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乐山师范学院薛菲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2366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4.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能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乐山师范学院薛菲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动能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乐山师范学院薛菲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动能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乐山师范学院薛菲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动能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乐山师范学院薛菲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动能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乐山师范学院薛菲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能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乐山师范学院薛菲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动能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乐山师范学院薛菲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能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乐山师范学院薛菲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能 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乐山师范学院薛菲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一学生正处于从初中物理学习到高中物理学习的过渡时期,需要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从单因素的简单逻辑思维到多因素的复杂逻辑思维的过渡。

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对动能的理性认识以及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动能定理的作用和地位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三、设计思想

有效的物理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之上。

对于高一学生而言,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归纳演绎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还没有很好的形成。

针对这种情况,本节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创设物理情景,采用直观演绎法、设疑诱导法和探究发现法来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性的教学活动。

大胆将动能表达式的推导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不同情景下合外力所做的功,通过相互交流各自得出的结论,并分析结论,探究动能表达式。

在此基础上一进步总结归纳动能定理。

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在自主探究中学习新知,获得新知。

这对其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本节课利用学生个体差异性,运用评价手段引导学生对比、分析:

运用动力学及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法、分过程运用动能定理解题法以及全过程运用动能定理解题法,这三种解题方法的利与弊,帮助学生直观的感受动能定理的优越性,正确认识动能定理的作用和地位。

较好地将新课程理念结合于教学实际中。

主要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

开始

视频

生活实例

复习动能概念

演示实验

定性分析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火车出站台

分析火车动能如何变化以及发生变化的原因

提供四种不同的物理情景

分组探究其中一个情景下合外力所做的功

动能表达式

进一步总结归纳动能定理

设置例题

解题并分析不同解题方法的利与弊

总结归纳运用动能定理解题

的一般步骤及优越性

小结升华,知识拓展

结束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会用动能定理进行简单计算,能用动能定理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能表达式的推导和总结归纳动能定理,具有一定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进一步体会物理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生生合作学习,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动能以及动能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

动能定理的理解及其运用。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以及相关视频材料。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创设情景

复习引入

(约3—5分钟)

【播放视频】1.保龄球的运动

2.多米诺骨牌

【提问】从功和能的角度思考以下问题:

问题1:

保龄球为什么能将瓶柱击倒?

问题2:

多米诺骨牌为什么会一块接一块的倒下?

【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抽象概括,引导学生归纳动能概念。

【提问】通过刚才的视频,你们认为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

【回答】运动的保龄球对瓶柱做了功。

【回答】手对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做了功,而第一块又对下一块做了功,能量发生了传递。

导致后面一块接一块的倒下。

【归纳、总结】这些实例都说明了:

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之为动能。

【思考、回忆】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进而复习动能概念,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的理念。

【演示实验】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

小车1从斜面滑下,与小车2相碰,并推动小车2做功。

实验步骤:

<

1>

高度相同改变小车1的质量

2>

质量相同改变小车1的高度

【提问】

问题1:

实验中我们采取了什么方法?

问题2:

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观察实验现象】

【回答】控制变量法。

【通过观察的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当高度相同改变小车1的质量时,可以看到:

小车1质量增大时把小车2推得远,对小车2做功多。

当质量相同改变小车1的高度时,可以看到高度增大时把小车2推得远,对小车2做功多。

【总结、归纳】实验表明,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也就越大。

演示实验是为了帮助学生重建对动能的感性认识而设计的,体现了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的逐渐深化的教学程序。

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现象的能力。

合作学习

探索新知

(约25—28分钟)

动能初探

【播放视频】

火车出站台的过程。

问题1:

火车的动能是如何变化的?

火车动能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3:

根据功能关系,牵引力所做的功与动能变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总结】由于牵引力所做的功与动能变化之间具有等量关系,我们可以根据做功的多少,来定量地确定动能。

【回答】火车出站台时速度越来越大,因此火车的动能也在不断增大。

【回答】牵引力对火车做正功,导致火车的动能不断增大。

【回答】牵引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聆听、理解】

设计此环节是为下一环节探究动能表达式提供理论支撑,即引导学生从做功与动能变化的等量关系出发,探究动能表达式以及动能定理。

探究动能表达式

【投影】请同学们推导下列物理情景中合外力所做的功:

情景一:

质量为m的物体自由落下,当下落距离为h时,速度为

情景二:

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

水平向右运动,在恒力F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s,速度增加到

【进行分组推导其中一个情景中合外力所做的功】

【每一小组派代表表述自己的结论】

结论一:

物体只受重力作用,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

这个物理量的变化。

结论二:

物体只受一个动力时,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

学生自主探究动能表达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了教学重点,同时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感受探究的乐趣,培养合作精神以及团队精神。

情景三:

一辆质量为m的物体,以初速度为

水平向右运动,地面滑行一段位移s后停下,受到地面对其产生的摩擦力为f。

情景四:

一质量为m,初速度为

的物体水平向右运动,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运动了一段位移s,速度变为

,其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为f。

巡视课堂并点拨学生推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将学生的结论用表格展出

(见附表1)

【提问】通过这些结论,你们能找出动能的表达式吗?

此环节由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做适当引导。

【归纳】从同学们的结论中可以看出,合力F所做的功等于

可见“

”很可能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物理量,因为它在过程终了与过程开始时的差,正好等与力对物体做的功。

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而这个物理量中也只涉及到了质量和速度。

所以“

”就是我们寻找的动能表达式。

由功能关系:

做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也印证了我们的想法。

结论三:

物体只受一个阻力时,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

结论四:

物体既受动力又受阻力作用时,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

【观察结论、分析结论,先独立思考问题,再相互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根据数据总结归纳结论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合作

学习

探索

新知

深入理解动能

【板书】

1.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与速度的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2.表达式:

Ek=

每一个物理量都有单位,动能的单位是什么呢?

你能推导出来吗?

动能是矢量还是标量?

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板书】1.单位:

焦耳(J)

2.动能是标量

【推导】

【回答】动能是标量。

因为能量是标量,而动能是能量的一种,所以动能是标量。

把问题交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

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发现动能定理

【点拨】通过刚才推导出的结论,同学们能否找出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吗?

当学生回答的不够准确时,给予学生适当点拨。

【总结】同学们得出的这个结论就是我们今天学要学习的第二个内容——动能定理:

合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

【板书】动能定理

1.内容:

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

W合=Ek2-Ek1=ΔEk

【相互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

不论外力是几个,也不论外力是动力还是阻力,外力是重力、摩擦力还是其他性质的力,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总是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由于学生亲历了前面的探究过程,经老师适当点拨后学生能很容易的总结出动能定理。

深入理解动能定理

合外力分别做正功、负功时,动能如何变化?

“力”一定是恒力吗?

从初态到末态物体一定做直线运动吗?

【说明】动能定理不仅适用于恒力做功,物体做直线运动,而且同样适用于变力做功,物体做曲线运动。

【思考、回答】合外力做正功,W合>

0,ΔEk>

0,动能增加;

合外力做负功,W合<

0,ΔEk<

0,动能减少。

【思考、回答】动能定理是在恒力做功,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推导出来的,所以这里的力是恒力,物体也应该要做直线运动。

通过设置问题组,层层递进,帮助学生逐渐深入理解动能定理。

学生由于思维定势容易得出错误结论,而对动能定理适用于变力做功物体做曲线运动的原因,这里将暂不做解释说明,将它放在第二课时作详细讲解。

运用

提高

【投影例题】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从斜面上高h处由静止滑下,并紧接着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

量得停止处到开始运动处的水平距离为S,如图所示,不考虑物体滑至斜面底端的碰撞作用,并设斜面与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因数相同.求摩擦因数μ。

巡视课堂,寻找解题方法具有代表性的同学在黑板上展示其解题过程。

可能的解题方法:

解法一:

用牛顿定律和

运动学公式求解。

解法二:

分过程运运用动能定理求解。

解法三:

全过程用动能定理求解。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会产生不同的解题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充分感知使用动能定理的优越性,进而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动能定理,从而化解了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三种方法的利与弊。

【总结】

1.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2.运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优越性。

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对三种解法的看法。

小结升华

知识拓展

【讲述】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提问】为什么动能定理适用于变力做功,物体做曲线运动呢?

【课后练习题】质量为m的小球系在轻绳一端,在竖直平面内作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此后小球继续作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功为多少?

【回忆、理解、形成知识体系】

【愉快接受任务】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将学习延伸到课外,并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附表1:

情景

结论

1

2

3

4

八、板书设计

九、几点说明

本课教学从动能概念到动能表达式再到动能定理,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

意在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新知、获得新知。

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虽然用的是旧教材,却融入了新课程的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