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5单元同步教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9554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4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5单元同步教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5单元同步教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5单元同步教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5单元同步教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5单元同步教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5单元同步教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5单元同步教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5单元同步教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5单元同步教学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定如下: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有余数的除法

6%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4%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教学重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

【教学难点】

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以及有余数的除法

三、提质减负措施

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发现需要解答的题目,解决需要解答的题目。

利用小组合作进行的方式,充分给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造就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解决一样平常生活中的需要解答的题目。

利用新教材的优势,密切算术与实际世界的联系,使学生在实际的算术实践活动基础上获得算术的常识、思想和方法。

3、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造就学生的立意意识。

引导学生探索规律,造就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分析、综合能力;

判断、推理能力和造就思维的矫捷性、敏捷性等品质,阐扬个别学生的特长,造就数学能力。

四、分层辅导计划与措施

一、培优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并联系实际,因材施教。

2.创设情境,编排一些有趣味性、应用性和开放性的题目,培养他们科学合理地思考方法,鼓励他们积极寻找好的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使优生更上一层楼。

3.联系生活,渗透思想教育,培养他们以优带差,一起学习做学科带头人。

二、补差措施

1.上课要有趣味性,要多提问,让差生多举手,要及时给予表扬。

2.根据学生的特点,联系形式要多样化,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建立“一带一”小组活动,使优生和差生在学习上能互补。

4.对差生更多采取多表扬,少批评,鼓励他们有信心学好数学。

5.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挖掘他们的潜力,提高课堂效益。

三、抓中等生措施

1、培养“中等生”自主意识,激发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让他们有多个表现机会。

2.为他们提供与周围同学交往的环境。

如课堂交流中,多让中等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多做老师的小助手,为他们提供一种换位思考的机会,使他们在相应的环境中思维活跃,增强自信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9.2—6

千米的认识(3)

3

9.9―13

千米的认识

(1)吨的认识(3)

4

9.16—18

(19、20放假)

加法(3)机动

(1)

9.22—27

减法(3)机动

(1)

9.29—30

1-7日假期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3)

10.8—12

整理和复习

(1)机动

(1)四边形

(2)

10.14—18

四边形(3)机动

(1)

10.21—25

四边形

(1)有余数的除法(3)

10.28—11.1

有余数的除法

(2)时、分、秒

(2)

11.4—11.8

时、分、秒(3)填一填、说一说

(1)

十一

11.11—15

口算乘法(3)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1)

十二

11.18—22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3)机动

(1)

十三

11.25—29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1)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4)

5

十四

12.2—12.6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1)整理和复习

(1)机动

(2)

十五

12.9—13

分数的初步认识(3)机动

(2)

十六

12.16—20

分数的初步认识

(2)机动

(2)

十七

12.23—27

可能性(3)机动

(1)

十八

12.30—31

可能性

(1)机动

(1)数学广场

(2)

十九

1.6—10

总复习

二十

1.13—17

复习考试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测量…………………………………6课时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1、加法…………………………………3课时

2减法…………………………………3课时

3加减法的验算…………………………………2课时

第三单元四边形…………………………………4课时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5课时

第五单元时分秒…………………………………4课时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9课时

1、口算乘法…………………………………3课时

2、笔算乘法…………………………………6课时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1、分数的初步认识…………………………………3课时

2、分数的简单计算…………………………………2课时

第八单元可能性…………………………………2课时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2课时

第十单元总复习…………………………………5课时

第一单元:

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实际测量,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

,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过程与方法:

1、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2、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千米”的实际长度和“吨”的轻重

课时安排:

6课时+1课时测验

教学准备:

直尺,1分硬币、1元硬币各一枚,电话卡一张

教案

课题

毫米的认识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在操作过程中,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形象。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与方法

探究学习法

教具准备

1分硬币、学生尺及文具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言:

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大家长度单位有哪些?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

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1:

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你是怎么想的?

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书: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个人修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分米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使学生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引导发现法

米尺

2课时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亲身感知中,理解千米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卷尺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3、小结:

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从某路口到南宁外环线6千米,那么你是否知道从某路口到那里大约是1千米,1千米又有多长呢?

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总结这节课的内容,强调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要求记牢。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讲授、练习法

题卡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

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

(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

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一道门:

小精灵:

这扇门有二把锁,(二把锁分别标上:

400厘米,5分米)下面这里有很多把钥匙(4分米、4毫米、5毫米、4米、50毫米),你会选钥匙开锁了吗?

能说说为什么?

第二道门:

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

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

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

锁上标有5千米-2000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

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哗!

数学王国多美呀!

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

(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4、好客的小朋友们带同学们到数学奥宫去玩,数学奥宫距离双胞胎村200千米。

他们早上8时乘汽车出发,汽车平均每小时50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吗?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吨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过程与方法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情景图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讲故事

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

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

为什么?

(3)汇报;

4、小结:

(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

练习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过程与方法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通过分类整理,系统掌握长度、质量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讲解法、练习法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减法

(二)

会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能理解验算的意义,会对加、减法进行验算,初步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理解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

9课时+1课时测验

(主题图)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加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万以内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准确地计算两位数连续进位的加法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野生动物有深的了解,培养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

掌握连续进位加的计算方法,理解连续进位加的算理。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基础训练(口算)

9+6=  5+5=6+8=

8+6+1=  8+2+1=  6+5+1=

求385与705的和。

全班齐练,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你能不能自己写出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呢?

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呢?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教师强调: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在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要记得加上进上来的1。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刚才的复习,是前面刚刚学过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进位加,但和前面学的稍有不同,今天要学习的是连续进位加。

板书课题:

连续进位加

教学例1

学生尝试摆小棒求得98+25的结果(允许有各种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喜欢哪种方法,引导研究课本中的方法。

先加哪一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