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说明建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说明建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说明建筑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强调建筑模块式划分与功能的完善,有利于日后医院发展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4、提高规划院区的土地利用率,为以后发展预留空间;
5、明确院区的功能划分,探寻医务作业流程的最优化,以达到最佳的人性化设计;
6、合理利用建筑朝向、通风、采光、建筑材料、废物的利用及当地地理气候和基地小气候的分析,以达到最佳的生态节能设计;
7、提高院区的绿化率;
8、有效组织道路交通,按综合医院的流程要求合理划分人、车及洁、污流线;
9、创造合理的分期建设规划;
四、规划目标
1、建成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兼有保健、康复功能,科室设置和功能分区合理,医技诊疗资源共享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2、医院建设采用整体规划设计,分三期施工建设。
合理规划设计,一期工程建成后可暂不按设计使用,待二期工程竣工后,调整至按设计合理使用。
3、国际化的医疗建筑设施
在特定的基础上提出最佳的现代化医院的设计标准,采用先进的医疗设备、建筑系统和信息管理技术,强调医院内部的高效率运转的医疗服务模式。
4、创造简洁、清晰的交通体系
营造一条医院街将急诊、门诊、医技、住院串联在一起,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简捷,导向性清晰。
明确区分公共空间、医务空间、病患空间。
为医院的高效运转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5、可持续性发展的模块化式规划
为适应医院未来发展的灵活性、满足医院对未来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为了满足医院的功能分区明确、功能更加完善,本设计采用由内而外的模块化式建筑布局,布置三个模块,门诊模块、医技模块、住院模块,三者之间为开敞的庭院。
使未来建成的武穴市人民医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扩展性和导向性。
6、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在建筑的总体布局和建筑细部处理上,本设计在各种空间处理上充分体现了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以病人为中心,同时也兼顾医护人员的设计原则。
在每个候诊空间均设计了采光的候诊廊,并配以一定的病人休息空间,内部空间以院落式空间为主,尺度宜人,为病人带来家的温馨的感受:
同时每个医疗单元也单独设计了医护人员区域,体现了建筑设计对病人、医护人员的同等关怀。
五、规划布局
1、本次规划的出发点是充分尊重城市规划,尊重城市的肌理,从整体出发,兼顾医院未来的发展而进行整体的空间规划设计。
2、合理的功能分区是医院设计的立足点,根据对项目用地的现状分析,按照医患活动区域相对区分,内外有别,模块化灵活可变,减少交叉感染的思路,提出了“整体规划,灵活设计”的设计理念。
3、本设计从医院的整体规划出发,让局部服从于整体。
没有和谐的总体布局而只有各自为政的单体设计不能成为好的医院的设计。
医院必须从全局出发,在设计期时,保证整个规划为一个整体,形成一个连续的有机整体。
使建筑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环境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
避免用地能源和空间的浪费。
六、总体交通、环境设计
1、出入口
1)出入口与基地的组织框架和结构体系相呼应。
后勤货运与病人、探视家属流线分离,同时病人人流又分为门诊、急诊、急救、康复体检人流口。
将庞大的人流按性质人为分流,以达到对场地的最大利用,同时又可最大限度的缩短各类需求的人群的就诊与工作的路线。
为医院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医护、病人、探视家属人流分开,可极大提高医院运行的效率,为病患及家属提供更大的交通便利与分区导向。
2)在刊江大道设院区主入口,沿规划18号路大道设急诊入口,满足急诊流线;
在规划26号路开设用于医院的次入口和院区后勤行政入口及污物出口。
3)在该设计中的停车场安排设置部分地面停车约640辆。
一期地下室需满足设备及部分医疗功能及地下停车约160辆。
整个院区停车数目约800辆。
2、流线设计
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院内复杂的流线,使其互不干扰。
本着医患分流,洁污分流,人车分流的原则布置以下流线:
机动车流,步行流,两种流线分离,互不交叉,机动车进入院区后直接进入地下车库,或停靠在院区各个入口附近的地面停车场,不在院区内穿行,最大程度保障院区内步行流线不被干扰。
门诊流线:
各个科室的候诊空间面向医疗街展开。
通过明晰的标识系统,使得就诊流线最简单化。
急诊,急救流线:
急诊病人和急救车辆设独立出入口,病人通道和医护通道分离。
住院流:
经门、急诊检查过的患者通过住院部的垂直电梯方便到达住院楼及以后的预留住院楼。
探视流线:
北侧规划26号路开设探视入口,与就诊人流有效分开。
行政办公流线:
行政办公区独立,未来东侧规划路独立设出入口,流线独立。
供给流线:
洁物供应车辆从地下室洁物入口和卸货平台供应。
污物流线:
北面设置污物出口,洁污流线分离,互不交叉。
消防流线:
环形消防流线,车道通畅高效。
消防登高面:
满足国家相关的规范要求。
3、环境设计
1)规划设计通过点线面绿化组合,形成一个轻松自然的诊治工作环境。
方案充分利用融合院区前的大片水景,力求每一座建筑,每一个房间都可以获得良好的视觉景观。
局部架空,形成连续贯通的花园,通过精心的设计,安排各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植被,为患者带来舒适的空间享受。
中心花园与内庭院的景观设计为求体现绿色医院、园林医院。
七、建筑设计理念
1、平面创新设计
1)本方案力求创造一个统一的整体,用建筑的语言强调和区分门诊、医技、住院、后勤、公共交通等医院模块的功能。
在平面设计中引入“医疗街”的概念,沿南北向设医疗主街,联系门诊楼与医技楼。
沿街展开门诊单元与医技单元,沿东西向设医疗次街,联系行政办公与后勤。
2)平面布局以模块方式为基调,门诊模块采用前面为患者候诊大厅,中间为诊疗单元,后面为医生休息办公,会诊教学区,医患各设通道,实现医患分流。
当科室不是很大,一个单元中间可以加设玻璃隔断,分成两个不同的门诊科室。
3)住院楼采用板式护理单元错开。
中间设共用交通核及部分共用医疗空间,板式病房能为患者与医护人员争取到好朝向与采光要求,患者与医护电梯分组分厅,实现医患分流。
洁物与污物电梯分设,做到洁污分流。
4)公共空间(医院街)、病患空间(门诊、医技单元)、医护空间(门诊、医技单元端部)分区明确。
病患、医护通道相互独立,既关怀了病患,同时也保护了医护人员,体现了医院设计的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平面功能
1)地下一层由核医学,太平间、洗衣房、药库及设备用房组成。
2)一层平面由门诊大厅、急诊科、门急诊输液大厅,药房,儿科及住院药房组成。
其中急诊科的设计中我们引入较先进,也是新规范所要求的管理模式,将急诊分为红区与黄区,每区有独立入口,有直达的绿色通道与中心手术部区紧密联系。
影像中心包括CT、DSA、X光等诊断室,采用医务人员工作区与病人活动区分开布局。
设计考虑为放射医师安排内部工作区域,需要做影像检查的病人通过病人通道进入检查用房,与医务人员工作区完全分开,改变传统医院病人与医务人员使用同一通道的布局形式,避免了传统布局存在的相互干扰的弊病,这样病人有了良好的候诊环境,也改善了放射医师的工作环境。
3)二层由门诊,特检科、病理科,妇产中心,中心供应、及静脉配液中心组成。
中心供应室的布置严格遵循洁污分区分流的原侧,污染物品接收与清洁物品发放,分设不同出入口,污染物品接收后经分类清洗、打包、送入高压蒸气、消毒、取出验存直至发放。
整个过程均为单向流程,不回流交叉。
中心供应室采用机械排风系统。
以保证室内良好的工作环境。
4)三层设中心手术部,门诊手术、ICU及专用探视通道,实现人性化管理。
手术部采用清洁供应区的概念布置,做到洁污分流,分区明确,采用洁净与清洁通道梳状分开的多通道式布局方式。
分设清洁与污物专用梯,并同设在下一层的中心供应相联系。
物流采用单向流程,做到洁污分流。
手术部内设十九间手术室。
手术室面积造中,充分考虑各种必须装备的设备位置,同时也考虑一些可选用的先进装备的布置,固定设施的设置均便于控制方便使用。
无障碍操作,确保安全为原则。
现代化手术室内设备日新月异,因此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今后发展的可能。
5)三层为产房、四层为NICU及新生儿病房
6)五层到十八层为病房楼护理单元。
每层为一个护理单元,每单元为50床,具备扩展至60床的空间,有独立的护士站。
每个护理单元设置一个公共卫生间,三部病床电梯,两部客梯,一部专用污梯,二部医护专用梯(包括洁梯),病房以三人间为主,卫生间设置在病房走廊一侧,既为病房争取了更大的采光面又不影响护士的巡视。
大部分病房朝南。
7)十九层为VIP病房。
3、建筑材料及立面。
1)造型设计遵循简洁、流畅、槊性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空间的阳光感、流动感、体量感。
在细部处理上充分体现材质的轻重、粗细、虚实的对比。
主楼体形舒展,配合着强烈规整的肌理,产生纯净、素雅的整体效果。
2)在主楼立面设计了规整的遮阳板,遮阳板挑出宽度随着梭型立面向两端逐渐变小,加强主楼舒展的感觉。
3)外墙:
无色透明LOW-E玻璃窗、花岗岩板、局部复合铝板饰面。
4)裙房及大堂柱饰面:
花岗岩板、局部复合铝板饰面。
5)楼地面:
6)公共空间:
花岗岩饰面;
医疗用房:
PVC医用地板;
楼梯、卫生间、厨房、食堂:
防滑耐磨地砖饰面
7)窗:
塑钢窗框;
功能用房门:
复合铝板饰面的夹板木门或木框玻璃门;
楼梯:
乙级防火门
8)内墙
公共空间:
大理石饰面;
有水房间:
贴艺术瓷砖;
其它:
乳胶漆
9)天花:
公共空间为铝合金扣板天花;
其它为硅钙板。
八、无障碍设计
本方案按《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进行无障碍设计,在入口、通道、电梯、卫生间等公共部分严格按规范设计,满足使用要求。
十、消防设计
1、总图
建筑物周围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在住院楼被侧广场作为消防登高面,远远满足规范大于1/4周长的消防要求。
消防控制中心设在高层建筑的一层,设有直通室外的出入口。
地下车库设7米的双车道,满足地下车库的疏散要求。
2、裙房区
裙房区包括门诊急诊急救、保健、医技等部分。
该区建筑均为三层,根据消防规范规定合理划分防火分区,和组织安全疏散系统,并通过防火卷帘解决门诊大厅与使用房间的分隔问题。
3、高层区
高层区包括各科室护理单元和办公培训,高度为约76米,。
高层主楼标准层每个护理单元划分成一个防火分区。
4、地下室
地下室按功能分区和规范规定合理布置,其设备用房、影像中心等用房按1000平方米一个防火分区设计;
汽车库按4000平方米一个防火分区设计,其人员疏散组织和车辆进出等均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名称
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项目建筑设计
用地位置
宗地号
用地单位
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总用地面积(m2)
122487
净用地面积(m2)
总建筑面积(m2)
80000
绿地面积(m2)
地上建筑面积(m2)
75000
容积率
地下建筑面积(m2)
5000
覆盖率(%)
建筑基地面积(m2)
绿地率(%)
45
道路广场用地面积
停车位(台)
地上
640
总病床位数
800(预留600)
地下
160
建筑高度(米)
75.80
建筑层数(层)
19
本期设计建筑子项主要特征
序号
名称
内容
备注
1
2
3
4
5
6
第六部分节能设计
一、设计原则
本建筑处于冬冷夏热地区,节能设计的主要原则是:
通过综合节能设计,降低采暖空调制冷能耗。
通过节能计算验证是国家规范要求。
二、节能设计主要措施
尽量控制建筑各朝向的窗墙面积比满足规范要求,同时采用铝合金断热型材及单层热反射玻璃,住院楼局部采用LOW-E中空玻璃,以减小外窗的采热系数和遮阳系数。
在满足窗户气密性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增加了开启面积,达到自然通风降温的效果。
在大面积开窗处增加水平及垂直遮阳构件。
外围护墙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加保温隔热层(保温砂浆或聚苯绝热板),保证外墙的传热系数满足规范要求,同时外墙面尽量多加采用浅色饰面材料(浅色涂料或面砖)。
屋顶处采用聚苯板作隔热材料,裙房屋面考虑,设置植草屋面降低屋顶传热。
空调机组采用变频式模化设计达到节能要求。
一切能耗设备均采用节能型产品,同时选用节水型洁具。
供配电,空调及照明系统由计算机自动化监管系统集中管理,以避免能源的分散消耗造成浪费。
第七部分环境保护
一、噪声控制
1、设计依据
根据本工程设计要则,土建、通风、水道管道、电气各专业提出的噪声源、设计资料和国家噪声设计标准、规范进行噪声控制设计。
2、设计采用的噪声标准与规范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3、环境噪声标准
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区域划分规定,本工程所处的区域环境为2级,从医院传至建筑边界处的噪声,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中II、IV类标准进行设计。
4、各类房间隔声减噪设计标准
按《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医院内声学等级为一级,即病房、医务人员休息室和手术室的室内允许噪声级、房间围护结构空气声隔声及楼板撞击声隔声均按一级标准设计。
5、机房值班室控制室噪声标准
医院内各机房值班控制室、室内允许噪声级按《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中设有电话的控制室设计。
6、主要噪声源和噪声级
冷冻机房:
水泵房:
生活给水泵(7.5kW)(6)台噪声级90~95dB(A)
消防水泵(4)台噪声级90~95dB(A)
门急诊医技楼
风机盘管噪声级40~50dB(A)
新风机组噪声级50~80dB(A)
组装式空调机噪声级50~85dB(A)
柴油发电机房:
柴油发电机组(500kW)噪声级108dB(A)
通风排烟机:
通风机噪声级60~85dB(A)
住院楼:
顶层电梯机房:
电梯起动设备噪声级80~85dB(A)
真空吸引泵房:
真空泵噪声级80~85dB
空压机房:
高效螺杆空压机噪声级80~85dB
7、噪声控制设计措施
1)防止空气传声和固体传声
本工程选用的水泵、排风机、冷却塔、空调通风机组等均采用低噪声高效率产品,并设计隔振支座基础,管道软接头措施,避免噪声源对医疗用房特别是病房的干扰。
住院大厅及病房走廊均设计吸声顶棚,平均吸声系数为0.3~0.4。
个别产生噪音大的机房,选用密闭隔声门,并设计吸音构造顶棚。
2)总体布置措施
在总体布置上,将噪声大的设备用房布置在地下层。
将对噪声干扰要求较高的病房布置在九层以上。
8、噪声控制予期效果
噪声控制后,各建筑配套设施排放的噪声传至医院建筑边界处,符合环境噪声标准的要求,即传至东南、西面建筑边界噪声,昼间≤60dB(A),夜间≤50dB(A)。
传至北三面城市道路边界噪声昼间≤70dB(A),夜间≤55dB(A)
控制后,下列各类房间室内噪声级均达到《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要求,即:
诊室、病房≤40dB(A)
医务人员休息室≤40dB(A)
手术室≤45dB(A)
机房值班室控制室内噪声≤70dB(A),达到《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的要求。
二、医用放射防护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国务院1989.10.24发布。
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GB8279-87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GB4792-84
放射性同位素工作的卫生防护细则(国务院)
2、放射防护的原则
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1977年第26号出版物提出放射防护的三条原则即是:
放射实践的正当化,放射防护的最优化个人计量限制。
我国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中,对工作人员和居民年计量当量限值,采用了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推荐的限值,为防止随机效应,放射工作人员受到全身均匀照射是的年计量当量不应超过50msv(5rem),公众中个人受到的年计量当量应低于5mSv(0.5rem)。
3、范围
放射科。
4、放疗中心
整体布局要求符合安全、卫生、方便的原则。
X线机房的面积,墙壁及门窗的防护厚度,机房内的通风及隔室装置,要求符合相应的防护标准。
本设计对放射科应用全分割式布局,工作人员走廊与患者走廊分开,X射线机房与操作时分开。
国家防护标准规定,机房室有足够的使用面积。
新建X射线机房,一般100mA以下的不小于24㎡;
200mA以上的可不小于36㎡。
多管头X射线机房面积可酌情扩大。
本设计最小的机房29.40㎡,大型X线机房37.50㎡均大于规定数值。
机房墙的防护厚度。
X射线机房的防护厚度,应保证在所预计的每周最大工作符合条件下,其周围区域的计量当量一周内不超过300μsv(30mrem)。
如公众中的个体成员在领进地区可能读过任何连续的时间,则要求每周的计量限制降低到100μsv(10mrem)。
国家防护标准规定为达到这一导出限值:
摄影机房有用线束朝向墙壁2mm前当量防护厚度
其它侧壁和天棚1mm铅当量
透视机房墙壁顶棚应有1mm铅当量防护厚度
本设计采用200厚砼墙体
机房门透视机房间0.5mm铅当量
摄影机房门1mm铅当量
控制室观察窗设铅玻璃
X射线机,CT、铒钯、机房采用墙体180厚实心粘土砖墙(或混凝土实心砌块墙)采用地面及顶板均为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墙体及顶板均采用专用防辐射涂料喷涂达到防护要求。
大型X射线机,CT的控制室观察窗为铅玻璃。
机房门2mm铅当量。
5、电磁波屏蔽
高频电疗、脑电图仪、心电图仪等产生电磁波或对电磁波敏感的医疗设备,启用房设计为六面体电磁波屏蔽。
观察窗设铜丝夹层。
大门为电磁屏蔽门。
6、污水处理
厨房排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至院区污水处理站。
医技楼放射性废水经衰变池处理后排入院区污水管道。
院区污水经院区污水管道收集直接排入化粪池。
化粪池出水经污水处理站二级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7、固体废物处理
1)病理垃圾处理
手术室、病理垃圾采用专门颜色标记的塑料袋收集。
集中后送至院外焚烧炉集中焚烧。
2)普通垃圾
一般不带传染性危险的固体垃圾使用专用污物垃圾袋收集。
集中后送到城市垃圾场处理。
8、卫生防疫
生活贮水采用不锈钢水箱,生活用水采用紫外线消毒器进行消毒。
消防水池内定期消毒。
公共卫生间内洗手盆的水龙头和小便斗的冲洗阀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手术室内的水龙头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9、废气尾气
柴油发电机组运行时产生的尾气,采用尾气净化装置净化后由内置烟管引至住院大楼天面达标排放。
厨房的油烟拟采用集气罩汇集,并经二组净化设施处理后,由内置烟管引至住院部大楼天面达标排放。
消供中心环氧乙烷尾气经净化处理后专用管开引至住院楼天面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