死亡1823人,远远高于二、三级公路每万公里的死亡水平。

目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公路建设迅猛发展时期,研究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高速公路是全封闭、多车道、具有中央分隔带、全立体交叉、集中管理、控制出入、多种安全服务设施配套齐全的高标准汽车专用公路。

高速公路具有行驶速度高、通行能力大等特点,一旦发生事故,后果较为严重。

高速公路事故的死亡率是一般公路的2倍。

因此,如何发现并消除引发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危险源,成为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前提。

笔者认为,高速公路交能的安全与否,取决于人、车、路、管理等道路交通综合系统各个环节能否连续地协调工作。

所以,对高速公路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也就是要重点研究影响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主要因素,把这些造成交通事故的源头控制好,就能达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目的。

  1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

  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是一个由人、车、路和管理组成的体系,这四个因素相互协调、相互作用。

任何因素出现安全隐患问题,都将影响到高速公路交通安全。

  1.1人的因素

  由于高速公路全封闭、全立交,路况良好,所以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不需采用很多措施,这就是导致驾驶员警惕性下降,一旦遇到问题,反应不及时,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特别是驾驶员缺少高速公路行驶经验,长时间疲劳驾驶,例如无证驾驶、酒后开车、超速行驶、违章超车及违章装载、车辆间距过近,在雨雾天及路面结冰或雨后积水时,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此外,乘车人在高速公路上随意上下车以及行为擅自在高速公路上穿行,都是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

根据公安部提供的2004年高速公路事故数据显示,未保持安全距离、疲劳驾驶和超速行驶是导致高速公路发生最直接的原因。

其中,因未保持安全车距造成968人殧,占高速公路死亡总数的15.5%,远远高于一般事故中这一违法行为导致4.3%死亡人数的比例;

疲劳驾驶共造成925人死亡,占高速公路死亡总数的14.8%,也高于一般事故中这一违法行为导致2.9%死亡人数的比例。

针对上述问题,应该分析高速公路的行驶特点,对驾驶员进行安全教育,让驾驶员懂得高速公路行驶中的注意事项。

  1.2车的因素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车速高,所以要求车况良好,发动机、轮胎、制动系统都应该在行驶前进行维护和检查。

轮胎爆裂是我国高速公路发生交通事故的最普遍原因,其次还有发动机故障、发动机过热、电气故障、燃料用尽等。

除此之外,还需注意载物的规定,不要超载,不要偏载而造成离心力过大而发生交通事故。

消除危险源的措施是严禁超载,注意轮胎的保养与检查。

  1.3路的因素

  高速公路本身的构造、安全设施,也是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

路的因素主要是指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和道路结构。

其中线形设计、标志标牌及其它安全设施等与交通事故关系较大,如道路的曲率半径过小、直线距离过长、视距过小、纵坡过大、平纵线形不协调,指引道路的标线、标志标牌、轮廓标、线形诱导标设置得不完善、不科学,都易引发事故。

  此外,路面的强度稳定性、平整度和抗滑性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行驶的原因。

由于高速公路车速高的特点,路面上的一个小石头、车辆跌落物、路面结构小的破损都可能导致大的交通事故,所以高速公路的保养非常重要。

  综上分析,危险源是道路的线形与结构设计、标志标牌及其它安全警示设施。

消除的措施是在道路设计时,选用合适的线形标准和道路结构,注意道路的平纵线形配合,道路的路面设计及施工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且在道路投入运营后,对标志标牌及其它安全警示设施注意养护与维修,在线形不好的事故多发地带,要设立醒目的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

  1.4管理的因素

  对高速公路的管理,在我国还没有统一的模式。

由于“一路两制”,公安部门和交通部门职责不清,使得管理出现问题。

此外,管理的硬件设施落后,科学化管理水平低,也是影响高速公路安全的因素。

因此,消除危险源的办法是要加强立法力度,明确划分职责,提高管理水平。

只有相关部门对高速公路实行有效的管理,才能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通畅、迅捷的行车环境,从而减少交通事故,保证通行安全。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起交通事故的发生,不能仅仅是人、车、路等因素中某一独立环节的失调引起的,而往往是由两个或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事故多发路段危险源的排查治理

  高速公路技术标准高,建设质量大都比较好,因此,完全因路而发生的交通事故所占比例不大。

但几乎每条高速公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事故多发路段。

这些路段发生的交通事故一般为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其中既有道路设计施工中排水组合不当及磨损摩擦系数下降、道路标志标牌不清晰明确等原因,也有与不良气候等自然条件偶然巧合及驾驶员疲劳或思想麻痹的因素。

基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原因的复杂性,需要大力开展对高速公路事故多发路段的排查治理,它是辨识道路交通系统危害源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环节。

对道路危险源排查的方法较多,这里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重点介绍通过轮胎在路面留下的刹车痕迹来识别相应路段危险源的方法。

  2.1刹车痕迹产生机理

  车辆轮胎在路面上无滑行的正常滚动,使得车辆正常行驶。

一般轮胎因有足够的承受力使其表面不会在路面留下轮胎被磨损所遗留的痕迹。

当车辆刹车时,车胎与道路接触面间的滚动摩擦力增大,特别是紧急刹车引起车轮滚动和滑行同时存在时,车胎与路面的接触面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急剧增大,车辆的强大动能短时间和短距离内转化为摩擦力。

由于车胎表层承受力的有限性,引起车胎表层被磨损并留于道路表面,且刹车痕迹随着摩擦作用力的增大和车胎表层承受力的减弱而愈加严重。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刹车痕的分布、深浅、走向,并通过对刹车情况进一步分析,推测司机紧急刹车的可能原因,继而对现场排查,推断出一个或几个危险源,最后根据存在的危险源,制定消除治理的整改方案。

  2.2刹车痕识别实例

  广州东南西环高速公路全线长37.74公里,共设置11个收费站,主线上平均4.2公里开设一个出口匝道。

主线设计车速100km/h,匝道设计车速40km/h.2004年2月,路政部门对东南西环高速公路全线主要出口路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调查,发现司机经常在主线出匝道位置急刹车并留下刹车痕,表明在多个出口匝道存在比较严重的不安全因素,并由此推定该路段存在交通事故的危险源。

通过调查发现刹车痕迹较多的出口有12个,主要分布在匝道口位置。

  路政部门根据《2004年度东南西环高速公路交通行车安全统计分析——危险源专题报告》中得出的结论,主线12处事故多发路段中,有9个路段在各站出入口匝道处,且出口匝道占了7个。

交通事故发生路段与出现较多刹车痕迹的路段紧密相关。

通过对这些位置的现场排查分析,得出司机在该处紧急刹车的主要原因,从中识别存在交通事故的危险源有如下8个:

①全线出口标牌不明显,除了出口前2公里、1公里、500米、出口位置设置的标志牌外,没有其它明显的标识,分岔口岛头标志普遍缺失,龙门架颜色灰暗,特别在晚上,不容易辨认;

②内线为内弯,内弯视线受阻,看不到出口位置,容易疏漏错过位置;

③收费站出口标牌站名普遍较小,不突出,影响司机判断;

④刹车痕迹主要集中在超车道和主车道,表明司机没有提前变道,发现错过出口时才急刹车;

⑤车流量大的收费站,司机视线容易被其它车辆遮挡,错过出口,导致刹车痕多;

⑥分岔路口的岛头标志牌缺失,或使用时间过长,颜色陈旧褪色;

⑦主线上地面标线磨损褪色,司机难以分辨车道行驶,容易错过出口;

⑧主线出匝道口的标牌内容过多,影响司机快速判断。

  按照OHSMS18000的要求我们专门组织开展了以降低各出口匝道的危险性的安全评价,针对刹车痕迹产生的原因进行逐一分析研究,制定出全线具有严重刹车痕迹路段的治理方案,其主要的整改措施如下:

①全线岛头更新补充贴反光膜标志;

②清洗龙门架的标志牌;

③全线出口龙门架贴黄色高强级反光膜;

④在出口前地面提前200米划分道行驶标线;

⑤加大出口标志牌出口站名字体;

⑥在事故多发的匝道前200米地面增划减速带;

⑦主线车道的地面标线重新划线;

⑧增大主线出口匝道前150米的龙门架出口提示字体,附注出口150米的提示;

⑨对标牌内容重新优化组合,提炼和减少标牌内空。

  2.3消除危险源效果评估

  消除危险源的改造工程于2005年1月底完成。

方案实施后,对实施效果进行了专项评估,评估结果表明:

2005年第1季度的事故明显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25.3%。

其中,2005年2月、3月发生的事故数量比2004年同期都有了大幅度的下降,2005年2月份比2004年同期下降了55%,3月份下降了39.4%。

2005年第1季度车流量比2004年同期上升了29.40%,而事故发生数量却下降了25.3%,说明方案实施后取得了预期效果。

  3结语

  从消除危险源的治理方案实施取得较好效果说明,该方案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刹车痕迹识别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危险源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因此,笔者认为这种方法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危险源普查识别和安全管理实践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XX设计有限公司

YourNameDesignCo.,Lt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