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农业志跟四场所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168303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湖农业志跟四场所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平湖农业志跟四场所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平湖农业志跟四场所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平湖农业志跟四场所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平湖农业志跟四场所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湖农业志跟四场所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平湖农业志跟四场所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湖农业志跟四场所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湖农业志跟四场所志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经几年平整改造,农田增至550余亩。

1960年7月,改为平湖县良种繁育场;

1979年3月,改名为平湖县国营良种场(撤县设市后,又改名为国营平湖市良种场)。

1978年,南片77亩土地划拨重建的县农科所1998、2002年二次出让土地31.01亩给高过製衣有限公司。

2000年72亩土地划拨平湖市水产试验场。

到2005年底止,在职职工26人,共有土地415.11亩,其中耕地150亩,养殖池塘100亩;

总场有土地86.49亩,金家桥分场162.32亩(其中水产养殖池塘100亩)、渡船桥棉场有土地166.30亩。

农场土地面积与职工数

年份

职工人数

土地面积

其中:

耕地

鱼塘

1952年底

16

449

131

1989年底

119

494

347

50

2000年底

33

480

170

150

2005年底

26

415

100

历任场长(负责人):

张祥印、唐世全、王殿伦、张友生、冯开勋、陈友根、嵇鹤田、李传启、吴掌法、马阿根、曹保观、杨其祥、徐云观等。

历任副场长:

张保根、李福荣、李广现、毛阿关、沈纪林、仇太祥、吴掌法、蔡四观、杨小弟、徐云观、顾友祥、方志良、陈永锦等。

1952年建场时,基础条件很差,实有房屋300平方米,土壤贫脊,生产用的是老黄牛加老木犂、锄头、铁鎝等传统农具,粮食亩产只有258公斤,总产3.89万公斤。

1953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召开的全省首届农场代表会议,确定了以“巩固、提高与调整”的办场方针。

会后,平湖农场得到地方党政等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农场职工艰苦奋斗,努力平整土地,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大力发展粮棉生产、繁育良种、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为农民作出了示范。

1958年全省农场工作会议提出“全面跃进,促进农业发展”的办场方针,平湖农场遵照会议提出的“努力完成增产示范、繁育良种、使用新式农具、保证自给、争取盈余”的任务,搞好生产。

1961年粮食亩产超“纲要”,1964年超千斤;

1963年皮棉亩产超百斤。

1963年12月,省农业厅下达的《浙江省国营农场指导管理和经营管理的暂行规定(草稿)》提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

农场又繁育粮棉油畜良种,提高产量,增加收入,作出示范。

改革开放之后,大胆改革与创新,积极发展经济,紧紧抓住稻、麦、油、棉等的良种繁育,落实不少省、地、市的科学试验项目,为全县作出了示范。

1979年在市科技办公室牵头下,良种场与县农科所和5乡的小农场相互协作,建立了一个农民育种协作组,培育成了早籼、晚粳等多个良种。

其中一个用同位素辐射育成的晚粳品种“辐农70-9”,在八十年代初期,曾一度成为全县的晚粳稻当家品种之一,1980年获得嘉兴地区的科技成果二等奖、县农业丰收一等奖;

在繁育早稻早籼品种原丰早与胜利油菜73-480良种中,分别获得嘉兴地区科技成果一等奖与二等奖。

到1989年止,共计繁育了水稻良种1635万公斤,大麦良种246万公斤,为全县的农业生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产业结构,走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发展路子,1980年到1984年实行“四定一奖”生产责任制。

1985年创办了一个“良种场针织服装厂”、一个“良种场标准件厂”和“良种场饲料经营部”,开挖鱼塘50亩。

1985年进一步完善内部的经营管理制度,农业生产采用了大包干的生产责任制度;

工业生产则实行百元产值工效挂钩责任制。

1989年起实行场长任期目标责任制。

到这一年底,农场的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总收入为704.1万元。

生产了各种良种190.1吨。

全场的固定资产有117.8万元,创利润15.02万元,上交国家税金9.37万元。

进入了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全市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效益农业的发展,目标向都市型农业前进,农场的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也不停的进行着调整。

主要是:

粮食的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全场的耕地也逐年减少,增挖了虾塘50亩。

到1998年又创建了无公害生猪的生产基地,其经济管理全面实行承包租赁责任制。

2003年列为市无公害畜牧生产基地之一,2005年通过整治型牧业园区建设项目验收。

到了2005年底,农作物播种面积共170亩,其中粮食作物80亩,总产共24吨;

生猪存栏数5307头,母猪存栏468头,出售肉猪7888头,猪肉产量528吨;

水产品产量36吨;

工农业生产总值695万元,其中农业产值660万元,工业产值35万元,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4万元。

平湖市良种场由于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深化农场改革,发挥农场示范作用,保障职工权益等方面工作突出,被省农业厅评为2005年度农场工作先进集体。

第二章林场

平湖全市都是一脉水田,河流纵横,唯西南部沿海海滨,有几个小山头呈带状分布,属天目山余脉。

最东有独山,最西有瓦山(也称雅山),东西距离有十三公里,基本上呈一字形排列。

这之间,自东向西依次相连的是益山、尖山、大山、骑龙山、高公山、东常山、晕顶山、朝西山、小黄山、陈山、西长山、小平山、灯光山(观山)、小观山、汤山;

在近海,有外蒲山、菜荠山、大孟山、小孟山、鸭卵山(与陆地相连)五个小岛;

主体外是里蒲山、大乌龟山、小乌龟山,一共是25个山头。

最高的陈山,海拔161公尺,其余小山均在20—151公尺。

山地土壤成土母质是以凝灰岩为主的基岩分化层积物或坡积物,大部分是黄红壤亚类土种。

土壤表层平均深度约80厘米。

山上山下留下了不少历史古迹,如鸦片战争中抗英留下的天尊庙战役遗址、葫芦城、司城、南湾和天妃宫炮台,还有不少兵寨遗址及其他古迹。

建国时,这些小山头都是光头荒山。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时,县委与县政府动员了城关镇的军民、干部和社会各界群众,与沿山的乡镇干部与群众一起,上山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县农业部门负责采办黑松、马尾松等树苗,以及进行植树造林的技术指导等。

以后,才逐渐使荒山改颜,保护了水土,长起了郁郁郁葱葱的松树林。

为加强山头林木管理,1957年曾建立国营林场。

1959年,全场定编46人。

后在困难时期的1961年停办。

1971年12月恢复建立国营平湖林场,仍为县属事业单位。

场部设在陈山上旧天主堂内。

因上海石油化工总厂在陈山建设石油装卸码头和油库,1976年初,林场场部搬迁到现在的汤山东坡上。

1981年时,发证管辖面积9054亩(包括海涂与滩地)。

1991年11月23日,林场所辖的整个九龙山及其附属岛屿被国家林业部以“林造批字(1991)128号”文件批准为“九龙山森林公园”,进一步明确了山林权属、经营范围以及隶属关系。

1992年,委托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编制了《九龙山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经省、市专家和平湖有关部门评审后,由平湖市上报省批准,备案国家林业部。

1993年1月28日,平湖市人民政府以“平政发(93)19号”文件决定:

“建立九龙山森林公园管理处”,并明确规定“管理处与平湖林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

1995年,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基础上,林场会同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编制了《浙江省平湖市林场森林经营方案》。

1997年3月25日国家林业部以“林场批字(1997)18号”文件批准,将“九龙山森林公园”更名为“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2004年,根据形势发展,特别是九龙山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的需要,九龙山森林公园管理处会同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共同对《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完成了《浙江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经专家和省、市有关部门评审后,《总体规划》由市上报省批准,并备案国家林业部门。

1990年,全场林地面积6550亩。

特殊用途林4799亩,茶园40亩,果园50亩,苗圃50亩。

每年向社会提供绿化的优质苗木5000株左右。

2005年,全场有林地为5163亩,占林业用地的98.49%,绿化率为99.68%;

森林覆盖率达82.74%,共计活立木总积蓄量19881.43立方米。

现在场部仍设在汤山的东坡,有基本职工24人。

全场以护林、造林为主要任务。

全场的树种以黑松为主,占有林地的88%,占活立木蓄积量的94.36%;

其他树种尚有马尾松、香樟、枫香、麻栎、刺槐、乌桕、国外松、榨树、朴树、柏树等阔叶树种和少量的自然人工和天然竹林。

在群落外貌上,树冠比较整齐。

近几年来,有许多林地形成了松、乔阔、灌木和草木本层等多复层林结构。

林种起源均为人工林。

从树龄来分析,绝大多数是在五十年代中、后期种植的。

除了少量灌木林、竹林、茶园与苗圃外,林龄分别为:

幼林占7.86%,活立森蓄积量占2.86%;

中龄林面积占28.5%,活立木蓄积量占19.4%;

近成熟林面积占46.26%,活立木蓄积量51.75%;

近成熟林面积占17.4%,活立木蓄积量占26%。

林场根据省提出的“以林为主,多种经营,以副养林,重在发展”的精神,遵照此为办场经营方针,实行企业化管理。

先后筹办了西常山苗圃、瓦山果园与养鸡场、茶叶加工厂、小森木加工厂、预制场、木材经营部、标准件厂、九龙山陵园和综合经销部,并参股三联采石场。

目前,主要经营项目是:

森林公园南湾景区、九龙山陵园与苗圃。

2005年全场基本职工24人,年创产值1062万元,利润40万元。

平湖林场森林具有沿海防护的功能,所以是属于生态公益林。

内多针、阔叶林种,其中:

全场共有针叶林2727亩,占61.95%;

阔叶林1555亩,占35.32%;

针、阔混交林120亩,占2.73%。

总针、阔叶林种总面积有4402亩。

在林场辖区内,植被种类繁多,共有:

维管植物103科362种;

蕨类植物10科17种;

裸子植物6科18种;

双子叶植物74科253种;

单子叶植物13科74种。

林场下设五个护林点:

独山护林点、柴支口护林点、黄山岭护林点、场部汤山护林点与瓦山护林点。

共建造护林用房4幢,面积1000平方米,配有护林员12名,并且装备了必要的通讯设施等。

森林防火是平湖林场的工作重点。

林场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成立了森林防火领导小组,全面落实了森林防火工作的责任制,并制订了平湖市重大森林火灾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开通了“96309”森林防火热线电话,修筑了防火隔离带三十余公里。

1990年以来,没有森林火灾发生。

2000年9月,林场松林发生了松材线虫病,除及时汇报上级有关部门外,还连续十几年强化了防除治措施,及时现基本控制了疫情的蔓延。

近六年来,平湖市林场共清理了松木线虫病枯死松树1746万公斤,计69840株。

同时,做好松材线虫病迹地更新造林工作,共计新造林面积1000亩,树种以香樟、木荷、檫树、枫香等为主。

已列为国家林业局松材线虫病承包防治试点单位。

全场职工多年艰苦奋斗,积极进取,多次受到省、市表彰。

1990年因连续十多年无森林火灾,被省森林防火指挥部授予“森林防火先进单位”称号;

1992年3月被嘉兴市公安局授予“冬季防火先进单位”称号;

同年6月,省林业厅授予“全省国营林场先进单位”称号;

2004年12月,省林业厅授予“浙江省森林资源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2005年12月,省绿化委员会、文明办、教育厅、林业厅、环保局、广播电视局、共青团浙江省委、科学技术协会等八部门联合授予“浙江省生态道德教育基地”称号。

附录:

1、《九龙山森林公园》:

九龙山森林公园,是在1991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的。

在1992年由浙江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承担完成了《总体规划》的编制,由市报省后得以批准实施。

1993年1月,由平湖市人民政府发文“建立九龙山森林公园管理处”,与林场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建组。

1997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更名为“国家森林公园”。

尔后,加快了景点开发的力度,并建造了南湾景区停车场等设施,于次年南湾景区开始凭票收费服务,年均接待各方游客十万多人次。

2002年开始,上海茉织华股份有限公司投入巨资,建设九龙山度假区。

加快开发小普陀景区的建设,恢复了古迹中普陀禅院,并建造了小普陀连接陆地的跨海大桥——通天桥,一个现代化的、森林生态娱乐度假区正在形成。

2、历任负责人:

领导小组组长、场长:

林永法、杨泉福、郑水明、李在根

领导小组副组长、副场长:

姜贵田、李福荣、宋喜柱、李在根、于海波、郁林荣、郑小弟、潘锦明、钟跃良

第三章农牧园艺场

平湖市农牧园艺场,位于平湖的西北隅,钟埭街道定云村南,西和嘉兴市的南湖区大桥镇相邻,与嘉善县大云镇相近。

基本上是一个三县交界的所在。

原来交通不大方便,打从九十年代以后,平湖大道与沪杭高速公路通车以后,在大云镇附近开一入口处,交通运输彻底改善。

该场开始建立于1960年,时称城关农场。

1962年时农场解散,由中国人民解放军6394部队接收为部队农场。

1975年2月,部队奉命撤离后,就改建为平湖县农牧场,是县属农垦企业。

后归属平湖市农经局。

2000年10月,改制后组建为平湖市农牧园艺场,租赁经营原平湖农牧场资产。

在七十至九十年代,曾为全市的稻麦良种和嘉兴黑猪良种繁殖基地,为全市的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

1990年时,全场土地总面积为470亩,其中耕地面积235亩,有职工38人。

1995年时劳力34人。

2001年企业转制以后,土地面积470亩,其中耕地235亩,劳动力23人。

2003年10月,根据省、市要求,市农经局、国土资源局对全场的土地全面测量登记,计有土地总面积为556.08亩,其中:

耕地为242亩,园地83.2亩,渔塘132.28亩,建设用地98.89亩。

同年12月,由市国土资源局颁发土地使用证。

2005年劳动力5人。

全场的经营方向是“以牧为主,农牧兼营”。

牧场占地55亩,建有猪舍529间。

1990年时建筑面积7864平方米,全年牧业经济总值为6.17万元,年末饲养量5216头,产值7.36万元。

1995年全年牧业经济产值8.76万元,年末饲养量7163头,产值9.63万元。

2000年全年牧业经济产值11.73,年末饲养量8717头,产值12.03万元。

2005年时,猪舍建筑面积扩大至8864平方米,牧业经济产值24.07万元,年末饲养量达11555头,产值7.26万元。

淡水渔业生产,1990年时,13只渔塘,共计95亩,水产品产值23.63万元。

1995年,水产产值为32万元。

2000年达33.6万元。

2005年为13.6万元。

还有养禽场一个,占地24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

大棚蔬菜共35亩;

果园90亩;

花卉苗木50亩。

2005年,全场农副业总产值59.33万元,其中农业产值11.63万元,牧业产值24.07万元,渔业产值23.63万元。

在2000年农牧场转制以前,场部有管理员7名。

2001年转制组建成为平湖市农牧园艺场后留有管理人员3名。

历任负责人、领导小组组长、场长:

董斌均、陶峰、张阿还、程补法、邱荣章、盖爱寿、方志良、钱忠龙、蔡明生、杨其祥

历任领导小组副组长、副场长:

全友金、华有光、周德明、邱荣章、盖爱寿、孙富根、冯根林、钱冠群、钱忠龙、潘永根、彭建华、杨其祥

第四章水产试验场

1971年2月,平湖县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组织了全县7万多民工,在全塘镇白沙湾以西到黄姑镇水口以东围堤垦涂,胜利的完成了面积6393亩的围涂任务。

同年,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借用了平湖的围涂部分土地,设立了一个“河蟹人工繁殖试验基地”,在基地上建有蟹苗幼体繁育塘等设施。

1978年11月15日,平湖县就地接收省淡水所基地,筹建平湖县水产试验场。

1981年建成,为市属全民事业单位,隶属市水产局领导。

全场占地250亩,事业编制22人。

建有实验办公楼1020平方米,蟹苗幼体繁育塘、鱼种塘、成鱼塘共计137亩,温室224平方米,亲鱼产卵孵化池120平方米、配置海水、淡水泵房和增氧机、泥浆泵、恒温箱,35千瓦电机组、水质仪等设备。

共有工作人员27人,设置了4个专业承包组。

1981年培育鱼种与亲鱼。

1983年,引进了罗菲鱼,并取得了越冬繁殖试验成功,一时成为嘉兴市罗菲鱼的供种基地。

1989年,饲养草鱼、鳊鱼、时鱼等成鱼83.9亩,亩产607公斤;

培育夏花、罗菲鱼种32.8亩,亩产鱼苗300公斤;

培养和推广罗氏沼虾、银鲫、鲳鱼等品种,并进行甲鱼人工繁殖试验等。

在省淡水鱼业研究所撤出平湖县之后,从1981年起,继续承担了人工蟹苗的繁殖等项目,亲蟹成活率最高达到85%。

1984年亩产蟹苗曾经达到了15.35千克;

1981至1988年共计繁殖蟹苗67.47亩次,总产467.88公斤。

1990年与杭州市水产研究所合作进行罗氏沼虾人工育苗试验获得成功,后来还制定了罗氏沼虾自然海水人工育苗的技术操作规程(试行)DB330422/T001—1977和罗氏沼虾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试行)DB330422/T003-1998。

1996年底,全场已经建有养鳖温室4200平方米,共养鳖6.3万只;

1997年收购了市农业开发公司的甲鱼养殖场。

同年底,与原徐埭乡祥中村合资,在徐埭地毯厂旧址建造温室2100多平方米。

1998年,在祥中村虾场放养了幼鳖26846只,共计养殖面积70亩,年底获利30多万元。

1996年1月15日,建立“平湖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与水产试验场二块牌子一套班子。

1998年6月5日,改建为“嘉兴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与“平湖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二块牌子一套班子。

2000年12月14日,经平湖市人民政府(平政发[2000]169号)批复同意,水产试验场、水产科研所改制为民营企业“平湖海欣水产有限责任公司”,职工转制为民企职工。

顾照根、沈林华先后任场长,魏志超、王建良先后任副场长。

科研所所长沈林华,副所长王建中。

第五章西瓜豆类研究所

1958年7月,建立了县科学研究所,挂牌在县科学工作委员会。

先后有副所长潘德荣(时任农业水利局副局长)、吴乃复、嵇鹤田主持工作,后有县科委副主任卞方国兼任所长。

1961年7月,县科学研究所更名为平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县科委副主任秦玉滿兼任所长。

地点设在小南门外的一个停产工厂内,以胜利公社曹兑一大队第一生产队为试验基地,并在新仓公社和平大队、城北公社城西大队设特约试验点。

同时,还聘请了37名生产能手为特约研究员。

所内设调查研究与科学试验二个组,从平湖农校的毕业生中选取10人进所工作,嘉兴农校毕业生2名。

1962年7月精简机构,农科所被撤销。

原工作人员调农业局,平湖农校毕业生回原籍农村。

1974年春,县科技办公室以县良种场为基地,与新仓、新庙、全塘、共建、曹桥5个公社农场组成平湖县农民育种协作组,划出77亩水田,聘请了农民辅导员6人,建立粮食、棉花、油菜等良种选育的试验基地。

1978年4月,在农民育种协作组育种基地基础上,重建平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所长嵇鹤田。

后委派顾传甫任副所长,主持工作。

农科所确定以引种、育种为主,辅之以畜产试验和土肥、植保研究等。

1984年6月,改名为平湖县西瓜豆类研究所。

加强对平湖西瓜、元青豆、粗黄豆、扁元青等平湖的著名土特产,进行科学试验与研究。

先后任命副所长周邦源、方晓中、邵甫根主持工作。

1994年后方晓中任所长,吴勤飞任副所长。

1989年时,共有工作人员10名。

2005年还有技术人员5名。

先后曾育成西瓜新品种4个:

平87-14、卫星2号、平优5号和平湖蜜瓜。

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一项、科技进步协作奖四项和市、县级科技进步奖三项。

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西瓜论文六篇。

还选育了“元青5号”青仁乌皮大豆品种,曾一度推广。

2005年被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组委会评为“中国果菜优秀科研单位”。

2005年转制为民营企业。

 

杨明李根林杨其祥

编写

李春耀潘锦明沈伯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