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9535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x

2005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6232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1580公里,初步形成“一斜两纵四横”高速公路主骨架。

一个以南昌为中心,以国、省道为主骨架,省、地市、县、乡相连接的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全省铁路营业里程2424公里,京九、浙赣线电气化改造已完成,初步形成了“一纵二横”的运输格局,并全面建立了货运信息系统;

水路通航总里程为5716公里,拥有6个年吞吐量超过百万吨的码头,其中九江港年吞吐量超过600万吨,5万标箱的南昌国际集装箱码头已建成使用,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水运体系;

建成5个民用机场,辟有36条航线,并有多条国际航线,可为现代物流提供快捷、优质、安全、便利的服务;

此外,发达的通信网络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信息技术支持,基本适应当前物流业发展需求。

3、物流企业不断壮大,企业理念开始转变

至2005年底,经省、市两级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共有2000多户。

通过对100多户物流企业的问卷调查显示,我省物流企业近两年实现营业额、利税均以35%以上的速度增长。

同时,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不断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代表着专业化、社会化发展方向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如江西邮政物流、江西远洋、中铁集装箱南昌分公司等。

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开始接受现代物流理念,积极探索加强物流管理的有效形式和方法。

部分大企业将企业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统一整合,实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降低企业采购成本,提高仓储利用率,加快资金的周转。

有些中小企业还把物流业务从核心业务中分离出来,实行业务外包或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摆脱繁杂的运输、仓储事务,集中精力抓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

4、发展软环境不断改善,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增强

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我省现代物流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等文件。

由省发改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组成的协调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为现代物流的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南昌、赣州、九江等市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物流发展的政策。

口岸大通关形成的区域快速通关平台,实现了省内通关一体化,区域通关快速化,建立了与周边主要口岸“属地报关,口岸验收”的通关模式,开通“赣粤港”直通口岸通道。

有关部门出台了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优惠政策,我省货物进出口的物流时间明显缩短,费用大幅下降。

(二)存在主要问题

虽然我省现代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看,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快速发展的经济,与日益增大的物流需求还不相匹配。

1、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服务水平不高

据省交通运输与物流协会调查,我省多数物流企业的从业人数在20人以下,注册资金在50万元以下。

绝大多数物流企业规模较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服务功能单一,主要提供运输和仓储等基本的服务,在流通加工、信息应用、库存管理、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和全程物流服务等方面难以提供良好服务。

部分企业固守传统的思维定式,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在物流管理和运作上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导致企业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现代物流市场发展缓慢。

2、基本设施投入不足,系统功能不全

我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除了交通运输设施外这几年投入并不大,形成的格局与产业布局不完全适应,现有物流一些基础设施,无论在规模、质量、功能上,还是分布、连接、配套方面,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现代物流要求有较大的差距。

由于历史原因,已有物流设施布局分散、投资效益不高,债务及人员负担较重,加上部门和行业分割导致设施之间配套性和兼容性差,使得全省物流设施难以形成体系,系统功能残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缺少有效连接,区域性综合物流枢纽和多功能、大型物流中心缺乏。

部分园区对物流规划缺乏论证,园区物流基础设施投入偏少,对物流项目招商引资不够重视,导致规划缺失、建设滞后、物流社会化程度低。

3、缺少信息共享平台,专业人才缺乏

多数物流企业仍采用传统运作方式,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落后,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难以做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极大地影响了企业运作效率和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专业人才紧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二、物流业发展前景

(一)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

1、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制定规划,提出发展目标。

提出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

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

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

国家提出的发展现代物流业规划目标,为我省发展现代物流指明了方向。

2、江西省“十一五”规划纲要

江西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全省需全面发展服务业、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以开拓城乡市场、支撑生产建设、扩大居民消费为重点,构建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

以大中城市为依托,形成“城内大商场、城中特色街、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发展格局。

加快建设规模大、集散能力强、功能齐全的现代物流园区,重点建设南昌、九江、赣州、鹰潭等区域性物流集聚中心。

依托产业基地、商品主销区或集散地,努力发展特色鲜明、辐射力强、服务功能全的大型批发市场。

加快建立和完善大宗农产品流通体系。

3、国家九部委和省政府的发展意见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委2004年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尽快形成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体系”总体要求。

省政府于2005年下发了《关于促进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指出江西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合理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营造一个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转变观念,树立现代物流意识,培育成熟的物流市场,优化企业物流管理,逐步完善现代物流业指导工作协调机制。

(二)发展前景

1、经济持续发展,需求拉动进一步增强

根据江西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1%,到2010年要达到8000亿元,在2005年基础上实现翻一番,其中,工业增加值达到320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

外贸进出口年平均增长15%;

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将快速增长,农产品流通市场进一步扩大。

工业为主导的快速增长格局,将带动社会物流量的快速增长(社会物流总量中,一般工业物流要占到75%以上),预计“十一五”期间物流量年均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3%以上。

2、物流成本下降,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

“社会物流量与经济增长成正比,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成反比”,这是现代经济普遍规律。

2005年国内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大约18.6%,根据一般规律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十一五”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下降空间在2至3个百分点。

主要通过提高现代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来实现。

同时,由于物流基础设施继续改善,第三方物流不断推进,物流骨干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可以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整合管理资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善物流运行环境,降低全社会物流费用,将进一步拓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空间。

3、区域合作深化,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作为沿海“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江西与东南沿海及周边省市的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公路交通只需约6个小时,空中交通约1个小时。

是国内物流最繁忙的长三角、珠三角和闽南三角区重要交通枢纽。

由昌九高速,昌樟高速、赣粤高速三条高速构建的珠三角、长三角两地区的“大陆桥”,由京九铁路和连接高等级公路构成的南北、东西运输主通道,加上赣江与长江连接入海的黄金水道,使得江西在我国东西经济推进和南北物资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转换和传递作用。

随着我省“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战略的实施,随着“泛珠三角”、“泛长三角”经贸合作的加强,合作共赢,共谋发展,使得“十一五”时期我省区位更优,空间更大,经济发展更具潜力。

这些将为我省物流产业的加速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4、基础设施改善,物流布局进一步展开

“十一五”期间江西将继续完善全省铁路网络,提高铁路技术等级,升级改造铁路枢纽和运输站场。

到2010年,铁路营运里程达到3000公里以上,其中复线里程1670公里、电气化里程1662公里。

全面提高全省公路网通达深度,提升公路网等级,完善公路网结构。

到2010年,实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3000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175公里、二级公路10600公里。

大力发展长江和鄱阳湖航运,加快形成以九江为龙头、以鄱阳湖水系航道为脉络的干支直达、江海联运的水运网络,到2010年,全省内河通航里程达到5716公里,其中三级航道599公里。

机场吞吐能力进一步增强,形成全省完善的航空服务体系。

物流布局进一步展开,将形成以南昌为中心的全省“五大区域”“三大节点”物流架构,从而大大提高区域性物流集散功能。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富民兴赣,实现江西中部崛起的目标,加快推进江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运用现代物流理念,通过资源整合,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

加大物流基础设施投入,营造有利于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构建现代物流的发展平台,引进培育一批现代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

加快建立全省、市(县)、城镇、企业等多层次的、多功能、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与我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

努力发展绿色物流,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全省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相应的物流保障。

(二)基本原则

1、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现代经济的发展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的高速发展就没有现代物流的高速发展。

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与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相协调。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可以杜绝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

把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作为规划需要掌控的重点,优先协调重点区域、重点项目的投资建设,按规划、分步骤地建设一批有示范效应、有较强辐射功能、具备相应层次功能的物流项目。

3、整合与构建相结合的原则

根据中心城市差异化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物流基础条件,优化资源组合,运用现代电子信息网络技术和先进管理手段,将现有物流资源从功能和利用效率上得到全面提升。

以整合物流资源为基础,以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为目标,坚持整合与构建相结合,促进现代物流的有序良性发展。

4、政府引导企业为主的原则

发挥政府鼓励、引导和支持作用,营造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和必要氛围,充分发挥企业在物流市场中的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尤其是骨干龙头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0年,构建较为完善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建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网络,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物流运输格局,搭建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一批重点物流基础设施,培植一批现代物流龙头企业。

2、主要指标

——物流增加值年均增长12%。

——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低到16%。

——第三方物流总收入占全社会物流总收入比重,到2010年占30%。

——物流企业使用网络技术处理用户物流信息比例,到2010年达50%。

——经营规模10亿元以上物流企业集团达到3—5个。

——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重点物流园区达到1—2个。

四、总体布局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布局

根据全省经济发展的要求,综合考虑我省交通格局、区域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以及与周边省市的相互关系等因素,并与国家物流区域布局相衔接,构建以省会南昌市为中心的高效便捷、功能完备、货畅其流、集散有序、布局合理,融国内区域性物流中心、跨省区物流大通道、省内物流圈为一体的现代物流网络。

总体布局为:

发展五大物流区域,构建三级节点。

1、南昌物流区域。

以南昌市昌北、昌南、昌西南物流基地为主,包括南昌地区各县区并辐射周边丰城、高安、奉新、靖安、永修等部分市县,利用南昌至周边各省会城市6小时经济圈的交通优势,发挥南昌对周边地区物流集散和辐射功能。

2、赣北物流区域。

以九江市为中心,包括景德镇在内,辐射赣北地区各市县。

发挥九江港口的优势,连接长三角地区,通过京九线、武九线沟通湖北、安徽以至中西部地区。

3、赣南物流区域。

以赣州为中心,包括吉安,辐射赣中南各市县,发挥京九线、赣粤高速、赣龙线的作用,成为珠三角、闽三角、港澳地区接驳内地的物流门户。

4、赣东物流区域。

以鹰潭—上饶为主,包括抚州,辐射赣东北各市县。

通过浙赣线、沪瑞高速连接浙江、上海,通过鹰厦线、京福高速直达福州、厦门,通过皖赣线通达安徽。

5、赣西物流区域。

以新余—宜春为主,依托萍乡,辐射赣西各市县,通过浙赣线、沪昆高速与“长—株—潭”地区紧密相连。

以上五大物流区域构成江西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大开放式物流框架,同时,把每个物流区域的主要中心城市建设成省内重要的物流节点,具体分为国内区域性节点、国内地区性节点和省级物流圈重要节点。

1、南昌——国内区域性物流节点

南昌位于江西省北部,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是承接我国东部和东南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梯度转移必经的中间地带,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商品流通、物资集散地。

规划用5年时间构建南昌国内区域性物流节点,到2010年要初步形成以现代物流基地为核心,以功能性物流中心和多层次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架构,成为中部地区现代物流的主要枢纽。

“十一五”南昌地区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重点建设昌北“航空—铁路—公路—水运—口岸国内、国际货运型物流基地”、昌南“铁路—公路国内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昌西南“铁路—公路—水路货运枢纽型物流基地”、昌东物流中心、白水湖物流中心、望城物流中心、小蓝物流中心、青云谱物流中心、昌北邮政物流中心、昌北航空物流中心、南昌保税物流中心。

2、九江——国内区域性物流节点

九江是全省唯一能通江达海的港口城市,是上海经济区和武汉经济协作区以及赣、鄂、皖、湘四省的结合部,也是沿长江产业带的组成部分和重化工、能源工业基地。

“十一五”期间要初步形成以港口集装箱物流为中心,综合型物流和保税物流配套的现代物流框架,使九江成为连接长三角,辐射鄂、皖、湘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和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

“十一五”九江地区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重点建设长江港口综合型物流中心、九江国际集装箱码头、京九综合物流中心、九江保税物流中心。

3、赣州——国内地区性物流节点

赣州地处江西南大门,毗邻珠三角和闽东南。

是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是国内乃至国际钨、稀土等重要的资源型产业基地,也是新兴的出口加工基地。

是江西南部工业重镇和货物进出、加工、贸易的重要商埠,加快建设综合性物流园区,数个功能性物流中心和专业配送中心,疏通赣、闽、粤、湘物流通道,构建全国地区性物流节点。

“十一五”赣州地区要根据不同功能定位,重点建设潭东综合物流园、经济开发区物流配送中心、赣州东站物流中心、赣江新货运码头物流中心、龙南物流中心、瑞金物流中心。

4、鹰潭——国内地区性物流节点

鹰潭位于江西东北部,有“六省通衢”之称,浙赣、皖赣、鹰厦三条铁路在此交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是国内最大的铜冶炼、铜加工及基础化工基地,有条件构建全国地区性物流节点。

发挥铁路枢纽优势,形成以综合性物流园区为重点,多层次配送中心相配套的格局,成为连接东南沿海重要物流通道。

“十一五”着重建设鹰潭综合物流园区以及邮政物流配送中心。

5、新余——省级物流圈重要节点

新余位于江西中西部,浙赣铁路横贯全境,赣粤、昌金和武吉(在建)三条高速公路在新余交汇。

新余是江西省的钢铁基地,电力、建材也有相当基础,电子、太阳能材料逐步形成规模,有明显的交通、产业优势,大量物资在此进出,构成了物流的坚实基础,有条件建设成为省内物流网络重要节点。

“十一五”重点建设综合型的天润物流中心和钢铁物流基地,以及专业配送中心。

6、宜春——省级物流圈重要节点

宜春位于赣西地区中心位置,境内有沪昆高速,302、105国道通过,贯通东西的浙赣线电气化改造已经完成,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盐化工、医药、轻工、食品资源丰富,潜力巨大。

“十一五”重点建设城北物流园区、邮政物流中心、赣西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樟树药业物流中心、上高鞋业物流中心和高安汽运物流中心。

7、萍乡——省级物流圈重要节点

萍乡位于江西西大门,与湖南“长—株—潭”经济区相邻,是江西省重要工业城市。

是全省煤炭、钢铁、建材、烟花、工业陶瓷产业基地。

作为赣西物流门户,与同为“泛珠区域”的中部省—湖南的“长株潭”经济圈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可建设成跨省物流重要节点。

“十一”重点建设综合型赣西物流园区、农副产品配送中心及邮政物流中心。

8、上饶——省级物流圈重要节点

上饶地处江西东北部,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的前沿阵地,是对接“长三角”、“闽三角”经济的重要窗口。

交通便捷,浙赣铁路和横南铁路交汇于城区,沪瑞高速、320国道横贯其中。

是江西优质商品粮基地。

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

“十一五”重点建设上饶新火车站北物流园区,上饶国际物流中心(无水港)、新华龙物流中心、广丰物流中心和万年米业物流中心、医药配送中心。

9、景德镇——省级物流圈重要节点

景德镇是世界闻名的瓷都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甲级对外开放城市。

区内交通十分便利,皖赣铁路从区内穿过,九景、景婺黄、景鹰(在建)高速横贯全境,机场有通往国内部分大城市的定期航班。

是国内飞机制造、微型车和陶瓷产业重要基地。

“十一五”重点建设陶瓷物流中心,汽车、机电、焦化等物流项目。

10、抚州——省级物流圈重要节点

抚州位于江西东部,与福建相邻,浙赣线、向乐线穿境而过,拟建的向莆铁路在市区里程有158公里,沪瑞高速、京福高速、昌厦公路、320、316、206国道横穿全区。

是江西优质粮仓和新兴制造业基地。

“十一五”重点建设抚州物流中心,邮政、农贸、医药配送中心,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完善广昌物流模式。

11、吉安——省级物流圈重要节点

吉安地区是江西中部腹地,京九线横穿全市,赣粤高速、武吉(在建)高速、105国道、319国道穿越其中,赣江航道和井冈山机场构成了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

拥有电子、食品、医药、电力、建材等支柱产业,是全省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十一五”重点建设吉安南物流园区,泰和物流中心,新干货运码头和农副产品配送中心。

(二)主要任务

1、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协调发展各种运输方式

对全省分散在工业、商贸、物资、交通、邮政等部门的物流资源通过联合、兼并、拍卖、撤销等多种形式进行整合,改造提高,完善功能,发挥效益。

对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和同一种运输方式内部,通过协调,形成合理分工。

鼓励联合经营,合作经营,发展多式联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综合效率,形成多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衔接的物流运输平台。

2、建设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核心和重要标志,构筑全省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包括物流信息中心、信息交换中心和信息安全中心。

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分两级建设,其中,省级物流信息平台主要功能是实现省内各市区、各大型物流企业、政府各部门及省际间、省与国际间的物流信息对接,对物流信息进行综合处理;

地市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包括市本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以及其他专业物流信息平台,其功能主要提供本地区、本园区信息资源整合与信息服务,同时向省级平台开放,供全社会共享。

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货运等系统信息平台进一步加以完善,逐步形成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在物流企业中推广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订货系统(EOS)、客户关系管理(CRM)物流信息系统(LMS)等先进技术,提高物流的运作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快实现物流的信息化、现代化。

3、大力推进第三方物流

引导生产与流通企业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方式。

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模式与技术将企业的物流资产、物流业务从主业中分离出来,实现原料采购、运输、仓储等一体化运作,创新物流管理模式,提高企业市场应变能力。

(1)加快培育专业性物流市场

——钢铁物流。

按照第三方物流运作要求,发展一体化服务,将钢铁业从原料到产品物流相关业务剥离,建立具有交易功能、仓储运转、加工配送、信息分析处理、融资、对外贸易和综合服务功能的钢铁物流基地。

——有色金属物流。

江西铜、钨、钽有色金属十分丰富,合理整合从矿产到原材料到各种深加工产品各环节的物流资源,提高物流工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的整体优化。

——建材物流。

以专业性较强的大型物流企业为支撑,推进建材物流企业与大型仓储式建材超市的联合,带动建材零售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

——汽车物流。

大力发展专业化、信息化水平高的第三方汽车物流,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供应链中各环节集成的信息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农产品物流。

鼓励引导物流企业深入农村市场,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商贸业物流。

加快商贸物流发展。

鼓励商贸物流企业配送中心建设,发展连锁超市、便民店、专营店、专卖店等多种商业模式,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装备,逐步构建安全、快捷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

——口岸物流。

大力引进和培育具有国际货运资质的国际货代、船代等口岸服务企业,充分发挥海关、检验检疫等查验机构的作用,建立口岸作业区,以多式联运为基础建立口岸通道,形成立体口岸货运网络。

——陶瓷、烟花、化工等其它特殊商品物流。

(2)加快培育物流主体

推动物流企业运用现代物流理念,整合运输、仓储、配送、货代、批发、零售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