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练习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9283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练习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练习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练习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练习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练习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练习题Word格式.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练习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练习题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一章 机械运动 单元练习题Word格式.docx

超市里的收银员 

6.关于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无关

在测量中应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7.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8.60cm 

1.69cm 

1.6cm 

以上读数都不正确

8.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 

量程3m,分度值1mm 

量程10m,分度值1dm

量程30cm,分度值1mm 

量程15cm,分度值0.5mm

9.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6s内通过30m路程,则第2s的速度是( 

  )

15m/ 

5m/ 

10m/ 

无法确定

10.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由此可判断( 

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11.在商场内乘坐电梯上升时,乘客说自己是静止的,该乘客所选的参照物是( 

 

上升的电梯 

商场内的收银员 

货架上的商品

12.某同学用一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记录为:

17.82cm、17.80cm、17.81cm、17.28cm、17.81cm,则物理课本的宽应为( 

17.71cm 

17.704cm 

17.8cm 

17.81cm

二、填空题

13.在100m赛跑时,某同学前30m做加速运动,后70m做匀速运动,通过终点时的速度是7m/s,成绩是15s,那么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他在前30m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

14.现有如下实验器材(如图所示):

长木板、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

小明将长木板左端置于水平桌面上,把木块垫在长木板的右端,利用停表、刻度尺测量了小车沿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

然后他将垫在长木板下的木块向木板的左端稍移动一小段距离后,长木板的倾斜程度发生了变化,再测小车沿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发现与前面的测量结果不同。

请你针对他的操作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_______。

15.在下图的长度测量中,读数________ 

cm

16.某同学测量一本书的厚度是6.4mm,已知课本共200页(100张),那么,每张纸的厚度是  

________mm.

17.2019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完成后,“天舟一号”相对于“天宫二号”是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18.小李驾驶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他看到远处的小山离他越来越近,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进行判断的,他驾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20min,这段时间内轿车行驶了________ 

km.

19.宋代诗人陈与义乘船出游时曾写下一首诗: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其中“云不动”、“云与我俱东”分别是以________ 

、________ 

(选填“榆堤”或“船”)为参照物.

20.小亮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以他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他是 

__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1.小谦同学骑自行车上学,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谦是________,他以5m/s的速度,匀速直线骑行500m的时间是________s.

22.如图所示,是两种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其中甲表叫________.大圆盘的分度值是________.若体育课上要测量跑200米的时间应用________表;

要测量一集连续剧的时间应用________表.图中所示甲表读数为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23.如图所示,在“研究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中: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该实验的测量工具主要有刻度尺和________;

(3)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4)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

24.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正方形地砖,如图甲所示:

(1)小明用分度值是1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________mm.

(2)小明用停表测量自己从长廊的A端走到B端所用的时间,停表的读数如图丙所示,他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s.

(3)根据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v=________算出小明的步行速度为________m/s.

四、综合题

25.同学们利用细玻璃管等器材“测量气泡的速度并探究运动规律”.

(1)测量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2)实验时,一般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__(选填“快”或“慢”),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

(3)如表为同学们在实验中测得的数据:

路程s/cm

10

20

30

40

50

时间t/s

1

2

3

4

5

分析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26.如图为创下多项世界第一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大桥主桥长932m。

(1) 

桥下一轮船正在匀速通过,以________为参照物,轮船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轮船是运动的,

(2)如果过桥的路人步行速度约为1.2m/s,他通过主桥所用时间为多少?

(结果保留整数)

(3)某班学生前来参观大桥,排队通过桥面.整个队伍长50m,假设队伍的行进速度也是1.2m/s,那么队伍通过整座桥需要多少?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题

1.【答案】A

【解析】:

以行船为参照物,行船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远处的树和行船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树是运动的,所以会感到“远树来”.故选A.

【分析】由题意可知,本题研究的是树的运动状态,“远树来”说明树处于相对运动状态,那么它与所选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应该发生了变化.

2.【答案】D

【解析】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它们之间没有相对位置的改变,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故A正确;

身边的乘客与电梯没有相对位置的改变,故B正确;

地球同步卫星与地机的相对位置不变,所以C正确;

加油机与受油机的相对位置不变,所以加油机是静止的,故D错;

应选D。

【分析】机械运动是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的改变。

3.【答案】D

本题的研究对象是大厦,所以不能以大厦为参照物,故B不符合题意.

大厦相对于地面或蓝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以地面或蓝天为参照物,大厦都是静止的,故A、C不符合题意.

以飘过的云为参照物,大厦相对于云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云为参照物大厦是运动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

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4.【答案】C

误差与错误是截然不同的,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而错误是由于实验者粗心或不遵守实验规则等原因造成的,是可以避免的,

再者测量仪器不可能制造的十分精确,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测量仪器都有影响,这些都可以造成误差;

所以误差只能减小,是不能避免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这是减小误差的方法,所以选项ABD正确,C错误.

故选C.

【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的减小误差.

误差不是错误,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灭误差.

5.【答案】B

【解析】【解答】购物车里的商品相对于购物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以购物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购物车里的商品相对于地面、超市里的货架、超市里的收银员,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地面、超市里的货架、超市里的收银员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

B.【分析】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找出所选的参照物,解答此题的方法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

如果没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6.【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与测量的人和测量的方法都有关系;

故A错误;

B、在测量中应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故B正确;

C、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

C错误;

D、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但不可能避免误差;

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

(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

(2)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

7.【答案】D

根据图示,本刻度尺的分度值是0.1cm,金属块左端对准的刻度是7.00cm,右端读数是8.58cm;

所以金属块的实际长度是:

8.58cm﹣7.00cm=1.58cm;

【分析】刻度尺在测量之前,要观察其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如果零刻度线发生磨损,可以从某一个完整刻度线开始测量.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8.【答案】A

A、量程是3m,满足测量要求,分度值是1mm,准确程度较大,测量结果误差较小,故A合适;

B、量程是10m,满足测量要求,但分度值是1dm,准确程度不高,测量结果误差太大,故B不合适;

CD、尺子的量程太小,不能满足测量要求,故CD都不合适.

故选A.

【分析】选择刻度尺的原则有二:

能够满足测量要求,也就是尺子的最大测量值应该大于身高;

尺子的精确度要高,因为身体长度差异非常小.

9.【答案】B

【解析】

答案B

v=S/t=30/6=5m/s,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第2s的速度也是5m/s.

10.【答案】A

【解析】【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说明甲车是向南运动的,所以选项B、D不符合题意;

若乙车向北运动,则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不可能看到乙车向南运动,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突破口在于首先通过“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确定甲车是向南运动的,然后通过“乘客看到乙车向南运动”判断出乙车向南运动且比甲车的运动速度大。

11.【答案】A

静止站在上升的电梯中的乘客,和电梯之间的位置没发生变化,所以相对于电梯是静止的,符合题意.但是乘客相对于地面、地面上的收银员、商品来说,他们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不合题意.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

12.【答案】D

比较测量结果知,“17.28cm”与其它四个测量结果比较,差别最大,所以是错误的,应该舍去;

课本的宽度为L=

=17.81cm.

【分析】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测量误差;

多次测量时,每次的测量值相差不大,如果所测某一数据与其它数据偏差较大,则该数据是错误的,应舍去;

然后求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所测物体的长度.

二、填空题

13.【答案】6.7m/s;

6m/s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运动员运动的距离是:

s=100m,运动的时间是:

t=15s,所以他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v=s/t=100m/15s≈6.7m/s;

又因为后70m做匀速运动,通过终点时的速度是7m/s,所以后70m所用的时间是:

t″=70m/7m/s=10s,即前30m所用时间是:

15s-10s=5s,他在前30m的平均速度是:

v′=s′/t′=30m/5s=6m/s

6.7m/s;

6m/s​.

【分析】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计算速度的大小.

14.【答案】小车在长木板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与木板的倾斜角度有关吗?

【解析】【解答】由题,他将垫在长木板下的木块向木板的左端稍移动一小段距离后,长木板的倾斜程度发生了变化,倾斜角度变大,再测小车沿长木板从顶端由静止开始滑至底端的平均速度,发现与前面的测量结果不同。

由此可提出问题:

小车在长木板上运动的平均速度与木板的倾斜角度有关吗?

【分析】在实验中,要研究的物体量会变化,根据实验中改变的量判断此实验要研究的内容.

15.【答案】2.58(2.57-2.59)

【解析】【解答】本题所测物体没有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始,起点是6.00cm,终点是8.58cm,木块长度为终点刻度减去起点的刻度,即:

2.58cm.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分析】本题要注意:

刻度尺读数要减去起始刻度线的读数。

16.【答案】0.064

一张纸的厚度=

​=0.064mm.

0.064.

【分析】一张纸的厚度很小,可以根据100张纸的总厚度,除以100,求出一张纸的厚度.

17.【答案】静止

【解析】【解答】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先确定参照物,“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后,没有相对位置变化,所以对于彼此来说它们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

静止.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如果没有位置变化,就是静止的.

18.【答案】轿车;

24

小李驾驶轿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他看到远处的小山离他越来越近,远处的小山和轿车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小山离轿车更近了是以轿车为参照物;

t=20min=

h,v=20m/s=72km/h,

由v=

得这段时间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s=vt=72km/h×

h=24km.

轿车;

24.

(1)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

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2)知道汽车的速度和时间,根据s=vt求出路程.

19.【答案】船;

榆堤

(1)从“不知云与我俱东”可知,相对于地面来说,诗人与云都是向东运动的,也就是说,二者的运动状态相同,相对静止.所以诗人以船为参照物看云时,会认为“卧看满天云不动”的效果;

(2)在本题中船是向东高速行驶,而“卧看满天云不动”是指“云与我”保持相对静止,即“云与我”以相同的速度相对于地球向东运动.所以“云与我俱东”是以“榆堤”或运动的“飞花”为参照物的.

船;

榆堤.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20.【答案】静止

小亮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以他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他与汽车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他是静止的.

静止.

【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研究对象和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21.【答案】静止;

100

小谦同学骑自行车行驶过程中,以自行车为参照物,小明同学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

得,小谦同学骑自行车匀速行驶时间

静止;

100.

(1)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则物体是静止的;

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

(2)知道小谦同学骑自行车的速度和行驶路程,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时间.

22.【答案】停表;

0.5s;

甲;

乙;

3min37.5s

【解析】【解答】如图所示的两种计时工具:

①甲表叫停表,大表盘分度值是0.5s;

小表盘分度值是0.5min,测量的准确程度较高,所以在体育课上要测量200m跑的时间,应用此表.

②乙表叫钟表,分度值是1min,一周最大读数是12h;

测量一场电影的时间,选择钟表即可.

③由甲图知:

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3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37.5s,即停表的读数为3min37.5s.

停表;

3min37.5s.

【分析】①实验室和体育比赛中,常用停表或秒表记录时间,家庭中常用钟表记录时间;

②读取计时器显示的时间时,首先要明确计时器的量程和分度值,视线与指针所对刻线相垂直.

三、实验探究题

23.【答案】

(1)

(2)秒表

(3)运动

(4)慢

(1)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也就是探究气泡的速度是如何的,所以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除了要测量长度还需记录时间,所以还需要秒表.

(3)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则塞子是运动的.

(4)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

(1)

(1)v=

(2)秒表;

(3)运动;

(4)慢.【分析】

(1)测平均速度的原理:

v=

(2)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用秒表测出运动的时间,根据速度公式v=

计算出速度;

(3)利用塞子与气泡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变化,利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即可解答;

(4)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可知,运动慢的物体便于测量运动时间和距离.

24.【答案】

(1)600.0

(2)20

(3)s/t;

0.9

(1)每块地砖的长度是60.00cm=600.0mm;

(2)停表有两个表盘,大表盘每小格为1s,小表盘每小格代表1min,根据两个指针的位置读数,所用的时间是20s;

(3)利用速度公式v=s/t,已知s=600.0mm×

30=0.6000m×

30=18m,t=20s,故v=

=0.9m/s.

(1)600.0;

(2)20s;

(3)0.9m/s.

(1)根据刻度尺的读数方法读数,长度的记录数据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数字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准确值准确到分度值,估计值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根据停表的两个表盘的意义读数;

(3)根据v=

求解。

四、综合题

25.【答案】

(1)v=

刻度尺和秒表

(2)慢;

便于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3)气泡速度为0.1m/s,且做匀速直线运动

(1)测量的实验原理是:

v=

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要用刻度尺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用秒表测量所用的时间,故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2)实验时,一般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慢,这样做的好处是:

便于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

(3)由表中数据可知,气泡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故气泡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v=

=

=0.1m/s.故答案为:

刻度尺和秒表;

(3)气泡速度为0.1m/s,且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

(1)根据v=

可知,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要用刻度尺测出物体通过的路程、用秒表测量所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