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TO体制下的中国服装业国际比较优势研究1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2411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TO体制下的中国服装业国际比较优势研究1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WTO体制下的中国服装业国际比较优势研究1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WTO体制下的中国服装业国际比较优势研究1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WTO体制下的中国服装业国际比较优势研究1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WTO体制下的中国服装业国际比较优势研究1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WTO体制下的中国服装业国际比较优势研究1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新WTO体制下的中国服装业国际比较优势研究1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TO体制下的中国服装业国际比较优势研究1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WTO体制下的中国服装业国际比较优势研究1论文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如果发达国家到2005年才真正开放服装市场,那么,由于我国服装配额都是通过双边贸易谈判得到的,即使成为WTO成员国,短期内也不会大量增加服装出口。

2.服装出口配额取消不等于天上掉下了金元宝。

虽然中国不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但同中国其它产品的出口贸易一样,我国的服装出口贸易并未因此而受到太大的障碍。

服装出口一直是我国的创汇大户,我国服装出口额一直高居世界第一的位置,具有不可替代的比较优势。

事实上,除欧美外,我国在所有国家都享有无条件最惠国待遇。

服装出口的配额障碍主要来自美国、欧盟,对服装进口的国别配额一直是欧美,特别是美国要求我国开放服务业、金融业等市场时计价还价的主要砝码。

即使在美国,我国也享有最惠国待遇,只是美国需要对中国的最惠国待遇进行年度审查。

而且,欧美等国给予我国的服装进口配额基本上是我国服装大类产品中的出口强项,比如中低档服装。

配额完全取消后,一些完全开放的高档服装,并不是我国的强项。

二、非关税壁垒:

我国加入世贸后扩大服装出口的主要障碍

加入WTO后,主要考虑配额对我国服装出口的影响是很不全面的。

配额只是2000多种非关税壁垒中数量限制的一种。

如果我国加入WTO,美欧就不得不按照WTO的非歧视性原则,取消所有服装进口配额。

但是,美欧仍旧可以保留大量符合WTO规定的、限制我国服装进入欧美市场的其它非关税壁垒。

乌拉圭回合后,随着《纺织品与服装协定》的实施,迫于国内服装企业的压力,各国政府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本国服装产业实施保护。

美国主要利用原产地规则,或实行歧视性服装贸易政策保护本国服装市场;

欧盟则主要从技术指标上对进口加以限制,同时推行环保标准,包括生态标签、废物管理与利用等,保护本地区服装生产企业。

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区域贸易集团趋势的加剧,也使得WTO体制下的服装自由贸易大打折扣。

1.非关税壁垒之一:

关于服装的国际生态标准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一直不断发展服装的健康、安全和环保规定,要求越来越高,涉及范围也越来越广。

服装产品质量不仅要求外观、质地和功能,而且更多地要求安全、卫生、无害、无污染,并且限制生产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影响。

欧共体在1992年10月颁布实施的法律规定,产品从生产到生命周期终结都要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因而对发展中国家的服装出口形成“绿色技术壁垒”。

由于发展中国家环保落后,服装的环保质量达不到发达国家规定的标准,由此发达国家可减轻来自发展中国家日益增长的服装进口带来的市场压力,达到保护国内服装市场的目的。

关于生态服装的内容,国际生态学研究测试协会发布的纺织品和服装生态标准作了如下规定:

(1)服装原料的生产过程必须符合生态学标准。

生产服装用纺织纤维的生态标准包括两方

面:

一方面要求植物纤维的栽培、施肥、植被保护、生长助剂的使用,以及提供动物纤维的动物饲养、保健、防病和生长剂的使用要尽量减少或消除纤维上的农药毒性残留,避免大剂量使用农药与化肥造成的生态失衡和破坏土地肥力。

另一方面要求尽量使用生态良好的化学纤维。

(2)服装的生产、加工和包装必须符合生态学标准。

一方面做到清洁生产,避免或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保证最终产品PH值达到最佳值,不含解吸的染料及有害化学物质,不含杀菌剂,以避免服装使用过程中对消费者产生不良影响。

(3)服装使用后的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

依据尽量避免或减少环境污染的原则,恰当选择诸如回收作用、回收再循环使用、降解化学原料与焚烧等方式。

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多数服装一次性使用后即处理掉,因此服装使用后的处理方法十分重要。

2.非关税壁垒之二:

原产地规则

原产地规则,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保护国内服装市场非常有效的非关税壁垒之一。

美国1996年7月宣布实施的以缝合地取代裁剪地作为服装原产地判定标准的《服装原产地规则》,主要是针对中国和亚洲服装出口加工国设置的,具有明显的排他性。

该规则使得我国、泰国、印尼等劳动力低廉地区的服装出口配额大幅度缩减。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员国则是此规则的主要受惠者,现在墨西哥已经取代我国成为美国服装的第一大供应国,因为墨西哥出口美国的成衣中,极少使用北美以外的面料。

除了上述非关税壁垒外,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同样使我国对欧美传统服装市场的出口处于不利地位。

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例,1998年我国对美国出口出现下降,而墨西哥、加拿大和加勒比海岸出现超过或接近10%的增长。

1999年欧元启动,欧盟取消对东欧六国的服装设限,我国对欧盟出口面临严峻的贸易转移考验。

三、我国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分析“入世”对我国服装行业的影响,必须考虑我国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1.出口总量第一,但盈利微薄。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服装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服装出口贸易额呈逐年上升趋势。

(注:

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出口略有下降。

)但是,我国服装出口企业主要是出口加工型企业,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服装出口企业只是外国服装经销商的加工车间,仅能从中赚取一些微薄的加工费。

目前我国最好的服装出口企业利润不到2%,服装单件创汇不到4美元,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2.贸易方式多元化,低层次竞争为主。

我国服装对外贸易,包括进料加工、来料加工和直接出口,同时进口棉花、羊毛原料,以及棉纱线、纯棉坯布等中间投入品,也进口一些成衣。

1998年服装进料加工贸易大幅度下降,来料加工贸易出口与1997年持平,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略有提高,主要因为人民币汇率稳定、周边国家货币贬值,人民币相对升值,使服装出口竞争力下降,这说明了我国服装的出口仍旧停留在较低水平的价格竞争层面上,易于受政策因素影响。

周边一些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带来的价格比较优势,发达国家经济科技的优势,对我国服装出口形成双重压力。

由于部分国家工资成本的变化,国际服装贸易的竞争格局将随之发生深刻变化。

以对美国出口为例,1998年泰国、韩国、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出口增长在10%以上,而按照新产地原则,我国下降了3.5%。

另外,我国出口服装附加值较低,仅相当于法国、意大利的1/4,德国的1/2。

当代服装业国际竞争的焦点,已从劳动成本的比较,转向服装品牌的较量。

精美设计、技术含量、优质名牌和文化价值在当今国际服装市场的竞争中越来越占据主导地位。

而我国目前的服装设计水平较低,高级设计师人才更是奇缺。

而且,我国约有70%的出口服装以定牌生产为主,没有自己的品牌,短期内以自己的品牌出口尚有一定困难。

名牌和具有名牌带动效应的出口龙头企业少,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名牌更少。

缺少国际知名品牌,是我国中高档服装缺乏国际竞争力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服装难以产生世界级名牌的主要原因,是各国文化环境的不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文化差异十分明显。

比如西服,国外叫做“绅士套装”(gentlemensuit),西服则是西方出口到中国的洋名词。

在这样的情况下,创造广为发达国家消费者接受的服装名牌或品牌是多么的困难。

3.出口市场过于集中,风险大。

我国服装的出口主要集中在香港、日本、美国、欧盟、韩国等五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仅香港和日本就占了近50%的份额,五个大市场加起来就占我国服装出口的2/3[1-P29]。

出口市场过度集中不利于服装出口的进一步增长,也会增加国际市场动荡对我国服装出口的影响,增加服装出口的风险。

服装出口企业为争夺货源与客户常常形成多头对外、高价争购、低价竞销,极不利于我国服装出口。

4.我国服装出口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

服装市场具有进入壁垒小、竞争性强、消费需求弹性大等特点。

我国服装出口的国际市场面临众多发展中国家的竞争。

我国的服装出口产品结构与东南亚国家类似,同时,发达国家出于某种目的,给予某些发展中国家更优惠的待遇促进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服装出口。

如美国和欧盟均宣布大幅度提高自印度进口服装的配额水平,占印度出口的2/3;

多米尼加获得免费输欧的优待;

加勒比海诸国更是占尽先机,对美国服装出口剧增。

如前所述,墨西哥已经取代我国成为对美国服装出口的第一大国。

但是,丝绸服装是我国具有较大比较优势的出口产品,在欧美市场尚无可以匹敌的竞争对手。

5.内需衰退,出口供给乏力。

由于我国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国内服装需求不旺。

据对全国15个大型交易市场的调查,1998年有一半左右的服装市场交易额与上年持平或下降,进场摊主较往年有所减少,农村集市贸易也出现需求不足现象。

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1998年城镇居民服装消费支出470元,比1997年下降7.6%左右。

农村居民扣除物价因素服装支出同比下降10%[2-P26]。

根据国际贸易领域的需求偏好理论,一国在本国具有需求偏好的产品出口中具有比较优势,包括价格优势、技术开发优势等等。

因此,我国服装增强出口竞争力,直接取决于国内服装市场的发展水平。

国际贸易中的产品周期理论表明,一国出口的产品首先在国内开发、生产,当其进入成长期后逐渐打入国际市场。

因此,如果国内市场不能够获得大力发展,发展国外市场就缺乏后劲与基础。

目前我国服装生产相对过剩,结构失衡,原料供不应求。

由于我国棉花价格居高不下,超过国际市场价格,不得不大量进口原棉、棉丝和棉布。

这表明,我国服装业的发展快于其上游部门的发展,存在严重的“瓶颈”现象。

这是因为我国纺织工业设备陈旧,技术更新缓慢,导致面料、辅料生产与服装生产脱节,缺少适合高档服装的面料,导致每年约有60%的高档面料不得不依靠进口,而这又不利于降低服装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加大了我国服装业角逐国际市场的难度。

四、发展我国服装行业的对策思路

(1)全球服装需求稳中有升。

服装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相对稳定;

中高档服装需求量随收入提高而增加,价格需求弹性较大,有较大发展空间。

全球服装贸易自90年代以来年平均增长率为7%,以后几年更会出现小幅恢复性增长。

(2)我国服装生产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已经处于1990年以来的较低水平,全球棉花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国内外棉花价格水平的基本持平,有利于提高我国服装的出口竞争力。

加入WTO后,进口关税降低,有利于服装生产企业进口低成本服装面料和低成本服装加工机械设备,从而降低服装生产成本。

此外,我国近期实现的纺织突破口配套政策的完善,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等政策倾斜措施,也有利于增强我国服装国际竞争力。

(3)不同服装企业机遇不同。

第一,从事服装出口企业。

主要以面向国际市场为主的服装生产企业,特别是面向欧美市场的中低档服装出口企业,比如生产针织内衣、夹克衫的服装企业,因为配额的取消,将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

但是,因为欧盟、美国已经存在的包括原产地规则在内的其它非关税壁垒,仍旧有效地阻碍我国服装进入欧美市场,而且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墨西哥在美国市场上有更大的出口优势,欧洲国家在欧盟也有更大比较优势,所以不宜过分乐观。

从另一角度考虑,一些原先出口欧美市场的服装生产企业,由于不再有获得配额的优势,将面临其它国内企业的竞争,极有可能出口下降。

而一些主要面向欧美以外市场的服装生产企业,可能通过增加对美国出口,提高获利空间。

第二,面向国内市场的服装企业。

以国内市场为主的服装加工企业,在国内市场将面临国外服装生产厂家的竞争。

我国在出口服装的同时,也进口服装,比如大家看到的牛仔裤、高档西服等。

1998年我国进口的110.12亿美元的纺织品中,面料占60亿美元,成衣进口约占50%。

我国中低档成衣始终具有比较优势,可以说不用担心国外

服装的竞争。

高档服装则是我国服装业的一个弱项,特别是我国许多面向国内市场的服装企业,比如雅戈尔、杉杉股份,尚未全面完成产业的升级,在我国加入WTO后面临国外竞争不可避免。

但是,加入WTO后,在国内市场上,国外高档服装对国内服装企业不会产生很大威胁。

比如,一套意大利产西服售价4000多元人民币,远高于国产名牌杉杉西服售价。

除非国外服装厂通过在我国设立合资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否则,国外中高档服装难以借我国加入WTO之机进占我国服装市场,构成对我国中高档服装企业的竞争。

另一方面,一些企业进军国际市场后,为国内市场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立足国内市场的服装企业发展。

第三,出口市场并非欧美的服装企业及其它服装企业。

我国加入世贸后,以服装加工贸易为主,主要面向非欧美市场的服装生产企业受影响不大。

比如美尔雅、多佳股份、苏常远东和茉织华等企业,出口市场主要在日本、香港,这些企业主要应该考虑增加对欧美市场出口。

大量利用进口面料作为投入品的企业,由于中间投入品成本相对降低,这些企业将增强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2.加入世贸后我国服装行业的对策

面对加入WTO后的国际市场机遇和挑战,我国服装界必须积极思考对策,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政策支持和有序管理服装出口。

国家应该规范服装出口企业行为,减少不必要的低层次削价竞争。

同时,对重点服装出口企业减少规费,争取更多的出口配额。

可以成立服装出口行业协会,开展市场调查研究,维护出口企业利益,加强对外联络和宣传,提高国际市场服装需求的信息服务,组织展览和展销等促销活动,维持出口秩序和对外诉讼等工作,向出口企业提供进口国对服装的一些技术标准和法律规定。

服装行业协会要配合服装出口企业对我国服装出口薄弱环节的拉美、澳新、中东欧等地区的调研,积极开辟新兴的和潜在的国际市场,积极帮助服装企业出口的多元化战略。

(2)组建日本式的服装出口航母级巨头。

日本式的大企业组织,比如松下电器,以生产最终产品的大型企业为龙头,作为整个企业集团的核心,生产中间产品的企业、生产原材料的企业唯龙头企业马首是瞻,以最终产品的需求为出发点组织生产和科研开发。

为了更好地发挥我国服装出口的整体优势,必须积极寻找切入点,加速促成以具有名牌带动效应的重点企业为龙头,联合相关服装原料、服装面料、金融、广告、外贸等多领域企业,组建大型服装企业集团。

(3)创建国际服装名牌。

名牌对企业来说代表着一定的市场份额,我国服装要真正进占国际市场,就必须创造出自己的国际名牌。

目前我国已经有一批国内名牌,比如雅戈尔、杉杉等,但在国际市场声誉还有待提高。

我国服装进入国际市场时,要做好商标在国内外的注册工作,依法保护商标不被抢注。

(4)逐步变革现有服装生产布局,降低生产销售成本。

服装行业是古老的产业,早已是不落的西山太阳。

目前,全世界服装生产能力已经绝对过剩。

在供给能力大于需求的情况下,成本竞争成为行业竞争的主要手段。

为此,我国服装企业必须努力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以低成本优势与国外同行竞争,确保我国加入世贸后服装市场城池不失,同时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有所斩获。

我国中西部地区,生产服装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在生产服装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东南沿海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劳动力成本较高,但具有生产服装的技术优势,以及直接面向国际市场的信息优势,因此,加入WTO后,我国服装界应该调整服装企业布局,逐渐将生产基地转移到乡村和中西部地区,把出口及产品开发部门设在东南沿海地区,实现技术、出口市场和低生产成本的有机集合,保持和增强我国服装生产的比较优势。

(5)增加服装款式和花色品种。

服装行业是关于国际民生的行业,是基础行业但不能成为支柱行业。

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服装业已经进入成熟期,几乎所有国家、所有企业都具备服装生产能力。

因此,增加服装花色品种和款式,就成为服装企业的一个必然选择。

中国有服装生产的悠久历史,中国人特有的心灵手巧为我国生产服装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条件。

不过,我国仍旧要开办国际一流的服装大学,培养世界级服装设计大师,为我国服装行业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顾强.1998年我国纺织经济运行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1999年,(3)

[2]石军伟.我国服装出口存在问题透视

[J].国际贸易问题,1999年,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