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鸣产生美论《北京欢迎你》的音乐分析及美学思想研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7596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4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鸣产生美论《北京欢迎你》的音乐分析及美学思想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共鸣产生美论《北京欢迎你》的音乐分析及美学思想研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共鸣产生美论《北京欢迎你》的音乐分析及美学思想研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共鸣产生美论《北京欢迎你》的音乐分析及美学思想研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共鸣产生美论《北京欢迎你》的音乐分析及美学思想研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共鸣产生美论《北京欢迎你》的音乐分析及美学思想研究Word下载.docx

《共鸣产生美论《北京欢迎你》的音乐分析及美学思想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鸣产生美论《北京欢迎你》的音乐分析及美学思想研究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共鸣产生美论《北京欢迎你》的音乐分析及美学思想研究Word下载.docx

“美”作为形容词,美学研究的目标不能是美的本质,而应该是美的原因。

美的原因其实就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情感沟通。

其次,自从十八世纪中页鲍姆嘉通为美学奠定基础以来,众多哲学家、美学家写了无数论著来探讨美的含义。

那么,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为什么美的问题会如此难以明晰?

直到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后,这一美学命题才得到突破性地进展。

马克思主义美学以实践为基础,认为实践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特征,从而提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将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有机地统一起来[2]。

从上个世纪开始当马克思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后,美学也受这一思想的影响,出现了研究美学的新思潮。

承接这种思想并结合文学艺术作品和社会生活来对美的本质进行再认识,试图在当今这样一个对美有着多元认识的社会中,回归人的主体精神方面来认识美的本质。

不管我们对“美”词性的区分还是从美的本质出发,美始终离不开美所产生的根源,那就是美对生存环境的选择。

美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具有客观性、超越性,是易变性和恒久性的辩证统一。

而美的创造,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也就是讲美就是在主客同构中内蕴着生命的自由与超越的形象。

本文将从《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曲从美的产生这一角度为理论基点,对“共鸣产生美”进行透视和阐释,力图揭开美的神秘面纱。

二、共鸣产生美

共鸣产生美这一观点的提出首先在美学理论中是一创新,对“共鸣”通常在汉语中可以有两种基本含义即物理含义的本意,其次是文学接受进入高潮阶段的一个标准。

2008年8月8日8时北京奥运会的开幕,这个让中国人期盼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开幕式给世界几十亿人奉献了一场“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视听大盛宴。

整场演出高潮迭起、亮点纷呈,令人难忘,回味无穷。

作为一名中国公民,我看了更是热血沸腾,为中国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感到骄傲,为祖国繁荣昌盛的今天感到自豪。

当璀璨的焰火点亮鸟巢的夜空,当弥漫着中国古老文明元素的开幕式赢来一阵又一阵的欢呼,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说:

“这一刻,中国点亮了世界!

”就在这之前的100天里《北京欢迎你》这部作品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倒计时百天主题歌在中国的土地上唱响时,它唱出了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唱出了主人翁的精神。

一时间,无论大街小巷还是田野乡村,无论是慈祥的老者还是可爱的小朋友,你都能听到他们在欢唱《北京欢迎你》,一种从未有过的共鸣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文化层次人们的心中共同唱响!

这是一种文明心声的里程碑,它伴随着奥运,伴随着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它在瞬间沸腾!

这时候我们对音乐的魅力不得不折服,那么音乐是怎样的一种艺术?

是交流,是沟通,还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情感的共享?

音乐无国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种效果呢,因为音乐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它的体现就需要一种‘共鸣’!

当然我们知道了主体的体验产生共鸣是依赖于客体的作用,我们把《北京欢迎你》当着客体对待,一首简单的音乐作品它为何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将从以下音乐的本体去关注。

(一)音乐的物质材料  

音乐是以声音作为物质材料的,这是音乐特殊性的根源所在。

音乐的声音材料是用特定的方法从自然界的物质中筛选出来的,它只诉诸于听觉。

音乐作品中的单个的音,只代表音本身,不代表任何客体,但当它作为音乐整体中的一个因素,成为音乐整体中有一定含义的一个组成部分时,它就成为了不同于它自身的某种东西的反映。

音乐的物质材料是声音,这个特点使音乐有了在时间中发展的特性。

音乐的另一个特殊性是:

音乐的物质材料不是单个的音,而是由一系列的音发展而来的整体。

也就是说这种“共鸣”的产生其实不简单依赖的是那几句简单的旋律,而是通过这些简单音符、歌词、奥运与这些北京等元素综合而成产生的效果。

(二)音乐反映的现实

  音乐独特性的基础是音乐反映现实的独特形式。

音乐对现实的反映不同于其他艺术,在音乐中,音乐物质材料的非客体性和非语义性,及其反映客体某些特征时的间接性,是导致“音乐内容不确定性”这一特点的根源所在,所以音乐总是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起来,使其自身更加具体化。

《北京欢迎你》在反映现实性方面可以说是最直接,也是最深刻的。

最直接便是对北京奥运会的共同期待,它作为奥运会的主人所体现的一种热情、友好的姿态。

为什么说它又是最深刻的呢?

其实我们都知道奥运会对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意义是深远的,这一点从奥运的开幕式的那几个经典的篇章就可以看得出了。

我们也正是怀着“北京欢迎你”这样一种态度来诠释着东方文明的礼仪之邦。

(三)音乐的体现形式

音乐是一种以表演为中间媒介的艺术,它是以艺术作品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上的,是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传达给观众的。

通过表演这个中介,音乐可实现其自身个性的展现。

音乐作品之所以存在,主要是通过其多次的实现,而音乐作品在每次实现过程中,都会在某一方面体其个性方面的不同,所以音乐以乐谱的形式存在于世,通过乐谱展现出来.《北京欢迎你》以简单的音乐电视传达给观众,后来在大众中又相互传播,这种体现形式恰恰是共鸣的发展空间之所在!

(四)真实性、创造性与历史性、时代性结合

  通常我们要把乐谱作为最基本的依据进行研读,同时还要解读与作品相关的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创作的时代背景,甚至是作者创作时的意识和思想形态。

就如贝多芬的作品,他的创作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作品风格都是与当时他所处的社会背景及他当时的思想状态紧密联系的,分析和演奏他的作品就要在更多的层次上进行解读,这样才能真正地再现其作品。

创造性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北京欢迎你》也不例外,其真实性和时代背景完美结合。

  历史性是指音乐作品特定的历史风格,时代性是指音乐表演者所处的时代精神。

音乐是特定历史时代下的产物,有其特有的音乐风格,然而进行音乐表演的表演者不可能完全放弃自己所在的时代去演奏演唱作品,总会不自觉地用当代的时代特征去演绎作品,在尊重历史风格的前提下,以当代人的审美眼光,从历史出发,在历史作品中发现新的因素,以当代的时代精神和审美情趣加以丰富,从而实现历史性与时代性的融合,以获得最佳的效果。

(五)技术性,表现力

  没有技巧就无所谓表现力,相反,脱离了艺术表现力,作品的技巧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意义。

技术技巧对于表演来说尤为重要,但它只是音乐表现的手段,而非目的,它只是为艺术表现的目的服务的,音乐的自身的价值才能真正得以体现。

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只有将高超的技术性完美的表现出口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动人心弦的精神内涵,达到启人心智的效果,最终产生其共鸣。

为了更好的验证我们的观点的合理性,我们对作品《北京欢迎你》进行详细的音乐分析和美学思想探讨,以便使其“共鸣产生美”得以清晰。

三、《北京欢迎你》的作品背景与音乐分析

(一)作品背景

《北京欢迎你》这首歌曲是2008年奥运年的关键词,火到连小孩和大爷大妈都会哼唱。

这首歌曲的创作者则是由著名香港音乐人林夕作词,内地著名音乐人小柯作曲,两人合作创作而成。

在所有的北京奥运歌曲中,群星版的《北京欢迎你》是最具传唱性的,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一首歌曲。

之所以能广受欢迎,除了歌曲本身的音乐魅力外,主要是它孕育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大背景之中。

这首歌曲的角度新颖,首先是从主人翁的角度出发,抱着一种欢迎的态度,这本身就体现了中华民族好客友好的优良传统,歌曲中的轻松欢快的节奏能使宾客产生一种宾至如归的舒适感。

第二,歌词内涵丰富,群星版的《北京欢迎你》亲切不失大气,轻快不乏庄重,歌词充满了浓厚的东方元素,具有十分丰富的意蕴。

第三,歌曲中,主题歌词的回环往复的诗歌形式的运用,获得了一种低迴悠扬、余音袅袅的抒情效果。

第四,这首歌曲MV中,北京地理人文景观自然地融入音乐中,使其具有浓厚的北京文化特色。

可以说,这是一张独特的北京奥运会音乐电视名片。

(二)音乐分析

首先,本首歌曲的调性始终围绕D大调为中心,是一首民族调式歌曲,最后落在主音上,形成一种完满终止!

它符合了我们中国普通老百姓的音乐文化习惯。

曲子大致可以分为一个二段式:

||:

||:

|:

a:

|b:

||c:

||的结构图式。

开头以方整性的4+4乐句,形成方整性结构,结构规整,调式明确。

并伴以平稳的等分节奏营造一种平稳、规整的音乐环境。

从第九小节开始,节奏基本保持不变,调式出现新的音乐旋律,与前部分形成对比,给人一种新的音乐感,最后落在了‘3’上面,形成一种属准备,为接下来的高潮部分做准备。

这也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亲和力和歌唱性。

其次,在歌曲高潮部分分别运用连线和切分节奏,保持部分原有材料,引出高潮,形成一种活泼、欢快、抒情的音乐氛围。

最后通过完全终止,结束在主音上,也就是宫音上。

然后通过多次的缩减反复,强化音乐主题,最后在主音上结束。

这首曲子体现了中国民族调式,并在在歌曲创作的中的巧妙运用。

尽管这首作品从音乐理论的角度看是那么通俗,但是却无时不刻的透露出音乐语言的魅力!

整首歌曲采用了具有北京特点的传统歌谣形式吟唱,配合民族传统乐器单弦的演奏。

音乐制作者在歌曲开始的时候未使用了音乐声效元素,而是运用生活中的自然音效:

胡同口大爷吊嗓子、自行车铃声、开院子门扫地、鸽哨、晨练跑步声、广播的报时声等。

在音乐的中间还配用了鼓点和京味浓厚的京剧唱腔。

这些自然和谐的中国元素的加入,不但展现了北京的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风采,更重要是这样的音乐艺术能让人产生那份独特的亲切感与充满朝气的自信与快乐。

在王宏建主编的《艺术概论》中就对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就行了很好的论述,歌词是歌曲的直接语言,而语言归属于文学艺术的范畴。

中国古代的音乐本与文学诗歌是融为一体的,所以一首好的歌曲不但是在音乐的旋律上的成功,更是文学创作上的成功。

篇章语言学家德·

博格兰德和德莱斯勒与1981年提出了语篇的7个组篇标准,即衔接、连贯、意图性、可接受性、信息性、情景性和互文性[3]。

这一篇章的语言学理论框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运用这一理论来分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的主题曲《北京欢迎你》时,你就会发现歌曲内部最明显的衔接手段是语音衔接中的押韵;

“礼”是整个歌曲的语篇的基调,使其具有很高的连贯性,歌曲的创作意图是表达奥运会在北京的举行,作为北京的一种胸有成竹的自信和喜悦平和的心境。

同时还彰显了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和亲切,人民通过歌曲的音乐电视能够了解北京的历史与文化,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北京欢迎你》是全体中国人民向世界发出的热情而真挚的的邀请,也是一种和平友好的展示。

四、《北京欢迎你》音乐美的哲学体验

(一)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任何事物都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论断,这一论断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要素同这些要素的结构或表现方式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北京欢迎你》的形式与内容是对立统一的,其主要表现在简单质朴的音乐语言和奥运会这一主题的大背景之中。

(二)主观与客观的完美统一

主观与客观作为一对哲学范畴,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北京欢迎你》因为有其客观的音乐本体及其相关的主观体验产生了“共鸣的美”,《北京欢迎你》正是因为坚持了这一哲学的规律,所以才使得作品本身与它的主体体验者们和谐统一起来。

说到实事求是,那就是在奥运盛会这个真实伟大的背景下,人们需要一种情感的表达。

不论是寄托一种祝福还是一份赞美,也不管他是一种希望的期待还是对生活态度的表达,《北京欢迎你》它以一种质朴的姿态成功的被大家所接受,产生的是一种无形的共鸣,那就是大家都会唱,在唱,唱得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美丽的笑容。

(三)简单背后蕴含哲理

古人有句话叫“大道至简”。

智者的简单,并非因为贫乏或缺少内容,而是繁华过后的一种觉醒,是一种去繁华就简的境界。

著名的美籍华裔数学家陈省身先生有一个很有趣的“数学人生法则”,说数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九九归一,化繁为简。

《北京欢迎你》从形式到到内容都是通俗而简单的,却能得到听众的一致认可,简单的过程是一个觉醒的过程。

大道之简,健康人生一定是一个去繁就简的人生。

简单使人宁静,宁静使人快乐,而快乐才是生命不断走向高处的动力。

《北京欢迎你》这首作品也曾经有人评论缺乏阳刚,少了动感奥运的大气,可在歌曲作者小柯眼里,北京奥运的大气,应该是北京唱出自己开放的姿态,展开真诚的迎接笑容,而这种体现应该如一条涓涓细流,悄悄的流入每个人的心里。

正所谓“中国式的大气应该是上善若水”。

五、《北京欢迎你》在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体现

(一)乐记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4]”。

也就是说“音”的缘起,是从人心所产生的。

人的灵动,是外界事物触发的结果。

《北京欢迎你》的诞生其实就是作者在奥运会的感召之下的一种灵感的爆发。

“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

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

《北京欢迎你》唱出的就是一种欢心的感应,这种感应的声音既是宽绰而舒缓的,也是开放而自由的。

“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

乐者,通伦理者也”。

“音”产生于人的内心;

“乐”是可以通达人事伦理的。

“北京欢迎你”是人们的内心的表达与对和平盛会的一种祈祷。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者相敬”。

“北京欢迎你”是乐,符合情理,也是礼,为了区别主客的差异,情感的结合就能彼此亲近,且区别差异也就能更好的相互尊敬。

“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

《北京欢迎你》象征和谐,传递着文明。

(二)“尽善尽美”相互结合、和谐统一(善:

和平;

美:

和谐)

“尽善尽美”是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之一,尽善尽美的审美思想,既明确区分了美、善,肯定了美的独立意义[5]。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只用一首歌来表达是不够的,《北京欢迎你》以一种中庸之道的姿态,来向世界人民表示和平友好,其根本就体现“善”,而《北京欢迎你》这首音乐作品首先在中国大地上引起共鸣,这也体现着一种真诚,音乐中的文化元素以北京为缩影,无处不在的流露着和谐;

《北京欢迎你》的背后恰恰就是一种尽善尽美的结合,也肯定者中国人民对外的和平友好,对内的和谐社会。

“中和”、“礼乐”是儒家音乐美学思想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成熟的标志。

《北京欢迎你》虽然不能与其古代礼乐制度中的“礼乐”相提并论,却是现代文明的一种体现,封建社会的礼乐制度重在一种阶级的划分,而社会主义现代文明更多的彰显是自由与平等。

(三)崇尚自热,恬静平和(绿色奥运,人文奥运)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的特征是以“天”为本[6]。

崇尚自然,恬静平和为准则,其思想可概括为自然乐论,或许《北京欢迎你》与其好无关系,可我们从奥运的主题口号进行解读时就会发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和普遍价值观——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愿望。

这个主题口号深刻反映了北京奥运会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作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核心和灵魂的人文奥运所蕴含的和谐的价值观。

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和谐发展是我们的梦想和追求。

“天人合一”、“和为贵”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关系的理想与追求。

和平进步、和谐发展、和睦相处、合作共赢、和美生活是全世界的共同理想。

(四)声无哀乐论(环境的影响,共鸣的诞生)

《声无哀乐论》是三国魏思想家、文学家、书画家、音乐家嵇康所著。

“声无哀乐”中肯定了音乐的娱乐、美感作用,反对把音乐当中教化的手段、政治工具的理论基础,能自由表现人的兴趣,满足人的审美需求[7]。

《北京欢迎你》这首音乐作品首先是给大家带来了快乐,具备其娱乐性。

其次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中都有一种自然清晰的美感融入。

或许以“声无哀乐论”看待《北京欢迎你》作品本身是没有那么丰富的情感体现,但听众把自己对祖国、奥运会、远方的客人的情感赋予在这首简单而平凡的作品之中了。

由此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共鸣感,这也证明了北京奥运会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绿色奥运,人文奥运表达了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美好家园,共享文明成果,携手共创未来的崇高理想;

表达了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正在大步走向现代化的伟大民族致力于和平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坚定信念;

表达了13亿中国人民为建立一个和平而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贡献的心声。

六、小结共鸣产生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

世界给我们十六天,我们给世界五千年。

奥运会作为全世纪人民四年一届的运动盛会能够在中国北京召开,是我们中国人民的荣幸,也是一种自豪。

《北京欢迎你》首先是彰显我们中华礼乐之邦,传播东方文明。

其次是新中国继往开来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的体现。

《北京欢迎你》不但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产生的共鸣,最重要的是世界人民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的热情,地球村的家家户户都能彼此受到欢迎。

只有这样一个和谐的世界观,才能更好的相处。

如同《欢乐颂》中,人与人之间是亲人关系,这种共鸣的创造需要人类共同努力!

共鸣产生美是音乐美学的一部分,是集中国传统礼乐思想的一部分,是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相结合的结果,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是人民心中对和平美好生活的一种共同的心声。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9

[2].2008年第4期。

莫其逊:

《西方美学美本质研究的哲学基础》,《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4期

[3].家德·

博格兰德和德莱斯勒与1981年提出了语篇的7个组篇标准

[4].礼记.孝经—中华经典藏书[M].北京:

中华书局,2007.第131页

[5].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第14页

[6].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第15页

[7].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第21页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2.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广西: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修金堂.音乐美学简明教程[M].黑龙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4.于润洋.音乐美学文选[M].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5.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6.汪流.艺术特征论[M].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

7.科林伍德.艺术原理[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8.孔子.论语—中华经典藏书[M].北京:

中华书局,2007.

9.礼记.孝经—中华经典藏书[M].北京:

10.胡郁青.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简论[M].四川: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1.米盖尔.杜夫海纳.美学与哲学[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12.孙继南.周柱铨.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山东: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致谢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

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于洪浩老师。

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

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对我学业的支持。

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予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同时也感谢学院为我提供良好的毕业设计的环境,最后再一次感谢所有在毕业设计中曾经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和同学,以及在设计中被我引用或参考的论著的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