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2如何进行研究Word格式.docx
《社会医学2如何进行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医学2如何进行研究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1.2环环相扣
如前所述,专题研究每个步骤或过程都是环环相扣。
把握这个原则非常重要,否则论文变得结构松散。
简单地说,环环相扣意思是这样:
1.有怎样研究背景,就有怎样动机;
2.有怎样动机,就有怎样目;
3.有怎样目,就有怎样文献探讨范围;
4.有怎样目,也就会有怎样观念架构;
5.有怎样观念架构,就会有怎样假说;
6.有怎样观念架构,就会有怎样操作性定义;
7.有怎样操作性定义,就会有怎样问卷设计;
8.有怎样假说,就会有怎样数据分析方法;
9.有怎样资料分析方法,就会有怎样研究结论;
10.有怎样研究结论,就会有怎样建议。
2.2研究问题界定
在管理学上,“问题”是实际现象及预期现象之间有偏差情形。
形成一个明确研究问题并不容易,但是非常重要。
研究者虽然由于智力、时间、推理能力、信息获得及解释等方面限制,在定义研究问题、设定研究目标时,并不一定能做得尽善尽美,2但是如不将问题界定清楚,则以后各阶段努力均属枉然。
研究问题形成比问题解决更为重要,因为要解决问题只要靠数学及实验技术就可以了,但是要提出问题、提出新可能性、从新角度来看旧问题,就需要创意及想象力。
3美国营销协会(AmericanMarketingAssociation,AMA,1985)曾提到:
“如果要在研究项目各个阶段中挑选一个最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就是问题形成”。
在研究程序中,问题界定非常重要,因为它指引了以后各阶段方向及研究范围。
当一些不寻常事情发生时,或者当实际结果偏离于预设目标时,便可能产生“问题”(problem)。
此时研究人员必须要及管理者共同合作,才能将问题界定清楚。
4管理者必须说明,研究结果如何帮助他(她)解决问题、做决策,也必须说明造成问题各种事件。
这样做话,研究问题才可以界定得更为清楚。
2.2.1症状及问题确认
问题确认涉及对现象了解。
有些企业问题症状很容易确认,例如高人员离职率,游客人数在迅速成长一段时间后有越来越少情形,员工进行罢工,产品线利润下降等。
这些情形并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种症状(symptom)。
症状是显露于外现象(explicitphenomena),也就是管理当局所关心东西,而问题才是造成这些症状真正原因。
2.2.2研究问题形成
在对企业问题加以确认之后,就要将这些问题转换成可以加以探索研究问题(researchquestions)。
但未必所有企业问题都可以转换成研究问题,造成这个情形可能原因有:
(1)管理当局认为研究成本会大于其价值;
(2)进行研究来解决管理问题需求并不迫切;
(3)研究主题是不能研究(unresearchable,例如所拟定研发抗癌药物施用于人体不仅违法,也不合乎道德标准);
(4)研究经费短缺、没有合格研究人员等。
我们现在举例说明症状及问题确认、研究问题形成:
症状确认
大海公司程序设计员流动率越来越高;
常听到他们对于薪资结构不满。
问题确认
(1)分析企业内部及外部数据(了解他们不满及离职率情况;
了解过去有无不满情形;
其他公司是否有类似情形);
(2)挑明此问题领域(各部门薪资制度并不一致;
离职面谈显示他们对于薪资结构不满;
工会组织最近警告本公司,有关薪资歧视问题)。
管理问题陈述
目前薪资结构公平吗?
研究问题陈述
大海公司影响程序设计员薪资高低主要因素为何?
定义问题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实际地选择要研究问题。
在企业中,管理者所认为优先次序,以及他们认知价值决定了要进行哪一个研究。
有关问题形成应考虑事项有:
(1)对问题陈述是否掌握了管理当局所关心事情?
(2)是否正确地说明问题所在?
(这真正是一个问题吗?
)
(3)问题是否清晰界定?
变量之间关系是否清楚?
(4)问题范围是否清晰界定?
(5)管理当局所关心事情是否可借着研究问题解决而得到答案?
(6)对问题陈述是否有个人偏见?
在对企业研究问题选择上,6所应注意事项如下:
(1)所选择研究问题及管理当局所关心事情是否有关联性?
(2)是否可搜集到资料以解决研究问题?
(3)其他研究问题是否对于解决企业问题有更高价值?
(4)研究者是否有能力来进行这个研究问题?
(5)是否能在预计经费及时间之内完成所选择研究问题?
(6)选择这个研究问题真正原因是什么?
在学术研究上,研究者会确认哪些症状呢?
这和他们观察敏锐度、相关文献涉猎有关。
换句话说,研究者对于问题越是具有敏锐性,以及对于有关文献探讨越深入,则对这个问题确认会越清楚。
在对学术研究问题选择上,所应注意事项如下:
(1)所选择研究问题是否具有深度及创意?
(2)是否可搜集到资料以解决研究问题?
例如,针对医院进行研究,是否有能力或“关系”搜集到资料?
(3)研究者是否有能力来进行这个研究问题?
(尤其是数据分析方面能力)
(4)是否能在所要求时间之内完成所选择研究问题?
(5)选择这个研究问题真正原因是什么?
2.3研究背景、动机及目
研究背景是说明及本研究有关一些课题,例如产业、产品、受测对象等,此时可以说明何以这些产业、产品、受测对象值得我们进行研究。
“研究动机及目”是研究程序中相当关键阶段,因为动机及目如果不明确或无意义,那么以后各阶段必然杂乱无章。
所以我们可以了解,研究动机及目就像指南针一样,指引了以后各阶段方向及研究范围。
研究动机是说明什么因素促使研究者进行这项研究,因此研究动机会及“好奇”或“怀疑”有关。
不论是基于对某现象好奇或者怀疑,研究者心中,通常会这样想:
什么因素和结果(例如员工士气不振、资金周转不灵、网络营销业绩下滑、降价策略未能奏效等)有关?
什么因素造成了这个结果?
在“什么因素造成了这个结果”这部分,研究者应如此思考:
哪些因素会造成这个结果?
为什么是这些因素?
有没有其他因素?
此外,研究者也应“怀疑”:
如果是这些因素造成了这个结果,那么各因素影响程度如何?
为什么某个因素影响特别大?
上述“结果”大多数是负面,当然正面结果也值得探索,以发现及成功(正面结果)有关因素以及原因。
负面结果就是“问题”所在。
“问题”(problem)是实际现象及预期现象之间有偏差情形。
研究目有四种:
(1)对现象加以报导(reporting);
(2)对现象加以描述(description);
(3)对现象加以解释(explanation);
(4)对现象加以预测(prediction)。
7
因此研究者应说明其研究目是上述哪一种。
研究目就是研究者想要澄清研究问题,在陈述研究问题陈述上,通常是以变量表示,例如:
“本研究旨在探讨甲变量是否及乙变量具有正面关系”、“本研究旨在探讨甲变量是否是造成乙变量主要原因”等。
2.4文献探讨
文献探讨,又称为探索(exploration),就是对已出版相关书籍、期刊中相关文章,或前人做过相关研究加以了解。
除此之外,研究者还必须向专精于该研究主题人士(尤其是持反面观点人士)请教,才能扩展研究视野。
由于因特网科技普及及发展,研究者在做文献探讨时,可以透过因特网(Internet)去检索有关研究论文。
文献探讨结果可以使得研究者修正他研究问题,更确定变量之间关系,以帮助他建立研究观念架构。
在撰写专题学术论文方面,文献探讨分为几个层次:
(1)将及研究论文有关文献加以分类罗列;
(2)将有关论文加以整合并加以比较;
(3)将有关论文加以整合并根据推理加以评论。
显然,第二层次比第一层次所费功夫更多,第三层次比前两个层次所费思维更多。
在台湾硕士论文中,能做到第二层次比较多;
在国际学术论文中,如MISQuarterly、JournalofMarketing,所要求是第三层次。
2.5观念架构及研究假说
在对于有关文献做一番探讨,或者做过简单探索式研究(exploratorystudy)之后,研究者可以对原先问题加以微调(fine-tuning)或略为修改。
此时对于研究问题界定应十分清楚。
2.5.1观念架构
研究者必须建立观念架构。
观念架构(conceptualframework)描述了研究变量之间关系,是整个研究建构基础(buildingblocks)。
研究目及观念架构是相互呼应。
观念架构表示可用图形表示,如此便会一目了然,如图2.2所示。
此图(a)部分是在研究论文中所呈现观念架构。
(b)部分是以Amos来绘制观念架构图或路径图。
图形中单箭头表示“会影响”,双箭头表示“有关系”。
图2.2观念架构表示法
如果你研究中有干扰变量,在Amos路径图中很难表示,此时可用文字加以说明。
Amos中干扰变量类似SPSS方差分析(互动),但在Amos中干扰变量是类别数据,例如组别。
“假说”(hypothesis)是对于研究变量所做猜测或假定。
假说是根据观念架构中各变量关系加以发展而得。
假说拒绝或不拒绝便形成了研究结论。
假说陈述应以统计检验虚无假说来描述。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倾向于“正面”叙述假说。
“假说”(hypothesis)是以可测试形式来加以描述,并可以预测二个(或以上)变量之间关系。
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认为变量之间有关联性存在,必须先将它们陈述成为“假说”,然后再以实证方式来测试这个假说。
8
1‘假说”定义为:
暂时性臆测(assumption),目在于测试其逻辑性及实证性结果。
“假说”代表着目前可获得证据不足,因此它只能提出暂时性解释。
本书认为,“假说”是对现象暂时性解释,而测试此假说证据至少是潜在可获得。
一个陈述要如何,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假说”呢?
首先,它必须是对“一个可以实证研究事实”陈述,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调查(及其他研究方法)来证明其为真或伪陈述。
“假说”应排除价值判断或规范性(normative)陈述。
例如,“每个人每周至少应上量贩店一次”这个陈述是规范性,因为它说明了人应该怎样,而不是一件可以验证其为真或伪事实陈述。
“50%台北市民每周至少上量贩店一次”是对一件事实陈述,因此可以被测试。
“假说”显然不是期盼事情或有关于价值事(虽然研究者价值观会影响他如何选择“假说”)。
“假说”是事实一个暂时性、未经证实陈述而已。
这个陈述如要得到证实,必须经过测试;
要经过测试,此陈述要尽可能精确。
例如,我们认为智力和快乐可能有关,我们可以询问最简单问题是:
“智力和快乐有关吗?
”
如果我们假设在这二个变量之间确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就可以推测它们关系。
这个推理性陈述(通常仅是预感或猜测)就是我们“假说”。
例如,我们听说有许多天才都是郁郁寡欢,我们就可以推测“人越有智力越不快乐”。
如果智力及快乐可以被适当测量,则这是一个适当“假说”。
“假说”是我们将变量指派到个案上陈述。
个案(case)是“假说”所讨论(提及)实体,而变量则是隶属于个体特性、特征或属性。
9例如“荣经理(个案)具有高于一般水平成就动机(变量)”。
如果假说中个案数目超过一个,此假说就称为通则,例如“大海公司经理们(若干个个案)都具有高于一般水平成就动机(变量)”。
在研究中,建立假说有三个优点:
(1)它可以使研究者专注于所要探讨变量关系;
(2)它可使研究者思考研究发现涵义;
(3)它可使研究者进行统计上测试。
在研究上,“假说”具有若干个重要功能。
“假说”最重要功能在于它们引导着整个研究方向。
在信息充斥现代研究环境,研究者常常因涉及及研究主题无关信息,而使得研究报告显得臃肿不堪,不仅如此,到后来也可能忽略了所要探讨主题。
如果整个研究能够钉住“假说”,就会很容易判断哪些信息应该或不应该包含在其研究范围内。
同时,“假说”也是研究结论基础(研究结论就是要对“假说”拒绝及否提出证据说明)。
在引导研究方向方面,“假说”所扮演角色如何?
如果我们“假说”是“在采购决策中,夫妻在角色扮演上认知有所不同”,这个“假说”说明了研究对象(夫妻)、研究背景(researchcontext)、采购决策及研究主题(他们对其角色认知)。
根据上述“假说”特性,最好研究设计可能是以调查研究来搜集资料(用实验研究、观察研究均不甚恰当)。
除此以外,我们有兴趣研究是夫妻在采购决策中所扮演角色,因此夫妻在其他场合或情境所扮演角色就不在研究探讨之列。
对上述“假说”再做深入探讨,可能还要考虑到夫妻之间年龄差异、社会阶层、教育背景、个性差异这些有关变量,所以在我们文献探讨、研究报告中要涵盖、讨论这些变量。
建立假说灵感有很多来源。
通常研究者从日常生活中、研究过程中都会看到某些现象,而对于描述这些现象变量关系,研究者就可以建立一个假说来验证。
除此以外,过去研究、既有似是而非信念,都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假说。
例如,许多研究显示:
在政治抱负上,大一学生比大四学生要保守。
这些研究告诉我们,学年及政治信念有关。
我们可以针对不同样本重复测试这个假说,或将此假说加以延伸、调整之后再加以测试。
有许多既有、似是而非信念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假说。
这些例子有:
善有善报、天才及疯子仅一线之隔、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等。
虽然社会科学家常被讥讽为“炒冷饭专家”,或尽是在不言而喻常识上打转,但是如果我们对“每个人所认定就是真”这个假说做测试,会发现其实并不是真,因为“众口铄金,一时披靡”,以讹传讹现象在我们社会比比皆是。
2.5.2如何建立可测试假说
可测试及量化
“假说必须要能被测试”这句话需要澄清一下。
我们以上述“天才都是郁郁寡欢”这个陈述来说明。
我们可以说这个陈述是命题(命题就是对变量之间关系加以陈述最原始形式)。
除非我们可以对智力及快乐这二个观念加以测量,并给予操作性定义,否则不能称为可测试假说。
“可测试”是指可以用数据分析来拒绝(或不拒绝)此假说。
命题由于陈述得相当笼统,其观念定义又不清楚,所以很难说数据分析结果是否足以拒绝或不拒绝该命题。
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将变量加以量化重要性——量化可以剔除模糊性。
例如,虽然智力及郁郁寡欢不容易被测试(因为争辩很多),但假如我们可以利用一个IQ量表来测量智力,以及另外一个适当量表来测量快乐,那么我们就可以说:
“IQ分数越高,在快乐测试分数越低。
”这就是可测试假说。
在建立假说时,常容易犯错误是“二合一”(doublebarreled),也就是将两个假说合而为一。
如果拒绝其中一个假说,但是不拒绝另外一个假说话,就容易发生混乱。
研究实例
现在我们从有关研究中举三个有关于“假说”例子。
第一个例子似乎及我们常识格格不入:
过度学习会降低绩效。
10这个假说是一个变量(过度学习)及另外一个变量(绩效降低)关系。
由于这二个变量界定非常清楚,而且又可以测量,研究者就可进行此假说测试。
第二个假说是以虚无形式(nullform)来建立:
心智功能练习对于该功能未来学习毫无影响。
11在这个假说中,变量之间关系非常明确,其中一个变量(心智功能练习,例如增加记忆力练习)及另外一个变量关系是“毫无影响”。
但在这个假说中,我们会碰到如何测量“心智功能”及“未来学习”问题。
如果能解决测量问题,这个假说就成立了。
第三个假说中变量间关系是间接,它常是以“两组人员在某些特征上不同”来建立。
例如,H1-1:
中等地位阶层家庭儿童比下等地位阶层家庭儿童更不喜欢手工绘图。
12这个假说是“H1-2:
儿童对于手工绘图喜好随着其家庭社会阶层而异”进一步延伸。
如果我们测试是H1-2,那么H1-1可以说是H1-2次假说(subhypothesis)或是H1-2特定预测(specificprediction)。
我们再说明一个及第三个假说之例有“异曲同工”之妙假说。
这个假说是:
具有同样或类似职业角色人,会对及该职业有关认知实体(cognitiveobjects)具有类似态度。
”在这个假说中变量之间关系是职业角色及态度(例如教育家对于教育态度)。
为了要测试这个假说,我们至少要用到二组样本,每组样本代表着不同职业角色,然后再比较这二组人士态度。
发展假说例子
我们根据图2.2观念架构,可以发展以下假说:
H1:
客观环境对工作满意度有正向显著影响
H2:
主观环境对内部服务质量有正向显著影响
H3:
工作满意度对强化客观环境对工作满意度影响
H4:
工作满意度对强化主观环境对工作满意度影响
如果你研究中有干扰变量(如组别),可建立如下假说:
在男性组及女性组,客观环境对工作满意度都有正向显著影响或者,你可以用比较“统计学观念”写法:
客观环境对工作满意度正向显著影响,不因为性别差别而异。
2.6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researchdesign)可以被视为是研究者所设计进程计划,在正式进行研究时,研究者只要“按图索骥”即可。
研究设计是实现研究目、回答研究问题蓝本。
由于在研究方法、技术,及抽样计划上有许多种类可供选择,因此如何做好研究设计是一件极具挑战性工作。
由于可以利用研究工具有很多,所以研究者要从各种可能角度来看研究设计问题,例如他要想到是否可以用实验研究、观察研究来探讨同样问题?
在实务上,由于研究时间限制,一般研究者不可能进行多重方法(multimethod)来进行多重研究(multistudy),但是研究者至少必须考虑到各种可能方法,并从中选择一个最有效方法。
2.6.1研究设计6W
我们可以用6W来说明研究设计。
这6W是What、Who、How、When、HowMany、Where。
如表2.2所示。
表2.2研究设计6W
变量操作性定义是什么?
操作性定义
What
题项标记(在SPSS建文件时所用标记)是什么?
问卷设计
问卷题号及设计内容是什么?
Who
研究分析单位是谁?
分析单位
如何搜集初级资料?
资料搜集方法
How
如何分析数据?
资料分析
如何决定受访者?
抽样计划一抽样方法
HowMany
要向多少受访者搜集资料?
抽样计划一样本大小决定
When
何时开始搜集资料?
何时结束?
时间跨度
搜集何时资料?
Where
在何处搜集资料?
地点
操作性定义
研究者也必须对研究变量操作性定义加以说明。
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definition)顾名思义是对于变量操作性加以说明,也就是此研究变量在此研究中是如何测量。
操作性定义当然必须根据文献探讨而来。
而所要做“操作性定义”变量就是观念性架构中所呈现变量。
换言之,研究者必须依据文献探讨中发现,对观念性架构中每个变量下定义。
对变量“操作性定义”说明可以比较“口语化”。
而变量操作性定义便是问卷设计依据。
从这里我们又看出“环环相扣”道理。
操作性定义(operationaldefinition)是具有明确、特定测试标准陈述。
这些陈述必须要有实证参考物(empiricalreferents),也就是说要能够使我们透过感官来加以计数、测量。
研究者不论是在定义实体东西(例如个人计算机)或者是抽象观念(例如个性、成就动机),都要说明它们是如何被观察。
要了解操作性定义,先要了解“观念”。
有关“观念”详细说明,可见第4章。
“定义”(definition)有许多类型,我们最熟悉一种是字典定义(dictionarydefinition)。
在字典里,“观念”是用它同义字(synonym)来定义。
例如顾客定义是“惠顾者”;
惠顾者定义是“顾客或客户”;
客户定义是“享受专业服务顾客,或商店惠顾者”。
这种循环式定义(circulardefinition)在日常生活中固然可以帮助沟通、增加了解,但是在研究上应绝对避免。
在专题研究中,我们要对各“观念”做严谨定义。
问卷设计
研究者必须说明问卷设计方式。
专题研究论文整份问卷可放在附录中,但在研究设计中应整体性地、扼要地说明问卷构成,如“问卷第一部分是搜集有关受测者财物激励诱因资料”等,同时也必须对衡量变量、题项标记(在SPSS建文件时所用标记)、问卷题号及设计内容加以说明,例如:
衡量变量
题项标记
(SPSS)
问卷题号及
设计内容
(一)
3C通路
品牌知名度
品牌知名度1
1-1您非常熟悉这家3C通路连锁店。
品牌知名度2
1-2您听说过这家3C通路连锁店。
品牌知名度3
1-3如您需要家电、信息及通信产品,会第一个想到这家3C通路连锁店。
(二)
知觉品质
知觉品质l
2-1您认为这家3C通路连锁店可靠性是非常高。
知觉品质2
2-2您认为这家3C通路连锁店质量具有一致性。
知觉品质3
2-3您认为这家3C通路连锁店质量会影响您购买决策。
知觉品质4
2-4您认为这家3C通路连锁店是高质量。
知觉品质5
2-5您认为这家3C通路连锁店促销活动是物超所值。
(三)
品牌联想
品牌联想1
3-1您非常认同这家3C通路连锁店品牌形象。
品牌联想2
3-2您可以很快地回想起这家3C通路连锁店一些特性。
品牌联想3
3-3您可以很容易地想起这家3C通路连锁店在您心目中形象。
品牌联想4
3-4您认为这家3C通路连锁店及其他品牌连锁店相较之下,是
及众不同。
(四)
购买意愿
购买意愿1
4-1您到这家3C通路连锁店购买产品可能性。
购买意愿2
4-2您到这家3C通路连锁店购买产品意愿。
购买意愿3
4-3您推荐他人到这家3C通路连锁店购买产品可能性。
设计问卷是一种艺术,需要许多创意。
幸运是,在设计成功问卷时,有许多原则可以运用。
首先,问卷内容必须及研究观念性架构相互呼应。
问卷中问题必须尽量使填答者容易回答。
譬如说,打“√”题目会比开放式问题容易回答。
除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