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月考试题2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月考试题2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月考试题2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B.连日来,浙江各地气温骤升骤降、温差较大,乍暖还寒的天气导致煤气中毒的急诊病例增加。
C.为了把住食物入口这一关,为了追求自然的品质,更是为了爱惜土壤、保护环境,有机蔬菜“一夫当关万病莫开”。
D.一名三度成功逃跑、隐姓埋名躲藏近40年的美国犯人向警方投案,恳请回到监狱。
该犯逃亡40年不堪回首,还是监狱好?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已开始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B.现世的一切暴力都有其自然的限制,早晚会产生超越它或者和它同等的对抗性暴力。
C.韩国总统朴瑾惠来到一所小学,带领大家做MERS的预防活动,此举旨在为了消除公众对MERS的恐惧。
D.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背诵是在多遍朗读的基础上,边体会,边记忆的自然结果,而非单纯的死记硬背。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俗”有通俗与庸俗之分。
________。
通俗是喜爱朴素的。
唐代李绅的诗《悯农》何其通俗!
又何其朴素!
但通俗又不等于朴素,白居易的《忆江南》就于通俗中见绮丽。
①惠洪《冷斋夜话》云:
“白乐天每作诗,令老妪解之。
问曰:
解否?
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可见通俗并非脱口而出。
②通俗的诗是不卑俗、也不浅薄的。
刘禹锡的《竹枝词》就是一首明朗流畅、情趣诱人的好诗。
③“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这两句诗道破了通俗的秘密。
④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文人都推崇通俗。
⑤平易浅显是指通俗,俗不可耐是指庸俗。
⑥白居易有意识地追求通俗,王安石誉之为“白俚”。
A.⑤④⑥①③②B.⑤③②④⑥①
C.②③⑤⑥④①D.③②④⑥①⑤
6.下列各句从修辞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B.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C.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D.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7.下列诗句描写的季节,不是春天的一项是( )
A.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贺知章)
B.何事春风容不得?
和莺吹折数枝花。
(王禹偁)
C.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释志南)
D.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韩翃)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老大嫁作商人妇
B.潦倒新停浊酒杯
C.纫秋兰以为佩
D.铁骑突出刀枪鸣
9.下列对《蜀道难》(节选)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A.神话与夸张融合,“黄鹤不得过”“猿猱愁”做衬,极写山势高危险峻。
B.“仰胁息”、抚胸长叹等细节,绘声绘色地刻画出诗人攀登蜀道的豪情。
C.借“问君”引出描述,情境真切,把读者带入令人惊悚的蜀道深处。
D.“悲鸟号古木”“子规愁空山”等句渲染了蜀道荒凉、悲凄的氛围。
10.下列对《离骚》(节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A.开头叙说父亲赐给自己美好的名字,表现出高度的自爱和使命感。
B.诗人不满足于先天的内在美质,还坚持后天的德能修养。
C.诗人借佩戴香花香草表达了对完美仪表和高雅气质的不懈追求。
D.诗人深感光阴飞逝,时不我待,“恐”字充分表达了诗人的焦虑。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题。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
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
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
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
“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
”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
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
殊建言:
“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议遂定。
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
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
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
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
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
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
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
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
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
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
。
孙甫、蔡襄上言:
“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
”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
坐是,降工尚书,知颖州。
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
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
殊即驰奏曰:
“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
”已而薨。
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选自《宋史·
晏殊传》,有删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岁能属文属:
写
B.帝爱其不欺爱:
吝啬
C.悉为施行。
悉:
都、全
D.以不视疾为恨恨:
遗憾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
相同的一组是
A.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郧无与士耽
B.以神童荐之乘骐骥以驰骋兮
C.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其黄而陨
D.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为君翻作琵琶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殊七岁便能写文章,参加殿试提笔成文,复试时主动要求更换已做过的试题,因而深得皇帝赞美,这充分表现了晏殊出众的文学才华和诚实的优良品质。
B.晏殊性情暴躁、自恃清高,曾用笏板撞落侍从牙齿,也曾轻视诏令、役使官兵,因而或被免官或被降职,一生坎坷,从中暴露出了古代文人的性格弱点。
C.晏殊任应天府时,兴办学校;
太后拜谒太庙,他以《周官》中规定的太后服装应答;
陕西作战时,他提出切实有效的军事建议。
可见,晏殊具有文才武略。
D.本文写晏殊,除了正面刻画,还侧面烘托。
如写晏殊重病时,皇帝将亲临探望,晏殊去世后,皇帝亲自祭奠,罢朝两天,以此突出晏殊在当时的崇高地位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15题。
白居易的美学观点
白居易继承儒家传统美学思想,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发挥“补察时政”“泻导人情”的积极作用。
他认为诗歌所以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是由诗歌的本质决定的,即“诗言志”这个命题。
所谓“诗者:
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所谓“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概括起来,也还是“诗言志”这三个字。
正是诗歌的这种本质,决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动人心,同时也决定了通过它可见国风之盛衰,闻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乐,从而收到“补察时政”“泻导人情”、上下交合、内外胥悦的社会效果。
白居易这种思想的核心,显然是以《礼记》和《毛诗大序》为代表的儒家传统观点。
但是,白居易终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汉代。
魏晋南北朝以来美学思想发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对他发生影响。
他在论证诗歌“补察时政”“泻导人情”的作用时,和孔颖达一样突出强调诗歌抒情的特性,这就是时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
白居易从诗歌“补察时政”“泻导人情”这个大前提出发,引出一个结论,就是统治者应该允许并且鼓励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乐之情抒发出来的。
白居易认为这样做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就是他说的“善防川者,决之使导;
善理人者,宣之使言”。
这是为他的“新乐府运动”提供理论论证,集中体现了他的诗歌美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根据诗歌“补察时政”“泻导人情”这个基本思想。
白居易对梁、陈以来的诗歌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他说“至于梁、陈间,率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
……于是六义尽去矣。
”唐诗也一样,李白诗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诗歌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十首。
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别的诗人了。
白居易批评的主旨是反对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生活的倾向,这是正确的。
但是他要求每一首诗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则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点太偏激了。
(选自《中国美学史大纲》,有删改)
1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白居易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儒家传统美学思想。
B.白居易的美学思想合理因素多,但也有偏激之处。
C.白居易对魏晋南北朝以来特别是梁、陈的诗歌理论持否定的态度。
D.白居易认为没有政教美刺寄托的都不是现实主义的诗歌。
15.下列文学作品的内容符合白居易美学观点的一项是()
A.《六国论》(苏洵) B.《蝶恋花》(晏殊)
C.《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D.《劝学》(荀子)
2、填空题(本大题9分)
16.根据语境,填写名句。
(每空1分)
⑴《诗经·
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
,
⑵《琵琶行》多处写秋月,各有情味,其中“
”一句描写一曲终了寂静无声的情景,令人回味无穷。
⑶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4)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
(李煜《虞美人》)
(5)________________,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
(6)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
(《离骚》)
(7)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7题3分,第18题3分,共6分)
阅读柳永的《雨霖铃》,完成17—18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7.“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用什么写法写出什么情状?
这种写法所创设的艺术境界可用《琵琶行》中的哪句诗来概括?
(3分)
18.清人刘熙载《艺概》中指出,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手法。
所谓“点”指的是点明情感的内涵;
所谓“染”指的是用景物来渲染烘托点明的情感。
请你在《雨霖铃》一词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并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与效果。
4、写作题(本大题40分)
19.阅读下面的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距离是一湾苦涩又甜蜜的溪水,从远古流淌到现今:
《诗经》中有“溯洄从之,道阻且长”的现实努力;
乐府中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宿命安排;
辛弃疾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而顾城有“你看我时很远,我看云时很近”的困惑……
海南省海边有一块石碑,上书“天涯海角”,那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涯”,现在飞机几小时就到了。
美国在地球的那一边,似乎也是“天涯”,但卫星电视一下子将它拉到我们面前。
这是现代科技的神威,它使我们生存空间的距离相对缩短了,难怪有地球村之说。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③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月考答题卷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3、填空题(本大题9分)
(4)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6)日月忽其不淹兮,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
1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在《雨霖铃》一词中找出这样的句子一例,并说说这种写法的作用与效果。
18.
5、写作题(本大题40分)
100
200
300
400
500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