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论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8006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Word下载.docx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建设论文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文明建设论文Word下载.docx

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

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

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

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也写道,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1)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

健全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使用制度。

健全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

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水土资源、环境容量和海洋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

对限制开发区域和生态脆弱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

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3)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

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将资源税扩展到占用各种自然生态空间。

稳定和扩大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范围,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有序实现耕地、河湖休养生息。

建立有效调节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价机制,提高工业用地价格。

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发展环保市场,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4)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

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

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完善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行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下着重探讨这三个问题。

第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重大意义,也就是时代背景,这个时代为什么提出生态文明建设。

ﻫ 第二,目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有哪些挑战。

ﻫ 第三,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

一是背景和意义,二是挑战,三是对策。

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重大意义ﻫ 第一个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重大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报告里面正式提出来的,<

报告>

里面正式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四位一体变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这五位一体总体格局。

十八大报告的说法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新加进去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ﻫ   那么十八大报告与十七大报告关键词的区别,在生态文明这一块可以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过去,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提出了美丽中国这样一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为什么要提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呢,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有哪些?

从目前现状分析。

(一)资源约束:

资源高消耗之路不可持续,制约县域经济发展

 我们可以看两个基本的情况,也就是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基本情况,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在什么地方?

乌拉特前旗总面积7476平方公里,辖11个苏木镇,总人口33万人。

2012年乌拉特前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154元和10121元。

前旗进入了西部百强旗县行列。

可是,我们和全区、全市各旗县区对比发现,我们的县域经济发展不容乐观,从全区来说,乌拉特前旗的经济发展位次居于内蒙古的中游,大约在40-50名。

在巴彦淖尔居于中游偏上位次,属于前3名。

2012年乌拉特前旗GDP 发展水平在全区102个旗县中排49名,在全市是第3名;

财政收入在全区排39名,在全市排第二名,城镇居民收入在全市排倒数第二名,农民人均纯收入全市倒数第三。

可见乌拉特前旗县域经济整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形势不容乐观,任务依然艰巨。

那么,我旗县域经济发展面临一个大的制约因素之一是资源约束,就是资源高消耗制度不可持续。

我旗幅员辽阔,达7476平方公里。

但特别是一些资源型的东西,现代工业所需要,人们生存所需要的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煤、水、铁资源高消耗是不可持续的。

(二)生态约束:

生态代价惨重之路不可持续

 就是生态约束很强。

我们的生态代价惨重道路也不能再走了,过去我们走的一般是以生态为代价的道路,这种发展模式的生态代价非常的惨重。

前些年的我们的造纸、化工企业的环境污染事件对生态破坏非常严重,对我们发展的生态承载力也有限。

就国家来说,整个生态承载力不足,中国宜居地区本来就不多,越是绿色的地方越宜居,西部地区很多地方根本就不适合居住,青海、西藏、内蒙古,很多地区就不适合居住。

我们可以从现实中看无论是资源还是环境,我们中国经济发展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资源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进行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还有其现实意义

第一是顺应世界潮流。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完全提倡生态文明建设了,它的影响力很大,群众觉得生态文明是很正常一个现象,顺应时代的潮流。

 第二是顺应国内民意。

人民群众现在对生存问题不太害怕了,但是对生态,对发展问题很恐惧,生态破坏过后带来一系列巨大的问题,让人们感觉很不安全。

老百姓现在有生存到生态这样诉求的变化。

第三是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政绩观。

过去我们干部一般考核的时候最重视就是GDP,这一段时间应该是持续稳定比较重要。

但是仅仅依靠GDP经济发展来衡量一切,这个时代基本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建设基本上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大建设,经济GDP至上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们在政绩考核过程中日益加强社会稳定,把生态环境保护情况作为政绩考核的基本指标。

这样我们在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在做规划过程中,就有可能觉得我们需要全面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经济发展,这就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政绩观。

ﻫ 第四是有利于社会成员对生态问题进行反思。

改革开放30年,我们回过头反思就会发现我们改革的成就是巨大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但是我们带来的代价也是非常巨大的。

这就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反思,以形成新的节约意识、新的环保意识、新的生态意识。

第五是有利于发展从单向发展形成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时代转变,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这样我们可以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本身所具有自己内在很重大的意义。

ﻫ 二、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大的方面是:

第一个挑战是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转型。

这是目前很大的、最根本性的问题。

我们国家最近几年以来一直不断地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实行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产业升级。

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我们国家过去二三十年以来经济发展形成的打工经济、底层经济、高资源高能耗的经济都还存在,这种经济对于我们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ﻫ 第二个挑战就是部分利益群体阻力非常大。

很多利益群体不愿意建设生态文明,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到目前为止,很多人实际上是持反对态度的。

 第三个挑战就是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例如我们乌拉特前旗过去的一些造纸、化工企业在排污问题上就是这样。

 第四个挑战就是群众生态文明意识淡化。

群众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都比较落后,这是目前基本情况。

比如说农村、城市扔到沟渠里面很多瓶瓶罐罐、塑料袋之类还有一些电池的东西随便扔,结果就是有一些地方像电池、塑料袋几十年,上百年在污染土地。

环保意识落后,生态意识传统。

很多生态意识,生态保护这一点用传统的方式,比如说每到秋天的时候,收完玉米,收完秸秆以后就烧,大规模的把地里面的秸秆给烧掉,结果烟雾缭绕,有一些城市连续几天之内全部给烟雾环绕了,有一些地方都出现飞机无法起飞的现象。

这就是生态意识比较传统。

就乌拉特前旗来说:

一是造林面积不断扩大,资源保护面临挑战。

随着造林速度加快,森林面积不断扩大,森林管护工作任务随之加大,林木抚育管护资金缺乏,后续的抚育管护资金严重不足,高速公路、乌梁素海旅游公路、110国道及山旱牧区通道绿化已初具规模,但后期抚育管理等工作,需投入大量资金,特别是林业用水、用电的价格比农业用水还高。

危险性森林病虫害不断扩散蔓延,常发性病虫害居高不下;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森林资源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

一些地方和单位乱占、未批先造等违法占用林地现象仍然存在。

林改后,群众护林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但零星破坏林地现象时有发生,偷牧散牧现象仍然存在。

二是林业产业发展严重滞后,科技支撑还需加强。

林业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精深加工产品少,缺乏带动力强的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林产品加工转化率低,资源消耗量大,经济效益低。

林业产值增长缓慢,特别是国有林场(圃)职工生产条件艰苦,生活十分困难。

同时,由于林业科技投入不足,科技资源分散,科技人才缺乏,现有实用技术成果转化缓慢,林业科技的贡献率还不高。

三是农田防护林建设进展缓慢。

农民渠边胁地心理重,使的农防林断档,群众造林积极性不高,建设阻力大。

四是行业改革有待深入,资金投入仍然不足。

由于林业改革处于攻坚阶段,现行林业管理和经营体制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由于我旗各级财政困难,国家生态工程地方配套资金基本上难以落实,林业产业开发没有资金投入,影响了林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要求不相适应。

五是森林资源质量偏低,经营水平亟待提高。

森林资源整体质量不高,与可持续经营差距巨大,很多林区的森林无论是生态效益还是经济效益都比较低,中幼林抚育和人工纯林改造任务越来越重,森林经营水平亟待提高。

三、认清挑战以后就是具体如何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对策)

就我旗森林资源现状来看:

辖11个苏木镇、3个国有林场(包括市属的乌拉山林场)、两个国营苗圃、6个国营农牧渔场,总人口33.4万人,其中农牧区人口24.2万人。

全旗按区域分为河套平原和山地丘陵两大区,总土地面积1121.4万亩,其中林业用地588.57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52.48%。

有林地68.2万亩,疏林地12.7万亩,灌木林地110.66万亩,未成林地100.23万亩,苗圃地0.47万亩,无立木林地0.32万亩,宜林地276.42万亩,林业辅助生产用地19.58万亩。

2012年以来,乌拉特前旗创新造林绿化模式,加大林业生态建设力度,造林绿化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全旗完成营造林面积37.615万亩。

其中,完成人工造林17.615万亩,飞播造林20万亩,封山育林5.5万亩;

完成义务植树191.1万株,四旁植树170万株;

完成城镇绿化面积1.1万亩,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5平方米;

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

农村庭院绿化面积增加1万亩,绿化覆盖率达到15%;

完成绿色通道建设276公里。

同时,造林质量显著提高,全旗年均造林面积合格率达到85%以上,保存率达到97%以上,全旗有林面积发展到302万亩。

从2012年的三年间乌拉特前旗累计投入造林资金93739万元,截至目前,全旗有林面积已发展到339.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为322.8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15.9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27%,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7.9平方米,林业总产值达到3亿元。

已经建成了高速公路、110国道、乌梁素海旅游公路、黄河堤防景观林带绿化等精品绿化工程;

2009年我旗被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绿化基金会授予“第四届关注森林奖”;

2010年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全区林业生态建设先进旗县”,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百县典型旗县”,被国家林业局三北建设局评为2009年度“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体系优质工程”;

2011年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中国疣鼻天鹅之乡”,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先进旗县”;

2012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枸杞之乡”,被自治区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区造林绿化先进旗县”。

从2012年以来,我旗在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力度同时,努力探索创新造林绿化模式,着力实施重点区域造林绿化,并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政府主导模式。

坚持“点、线、面”结合,通过政府强力推动,重点在人口集中区域实施造林绿化,让更多群众享受生态建设成果。

一是突出“点”,加强集镇、村屯以及工业园区等点上造林绿化。

期间,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苏木镇实施集镇绿化给予财政补贴,五年累计投入资金1200万元,完成绿化3000亩。

同时鼓励支持农牧民群众在房前屋后种植果树发展庭院经济,免费为农牧民提供苗木30万株,以实现“镇村内部零星增绿、外部以树相围”,不断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

二是主攻“线”,实施高速公路、110国道、旅游公路、堤防公路等主次干线的通道绿化,构建“四纵三横”的绿化网络,建设生态走廊。

三是普及“面”,实施沙地、荒山、荒漠、荒地等林被工程。

通过人工播种、飞播、封育等措施,持续推进生态植被恢复,五年累计完成飞播封育造林90万亩。

除发展生态景观林之外,还大力推进枸杞经济林建设,2012年我旗先锋镇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枸杞之乡”荣誉称号。

特别是为彻底解决枸杞晾晒问题,2013年在旗委、政府的支持下,先锋镇帮助农民建设安装100多座枸杞烘干炉,一方面减轻了杞农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避免了枸杞在漏天晾晒中造成的损失,提高了品质,同时还避免了二次污染。

 

(二)政府与企业合作模式。

一是通过与农业生态领域的大企业合作,集中打造万亩以上的城市森林公园、城郊农业综合生态示范园。

具体做法是,旗政府出台多项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落实造林地块和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企业负责项目区的育苗、造林以及抚育管理。

在这种合作模式下,企业通过开发特色种养、育售种苗、休闲观光等项目取得经济效益,不仅促动了经济发展,也为群众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场所,由此实现“生态建设、经济效益、企业发展、服务群众”的四赢目标。

二是围绕建设巴彦淖尔市次区域中心城镇和山水园林城镇的目标,将城郊绿化与城市商业开发有机结合,引进有实力的开发企业实施城郊绿化工程。

为此,旗政府对企业在商业开发中给予适当的财税优惠政策,一方面缓解了财压力,另一方面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也为企业的商业开发创造了更加优越的条件。

(三)政府与农民合作的模式。

一是在造林用地相对紧张的区域,通过以育代造的方式,鼓励农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

具体做法是,政府与农民签订协议,由政府给农民提供苗条和技术指导,农民负责栽植和抚育管理,产权归农民所有,苗木育成出圃时,政府以不低于市场价格回收,既起到了造林绿化的效果,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2009年以来,累计实施以育代造8000亩,农民亩均收益3000元。

二是以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通过财政专项补贴、项目支持等办法,鼓励造林大户发展特色经济林。

在创新模式中取得的经验:

主要是在造林机制方面把握了一个“活”字。

一是投入机制“活全局”。

着重把握了两大原则:

即大工程带动大发展原则,通过争取和实施退耕还林等国家项目,补助和兑现苏木镇绿化费用,解决旗财政经费不足的问题;

义务植树原则,我旗专门确定了两处全旗领导干部义务植树基地,制订了每个干部必须完成的任务,每年组织全旗领导干部开展义务植树,示范带动全民投身到造林绿化当中,起到了较好效果。

二是林权机制“定人心”。

“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对新栽林木一开始就明确产权。

比如通道绿化中,采取反租农牧民耕地和草牧场的方式,林木产权明确为“谁的承包地谁所有”,这样农牧民既拿到了租金,又获得了林权,从而减小了用地阻力。

三是效益机制“促增收”。

主要规划了山旱区能源林和前山枸杞经济林两大基地,能源林远期规划30万亩,三至五年挂果、八年盛果期后,亩产值在500元以上,枸杞经济林规划了10万亩,亩产值在4000元以上。

四是承包机制“强责任”。

对于一些重点工程,实施分段承包、三年付款、三年后验收成活率的办法;

同时还实行了科技承包制度,每6—7公里安排两名林业部门技术人员承包把关,实行成活率与工资、奖金挂钩的办法,切实把担子压在了每一个人身上。

四、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实际上把生态文明建设未来怎么搞已经从宏观上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规划,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动,按照十八大报告的说法,到2020年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就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报告》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地位、方针、途径、目标做出了全面的安排。

理念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基本理念;

地位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之中;

方针就是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

途径就是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目标就是美丽中国。

十八大已经把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基本理念已经讲清楚了,将来就是具体如何落实的问题。

ﻫ 从落实角度看,一个是理念的落实,一个是制度的落实。

ﻫ  

(一)生态文明理念建设ﻫ 首先应该形成新的生态文明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也要有创新,有几个理念是应该着重关注的。

ﻫ第一个理念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格局中的地位是特殊重要的。

十八大报告里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贯穿在四大建设各个方面和全部过程,可以看出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处理的都是人类内部的关系,而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生态的关系。

ﻫ第二是应当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

我们国家的文明强调是和谐,天人合一的文明,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个文明应该说是我们的一个基本理念,让人和自然最佳相处,最佳和谐。

(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在未来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现在我们知道大的层面,无论是途径、方针、具体目标说得很清楚了,然后我们的理念如果转变过来重点是落实,而落实重点是靠制度建设,如果是制度建设不好,转变再好、文件规定再清晰都没有用。

未来生态文明制度重在建设,尤其是制度建设。

以下几个制度建设可能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第一个是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

资源运用应该逐步实现有偿使用的制度,对于任何资源应该是有偿使用的,让价格机制逐步形成节约资源的倾向。

生态补偿制度要更加完善,我们现在生态补偿金执行起来力度很差,甚至水平很低,象征性的给一点。

我们要形成长效的生态环境的补偿机制。

谁开发,谁保护;

谁受益,谁补偿。

谁要开发谁就去保护,谁要是获得了好处就要补偿,这是基本的原则。

 第二个制度建设就是环境问责制度要进一步的完善。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事先请专家论证、开座谈会、进行书面陈述、共同协商、开听证会等各种方式让公众表达自己的利益,让公众都知道、都参与到事件,一旦出现利益冲突的时候协商来解决这个问题。

公众参与制度可能是未来我们环境保护新的力量,新的制度建设的重点

第三个制度建设就是完善社会影响评价制度。

现在企业进行立项的时候都会有环评,环境保护评价,环境影响评价,对这个企业开工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一个总体的评价,环评的报告分量越来越重。

下一步我们生态建设的思路

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为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以保护和增加林草植被为目标,以“三北”防护林、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中心,以城镇、通道、村庄、农防林绿化为重点,结合林业实际,制定林业发展规划。

一要继续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