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虎的脚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21660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爬山虎的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爬山虎的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爬山虎的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爬山虎的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爬山虎的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爬山虎的脚设计.docx

《爬山虎的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爬山虎的脚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爬山虎的脚设计.docx

爬山虎的脚设计

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和图画纸。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

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引入:

认识这种植物吗?

对,它叫爬山虎。

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它呢?

它有什么特点吗?

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

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笔下的爬山虎的脚。

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

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你有什么感受?

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

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语:

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特点?

2.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3.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4.读了有什么感受?

(美)哪些地方写的美?

你喜欢哪句?

5.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

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6.老师指导读出美来。

可以采取师生引读和生生互读法,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形状美、颜色美和动态美。

7.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

(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b、脚的形状;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

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最好。

(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

(注意)

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

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

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

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

(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

(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

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

谁正确?

(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

你怎么知道的?

在什么地方见过它不同的爬的方式?

它不只往上爬,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

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什么密切关系?

结合植物与阳光雨露的关系谈)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

(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

(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

(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

(学生说)

4、阅读延伸:

本书26课: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板书设计:

爬      位置:

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   特点 样子:

像……像……(细丝)

虎      颜色:

嫩红(灰色)

脚 爬  触→巴→拉、贴(牢固

 

 

《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本节课为了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我设计时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时,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我运用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读、想、说的过程中,产生阅读的兴趣,主动参与阅读,并在阅读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

二、强化朗读训练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感受文章所蕴涵的情感的常用方法。

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创设了多种读的途径进行朗读训练。

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由读、个别读、评议读、默读、齐读……多种形式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参与到读中来,收到以读带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三、加强学科整合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我在教学“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这一问题时,我在引导学生的同时巧妙地采用板画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增强了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加强了学科间的整合。

四、合作互助、理解感悟

“主动探究”型阅读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每个学生既是老师,又是学生,既是提问者,又是答疑者,他们不断地转换角色,相互启发,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流露情感,发展语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如在教学本课难点时,我采用了多种方法,如板画、出示实物、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让学生在交流中创新思维,让他们自主发现、自主实践,激发了探求知识的热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使孩子们真正成为课堂中的小主人。

[教学目标]

1、解课文内容,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识和兴趣。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2、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爬山虎的特点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入境

师: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叶圣陶老爷爷的作品《爬山虎的脚》。

师板书课

题(生齐读课题)

师:

这节课你想解决哪些问题?

(生自由说)

(二)研讨点拨

1、学习第2自然段

师: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自然段,看看你从中能知

道爬山虎叶子的哪些知识?

师:

谁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自由汇报。

师:

“新鲜”这个词我们常用来形容什么?

在这里用这个词形容什

么了?

你感受到什么?

师:

“拂过”是什么意思?

如果把“拂”换成“吹”行不行?

为什

么?

(生体会一阵风拂过,一墙叶子的动态美)

师:

听了同学们的汇报,你觉得叶圣陶老爷爷笔下爬山虎的叶子怎么样?

(特别美)

师:

是的。

爬山虎的叶子确实很美,我有一个朋友还专门为爬山

虎的叶子做了一个小片子呢?

可是他没找到合适配音的人。

我说我的孩子们个个棒,找他们准行,怎么样。

片子老师已经带来了,想不想试一试?

(想)咱们先看一下片子,看看你能用哪些语句表达最合适。

师:

[播放课件]

(1)、叶子刚长出来嫩红的到长大变成嫩绿的过程。

(2)叶子长大后铺满墙的样子。

师:

谁愿意来试一试。

师放课件2-3名同学试着配音。

师:

[出示课件]按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看着非常()。

叶尖(),在

墙上铺得那么(),没有()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一阵风()过,一墙的叶子就()波纹,好看得很。

师:

指名填空。

师:

指导朗读,生评读。

师:

通过这一自然段的学习,孩子们的收获可真不少,表现也非常出色,

为了奖励你们,老师给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师:

[播放课件]生欣赏配乐图片

师:

从同学们的表情和赞叹声中,不难发现爬山虎的叶子非常美,爬山虎

的叶子如此之美,那他是如何在整面墙上来展示它的美丽的?

是谁的功劳?

生:

爬山虎的脚。

师:

对!

是爬山虎的脚。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的第3自然段,认识爬

山虎的脚。

2、学习第3自然段

师:

谁愿意把第3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你能听懂什

么?

(指名读。

师:

谁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

我知道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

师:

随意把脚画在茎上,是长在这里吗?

生:

不对。

是茎上长叶柄的地方。

师:

把脚画在叶柄上,这回画对了吧?

生:

不对。

应该画在叶柄的反面。

师:

把脚画在叶柄的反面。

边画边说,啊!

原来是长在这里呀!

你们怎么知

道得这样清楚呢?

生:

课文是这样写的。

师:

谢谢同学们,是你们教会老师读书的方法。

那么我们再仔细地把第3自

然段默读一遍,看看你还能读懂什么?

生:

我知道了脚的形状像蜗牛的触角。

师:

谁见过蜗牛?

(生举手)哇!

这么多同学都见过,那谁能告诉老师蜗牛

的触角是什么样的?

(生自由说)

师:

课前老师给同学们捉了一只小蜗牛,想看吗?

(想)我们来看一下,它

的触角与爬山虎的脚是不是相似。

师:

[播放课件]生作比较。

师:

请孩子们仔细观察,蜗牛的触角和爬山虎的脚是不是相似?

师:

什么相似?

(形状)

师:

通过学习第3自然段,同学们知道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

那么我们能不能再看着片子来为爬山虎的脚配音呢?

(能)

师:

谁来试一试。

(生试着配音)

师:

谁能不看书来给这段片子配音。

(2~~3名学生配音)

师: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观察了校园内的爬山虎,通过观察你认为爬山虎的

脚引人注意吗?

(不引人注意)这样不引人注意的爬山虎的脚叶圣陶老爷爷不仅发现了它的位置、形状、颜色,而且还发现了他是怎么爬上去的呢?

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第4自然段。

3、学习第4自然段

师:

小组合作学习

(1)画出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

(2)小组探讨爬山虎爬

墙的动作,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爬上去的?

孩子们可以把桌面当墙,也可以把同学的背当墙来爬一爬吧!

一会看谁“爬”的最精彩。

师:

谁来汇报一下,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有哪些?

(指名说)

师:

谁愿意到台前表演一下,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生在黑板上做动作,边说边做。

师:

怎样是巴住墙?

谁来演示一下。

(生做动作。

师:

你感觉的不错,小细丝变成小圆片巴住墙,就好象是小壁虎的脚上的

吸盘一样牢牢地抓住墙。

师:

谁还想到台前演示一遍,看谁“爬”的最精彩。

师:

我看到爬山虎的脚爬的可真好。

他得先触着墙,然后再巴住墙,细丝

由原来的直的变弯,拉住嫩茎,使它紧贴在墙上。

边说边板书:

触巴拉贴。

师:

请大家看大屏幕,再次体会一下爬山虎的脚是怎么爬的。

[播放课件]

师:

爬山虎可真了不起,为了生存,它不断地改变自己,使自己牢牢地巴在

墙上,而这一过程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完成的。

可见叶圣陶老爷爷是经过了认真而又持续不断的观察才看清的。

这种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4、学习第5自然段

师:

[出示爬山虎实物]

上课前有一名同学送我一根有爬山虎脚的茎,他想请同学们帮他认一认这

根茎上你看到的脚是触到墙上的呢还是没触到墙上的?

先请同学们猜一猜。

(是或不是)究竟谁猜得对呢?

请孩子们快速浏览第5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