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全套整理doc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71917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84.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异常全套整理doc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异常全套整理doc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异常全套整理doc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异常全套整理doc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异常全套整理doc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异常全套整理docWord下载.docx

《异常全套整理doc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异常全套整理docWord下载.docx(7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异常全套整理docWord下载.docx

痴呆等

5理化生物因素

感染、肿瘤、外伤、中毒、营养代谢障碍

6社会心理因素

灾害、家庭、职业、经济

7机体功能状态

应激过程的影响:

生活事件

◆心理健康

WHO提出: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处于完好的状态。

三分之二的疾病发生和人的生活方式有关

综合性医院中三分之二的疾病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

◆心理健康的标准:

1心理活动的稳定性

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心理发展及其表现有自身内在规律和稳定性

2心理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一致性

协调性

3内部协调

认识活动

情感活动

意志活动

行为

◆心理异常的判断

发生频度

持续时间

严重性

和同类人比较

和自己过去比较

是否可理解并有建设性,减少破坏性

少女出走的案例

疑问:

“克服障碍”和自我接纳的矛盾

追求健康

面对缺憾

保持理想

作现实可行的努力

走出刻意追求“心理健康”的误区

“心理障碍”-学习困难-休学“调节”-心理障碍

◆常见异常心理:

精神症状

心理活动过程的异常

精神症状是大脑功能紊乱的表现,是精神疾病临床征象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精神症状的大类

认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

◆认知障碍:

感知觉障碍:

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

对外界刺激及躯体的轻微不适感的感受性增高。

可见于神经症、癔症等。

感觉减退:

抑郁状态、木僵状态、意识障碍、催眠状态、癔症(感觉消失)。

感觉倒错:

癔症。

内感性不适(体感异常):

躯体内部产生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感觉如牵拉、挤压、撕扯、游走、流动、虫爬等特殊感觉。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不能明确指出体内不适的部位。

感知觉障碍:

知觉障碍

错觉:

歪曲的知觉,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感知为与实际不相符合的事物。

在对刺激的一般感受水平降低或注意未集中时;

意识水平降低时;

焦虑的人易出现。

精神病人以错听、错视多见。

幻觉:

即无刺激而出现的一种知觉体验,这种体验来源于外界或体内(不是想象的),幻觉不能随意终止。

听幻觉:

最常见,其中以言语性幻听最多。

视幻觉:

在精神分裂症中也较常见,但多见于意识障碍时。

幻视一般持续时间较短。

味幻觉和嗅幻觉,躯体幻觉如触幻觉(皮肤幻觉:

麻木感、刀刺感、通电感、虫爬感):

较少见。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及脑器质性精神病。

深层幻觉(内脏幻觉:

病人描述自己的某一内脏在扭转、断裂、穿孔或有昆虫在里面游走。

多见于分裂症、抑郁症)。

感知觉障碍

感知综合障碍:

对事物的某些个别属性如形象、大小、位置、距离、颜色等产生了与实际不符合的感知。

视物变形症(显小或显大)

空间的知觉障碍(距离)

周围环境改变的感知综合障碍:

非真实感(周围事物变得不鲜明、模糊不清、缺乏真实感)

注意障碍

注意增强:

一种是注意指向外在的某些事物如精神分裂症病人;

一种是指向病人本身的某些生理活动如神经症病人。

注意减弱:

又称注意松懈或注意迟钝,指注意难于较长时间集中于某一事物,同一时间掌握对象的范围显著地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

多见于疲劳状态、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神病。

注意缓慢:

注意兴奋性的集中困难和缓慢,但注意的稳定性基本正常,回答第一个问题完全正确,但对接连不停的二三个问题回答显得缓慢,多见于抑郁症。

认知障碍:

注意涣散:

指主动注意明显减弱即注意力不集中。

可见于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

注意狭窄:

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意减弱。

多见于朦胧状态。

注意固定:

指注意的稳定性特别地增强,注意固定于一定的观念而无法转移(强制性注意),这种牢固的观念控制了他们的整个意识。

可见于健康人和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

注意转移:

主要指被动注意的兴奋性增强,但注意不持久,注意的对象不断转换。

躁狂病人的随境转移、急性躁狂的言语不连贯。

记忆障碍

增强:

躁狂、偏执、抑郁

减退:

老年、痴呆

遗忘(心因性)

错构:

酒中毒

虚构:

酒中毒、痴呆

智能障碍

先天性智力低下:

精神发育迟滞

后天获得性痴呆:

心因性假性痴呆:

对非常简单的问题近似回答,但在生活中却能解决复杂的问题,生活能自理,多见于应激障碍和癔症。

童样痴呆:

表现为儿童那样的稚气,如声音、语调,多见于癔症。

自知力

对自己病态变化的觉察以及这一改变所持的正确态度,包括在适当场合认识到自己有精神障碍。

对自知力需判断两点:

存在与否?

程度如何?

自知力往往是临床判断精神病恶化、好转或痊愈的一个标准。

可通过以下四个问题来确定:

1是否认识到其他人观察到的现象;

2认识到,病人是否认为这些现象是异常的;

3如果病人认识到这是异常现象,他认为是精神疾患所致吗;

4如果病人认为他有精神疾患,他认为需要治疗吗?

定向力障碍

定向力指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己本身状态的认识能力,定向障碍在器质性疾病中多见,是意识障碍的一个重要标志。

精神分裂症病人可有对人物、地点的定向障碍,一般与其妄想观念有关。

双重定向:

病人认为他同时处在两个不同的地点,其中一个是正确的,一个是错误的。

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思维障碍:

思维形式

思维奔逸:

思维活动量增多和转变加快(音联、意联、随境转移),多见躁狂症。

思维迟缓:

思维活动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反应迟钝,以语量少、言语短、语速慢、语音低为表现,见于抑郁症。

思维贫乏:

思维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是精神分裂症的三项基本阴性症状之一。

病理性赘述:

思维过程中主题转换粘滞,停留在某些枝节上,抓不住主要环节,多见于癫痫性精神障碍。

思维松弛、思维散漫:

对问题的叙述不中肯、不切题、缺乏一定的逻辑联系,言语的主题及用意不易理解,见于分裂症早期。

思维破裂:

单独语句在结构和文法上正确,但主题与主题之间甚至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的联系,严重时语词杂拌,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思维中断(思维插入):

不受意愿支配,明显不自主感,可对此作出妄想性解释,多见精神分裂症。

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

思潮不受意愿支配,强制性涌入脑内,内容多变,突然出现,迅速消失,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象征性思维:

以一些普通的概念、语句或动作表示某些特殊的含义,旁人无法理解。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语词新作:

创造一些文字或图形符号并赋予特殊意义。

逻辑性倒错性思维:

推理过程十分荒谬,既无前提,又无逻辑根据,让人不可理解,甚至因果倒置。

内向性思维、非现实性思维:

思维与现实世界完全隔绝。

诡辩性思维:

认识内容空泛、缺乏现实的意义和确切的根据,所议论的课题常是一些想入非非的事情,其语句的文法结构是正确的。

思维障碍

是一种缺乏适当根据的牢固信念,不受理性论证和该信念的反面证据的影响,坚信不疑的,也不是个人的教育和文化背景所认同的传统信念。

思维内容障碍(妄想):

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影响妄想、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

◆情感障碍:

情感性质改变

心境性质的改变可能趋向于焦虑、抑郁、情绪高涨、易激惹和愤怒。

这种改变常伴有其他症状和征象,如焦虑常伴有植物神经功能亢进和肌张力增高;

抑郁常伴有悲观的先占观念和精神运动迟滞。

◆情感性质改变

抑郁(心境低落):

是对丧失或不幸遭遇的一种正常反应。

如果抑郁的严重程度与所遭受的不幸不成比例或持续过久,这种抑郁为异常。

抑郁心境常常伴自我评价过低、自责和悲观想法,有些抑郁病人的警觉水平降低,有的会增高而出现紧张不安。

抑郁可见于抑郁障碍、精神分裂症、焦虑障碍、强迫障碍以及进食障碍。

情感高涨:

指心情极度愉快伴自信心增高、自我感觉良好、活动增多及警觉水平提高。

多见于躁狂症或轻躁狂。

焦虑:

焦虑是人对危险的正常反应。

当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危险的威胁不相称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则为异常。

精神部分:

恐惧忧虑伴有紧张不安、注意范围专注于危险源、烦恼念头、警觉性增高(伴失眠),易激惹。

躯体部分:

紧张震颤、呼吸加快(过度换气致头晕)。

自主神经部分:

心率快、出汗多、口干、尿急或排便。

对危险的回避:

恐惧(回避超出危险程度的情景)。

情感稳定性改变

心境的波动超过正常水平称为心境不稳(情感脆弱);

波动非常大称为情绪失禁(情感暴发);

波动减弱称为情感迟钝或平淡(在通常会引起情绪反应的处境中没有情感表现);

严重的平淡有时称为情感淡漠(对任何刺激均缺乏情感反应);

易激惹:

一种易于发怒的状态。

情感协调性改变

病人的心境与病人的当前处境和想法不匹配;

严重的甚至情感倒错(表情倒错)、矛盾情感(对同一件事情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互相矛盾的情感体验:

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意志障碍

增强(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如在妄想的支配下到处告状、在兴奋状态时的本能欲望增强)。

减退(抑郁症的三主征之一)。

缺乏:

缺少精力和做事无动机、无要求、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主动发起或坚持完成各项任务。

衣着个人卫生差、工作学习不能持久、躯体少动。

见于精神分裂症,与思维贫乏、情感淡漠同时出现。

倒错:

意向要求违背常理。

伤害自己的身体;

吃正常人不吃的东西(异食症)。

矛盾意向:

对同一事物同时产生对立的相互矛盾的意志活动。

如交替做两种相反的动作。

◆行为障碍

1精神运动性兴奋:

整个精神活动增强。

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性兴奋):

言语动作增多,与思维情感活动增多相一致,不脱离客观环境。

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脱离客观环境)。

2精神运动性抑制:

整个精神活动减弱。

木僵:

言语动作行为抑制。

蜡样屈曲:

肢体如蜡一样随意摆布。

能摆放于某一姿势很长时间,同时肌张力均匀的增高(空气枕头)。

紧张症:

是伸肌和屈肌肌张力都增高的状态

缄默症:

不语,可用手示意。

违拗症:

对提出的要求不仅没有相应的反应,甚至加以抗拒。

(主动违拗、被动违拗)。

例:

空气枕头蜡样屈曲

刻板动作:

一些有规则的(不同于抽动)但没有意义的(不同于作态)重复运动如肢体的来回摆动。

刻板姿势:

身体较长时间摆出的某种不寻常的姿势,这种姿势似乎有某种特殊意义

模仿动作:

病人毫无目的、毫无意义地模仿周围人的动作。

叫他不要这样做,仍会模仿。

被动服从:

病人被动服从医生或任何人的要求或命令。

抽动:

是一组肌肉不规则的重复运动如偏头

作态:

重复进行一些似乎有功能意义的运动如敬礼,但显得愚蠢而幼稚,好象是故意装出来的。

做鬼脸、古怪动作、离奇行为

多见于精神分裂症青春型

◆意识障碍

对周围环境:

嗜睡-昏迷

自我意识障碍:

人格解体(对自我的不真实感,对周围环境的不真实感,诉说不能感受到情感,客观事物也不真实,人物显得无生气.多突然产生,并常常伴有晕厥感和面临灾难的惶恐紧张感.可见于神经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

正常人在疲劳时可出现,一般持续时间短;

在睡眠剥夺、感觉剥夺及使用致幻剂后也可出现。

◆精神障碍的分类和诊断系统

CCMD-3DSM-IVICD-10

◆精神障碍分类(CCMD-3)

00:

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10: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

20:

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及其他精神病

30:

情感性(心境)障碍

40:

神经症与心因性精神障碍

50:

心理生理障碍

60:

人格障碍、冲动控制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70:

精神发育迟滞

80:

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

90:

其他精神障碍及与精神卫生相关的几种情况

精神分裂症

◆什么是精神病性障碍?

幻觉、妄想、言语散漫、行为怪异、激越性行为

◆精神病性障碍的特征

现实检验能力损害—幻觉、妄想等

自知力缺乏—没有病感

◆精神分裂症

一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病

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

精神活动不协调

不能区别现实和想象

◆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资料

精神病性障碍中最常见的形式

缓慢起病

多在青壮年发病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正常

病程迁延、反复加重

时点患病率5.31‰,终生患病率6.55‰

没有性别差异

◆幻觉

缺乏客观刺激的知觉体验

涉及各个感觉器官

最常见听幻觉、视幻觉

病人视幻觉为真实体验

威胁、侮辱、谴责等

评论、命令、回响等

◆错觉

对刺激的错误知觉

是一种歪曲的知觉

可见于正常人如光线暗淡时

错视最常见

◆妄想

是一种病理信念

坚信不移、不能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服

与病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不符

常见被害、关系、夸大、影响、钟情、嫉妒

◆怪异行为

不协调性兴奋—做鬼脸、叫喊

木僵、蜡样屈曲、违拗

模仿、刻板

冲动/攻击行为

◆思维障碍

思维过程没有逻辑性

观念之间没有联系

常见思维散漫、破裂、贫乏、中断、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

思维插入、被窃、洞悉、广播

◆情感淡漠

缺乏正常表达情绪的能力

表现刻板面容

很少有姿势改变或随意动作

没有眼神交流

缺乏情感反应

缺乏语言音调的变化

◆思维贫乏

对问题反应迟钝

回答简单、难于深入

言语内容单调乏味

◆意志缺乏/减退

缺乏动力/动力不足

表现缺乏勤奋和坚忍不拔

卫生差、不修边幅

情感平淡、冷淡

缺乏能量/动力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析

偏执型、青春型、紧张型、单纯型、未定型

◆偏执型临床表现

幻觉、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

青年和中年为主

继发情绪和行为异常

最常见的类型

预后较好

◆青春型的临床表现

联想障碍、情感不协调、行为障碍为主

思维散漫、破裂、幼稚或冲动行为

伴有片段的幻觉、妄想

起病较急

年龄较轻

◆紧张型的临床表现

紧张症状群为主要临床表现

缄默、木僵、蜡样屈曲、违拗、刻板言语和动作等

可以有冲动行为

起病急

预后好

◆单纯型临床表现

以阴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注意损害、社会隔离、意志减退/缺乏

早期类神经衰弱表现、性格改变内向等

发病年龄早

预后差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CCMD-3

症状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

◆症状标准至少2项

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思维散漫、破裂、言语不连贯;

思维贫乏

思维插入、被窃、被广播、思维中断

被动、被控制,被洞悉体验

原发性妄想或其它荒谬的妄想

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

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和病程标准

自知力缺乏,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1个月

◆治疗原则

药物治疗为主

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使用

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达到治疗剂量

掌握所用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

剂量个体化

用足疗程再评判药物的疗效

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方便、价廉

◆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电休克/电抽搐治疗)

药物治疗:

口服药物、肌肉注射、静脉点滴

门诊治疗、住院治疗

◆治疗选择

病情轻、病人合作治疗、家庭支持好——门诊治疗

病情重、病人不合作、有冲动行为、家庭支持少、对自己、他人和社会有危险

——住院治疗

◆治疗疗程

药物足量治疗6-8周无效应该换药

治疗有效维持使用

症状完全消除,病情缓解后仍需要维持原剂量治疗1-3月,方可缓慢减量巩固/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维持治疗剂量是原剂量,或原剂量的1/4-2/3。

时间2-3年,反复者长期治疗

◆电抽搐治疗

适用于严重兴奋躁动、冲动行为、木僵、违拗、拒食、行为紊乱、情绪低落、严重紧张不安、情感衰退等

疗程通常10-12次,根据病情不同增减次数

◆康复治疗

集体活动如娱乐、体育

作业

生活能力训练(家政等)

职业训练(缝纫等)

专业知识教育

家庭精神卫生知识教育

◆其它精神病性障碍

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情感性障碍、周期性精神病、感应性精神病

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

分裂样精神病-符合症状标准,病程不到1个月

旅途性精神病-旅途、疲劳、拥挤、缺氧、缺乏睡眠/营养、应激。

停止旅途和充分休息后很快缓解,病程1周内缓解。

妄想阵发-无明显诱因突然产生多种结构松散,变换不定的妄想,可有错觉、短暂幻觉、恍惚等

偏执性精神障碍

指一组以系统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

妄想内容较固定,有一定的现实性,不经了解,难辨真伪

一般没有幻觉,即使有也持续短暂

不涉及妄想时,病人无明显的其他心理方面异常

病程3个月

感应性精神病

以系统妄想为突出症状

发生于同一环境或家庭中两个关系极为密切的亲属或挚友中(如母女、夫妻、师生等)

妄想内容相似

感应者处于权威地位,被感应者具有驯服、依赖的人格特点

病程迁延,脱离环境被感应者可缓解

心境障碍

◆概述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或情感性障碍,其中,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和双相障碍(躁郁症),通常称为情感性精神病。

心境障碍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特征,伴有思维和行为改变。

有反复发作倾向,发作后可缓解,但也可能残留某些症状。

临床上,将只有抑郁发作(而无躁狂发作史),或只有躁狂发作(而无抑郁发作史)的称为单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将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称为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

单相抑郁发作多见,双相其次,单相躁狂少见。

◆躁狂发作:

临床特点

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核心症状,可从欣快高兴到兴奋狂躁,或激惹不宁。

心境高涨与其处境不相称,并伴有思维、行为和躯体的相应症状。

社会功能受损。

特征性症状:

1.心境高涨;

2.思维奔逸;

3.意志活动增强;

4.躯体症状;

5.其他症状

◆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症状标准)CCMD-3

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

(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镜转移;

(2)语量增多;

(3)思维奔逸、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

(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5)精神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6)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7)睡眠减少;

(8)性欲亢进。

(严重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他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

(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1周。

病例:

王某男41岁职工高中文化

两年前因与单位经理争吵被辞退。

一个月后出现情绪兴奋、言语增多、好管闲事,自称要写剧本、出小说、拍电影。

一次购买2000元假手饰送亲友。

每天打数10次电话,清晨5时约朋友谈心。

睡眠减少,外出不归。

情绪高涨,言行异常持续近2月,因管理困难,首次住入精神卫生中心。

经碳酸锂、氯丙嗪等合并治疗3个月后,显进出院。

出院诊断“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

出院后缓解良好,另找工作,并胜任。

以后停止服药和门诊随访。

三个月前,因单位效益差下岗,逐渐出现语言增多,夜眠减少,情绪兴奋,精力充沛,容易激惹,常与妻子、邻居争吵。

挥霍无度,一天买西装1套、休闲西装6件、衬衫2件、皮鞋2双。

自夸“在上海没有我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外追逐女性,性欲亢进。

因旧病复发,第2次入院。

病例诊断

[症状标准]

1.以情绪高涨,并伴有激惹为主。

2.具有下列症状(标准8项中,至少3—4项):

(1)语言增多;

(2)自我评价过高;

(3)精力充沛、活动增多;

(4)鲁莽行为、挥霍无度;

(5)睡眠减少;

(6)性欲亢进。

3.两次发病,首次诊断“情感性障碍(躁狂发作)”,缓解期精神正常,胜任工作。

[严重标准]:

损害社会功能,给他人造成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

符合症状标准持续一周以上(本患者首次持续2月余,第二次3个月)。

诊断:

心境障碍(复发性躁狂)

◆双相障碍

是指目前发作符合躁狂或抑郁标准,而以前有过相反状态的发作(至少1次);

或患者处于躁狂—抑郁混合发作状态,传统称为躁狂抑郁症(躁郁症)。

谢某男52岁工人初中文化

37岁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兴奋、话多、与人争吵、乱化钱、夜不眠、不能胜任工作,后转为情绪低落、语言减少、终日卧床、经常在无人时听到有人讲话,烦躁激惹,有自杀行为,被首次送入院,诊断“双相情感性障碍(抑郁相)”,住院2月余出院恢复工作。

以后6次发病并住院治疗。

分别诊断为“双相情感性障碍(抑郁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相)”。

每次发作间歇言行正常,并能恢复工作和正常生活。

末次出院后在家休养,因邻里小事发生争吵后,出现睡眠减少,情绪激惹,经常听到有人讲话声而不见其人。

兴奋话多,内容夸张自大。

拒绝服药和门诊随访,外出不归、殴打家人,踢坏邻居房门,自称“本人神经病又发作”,扬言用刀杀人,病情持续一月余,第7次被送入院。

病史:

病程10余年,7次住院,均诊断为“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有躁狂发作,也有抑郁发作。

本次:

[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兴奋激惹为主。

具有以下症状:

(1)语言增多;

(2)自我评价过高;

(3)睡眠减少;

(4)有幻听;

(5)行为冲动,有伤人企图。

损害社会功能,给他人造成影响。

本次发作持续超过一周(一月以上)。

双相障碍,目前为躁狂发作

◆心境障碍的治疗处理

治疗处理以控制和预防发作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