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宋世芬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76389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师表》宋世芬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出师表》宋世芬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出师表》宋世芬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出师表》宋世芬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出师表》宋世芬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出师表》宋世芬Word格式.docx

《《出师表》宋世芬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宋世芬Word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出师表》宋世芬Word格式.docx

3.学习并掌握文言词语和语句

4.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课本、钢笔、笔记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1.解题、背景、作者、表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指导阅读、分段,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了解诸葛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阅读、分段。

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熟悉大意

2.阅读课本上有关资料,了解“表”的有关常识及写作背景

3.搜集一些有关诸葛亮的简介及故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个性化调整

一.导

入新

二.

朗读

课文

三.

检查

预习

四、思读课文,理解文意

划分结构(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自主合作探究最亮点)

六、

布置作业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

为后人所钦仰。

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1.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

3.教师提示相关读音,多媒体显示:

(1)生字:

殂(cú

)弘(hó

ng)忠谏(jià

n)

妄(wà

ng)自菲(fěi)薄裨(bì

)补遗(wè

i)陛下攸(yõ

u)咨(zī)阙(quē)

陟(zhì

)罚臧(zāng)否(pǐ)行(há

ng

)阵倾頹(tuí

猥(wěi)枉(wǎng)庶(shù

)弩钝(nú

n)攘(rǎng)除诹(zōu)苟(goǔ)夙(sù

(2)通假字:

裨补阙漏(通“缺”,缺点;

读作quē)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读作yò

u)(3)多音字:

以遗陛下(wè

i)遗诏(yí

)妄自菲薄(bó

)性行(xí

ng)行阵(há

ng)塞忠谏之路(sè

)长史(zhǎng)裨补(bì

)臧否(pī)

1.要求一生简“表”的有关知识.

2.请一人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提供相关资料如:

(1)关于刘备托孤:

《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

“章武(刘备即帝位后的年号)三年(即公元223年)春。

先主于永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

终定大事。

若嗣子(指刘禅,即阿斗)可辅,则辅之;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先主又为诏勒后主曰: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

(2)关于刘禅:

刘备子,小名阿斗。

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败。

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

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张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作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3)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

一方面是感恩图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他初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

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

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

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

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4)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

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

其它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

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

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

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能的化身。

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

3.一人简介诸葛亮

思读课文,理解文意,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段,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

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作者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

第二.作者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

第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

1.译读课文1、2段,把握文意。

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补充以下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句,积累文言知识。

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积累下列词语:

中道崩殂:

中途去世。

作奸犯科:

做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

妄自菲薄:

随便轻视自己。

引喻失义:

说话不恰当。

(2)古今异义

开张(开放、扩大;

今义“商店营业,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

(3)词类活用

以光先帝遗德(名词动用,发扬光大)

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动用,发扬光大)

疲弊:

指国家贫穷衰弱

秋:

关键时刻

盖:

原来

指过分看轻自己

引喻:

称引,譬喻

谏:

臣下给皇帝提意见

3.提问四人各对译课文1、2段

4.思考问题:

(1)为什么说当时“危急存亡之秋”?

(2)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

内外大臣如何表现?

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

作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

5.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复习“以”的介词用法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6.指导背诵

7.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熟练背诵1-2段,准备默写

熟读3-7段

对作者由智慧化身的敬佩转入对他文章了解的渴望

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发,画出长句的节奏及生字词。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注意语调、语速适中、感情充沛。

学生读课文

明确: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公元227年,诸葛亮认为伐魏的条件已经具备,但在内政方面,还觉得放心不下,因此临行前上《出师表》给刘禅,希望他亲贤远佞,修明政治,保证北伐成功,彻底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帝王之业。

充分流露出忧心国事以及临行依恋的心情。

事的意见、建议

如:

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等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图片文字均可投影显示

(略)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要求统一).抽样提问,师生公评: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表明决心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就难词难句讨论交流,力求通畅地翻译课文,

学生评价、交流、补充更正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

表文主要是向后主进言的,首提“开张圣听”,以打开进言之路。

在打开忠谏之路的前提下,谈执法“平明”,先总提后分述,扣紧“开张圣听”的精神。

第一条建议:

形势危急——大臣表现——开张圣听

第二条建议:

(2)赏罚严明

回顾“以”的介词用法:

用、把、拿、凭”等

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

明确:

(1)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2)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用作连词,连接的大多是句子,句与句之间有一种逻辑上的关系,在朗读时要注意“读断”。

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作者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

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1)学生试着自己背

(2)抽优生背

(3)全班齐背

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

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情绪,加深认识

了解文体知识,.明白题目的含义了。

了解写作背景,为理解教读课文打下基础。

多角度了解相关内容

学生对诸葛亮是感兴趣的,通过说也激发他们学习本课的积极性。

也便于把握诸葛亮的思想感情、理解三个建议等方面。

要适可而止。

自主阅读,在讨论交流中完成文意疏通,激发他们探究的热情,培养协作精神。

整体感知,把握脉络

学生生活中就大量存在耳熟能详的成语、名句,学生积累的知识经验、已有的学习方法本身就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基础

了解建议提出的原因,作用

温故知新

掌握其用法

了解作者说话的背景、原因和意图,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那些话的内涵,这样才有助于记诵。

学习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

板书设计

出师表

诸葛亮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第二课时

1.分析课文3-5段,归结第一部分内容;

了解作者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

2.学习6、7段。

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4.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课前学习

预习翻译3-7段

一.

检查预习

二、分析课文3-5段(合作探究亮点之一)

三、分析第二部分(自主合作探究亮点之二)

四、布置作业

检查默写1-2段

1.指导朗读,要求有层次感

2.学生译课文3、4、5段教师在学生译课文时抽查语句里的重点词语。

是以:

痛恨:

所以:

计日而待:

良实:

亲贤臣,远小人:

庶竭驽钝:

谨慎:

效:

道:

遗:

论:

行:

3.思考:

第3、4两段写什么?

文章第5段为什么插入对往事的回忆,去掉这一段文字,好吗?

4.引导学生总结第一部分

(1)三条建议

(2)初步了解“寓情于议”的写法

1.创设情境: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激,平时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下面我们再学习6、7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师检查以下词语:

布衣:

毛:

躬耕:

闻达:

庶竭:

尔来:

托付不效:

卑鄙:

感激:

猥:

驱驰:

3.复述诸葛亮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从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入手)

4.课文6段叙写自己的生平(21年的经历),好象脱离了主题,对此你怎么看?

5.讨论问题:

“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

今天应该怎样认识?

当今世界变化莫测,如你身为炎黄子孙的诸葛亮,你怎麽办?

6.引导学生作结

可从内容、写法、情感、语言等言之有理即可

A:

课后背诵课文3-7段;

B:

熟读课文8-9段

一人上黑板,其他在下面写

二优生分别读第3第4段后齐读第5段。

交流评价更正,

荐贤臣:

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提建议:

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为了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以先汉“兴隆”和后汉“倾颓”的历史事实,作为前车之鉴,并以先帝叹息、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促使后主亲信贤臣,并以“汉室兴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由近及远,借古鉴今,成败并举,经纬成文,思路开阔。

带着此问题再次自读、细心体会,并找出有代表性的语句,充分阐述自己的意见

就国内政事的安排,诸葛亮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建议:

这三条建议的核心是亲贤远佞。

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作者反复强调的。

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

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

作者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容易接受建议,达到规劝目的。

由提出建议转入对出师意图的了解

要求几位表达能力强一点的学生回答,可从一下几个方面:

生1:

追溯二十一年的殊遇,表露感恩戴德之情,说明以上进言纯属忠谏,刘禅听来会觉得舒徐入耳。

生2:

以自己不负先帝殊遇舍命驱驰,作为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奋发图强。

生3:

二十一年不平凡的历程,说明创业艰难,激励刘禅继往开来,切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

生4:

写出先帝的榜样,不以孔明“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茅庐,事不分大小,悉以咨之,于败军之际,危难之间,仍委以重任,可见他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叫后主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生5:

表明自己二十一年如一日,竭忠尽智,今后仍一如既往,忠心不改,会力不遗,使后主托之以讨贼兴复之任,且可免因率师北伐,小人进谗而不予信任,坏了大局。

交流后得出结论:

诸葛亮的这段自叙经历的文字,是为了进一步打动刘禅,使他乐于接受自己的谏言,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

这一段文字与上下文貌分神合,明疏实密,别开生面,造成文势的波澜起伏,实不能删去

从文章中去了解、感悟、发表看法:

忠君

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新世纪的热血青年,我们应该胸怀祖国,心系人民,做时代的骄子,做人民的公仆。

学生围绕人物和作品评价或其他学习中的自我发现,自谈感受,合作探讨

这两段主要是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抒发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愿。

例如第6段在叙述生平志向、感激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走的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重视文言文的积累

阅读和理解紧密结合,通过朗读来增进理解,在理解中推动朗读,使文言解读轻松自然。

检查学生对古今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掌握情况

自己从文中的句子里去发现,感悟

了解三条建议在内容上的关联,及作者一片忠诚报国的心情。

主张的进步性及目的

了解“寓情于议”写法的特点及作用

引出新内容激起学生兴趣

重视词语意义的掌握

了解内容及表达方式

了解作者自叙身世追随先帝的原因及以身许国的经过

了解本段在文中的重要作用

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

从而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学会归纳总结,感受学习中的进步

记叙抒情

昔日:

生平志向

感激原因

廿年经历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

出师理由

伐魏决心

第三课时

1.分析理解8、9段。

培养说话艺术(委婉)

2.归纳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

3.背诵,练习巩固

预习翻译8、9段

流程

复习

二、理解分析第三部分(自主合作探究最亮点)

四.综合全文

五.延伸拓展,合作探究

六、朗读指导,进行背诵

七.

小结

八、布置作业

检查背诵

1.要求学生读出8、9段中作者的感情及诚意,创设情境,进入新课。

2.指导翻译第8段:

这一段翻译较难,老师要多做些点拨

3.分析第8段层次

讨论:

如果第1句话后面用分号,“以彰其咎”后面用句号,好不好?

4.假如你是刘禅,看了诸葛叔叔的《出师表》以后,会有怎样的心情和感受?

1.引导学生概括主题

2.品味“以情动人”写作特点教师提示:

全文以议论为主,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提供有关诸葛亮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组织学生辩论,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要求注意层次性,采用多种方式背诵相结合.

1.指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提高的能力、受到的教育等.请自选角度,如语言、结构、表达方式等等,发表看法。

2.教师小结:

《出师表》以“形势”使对方震动,以“情感”使对方感动,以“措施”教导对方,以“事业”激励对方、肝胆相照,情深意厚。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后有杜甫评诸葛亮: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表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一代诸葛武侯,其情,苍天可表;

其义,大地为之动容;

其智慧,千百流传;

其忠诚,为后世人所景仰,可谓:

一缕清魂天上逝,留得清白在人间!

1.摘抄文中许多仍有生命力的词汇,领会词义,学会运用。

2.整理文中“以”“之”“于”“而”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熟练背诵全文,默写第八、九段

4.从网络和其它资料中收集有关诸葛亮的资料,以“我看诸葛亮”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中心明确,语句流畅,不少于600字。

抽一中等生背诵课文第5自然段

学生齐读8、9段

学生先独立翻译,教师给予指点,后集体讨论解决

讨论后,明确:

不好。

第1句是自请“出师”,表达“讨贼兴复”的决心,意志坚定

第2句是两个分句,是分清责任,提出期望

第3句表达感激之情

如果改了:

一是不能分清内外责任,二是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三是内外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陛下亦宜自谋”,不致使刘禅反感。

自由发言,有道理就行

学生畅所欲言

中上等学生回答,其他补充:

使后主刘禅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陈述衷情是本文一大特点。

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孤之情,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

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满腔挚爱谏后主。

他对刘禅的反复劝谏,谆谆叮嘱,言辞恳切,语重心长。

那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

文章第1~5段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承继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

情真理足,辞婉心切。

第6~9段着重叙述自己身世追随先帝的原因和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叙述中充分显示自已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艰辛打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励精图治。

“不效同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耿耿忠心尽袒,勤恳之态毕现。

诸葛亮是向刘禅进谏,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7次,而提先帝就有13次之多。

不难看出,渚葛亮事事都以先帝之意为依据,句句都借先帝之口说出,既不失人臣之礼,更无教训人主之嫌,使后主听了,忠言不逆耳,十分得体;

同时也表明他本人处处念及先帝之遗德遗训,时时不忘先帝之殊遇重托,既能表明自己的心迹,又容易以情打动刘禅。

总之,“受恩感激”“报先帝、忠陛下”之情贯穿全篇,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刘备父子的无限忠诚。

言之有理即可

学生就“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

可认为:

诸葛亮知恩图报、忠心为国。

他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远是后代胸有抱负、腹有诗书,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知识分子心中一面高高飘扬帜。

武侯祠前的杜甫、61岁的陆游不就是例子吗?

当我们吟诵“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的诗句时,不也深深地体味出杜甫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吗?

当我们解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两句诗时,不也深深地被陆游满腔豪情所感染吗?

也可认为:

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是知遇之恩。

他只忠于刘备,忠于自己的才能,是一种狭隘的爱国行为。

如果他爱国爱民,又何必辅佐那个扶不起的刘阿斗呢?

北伐之所以功亏一篑,不就是因为刘禅的昏聩无能吗?

多种形式赛背诵

在反复诵读背诵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感想体会。

本文词汇丰富,有不少词语,如疲弊、危急存亡、妄自菲薄、作奸犯科、裨补缺漏、晓畅、和睦、计日而待等等,至今仍有生命力。

让学生从课文中选出最喜欢的一些语句,说说理由.

学生回顾总结一下所学的知识及所提高的能力、受到的训练。

A,本文主要特点是议论、叙述、抒情相结合。

这种把真挚感情融于议论、叙事之中的表现手法是值得学习的。

B,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C.文中每句话既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

既不用训斥的话语,又不用卑下的语气,非常得体。

应该很好学习和借鉴的。

我学会了向别人陈述自己的观点时应条理清晰,思路清晰

还应注意加进自己的情感,就是人们常说的,做到“言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