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氧气教学设计评语共7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7618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氧气教学设计评语共7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化学氧气教学设计评语共7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化学氧气教学设计评语共7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化学氧气教学设计评语共7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化学氧气教学设计评语共7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氧气教学设计评语共7篇Word下载.docx

《初中化学氧气教学设计评语共7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氧气教学设计评语共7篇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氧气教学设计评语共7篇Word下载.docx

下面你们就用带火星的木条和燃着的木条来检验氧气。

二、新课教学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师:

播放氧气用途的图片。

氧气虽然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但是它的用途却非常广泛。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了解到用途表达性质,那么氧气的这些用途表达亮它的哪些性质呢?

下面我们就共同来学习有关氧气的性质。

板书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那什么是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有哪些?

生:

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响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等。

展示一瓶氧气。

观察。

请按一定顺序说说氧气的物理性质。

标准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大于空气。

板书。

师〔带着学生阅读课本〕:

在压强为101kPa,温度约为-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

在压强为101kPa,温度约为-218℃时变为淡蓝色固体。

有什么事实能证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鱼等水生动植物的呼吸就来源于水中溶解的氧气。

氧气通常贮存在天蓝色的钢瓶中。

展示氧气瓶图片。

二、化学性质

学习了氧气的物理性质,那么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让我们先来看个实验,请大家认真观察。

演示实验2-2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了,说明了氧气能支持燃烧。

师:

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检验氧气呢?

用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瓶中,看木条是否复燃。

演示实验2-3硫燃烧,并在幻灯片上展示实验时应注意观察的问题:

①燃烧匙里放少量硫。

观察它的颜色状态?

②在酒精灯上加热,直至发生燃烧。

有什么现象?

③将燃烧着的硫伸入盛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有何现象?

把观察到的现象填在表格中,并交流答复生:

硫是淡黄色固体。

硫加热后慢慢熔化成液体。

硫在空气中燃烧放热,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在氧气中继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和氧气发生反响的条件是什么?

板书,带着学生共同书写硫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在集气瓶里装了少量水,是为了吸收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以减少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

此实验应该在通风橱中进行。

学生实验木炭燃烧

出示实验步骤,并提醒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①用镊子夹取较薄的木炭片在酒精灯上加热。

②待木炭在空气中加热变红后再将木炭要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③木炭燃烧后,向集气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观察现象。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热,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并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

仿照硫燃烧,请大家分析该反响的反响物,生成物和反响条件,并尝试写出有关的文字表达式。

交流讨论答复。

板书

演示实验2-4

铁丝的燃烧,出示实验的注意点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①铁丝要细,且要经过砂纸打磨,去除外表的铁锈。

〔打磨除锈属于什么变化?

②下端系一根火柴是为了引燃铁丝。

③要待引燃的火柴快燃尽时,才能插入集气瓶中。

为什么?

④集气瓶中要预先放入少量水,这和硫燃烧集气瓶中预先放入少量水目的一样吗?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打磨除锈属于物理变化。

要待引燃的火柴快燃尽时,才能插入集气瓶中,否那么导致火柴燃烧消耗瓶中氧气,不利于铁丝的燃烧。

不一样,铁丝燃烧集气瓶中要预先放入少量水是因为该反响会放出大量热,为了防止集气瓶炸裂。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相同的物质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什么不同?

②以上四种物质的燃烧现象有什么共同点?

交流讨论并答复生:

相同的物质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是和氧气的含量有关。

以上燃烧都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化学反响中能量的变化。

〕师:

因此我们描述燃烧的现象时可以从三个角度描述:

火焰或光;

放热;

生成物的现象。

师补充:

燃烧现象不同是和氧气的含量有关,从而说明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际上是与其中的氧气发生反响。

由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相对较少,因此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氧气中燃烧来的剧烈。

从而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是一种化学性质比拟活泼的气体。

二、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

完成书35页的表格,讨论上述三个反响有何共同特征?

反响物都是两种,生成物都是一种。

反响条件都是点燃。

反响物都有氧气。

反响都放热。

都是固体和气体反响。

请大家根据你们的答复归纳一下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

是否生成新物质的角度;

反响物组成、生成物组成的角度;

反响物和生成物的种类的角度。

根据以上分析,得出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的概念。

强调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响属于氧化反响,氧气在氧化反响中提供氧,因此氧气具有氧化性。

带着学生阅读课本,介绍缓慢氧化。

边阅读课本,边在课本中划出缓慢氧化的例子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四、布置作业

1.完成书后习题第36页第1和第2题

2.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响的文字表达式,并判断它属于化合反响吗?

五、板书设计

课题2氧气

一、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是一种化学性质比拟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

①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

②硫+氧气二氧化硫S+O2点燃SO2〔蓝紫色火焰,放出刺激性气体〕

③碳+氧气二氧化碳C+O2点燃CO2(发出白光,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④铁+氧气四氧化三铁3Fe+2O2点燃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二、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

1、化合反响: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响。

判断的依据:

生成物只有一种。

2、氧化反响:

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响。

剧烈氧化如燃烧氧化反响缓慢氧化如:

呼吸、生锈、腐烂、发酵等

第2篇:

初三化学氧气教学设计初三化学氧气教学设计[1000字]

课题2《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响两局部。

教材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响,介绍了化学反响的根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局部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响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局部通过实验现象的比照,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区别;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了化学反响中的一些常见类型:

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

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以区别通常的燃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题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氧气的性质、化学反响

第二课时:

1、化学反响的两种类型——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

2、达标练习,掌握和稳固本课题的内容:

交流和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响

〔二〕学生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让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模式是老师引导之一。

其二,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所以学生对实验探究的意识、信心及方法步骤,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第三,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还刚刚开始,还处于盲目阶段,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第四,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明白学是为了用,而不是为考,这是老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突出了实验,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为增强效果,并对实验作了一定的改良;

教学中,多采用了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图片、影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

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对实验信息的分析,认识化学变化及其根本特征,同时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学会观察实验和实验探索方法,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二、教案

荐上教版

荐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很实用)荐化学

荐中学化学教学设计、案例与反思(3000字)荐初三化学教案

第3篇:

初中化学说课氧气初中化学《氧气的制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气氧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一个新课,对以后学习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化学知识,讲好这局部知识,对今后学习化学知识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学习化学根底知识的重要性质打下一个良好的根底。

2、教学目的

知识目的:

掌握实验室制氧气的药品、反响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考前须知。

了解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了解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响的概念及应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问题能力.德育目标:

通过氧气的制法的性质,对学生进行量变能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激性,使学生乐学、好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

对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优选一定的教学方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那么。

本节课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学手段:

本节课设计投影机辅助教学,利用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充满乐趣,并且把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这样既表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程序

1、新课导入:

空气中按体积计算氧气占21%,工业上就是利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空气制取氧气的。

那么医院用的氧气是不是利用空气制取的呢?

如果不是化学实验室里是怎么样把氧气制取出来的呢?

又是怎么样收集的呢?

设置这些问题是为同学们创造探索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性趣。

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汾当中被老师带入了新课的教学内容。

2、新课讲解:

为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

安排学生阅读课本,氧气的工业制法。

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归纳、概括、总结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的速度,说明制取氧气的速度慢,时间太长。

加热二氧化锰又说明受热不产生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就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制取氧气。

而且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响前后都没有改变,说明了二氧化锰的作用。

导出了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这一重要的概念。

让同学们总结答复。

这样增加了对综合知识的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通过氧气制法的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便能灵活运用这一知识来制取一些气体,并运用这些知识在科学生产中的重要意义。

向学生简单扼要的介绍氧气的应用,使学生知道一些氧气的化学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建设家园的教育。

3、归纳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已的时机。

因此在本节课前及课程教学完成之后,让学生自已来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

4、反响练习:

为了解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设计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习题。

而且变化比拟灵活,来激发学生的性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5、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因此,本课我采用了知识网络式板书,使学生形成自已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掌握知识更加系统。

第4篇:

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学反思初中化学《制取氧气》教学反思这节课,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策略:

一上课,我先让学生们阅读教材有关内容,之后让学生展开讨论概括教材讲述的知识点,以及对该知识的理解。

结果学生们很快就将知识分为两大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催化剂、分解反响两个根本概念;

并提出了疑惑:

催化剂的理解和实验现象的不知情。

带着学生的疑惑开始本节课的探究学习,这时学生已经不再是一个坐在底下被动接受知识的听者,而是探究活动中的主体。

接着对过氧化氢进行实验:

①取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②取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参加适量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③实验②中反响结束,没有气泡冒出时,再向其中参加适量过氧化氢溶液,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通过比照观察、探讨和分析,学生的疑惑轻松得以解决。

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明显表达出师生互动的过程。

在跟学生一起进行探究的时候,老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

教师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对他们提出的见解中合理的局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对其中不合理的局部加以详细的分析,用学生能懂的理论或实验来说服他,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所在。

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老师要及时加以帮助,以确保探究能顺利的进行下去,同时也稳固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

老师还是一个智者。

由于在本课题中集中了一些根本操作,而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很差,因此,主要采用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讨论一些根本操作的要点和要求。

在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中,只须加绿豆体积大的二氧化锰粉未,不要像书中图示那样多,否那么反响会很剧烈,难以控制。

用加热氯酸钾、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这三组比照实验来讲解催化剂的概念比拟好,用时短,现象明显。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师教学观念和方式的改变。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时机、寻找时机、制造时机,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得到磨练、升华,使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第5篇:

初中化学教材《双氧水制作氧气》教学反思在过去的人教版《全一册》初中化学教科书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只提供两种:

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共热;

②单独加热高锰酸钾。

而人教版八年级化学上册〔2022版〕第二单元课题《制取氧气》中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提供了3种:

①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

②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共热;

③单独加热高锰酸钾。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多数学校都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虽然高锰酸钾稍热就能产生氧气,但由于其受热,高锰酸钾粉末易随氧气流喷出而污染器材、或导气管被堵塞、或水槽中的水被污染,且其中氧元素转化为氧气的比率只有1/4,其价格较高,所以并不是实验室制氧气的最正确选择。

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微热,可迅速产生大量氧气,且氯酸钾中的氧元素转化为氧气的比率可到达100,故二者混合共热一直是实验室制氧气的重要方法,是许多化学老师认同的方法。

近年来偶见媒体报道氯酸钾制氧气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一些人员伤害,主要原因是误把木炭粉等可燃性物质当作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共热引发爆炸,可能是为了保障师生的人身平安,2022年版前教科书都删除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共热制氧气的方法介绍,取二代之是用稀的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常温制取氧气。

回忆新教材2022年版前的教科书,我们看到的是用5的双氧水制氧气。

书上设计了三个实验,要求学生观察现象记录本,并分析原因。

然而,其实验现象的可靠性和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却值得商榷和反思。

【教材表达】实验〔1〕:

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5ml的过氧化氢溶液中,观察发现:

带火星木条不复燃,这说明没有氧气放出。

教学反思:

我们知道,双氧水在常温下可缓慢分解,该实验中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并非因为没有氧气,而是氧气量太少、浓度太低所致。

【教材表达】实验〔2〕:

微微加热〔1〕中过氧化氢溶液,带火星木条伸入复燃,说氧化氢溶液受热后能分解出氧气。

在实验室屡次进行预做实验或是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均不能出现带火星木条复燃现象。

教科书提供的步骤和示意图给教学带来了困扰。

【教材表达】实验〔3〕:

往另一只装有5ml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参加少量二氧化锰,再伸入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能分解出氧气。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即可迅猛反响冒出大量气体和大量热,由于水蒸气的大量产生而干扰对“氧气使带火星木条持续复燃〞的观察,不易到达最正确效果。

在开展“活动与观察〞时,假设使用双氧水制氧气,不仅仪器本钱高昂,而且双氧水也并非想象中那么平安可靠,其危险性或许比氯酸钾更大,双氧水作为产氧剂存在隐患甚多。

进行学生实验时,我们选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作为反响物,只要教师高度负责,不把木炭粉误作成二氧化锰;

只要学生操作标准,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实为有效方法。

新编2022版后新教材恢复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重要地位。

并且把“探究双氧水制氧气〞的步骤进行了删减,也对原来的错误说法进行了纠正。

但木条复燃之说未变。

第6篇:

氧气教学设计课题2氧气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认识硫、磷、碳、铁与氧气反响的现象、文字表达式。

3、认识化合反响和氧化反响。

4、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与分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掌握用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化学美,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演示实验。

2、化合反响与氧化反响。

[教学难点]

1、理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比拟活泼。

2、体验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系列

复习旧知识:

前面我们学习了空气的成分,哪位同学能表达一下?

〔答对者记分,答错的另点同学补充〕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一瓶氧气;

请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下,从中可以反响出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生答后师指出这就是今天所要研究的物质“氧气〞〔板书课题〕。

三、尝试议练

1.刚刚我展示的那瓶无色气体,是不是氧气?

2.如何证明它是氧气呢?

〔学生小组交流,答对者计分。

四、自学教材

组内成员互相交流难点,仍不能解决的做上标记。

五、活动与探究

探究实验一:

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

讨论交流:

(1)实验现象有何不同?

现象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集气瓶底预先放了一些水,为什么?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展示,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观察仔细,表达准确。

探究实验二: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什么?

〔2〕为什么要在集气瓶底部先放一些细沙或水?

〔3〕通过上面木条、硫磺、铁丝等物质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这些实验事实说明了什么?

我们可以总结出氧气的哪些性质?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小组内交流总结,教师巡视指导后小组展示。

六、归纳总结:

1、今天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磷、硫、铁丝和氧气反响,请同学们分别写出这几个反响的文字表达式,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2、这几个反响反响物有几种?

生成物有几种?

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什么反响?

3、这几个反响的反响物都有谁?

所以它们还叫做什么反响?

〔小组抢答并上台板演,答对一个加两分。

4、书上标记的难点都解决了吗?

还有什么问题吗?

谁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加一分。

5、谁能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加两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当堂检测过关

教材36页习题,先做完的学生举手并比照答案,互相纠错。

看哪个小组最先做完且全对加10分,做错的学生通过小组内纠错也能全做对的加9分。

八、课堂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试列举之。

2.验证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抢答加分,答复不完整的其他学生补充。

最后评出课堂优胜小组。

奖励一张卡片作为月优胜小组评选依据。

第7篇:

《氧气》教学设计氧气的性质

漳湖中学

阮冰

本课题选自最新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二氧气。

本节教材选取了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物质氧气作为学习素材,这些素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学生学起来亲切,易于理解和接受。

首先从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木条燃烧归纳出氧气的检验方法,进一步通过硫、木炭、铁丝燃烧实验介绍氧气的化学性质,并根据文字表达式讨论总结出氧化反响和化合反响的概念,最后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

〔二〕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物质,所以,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认识物质的一般方法。

学生对实验探究还刚起步,需要在老师的不断引导下,逐步增强、提高和掌握。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才刚刚开始,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程序,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准确,是需要老师引导的。

根据学生认识上的特点,本课题分两个课时,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探索和讨论交流,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课时讲述化合反响与氧化反响,讲评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②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铁丝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③通过对反响共性的归纳总结,初步建立化合反响与氧化反响的概念。

并能对已学的典型反响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