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五章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79937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五章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五章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五章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五章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五章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五章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五章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五章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第五章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word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大量游客的到来,以及为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各项服务,必然冲击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

1.只有不文明的旅游行为才会造成环境问题吗?

【提示】 不是。

因为游客过多,或游客的呼吸、体温等,也会造成旅游环境问题。

做个生态旅游者

1.生态旅游

(1)定义:

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2)特点:

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3)功能:

具有观光、度假、休闲、科考、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多种功能。

(4)对象:

自然景观和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景观。

2.做个生态旅游者的条件

生态旅游要求旅游者约束自己的行为,以了解当地的文化与自然知识为旅游目的,并能够自觉地保护和珍视旅游资源和环境,提倡每个人都应为可持续发展尽其所能。

2.生态旅游资源有哪些?

【提示】 生态旅游资源包括自然保护区、自然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田园风光、古朴民族风情等,主要满足旅游者“回归自然”的需要。

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问题导思】 

1.读教材图5.15石窟损坏,思考:

哪些旅游行为导致了石窟的破坏?

【提示】 大量游客的涌入、呼吸、体温等改变石窟小气候加速了自然风化的速度,导致石窟的损坏;

游人触摸、乱写、乱刻、乱画、肆意践踏导致对石窟的直接破坏。

2.读教材图5.17黄山植被破坏,思考:

游人的哪些行为导致黄山植被的破坏?

【提示】 游人踩踏使黄山土壤板结,植被正常生长受到影响,并造成水土流失。

3.九寨沟水体富营养化是怎么产生的?

【提示】 游人过多带来了旅游垃圾、生活废水排放量增加,造成了水体污染。

在旅游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由于人类不合理的行为,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旅游者素质不高、旅游业开发不当及旅游活动本身有关,下表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分析。

环境问题

成因

危害

环境破坏

破坏动植物资源

旅游者不良的消费行为可能促使旅游地居民为了眼前利益而破坏当地动植物资源

生态系统破坏,环境功能减退;

破坏自然风景,损毁文物古迹

影响旅游环境

游人过多,足踏、触摸、呼吸、体温等,使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受到损坏

攀木折花、乱涂、乱写、乱刻、乱画、肆意践踏文物、随地吐痰等,对风景和文物古迹产生直接破坏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游客数量过多而使大量废弃物排入环境

危害旅游地居民和旅游者自身

固体废弃物污染

水污染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大量旅游者的到来,以及为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各项服务

交通堵塞,占据当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分享当地的公共设施,生活物品的供应紧张

 

图解法分析旅游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读下面的旅游漫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四幅漫画所揭示的旅游中的不良行为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破坏宾馆设施 ②不讲文明礼貌和公共道德

③破坏文物 ④随地乱扔果皮

B.①破坏文物 ②随地乱扔果皮 ③破坏宾馆设施 ④不讲文明礼貌和公共道德

C.①破坏文物 ②不讲文明礼貌和公共道德 ③破坏宾馆设施 ④随地乱扔果皮

D.①不讲文明礼貌和公共道德 ②破坏宾馆设施

③随地乱扔果皮 ④破坏文物

(2)图中旅游者的不良行为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旅游者旅游时应遵守哪些旅游要求?

【思路点拨】 从旅游漫画图中可看出图中的行为都为不正确的旅游行为,不正确的旅游行为可造成环境问题,所以旅游者在旅游时应遵守旅游地的具体要求,做一个文明的旅游者。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1)题,结合图片及文字说明分析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题,针对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结合所学知识与实际旅游活动分析即可。

【答案】 

(1)C

(2)环境破坏,环境污染。

遵守法律法规、爱护旅游资源、尊重旅游地的文化习俗、讲究文明礼貌、注意旅游安全。

生态旅游

1.何谓生态旅游?

【提示】 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2.生态旅游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 认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3.成为生态旅游者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 只要以了解当地文化与自然知识为旅游目的,并能够自觉地保护和珍视旅游资源和环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生态旅游者。

1.传统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区别

传统旅游

目标

利润最大化、享乐为基础

适宜的利润,以自然为基础的享受

基础设施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的娱乐设施

体会自然与原生文化的互动,不要求基础设施的完备

服务方面

标准化,程序化

个体化,特色化

受益者

开发商和游客

开发商、游客、当地社区和居民

管理方式

游客第一;

空间拓展无计划;

交通方式不加限制

自然景观第一;

空间安排有计划;

交通方式有选择

正面影响

创造就业机会;

经济效益明显

创造持续就业的机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融合

负面影响

旅游环境衰败,景观资源衰败

短期内,游客数量较少;

交通、游客行为受到管制

2.我国的生态旅游

(1)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

一是拥有巨大的客源市场,且随着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对生态旅游的需求将不断增长;

二是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2)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自生态旅游产生以来,它就以不同寻常的速度传播开来,生态旅游年增长率达到20%~25%。

目前,生态旅游在我国已经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把1999年定为生态旅游年。

我国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

缺乏对生态旅游的正确认识;

缺乏统一规划,盲目开发;

旅游严重超载,超出了生态旅游区生态承载能力;

管理水平低下,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3)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①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生态旅游意识。

②科学规划,有序开发。

③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并通过生态旅游专项法规。

④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的管理体制。

 2013年5月19日是中国第三个旅游日,各地旅游部门举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

其中“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已经日益引起国家层面的关注,也日益走向社会,被大众所感知和认可。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生态旅游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2)生态旅游的意义包括(多选)(  )

A.加强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

B.有利于维护良好的自然生态平衡

C.避免或减轻许多人为因素所引起的灾害

D.传承和延续历史文化资源

【思路点拨】 “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即为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已逐渐走向社会,生态旅游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越来越重要。

【解析】 本题重在考查人们对生态旅游的认识。

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

(1)生态旅游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原则下发展的一种旅游模式;

(2)生态旅游是一种具有环境责任感的旅游方式;

(3)生态旅游是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答案】 

(1)认识自然 保护生态环境

(2)ABCD

教材P78活动

 【点拨】 “除了脚印什么也不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不带走”,这是作为一个生态旅游者应做到的道德准则,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诗意地栖居”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意义重大。

【答案】 “诗意地栖居”说明人类生活的一种姿态、一种洒脱和对自然界的尊重之情,描绘了人地和谐发展共存的美妙情景,因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倡导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下列环境问题中属于旅游活动直接造成的是(  )

A.近年来南极冰川的融化

B.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毁掉了一些旅游景观

C.为修黄山索道,仅建白鹅岭站房就毁山7750平方米,砍林48450立方米

D.厄尔尼诺现象使许多旅游景区出现水旱灾害

【解析】 造成冰川融化的“罪魁祸首”是全球气候持续变暖。

厄尔尼诺现象的产生是大气环流和洋流相互作用的结果。

火山爆发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

【答案】 C

(2013·

浙江高考)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北侧。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

完成下题。

2.近年来,当地开展拉萨河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工作。

下列做法合理的有(  )

①提高文化生态景区的集聚性 ②利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 ③控制著名景区的旅客日流量 ④防治湿地退化 ⑤吸收外来文化,改造当地民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D.③④⑤

【解析】 民俗本身就是生态文化的重要内容,当然也是文化生态保护区保护的内容之一,故⑤说法错误,所以C、D项排除。

在河滩低地布局文化建筑,容易受到水灾影响,所以应该选择地势稍高的地方布局文化建筑。

【答案】 B

3.(2013·

大连检测)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把海南建设成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

读海南岛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要分析国务院将海南建成国际旅游岛的地理意义。

(2)阅读海南客源情况变化图(下图),说明海南入境游客变化的特点。

(3)海南岛的境外游客中以俄罗斯游客为主,简要分析其原因。

(4)“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定位,引发了海南的旅游热潮,2010年春节海南旅游首次突破百万人次,分析这种旅游现状会对海南岛地区带来哪些问题?

【解析】 本题主要从时事热点方面考查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答案】 

(1)建设国际旅游岛有利于提高旅游资源的品质;

有利于增加外汇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

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

(2)游客总量增长速度快;

国外游客增长速度更快;

国外游客在入境游客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并占主导地位。

(3)该国纬度位置高,冬季寒冷漫长,海南岛与俄罗斯景观反差大;

旅游费用相对低。

(4)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治安问题,酒店房价上升等。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电影网2010年2月24日讯 富士山,将再次申请纳入2012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月23日,出生于静冈县的人气女星长泽雅美,以宣传大使身份为家乡的富士山加油打气。

材料二 近年来,日本多家旅行社纷纷推出“一日制”特别旅游团,团员只需在风景区做一个小时的垃圾收集工作,便能享受一次温泉浴,并在附近酒店免费吃一顿午餐。

(1)日本推出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2)联系我国各旅游景点的情况,谈谈是否也有必要开展这类活动?

【解析】 该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根据所给材料可以分析。

(1)题,既可以清洁环境,提高旅游者素质,又可以起到宣传作用。

(2)题,根据我国实际,结合教材内容作答即可。

【答案】 

(1)清除垃圾,保护旅游环境;

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提高旅游者自身素质;

起到宣传作用,吸引更多的旅游者。

(2)在我国,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与人们环保意识相对薄弱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在许多风景区,旅游者随意乱扔垃圾或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相当普遍,景区的“白色污染”和水污染十分严重,景区管理人员的素质也参差不齐。

因此,开展一些保护风景区的公益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一、选择题

1.下面甲乙两幅漫画分别反映了旅游活动中的(  )

       甲          乙

A.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

B.环境破坏 环境污染

C.环境污染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D.环境破坏 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解析】 由甲图可以看出游客乱刻乱画,破坏旅游环境;

乙图游客乱扔垃圾,造成环境污染。

《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5月12报道了名为《环境反思的终极影像》的文章,提到关于电影拍摄污染环境的新闻时说,新版《三国演义》剧组污染浙江永康杨溪水库,被当地管理部门叫停。

据此回答2~3题。

2.新《三国演义》剧组对永康杨溪水库的破坏是(  )

A.大气污染加重

B.动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

C.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D.文物古迹遭到损毁

3.针对这种情况,在保护旅游环境问题方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B.搞好环境评价,制订环保规划

C.依靠科技进步,增加环保效果

D.尊重和支持历史或宗教物品

【解析】 新《三国演义》剧组对永康杨溪水库的破坏主要是丢弃了大量的废弃物,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环保意识造成的。

【答案】 2.C 3.A

4.下面的漫画反映了旅游活动中的(  )

A.旅游环境污染

B.旅游活动对动植物的破坏

C.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D.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解析】 漫画中物体上刻满了字,体现了游客对文物古迹等的破坏。

文明的旅游者既能从旅游活动中获取愉悦和收益,又可以对旅游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尽自己的责任。

据此回答5~7题。

5.下列现象中,属于不文明行为的是(  )

A.遵纪守法

B.废弃物装进垃圾袋

C.在文物古迹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以示纪念

D.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

6.下列行为中,可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是(  )

A.攀折旅游景点中的花草树木

B.猎取旅游景区中的野生动物,以获取食物

C.定期开放旅游景点,设置最多游览人数

D.为图方便,随地乱扔垃圾

7.下列有关文明旅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文明旅游应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

B.旅游时尊重地方习俗也属于文明旅游的要求

C.文明旅游不仅要注意个人礼貌,还要注意旅游安全

D.旅游要自己尽兴,不必在乎他人的感受

【解析】 第5题,在旅游区乱刻乱画,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

第6题,定期开放旅游景点,设置最多游览人数,可以减少对旅游资源的破坏,利于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

第7题,文明的旅游者既能在旅游中获得愉悦和收益,又可以对旅游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尽到自己的责任。

【答案】 5.C 6.C 7.D

广州高二检测)《文汇报》2012年4月29报道 秦岭是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生态旅游资源聚集长廊,提出了建立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地的目标。

并随着《大秦岭》在央视《探索发现》栏目的播出,秦岭引起了全国观众的关注,生态旅游走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据此回答8~10题。

8.关于“生态旅游”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其主要目的是促进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发展和扩大旅游空间 ②旅游者不再是被动地观赏和娱乐,而是参与了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 ③是旅游主体大众化的体现,反映了旅游资源的可创造性 ④“留下的只是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是对生态旅游的形象写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9.旅游者常自秦岭南坡向上攀登,可能看到(  )

①在山麓常绿树种郁郁葱葱 ②沿途成群驯鹿在林中漫步 ③沿途可能有马尾松林,长势良好 ④到达山顶永久性冰雪千里冰封

A.①②B.③④

10.对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正确说法是(  )

A.我国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

B.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观

C.塔克拉玛干沙漠是开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

D.我国不适宜大规模开展生态旅游

【解析】 第8题,生态旅游的目的是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反映了旅游资源的永续性。

第9题,秦岭南麓为常绿阔叶林带,沿途有马尾松林。

生态旅游的对象既可以是自然景观,也可以是人文景观。

第10题,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环境恶劣,不宜开展生态旅游。

【答案】 8.D 9.C 10.A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环境报》曾有一篇报道:

吃烧烤等于“吞绿荫”,少年呼吁不能“为嘴伤林”。

报道中介绍了两名中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算了一笔账,于是向社会公众呼吁:

“口下留情救树林”。

(1)炭火烧烤对资源环境的不良影响有哪些?

(2)你认为采取什么措施能保留烧烤这种被大众欢迎的饮食文化,同时又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3)根据你的观察,在目前的餐饮业中,还有哪些对环境有严重危害的现象?

(结合实际列举两例)

【解析】 本题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考查了旅游中的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1)题,不良影响主要从对植被的破坏和对大气的污染等角度分析。

(2)题,可从技术更新的角度回答。

第(3)题,结合生活的体验及对周边环境的观察了解举例回答。

【答案】 

(1)污染空气、破坏森林。

(2)电烤等。

(3)用一次性筷子、用塑料盒、吃野生动物等。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拔2303米的灵山是北京市第一高峰,顶部约400公顷的高山草甸构成了北京独特的山地牧场景观,是北京著名的生态旅游景点。

游人不断增多,每年可达10多万人。

由于游人和马匹的践踏,灵山有些植被已被破坏,露出光秃秃的地面,甚至植物的根系被全部带出,使草甸难以再生。

目前灵山有大小旅馆、饭店47户,虽然方便了游人,但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

据估算,在旅游季节产生的污水为3万至5万吨,生活垃圾40多吨。

除个别生活区内的招待所建有污水处理池、化粪池外,这里大部分旅馆、饭店没有污水处理设施,污水随意排放,其中少量渗入地下,大部分则流到了山沟,对自然环境和地下水造成潜在的污染威胁。

(1)你认为灵山旅游景区出现了哪些环境问题?

后果怎样?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怎样才能使灵山的旅游活动与环境协调发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实现生态旅游的措施。

解题时应认真阅读材料提供的信息,利用相关原理进行综合分析。

【答案】 

(1)首先是到此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多,已造成对当地旅游环境(植被)的严重破坏,使草甸面积急剧减少,不少草类种属灭绝,草类的高度和密度降低,若不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则可能使灵山独特的山地牧场的自然生态平衡被彻底破坏而最终成为一座山石裸露的荒山;

其次,因游人的不断增多,丢弃的废弃物不断增加,使景区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不仅危害了旅游资源,也会危害旅游者自身,最终将失去整个旅游资源。

(2)首先要进行景区的生态资源调查,作好规划,发展生态旅游,将开发和保护相结合。

确定保护开发的目标,使景区的生态系统得到初步的恢复与平衡,并要用人工措施使草甸面积扩大、种属增加。

其次,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除了对游客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外,还要加大人工清除污染物的力度,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丢弃和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