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河颍上段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9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71951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30 大小:97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颍河颍上段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9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颍河颍上段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9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颍河颍上段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9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颍河颍上段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9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颍河颍上段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9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颍河颍上段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9改Word格式.docx

《颍河颍上段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9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颍河颍上段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9改Word格式.docx(1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颍河颍上段水系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9改Word格式.docx

54′,东经115°

56′~116°

38′。

颍上县属典型的淮北冲积平原,境内无山丘,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略为倾斜。

最高海拔为29.50m,最低海拔为18.50m,坡降为1/10000。

颍上县县城地处颍上县中部偏南的慎城镇,位于沙颍河下游。

县城西距阜阳市区56km。

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由西北向东南纵贯颍上县域区。

沙颍河发源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脉,地跨豫、皖两省,河道全长619km,流域总面积36651km2。

沙颍河自界首进入安徽省境内,并流经阜阳市的界首、太和、阜阳、颍上等县市,于沫河口入淮河,河道全长620km,其中安徽省境内207km。

50年代初沙颍河流域总面积39877km2,后安徽省对沿颍支流水系进行了调整,减少面积232km2,1980年茨淮新河通水后,沙颍河北岸支流黑茨河(2994km2)截入茨淮新河,现沙颍河流域总面积为36651km2,其中安徽省境内4112km2。

工程区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区。

气候变化受季风以及地形特征的影响,冬春干旱少雨,夏秋闷热多雨。

根据颍上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5.1℃,极端最高气温41.2℃,极端最低气温-22.8℃。

该区无霜期长,平均为220d左右。

颍上站多年平均降水量951.4mm,年最大降水量1722.5mm(1954年),年最小降水量406.8mm(1966年)。

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匀,汛期降水往往占全年总降水的60%左右。

1.3工程地质

沙颍河近期治理工程中,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勘测分院于2003年10月~2004年8月份对安徽省沙颍河堤防进行了全面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因此本工程直接引用原勘察成果。

工程区位于华北地层区的南缘,其第四纪堆积物中,河湖相沉积较为发育。

区域地层分布具有二元性,即区域广泛出露的Q3沉积地层和沿河道分布的Q4地层,Q3地层以粉质粘土、粉质壤土、砂壤土、砂土为主,其中地表出露的主要为粉质粘土;

Q4地层沿河道两侧呈带状分布,组成以砂壤土、粉质壤土为主,地面起伏较大,厚度不均匀,强度一般较低。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应的工程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

1.4工程任务与规模

1.4.2排涝泵站工程

本次颍河颍上段水系综合治理河道全长47.83km,涉及颍河城区段、五里湖大沟下段和城南水系等,实施的主要工程为河道疏浚、堤防、护岸和沟口涵闸等工程。

(1)河道疏浚工程

本次可研规划对工程范围内的城南水系按10年一遇除涝标准进行拓宽挖深,包括6条大沟,疏浚总长度26.87km,土方开挖量约271.7万m3。

(2)堤防工程(含护岸)

针对颍上规划城区及所在流域存在的防洪问题,按照分区设防、分类处理的方式,规划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固城区段颍右堤、加固五里湖大沟左堤,总长20.96km;

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固五里湖大沟右堤、加固胜天圩,总长7.37km。

本次工程范围内共加固堤防总长28.33km,五里湖大沟左堤临湖侧和胜天圩临湖侧修建抛石护岸。

(3)涵闸工程

规划涵闸工程包括扩建徐桥闸、拆除重建八里河出口拦鱼闸,同时为满足正常蓄水以及排涝要求,南纵三河、顺河南路沟、二新南路沟及老城河东段靠近出口处新建4座节制闸。

为完善颍河颍上段两岸的排涝体系,提高抽排能力,本次规划新建6座排涝站,以城排区为主,适当考虑城区范围以外颍河两岸的农排区,总抽排流量171.9m3/s。

其中八里河排涝站主要抽排八里湖湖区涝水,按5年一遇除涝标准建设;

何庄排涝站、大武排涝站为五里湖大沟以西规划高铁新区的排涝站,胜利排涝站为颍河左岸河东工业园区的规划排涝站,按10年一遇城排标准建设;

曹沟排涝站、小集排涝站为城区范围之外颍河两岸的排涝站,按5年一遇排涝标准建设。

1.4.3防汛通道工程

(1)路堤结合工程

现状堤顶道路多为土路面,路面坑洼不平,雨天车辆无法正常通行,影响防汛安全,新建堤防及老堤加培段应设置堤顶道路。

本次设计路堤结合总长76.1km,其中城区段堤顶防汛道路考虑与城市交通相结合,路面宽按15m考虑,其余非城区段路面宽度一般为6m。

(2)桥梁工程

为打通两岸的防汛通道,改善交通条件,工程范围内拟建颍上六桥。

主桥推荐采用斜拉与悬索组合索桥,桥塔采用拱形结构,全桥跨径组合为30.0m+80.0m+100.0m+80.0m+30.0m,横断面布置为:

3.0m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4.0m锚索区及分隔带+24.0m机动车道+4.0m锚索区及分隔带+2.5m非机动车道+3.0m人行道=43.0m。

1.4.4颍河补水工程

为改善颍河城区段的水环境,满足颍河及城区内部河道的生态用水需求,规划利用已有的陶坝孜排灌站作为取水工程,取水流量14.0m3/s,从临淮岗以上淮河提水补充颍河水源,需通过陶坝孜排灌站总干渠(3.8km),北截岗沟(刘庄闸~杜庄闸1.8km),淮颍河(杜庄闸~赵沟闸17.6km)。

补水线路总长23.2km。

对现有输水能力不足的河沟断面进行疏浚,总长23.2km;

拆除堵坝,修建桥梁16座;

为解决沿程的串流和水量损失,修建涵闸控制工程共6座。

1.4.5生态湿地工程

本次结合颍上县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在五里湖大沟下段左、右堤加固工程基础上,对五里湖大沟下段河道及沿河坑塘、沟渠进行清淤、水系连通及微地形改造、生态护岸(坡)、湿地植物及沿河绿化等。

湿地总面积约为300ha。

1.5工程布置及建筑物

(1)河道治理工程

1)河道疏浚工程

本工程范围为黄岔大沟、南纵三河、南横三河、顺河南路沟、二新南路沟及老城河东段全线,河段总长26.87km,规划按10年一遇城市除涝标准进行疏浚,疏浚土方量271.7万m3。

2)堤防工程

规划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加固城区段颍右堤、加固五里湖大沟左堤,总长20.96km;

本次工程范围内共加固堤防总长28.33km,五里湖大沟左堤临湖侧和胜天圩临湖侧修建抛石护岸,共需土方填筑316.0万m3,临湖侧抛石护岸7.0万m3。

3)涵闸工程

规划涵闸工程包括扩建徐桥闸、拆除重建八里河出口拦鱼闸,南纵三河、顺河南路沟、二新南路沟及老城河东段靠近出口处新建4座节制闸。

其中徐桥闸位于八里河支流第三湖大沟上,控制来水面积58km2,设计流量为61m3/s;

八里河出口拦鱼闸是将原有阻水拦鱼栅进行拆除后重新建设;

4座大沟节制闸位于各条大沟出口,兼具防洪和蓄水等功能。

(2)排涝泵站工程

为完善颍河颍上段两岸的排涝体系,提高抽排能力,本次规划新建6座排涝站,以城排区为主,适当考虑城区范围以外颍河两岸的农排区。

八里河排涝站按5年一遇排涝标准,综合考虑流域内下垫面变化、抽排站建设及八里湖的调蓄作用,确定八里河排涝站设计排湖流量50.0m3/s。

大武、何庄2座排涝泵站排区属颍上县高铁新区,本工程设计排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按24h净雨24h平均排出计算。

大武站设计排涝流量16.5m3/s,何庄站设计排涝流量26.7m3/s。

胜利排涝站位于城区范围内的河东工业园区,排涝面积22.8km2,规划建设胜利排涝站解决片内排涝问题。

设计排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设计排涝流量35.0m3/s。

曹沟排涝站、小集排涝站均位于城区规划范围以外,主要承担各自农排区的排涝任务。

设计排涝标准采用5年一遇,曹沟排涝站设计排涝流量13.5m3/s,小集排涝站设计排涝流量30.2m3/s。

(3)防汛通道工程

本次设计路堤结合总长76.1km,其中城区段堤顶防汛道路考虑与城市交通相结合,路面宽按15m考虑,其余非城区段路面宽度为6m。

规划颍上六桥主桥推荐采用斜拉与悬索组合索桥,桥塔采用拱形结构,全桥跨径组合为30.0m+80.0m+100.0m+80.0m+30.0m。

(4)颍河补水工程

从陶坝电灌站提水向颍河补充水源,需通过陶坝孜排灌站总干渠(3.8km),北截岗沟(刘庄闸~杜庄闸1.8km),淮颍河(杜庄闸~赵沟闸17.6km)。

总长23.2km。

输水渠道疏浚土方92万m3,配套桥梁16座,涵闸6座。

(5)生态湿地工程

规划五里湖大沟下段河道及沿河坑塘、沟渠进行清淤、水系连通及微地形改造、生态护岸(坡)、湿地植物及沿河绿化等。

湿地总面积约为300ha,共需清淤38万m3,土方开挖95万m3,湿地绿化100ha。

1.6机电与金属结构

本工程拟对颍上县曹沟排涝站、大武排涝站、何庄排涝站、八里河排涝站、小集排涝站、胜利排涝站等6座排涝站进行扩(改)建,通过泵型优化比选,各站泵型均推荐选用立式轴流泵。

泵站装机41台套,总装机13200kW。

为机组的安装、检修、安全运行的需要各站设有供水泵、检修排水泵、电动葫芦等辅助设备。

各站另配备简易安装检修工具等。

1.7施工组织设计

本工程主要包括:

河道疏浚、堤防加固、防汛道路、涵闸、泵站、生态湿地等。

本次设计的主要工程项目及工程量见表1.7-1

工程处水陆交通均较为便利。

经勘查土料能满足筑堤需要,砂石料可就近购买,水泥、钢材、木材和油料可直接从颍上县城购买。

工程计划总工期3年。

工程施工临时占地共计2005亩。

表1.7-1工程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

工程项目名称

水泥

钢筋

木材

(m3)

汽油

柴油

块石

碎石

黄砂

(万t)

(t)

(t)

(万t)

(万m3)

1

河道疏浚

 

3.16

2

堤防加固

0.13

3

0.75

0.83

0.70

建筑物工程

0.3

399

9

0.01

2603

0.72

0.38

4

防汛道路

28.79

760

152

10.78

649.50

32.73

5

生态湿地

0.11

合计

29.22

164

15

651.05

33.82

1.8建设征地及移民安置

工程永久占地共计1493亩,其中河道工程征地406亩、堤防工程征地962亩、防汛道路征地125亩;

临时占地2005亩,其中取土区占地27亩、弃土区占地916亩、施工布置区占地150亩、临时堆土区占地442亩、填塘占地470亩。

生产安置人口1600人,采用以大农业安置为主,其他产业安置为辅的安置方式。

征地及拆迁安置等费用总计11705.16万元。

1.9环境影响评价

颍河颍上段水系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改善了区内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群众防洪减灾,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工程实施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小,从环境角度出发是可行的。

本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施工期影响。

施工和工程占地将改变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施工期材料运输、修建道路、施工噪声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施工取土、弃土会产生新的或加重现有的水土流失,施工废污水排放影响河道近岸的水生生态环境。

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是施工期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可能污染环境和影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

但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是局部的、短期的,施工结束后,对环境的影响将逐步消失。

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可通过环境保护及环境监测等措施予以减轻或消除。

在工程施工区修建生产废水沉淀池和隔油池,生活区修建污水收集池,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经沉淀、处理后排出。

施工期应加强对噪声源的控制,尽量减少对周围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减少机械废气的排放量及施工粉尘飞扬。

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应集中堆放,统一处理,防止传染性疾病的流行。

本工程环保估算投资为30.25万元。

1.10水土保持

根据《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通知》以及“安徽省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分图”确定的水土保持功能区划,项目区所在位置不属国家、安徽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为此,依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有关规定,本工程执行水土流失建设类三级防治标准。

拟建项目建设可能产生加速侵蚀的面积达239.22万m2,预测期内的水土流失总量为4322.66t,新增流失量为3999.05t,

根据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的不同,将本项目水土保持责任范围分为施工区、直接影响区及环境绿化区三个区。

施工区为主体线性工程范围;

直接影响区包括对地表的扰动区,施工用料、废弃物堆放等临时占地,施工便道等;

环境绿化区,包括主体工程以及园林建筑、道路、河道两侧征地范围和永久占地的所有绿化部分。

1.11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劳动者—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管理、运行、检修人员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对防火、安全疏散、通风、防淹、防触电、防雷击、防机械伤害和坠落伤害、防污染、防电磁辐射、照明等各方面采取措施和配置一定的设备,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符合现行有关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各种文件和其它标准规定的要求。

1.12节能评价

本工程主要项目为堤防加固、排涝疏浚等。

施工期主要能耗机械设备包括自卸汽车及推土机等,大多数设备使用电力、柴油或汽油。

为达到节能降耗目的,施工期尽量采取柴油车替代汽油车、调整汽车的吨位构成、减少施工交通能耗以及降低照明、动力、电源能耗等措施。

1.13工程管理

为提高了城市防汛抢险救灾指挥调度和决策水平,增强城市防汛工作快速反应能力,充分发挥工程及非工程措施在抗御自然灾害中的作用,最大限度减少洪灾损失,建设现代化的防洪指挥调度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本工程建成后仍由颍上县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管理处管理,按照有关规范和规定,本次考虑增配部分办公、交通、通讯及水工观测设施。

1.14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本工程投资估算主要依据有:

a)水利部水总(2014)429号文颁发的《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

b)建筑工程定额主要采用2002年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水利部水总[2005]389号文颁发的《水利工程概预算补充定额》,缺项子目采用2008年安徽省颁布的《安徽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概算补充定额》及其他相关定额。

c)安装工程定额主要采用1999年水利部水建管523号文颁发的《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

缺项子目按照1993年水利部水建管63号文颁发的《水利水电设备安装工程概算定额(中小型)》,并按照水利部定额站水定[2003]1号文进行调整。

d)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采用2002年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e)国家、省、地方其他有关规定和标准以及设计工程量和图纸等。

按以上编制依据及2015年8月价格水平进行编制,工程总投资206152.14万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资176998.93万元(预备费16090.81万元),建设征地移民补偿投资11705.16万,水保保持投资2654.98万元,环保投资1327.49万元,建设期融资利息13465.58万。

本项目建议按80%的比例申请银行贷款,同时积极争取其他渠道的建设资金,不足部分由建设单位自行筹集。

1.15经济评价

根据国民经济评价结果,本工程经济内部收益率8.8%,大于8%的社会折现率,经济效益费用比1.13,大于1.0,经济净现值24806万元,大于零。

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因此,本工程经济上是合理的。

本工程完成后,将提高颍上县城市防洪标准,大大地减轻了洪水威胁,同时改善沿岸生态环境,促进区域工农业生产,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其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亦十分显著。

综上所述,本工程不仅在经济上合理可行,而且具有显著社会和环境效益,建议尽早付诸实施。

1.16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本工程影响社会稳定风险的可能性较小、风险影响程度较低,通过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可以把影响社会稳定风险降低在最小范围内和可防控状态中,不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影响社会稳定的高风险或中风险。

1.17主要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通过对项目区颍河城区段、五里湖大沟下段和城南水系等47.83km河道的综合治理,实施河道疏浚26.87km、堤防加固28.33km、新重建涵闸6座等工程,使其达到规定的防洪标准。

在标准洪水内,可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免洪灾损失,保护经济建设成果,维护社会稳定。

2)新建6座排涝泵站,提高城区及附近农排区的排涝标准,减轻内涝损失。

3)建设76.1km路堤结合式的防汛道路及在颍河上建设颍上六桥,可打通项目区的防汛通道,有利防洪抢险及防汛物资的运输,同时改善了区域交通条件。

对堤防实施生态护坡和绿化,可有效减轻水土流失。

4)建设颍河补水线路23.2km,配套桥梁及涵闸等,干旱年份可保障颍河的生态用水,改善城区水环境。

5)在五里湖大沟下段左、右堤加固工程基础上,对五里湖大沟下段河道及沿河坑塘、沟渠进行清淤、水系连通及微地形改造、生态护岸(坡)、湿地植物及沿河绿化等,打造城区的水文化、水景观。

6)本项目建成以后,项目区沿江(河)的防洪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排区的排涝能力进一步提高,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水生态得到改善并能保持稳定,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流域生态系统将保持健康,生态效益将得到大幅提升。

6)本项目建设主要为河道及排涝工程等,施工技术不复杂,不存在特别重大的技术难题。

目前国内对此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都十分成熟,工程建设技术上是可行的。

施工中开挖的泥土、扬尘与噪声对施工区周围环境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通过采取各种环保措施,可将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2)建议

1)为提高设计质量,下阶段应完善建设项目区的测绘和地质勘探资料。

2)项目总投资20.77亿元,建议按80%的比例申请银行贷款,同时积极争取其他渠道的建设资金,不足部分由建设单位自行筹集。

3)本项目建设管理任务重,内容繁杂。

为加快项目实施进度,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业主单位应拟定分年度实施计划,并做好征地及移民安置工作。

2水文

2.1流域概况

颍上县位于北纬32°

颍上县属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流域,沙颍河发源于河南省西部伏牛山脉,地跨豫、皖两省,河道全长619km,流域总面积36651km2。

沙颍河自界首进入安徽省境内,并流经阜阳市的界首、太和、阜阳、颍上等县市,于沫河口入淮河,安徽省境内河道长约207km,流域面积4112km2。

目前沙颍河近期治理工程正在实施,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阜阳以下设计洪水水面比降约1/17000~1/21000。

八里河位于县城的南面,距城区约5km,为沙颍河的支流,流域面积480km2。

现有耕地43.1万亩,38.2万人。

主要支流有柳沟、五里湖大沟和第三湖大沟。

八里河为一平底洼湖,湖底高程17.0m,常年蓄水位21.0m,水面面积20.0km2。

五里湖大沟位于县城的西圈堤外侧,为八里河的主要支流,流域面积137.8km2,大沟沟底坡降为1/4000,沟底高程22.00~17.00m。

2.2气象与水文

颍上县城所在流域属沙颍河流域,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区。

流域内地形复杂、冷暖气团交汇频繁,气侯变化受季风以及地形特征影响,冬春干旱少雨,夏季闷热多雨。

年平均气温15℃,80%的年份在15℃以上,年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8.1℃,最冷的元月份平均气温1.1℃;

极端最高气温41.2℃(1966年8月8日),极端最低气温-22.8℃(1969年1月31日)。

年平均无霜期221d。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13.3h。

县域内年平均降雨量904.6mm左右,雨情不稳定,由南向北递减,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有季节性变化,而且年季间差异很大,一般是夏季多,冬季少,春雨多于秋雨。

个别年份降水强度大,暴雨多而集中。

1954年,年降水量1722mm,相当于年均降水量的两倍。

1968年6月29日~7月20日,22天降水749.8mm,为年均降水量的83%。

1966年仅降水389mm。

2002年,年降水量为1258.4mm,较历年平均值偏多353.8mm,其中7月份出现大暴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生产影响很大,湖洼地受涝灾害严重。

总之,降水不均,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旱涝灾害。

2.3水文基本资料

2.3.1暴雨洪水特性

颍上县地处沙颍河流域,暴雨多集中在汛期,一般发生在6~8月份,以7月份最多。

产生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低压槽、冷锋面、切变线、涡切变和台风等。

西南低涡沿切变线东移是沙颍河流域暴雨的主要天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