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课期末重点整理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171473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修课期末重点整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思修课期末重点整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思修课期末重点整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思修课期末重点整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思修课期末重点整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修课期末重点整理1.docx

《思修课期末重点整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修课期末重点整理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修课期末重点整理1.docx

思修课期末重点整理1

思修课期末重点整理

绪论

1.学习理念的内容

1.自主学习理念2.全面学习理念3.创新学习理念4.合作学习理念5.终身学习理念

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1.调节方式:

法律具有强制性,道德不具有强制性

2.调节对象:

法律调节人的行为,道德调节人的内心

3.调节目标:

一个高层次,一个低层次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2.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第一章

1.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承担的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设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使命。

(两个一百年: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大学生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和历史责任。

大学生应当怎么怎么做: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当鉴定科学的理想信念,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成才,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在为国家和民族振兴的不懈奋斗中,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第二章

1.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

民族精神的基本概念: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

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2.团结统一

3.爱好和平

4.勤劳勇敢

5.自强不息

3.做忠诚的爱国者

1.推进祖国统一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3)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4)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2.促进民族团结

3.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1)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

(2)增强国防意识

(3)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4.推进祖国统一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推进两岸交流合作

3.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

4.反对“台独”分裂图谋

5.时代精神的核心

改革创新:

随着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改革创新成为当代中国最强音,改革创新精神也由此成为时代精神的核心。

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表达,体现了社会在一定时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

改革是破除社会发展的障碍,激励社会发展的引擎,创新则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为:

1.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的思想观念。

2.体现为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体现为坚韧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第三章

1.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就是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的看待生活,又要积极的面对生活。

2.人生须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

3.人生须乐观(乐观向上,热爱生活,对人身充满自信,体现了对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

4.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

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以开拓进取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不断领悟美好人生的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幸福)

2.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自我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

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一方面,人生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生社会价值的实现是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的保障。

3.人际交往的原则

1.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和他人和谐的前提)

2.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和他人和谐的保证)

3.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和他人和谐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4.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和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

 

第四章

1.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

1.重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娇防矜

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

5.追求精神境界,重视道德需要

6.强调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

2.四个全面内容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全面依法治国

3.全面从严治党

4.全面深化改革

3.道德建设的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3)为人民服务体现在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第五章

1.怎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1.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

2.自觉培养社会公德意识

3.努力提高践行社会公德的能力

2.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3.职业道德中的主要内容

1.爱岗敬业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

 

4.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1.尊重人格平等(恋人彼此尊重人格的表现,主要是尊重对方的对方的独立性和重视双方的平等)

2.自觉承担责任(自愿的为对方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

3.文明相亲相爱(要举止得体·相互尊重)

5.家庭美德主要内容

1.认识家庭美德的重要性

2.营造良好家风

3.遵守婚姻家庭法律规范

6.结婚法定条件

1.结婚必须男女双方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2.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岁。

3.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或者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禁止结婚

4.结婚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既确立夫妻关系

7.道德修养的方法

1.学思并重的方法,既通过虚心学习,积极思索,辨别善恶,学善戒恶,以涵养良好的德性。

2.省察克制的方法,既通过反省检验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与行为中的不良倾向,不良念头,并及时抑制或克服。

3.慎独自律的方法,既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

4.积善成德的方法,通过积累善行或美德,使之巩固强化,以逐渐结成优良的品德。

 

第六章

1.法律的本质和特征

1.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律的特征:

(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是由国家创造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法律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2.法律的作用

1.指引作用:

引导人们选择合法的行为,约束非法的行为。

2.预测作用:

法律通过对某种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使人们能够预见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从而自觉的行使合法的行为,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3.评价作用:

法律具有评价行为为法律意义的作用。

4.教育作用:

三种行形式----宣传教育----制裁警示----表彰鼓励

5.强制作用:

法律是以国家为强制力后盾实施的

3.法律的运行过程

1.法律制定

2.法律执行

3.法律适用

4.法律遵守

4.宪法特征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5.政体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

原则:

遵循民事主体的地位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等基本原则

7.财产所有权的权能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

8.刑法的基本原则

1.罪行法定

2.法律面面前人人平等

3.罪行相适应

9.犯罪构成

讨论犯罪行为是否构成要从:

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四个方面来分析。

10.正当防卫

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无限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仍然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当防卫的本质在于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

它有以下基本特征:

1.正当防卫是目的正当性和行为的防卫性的统一。

2.正当防卫是主观的防卫意图和客观上的防卫行为的统一。

3.正当防卫是社会政治评价和法律评价的统一

11.刑罚的种类

刑罚的种类:

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附加刑,对犯罪的外国人可以驱逐出境。

12.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1.科学立法

2.严格执法

3.公正司法

4.全民守法

 

第七章

1.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1.法律至上

2.权力制约

3.公平正义

4.人权保障

5.正当程序

2.尊重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

1.信仰法律

2.遵守法律

3.服从法律

4.维护法律

 

第八章

1.言论自由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公民依法享有通过各种语言形式表达,传播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自由

义务:

(1)不得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

(2)不得以捏造事实诬告陷害其他公民

(3)不得用言论侮辱,诽谤,诋毁其他公民的人格尊严

(4)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5)不得教唆他人事实违法犯罪行为

(6)不得发表猥亵性,淫秽性的言论

(7)不得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

2.继承的权利和义务(重点考察法定继承)

法定继承:

法律所规定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或者继承人丧失继承权利的将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继承人权利平等。

3.权利救济的方式

1.司法救济(公民可以通过行使诉权,依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实现权利救济)

2.行政救济(公民可以通过行使听证复议等权利,要求国家行政机关以行政裁决的方式实现对权利的救济)

3.政治救济与社会救济(政治救济主要是公民依法以游行,示威,结社,请愿等方式要求或实现合法权利的权利救济模式)

4.自力救济(自力救济是指权利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实施的救济行为)

4.法律责任的种类

1.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2.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

3.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4.违宪责任

  违宪责任是指由于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某种法律和法规、规章,或者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从事的与宪法规定相抵触的活动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