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班集体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4957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和谐班集体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和谐班集体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和谐班集体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和谐班集体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和谐班集体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和谐班集体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

《和谐班集体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和谐班集体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和谐班集体结题报告文档格式.docx

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自从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学校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是确保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建设,创建文明和谐校园,才能推动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2、现代学校教育的需要

首先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不仅成年人需要心理救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也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

从轰动一时的“马加爵”事件,到令人唏嘘的轼师事件,一幕幕的校园暴力、血腥事件不绝于耳。

这不得不让我们认真思考我们的学生到底是怎么了?

也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

教育除了传播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培养健康的人格和情感,要从道德引导、法制教育、科学管理和人文关怀等多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健康、和谐的心理;

培养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和谐相处,和谐发展。

其次学校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班集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战场,只有学校的各个班集体能和谐健康地发展,班集体中的各个主体之间能和谐相处,构建和谐校园才具有实质性。

因此,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构建和谐校园,唱响和谐主旋律的主阵地,它对校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3、本校教育实践的需要

我校是相对落后的农牧区学校,学校的少数民族比例较大,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习惯导致了孩子们在相处的过程中难免发生一些小摩擦,同时,很多家长文化素质较差,教育理念落后,对子女的教育观未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

他们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培养目标单一。

自从孩子入小学以来,学习成绩好成了大部分家长对子女唯一的要求。

也就使许多家长弱化了对孩子的其它教育,滋长孩子任性的不良品质。

(2)教育方式单一。

在溺爱型的家庭中,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犯了错误则纵容包庇,使孩子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

在粗暴型家庭中,当孩子达不到家长心目中的目标时,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大打出手,使亲子无法正常沟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与思考,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环境下,构建和谐班集体是十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旨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更富人情味的教育方法,营造团结和谐、心理相容、奋发向上的班级心理环境。

同时,给孩子打造一片“和谐绿洲”,促使他们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和谐环境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总课题组《和谐德育论》、《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各学段《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实践导论》等著作中的理论要点。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关理论

胡锦涛主席对和谐社会六大特点的论述,其主要观点是: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3、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等的有关教育理论

马卡连柯认为:

班集体是基层集体的一种,存在于学校之中;

班集体是有目的的个人集合体;

班集体是拥有集体的机构,有受集体委托的全权代表人的组织存在;

班集体是其成员在日常公务、友伴交往、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经常处于团结一致的统一体。

4、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有关教育理论

夸美纽斯认为:

“人的本身里外都是一种和谐。

”人的身心是和谐发展的内在基础。

按照教育规律,学校教育就是要创设教育情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实现个性与社会的和谐。

使和谐社会成为由和谐的人组成的社会,也使和谐的人成为和谐社会的合格成员。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

构筑学习共同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地情感态度,实现与新课程的密切结合,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与途径

1、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和谐

作为班主任,刚接到一个新班,面对几十个陌生的学生,你怎样与他们沟通、相处呢?

首先要与他们构筑一道互信的桥梁,然后融入到他们中间去,利用二到三周的时间,把学生的名字与其人对上号,让学生感觉到班主任心中有他们,这样学生心中才会有班主任,在这样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会主动向班主任反映情况,诉说他们的想法,才有可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和谐离不开三种意识——爱生意识,平等意识,公平意识。

《新时期师德修养》一书中这样论述道“由于教师教育教学的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师对于学生的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教师对待学生的道德中,大而言之,主要涵盖着教师的爱生意识、平等意识、公平意识。

”这对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情感以及进而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

作为任课教师应该以第一人称的身份与学生相处,绝不能以第二人称自居,有的任课教师走到班上对自己的学生说话时总是说“你们班”或“你们班的学生”怎么样,学生听到这种语言一下子就觉得师生之间有一道鸿沟,无形中就给师生间的交流设置了一道无形的墙,无意识地阻碍师生关系得和谐发展。

一个成功的任课教师走到自己的班上面对学生总是说“我们班”或“我们班的同学”怎么样,学生听到这样的语言,就觉得师生之间十分亲近,师生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是奏响师生关系和谐旋律的前奏。

师生之间要和谐,任课教师要学会宽容,用一种博大的爱去接纳他们。

学生犯了错误,因为学生是容易犯错误的,老师要宽容他们,耐心教育他们改正缺点,而不是一味惩罚。

雨果曾经说过——比陆地更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老师要学会宽容,就必须要有比天空更广阔的胸怀,去包容孩子们的一切,用爱的阳光去温暖孩子们健康成长。

3、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之间的和谐

班主任虽然是一个班的核心,但是没有任课教师的配合与支持,是不能构建和谐班集体的,教育也是不会成功的。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和谐主要表现在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理解,共同完成等方面,在这些方面班主任应该表现得更主动一些,但是任课教师也必须有一种主人翁的意识,要有一种责任感,更需要一种团队精神。

只要任课教师以班主任的姿态面对所教的学生,他就成功了一半。

在学校我常常听到某任课教师对班主任说“你们班”或“你们班的学生”怎么样。

听到这种语言,作为班主任很难受,这样不自觉地,任课教师把自己当成了“局外人”,其实这不好,作为任课教师只要你在哪班任课,那班就是你的自己的班,学生就是你自己班的学生,这样学生会亲近你的。

班主任应该主动与本班的任课教师随时取得联系,随时沟通,当然任课教师也应该随时向班主任交换信息,共同出谋划策管理好本班,教育好本班学生。

4、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和谐

班主任要教育好本班的学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参与。

《新时期师德修养》一书这样论述道:

“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没有家长的密切配合,如果不和家长团结协作,就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要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双方密切的合作与努力,帮助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班主任与家长的和谐主要表现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等方面,尤其是班主任“尊重家长”更为重要,这是班主任与家长产生和谐的基础与前提。

我国在1997年8月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就明确写道:

教师要“尊重家长。

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

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不训斥、指责家长。

”是国家首次将“尊重家长”列为独立的一个大条目,这说明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家长在儿童教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经开始重视到教师应具备与家长进行合作的职业道德素养。

5、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

怎样才能使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和谐呢?

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学会相处是关键。

这要充分利用好班委会和团委会的干部,让他们唱主角,带动全班同学向和谐健康方向发展。

班主任要教育他们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合作。

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

学生之间发生的一些小纠纷和小矛盾就由班干部和团干部去处理,必要时班主任要协助他们干好这方面的工作。

这样既锻炼了干部的处事能力,又为班集体的和谐做出了贡献。

6、充分利用好班会课唱响和谐旋律

班会课除了指导学生填好成长记录和进行健康教育外,还随时针对班上不和谐的现象,召开这方面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参与,要求他们事先准备好材料,然后在班会课上发言讨论、各抒己见,之后班主任作正面引导,最后还要求他们写出心得体会。

这样既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的能力。

总之,作为班主任老师要充分认识到和谐的重要意义,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去实践,努力构建和谐的班集体,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会有它不可估量的价值。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主题教育法、专题讲座法、问卷调查法。

具体做法:

1、主题教育法:

每周进行主题班会,班会有教案,活动有方案,认真做好主题教育,在主题教育中,打破以前的班会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

2、专题讲座法:

每学期我校都会邀请相关专家来我校进行讲座或授课,把优秀德育课请进来,对我校师生进行教育。

3、问卷调查法:

给学生一个吐露心声的平台,聆听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能够有针对性的去实施相应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能够看出我们那些工作做的不到位,也是一个监督的平台。

七、课题研究的实施

我们本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创设班级愉快合作的学习环境、友爱融洽的人际关系环境和优美文明的班级环境等方面来建构和谐班集体,同时以构建合力协作的家庭环境作为外围支撑,让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

(一)创设“硬环境”,熏陶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我们学校主要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模式,学生在教室里上课、交往,度过在校的大部分时间。

而班级和谐、整洁、富有教育因素的硬环境,能让人产生积极健康的心态,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有利于唤起学生对班级的热爱,发挥学生自我的潜能。

我们以全校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宗旨,及时将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的内在联系相结合,充分挖掘其中所包含的心理因素,使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情感和方式与人交往,从而达到陶冶性情的作用。

1、让“每一个角落”说话

(1)创新墙饰

利用教室墙壁的文化因素去陶冶感染学生,让教室四周的墙壁生动、直观、真实地再现师生、生生之间近距离的“对话”。

在墙饰上寄托孩子们的心愿,宣泄情感需求,就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来实施教育,甚至让每块墙壁都会说话”来优化班集体心理环境。

我们在每个班级外面制作了“班级之星”和“班级风采”的宣传栏,用于监督学生的各个方面如:

卫生、纪律等;

“班级风采”是展示学生们的个性才艺的平台。

(2)创设图书角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文化传承的通道,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班级中建立图书角,引导孩子们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充分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让书香飘满班级中,是学生到达知识希望彼岸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无形力量。

(3)创建雏鹰争章台

在教室里设立雏鹰争章台,

2、让“每一件物体”闪光

为了让班级中每一件物体都有它的价值,我们对桌椅实行承包,责任到人,每位孩子有自己的课桌和板凳,每次活动让他们自己看管好自己的课桌和板凳,增强孩子们的责任意识;

教室门窗、地面的保洁,分工到人,定期打扫清洗,促进学生的卫生保洁意识;

清扫教室的用具,整齐地摆放在规定位置。

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也在无形中消除了身上懒惰、娇气、依赖等不良心理倾向,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二)创造“软环境”,激荡心灵

班级是一个浓缩的社会,教师和学生作为这个小社会的主体,在相互交往中形成了有自己班级特色的人际关系和班级风格,这对其中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影响是巨大的。

因此,我们努力营造班级心理“软环境”,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1、共铸班风

良好的班风,是一股巨大的潜在教育力量,会使班集体创建出一种群体舆论和行为指南,对班级成员起着熏陶、感染作用,有助于形成乐观开朗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因此要我们根据我校学生的发展规律,一方面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共铸文明向上的良好班风,构筑积极向上的班级心理环境。

(1)榜样导向

作为一名教师,其本身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行为的折射性是挺大的。

特别是小学生,教师是孩子心目中最崇高、最具威信的榜样,教师的思想道德、态度以及行为等,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再加上他们没有足够的理性知识去辨识老师言行可能存在的不合理,模仿性是很强的。

因此,教师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有效地发挥教师对形成班风的外力作用。

(2)舆论导向

良好班风的形成离不开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健康的舆论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

在班级里树立正气,抵制和反对错误的言论和行动。

好人好事及时表扬,发现问题马上处理。

让学生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是受欢迎的;

什么是错误的行为,是不受欢迎的。

对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童谣。

它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对儿童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玩具、图书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高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利用观看多媒体电教片的形式进行感化教育,这些学生的叛逆心理较强,所以要减少语言上的过激教育,要用实际的事件去让他们自己感受。

(3)管理导向

自主管理是一种符合现代学生身心发展和能力水平的管理模式,也是新课程理念要求相适应的管理模式。

在班级管理中,通过学生对班级的自我管理,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精神,锻炼了学生的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在某些活动中锻炼他们,让他们自己去组织,让他们也为良好班风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

2、沟通心灵

缺乏心理沟通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在平等的人际交往中实现和谐融洽的心理沟通,是搭建起优化班级心理环境的桥梁。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建立良师益友的新型师生关系。

让学生感到与老师交流安全、放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学生的心灵之声,从而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尊重。

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倡“当仁不让于师”,作为老师应该尊重学生。

所谓尊人者,人尊之,也是这个道理。

师生间平等的人格关系的建立必将推动着师生关系的发展。

同时,教师之间也要相互尊重,尽量避免矛盾的发生,尤其不能在学生面前争吵,要做好榜样。

关心。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首先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

赏识。

低年级的学生,尤其喜欢赞赏他们的老师,喜欢与这些老师交流,倾诉自己的心声。

因此,我们要注重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地赏识学生的长处和优点,特别是面对自卑的孩子,妥善地运用欣赏、夸奖和鼓励,甚至采用“透支”赏识,让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情绪中,改善与老师的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宽容。

成长是个不断出错的过程,孩子犯了错,“严惩不贷”的功效只是暂时的。

反之,我们用发自内心的宽容与信任取代严厉的训斥,让他们在宽松的心理氛围中沟通认识,改正错误。

而面对童心未泯的孩子,我们的每一次宽容与信任,都可能创造出一个奇迹。

(2)建立和谐的生生关系

人是生活在各种人际关系中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班级中度过,同学之间的交往是他们人际交往中最直接、最频繁的交往。

他们总是希望有人与自己交流,从而摆脱孤独与寂寞;

希望参与具体活动,希望加入某一集体,并为之所接纳,从而获得归属感。

这样,快乐时有人与他分享,痛苦时有人分担,迷茫时有人指点,困难时有人给以帮助,忧伤时有人来安慰,气馁时有人来鼓励。

良好的生生关系,不仅有利于生活、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合作、和谐的生生关系。

3、充实活动

班级体良好的心理氛围,主要是通过集体中共同活动与交往,在集体目标、心理情绪相互认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由此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化活动,比如每年春季的放风筝比赛,爬山比赛,建校劳动等活动中设立团体奖,让学生在班集体活动中增强自信,感受自豪,并在积极的情绪中获取知识,增强能力,发展个性,营造一个健康向上、和谐奋进的班集体。

(三)创建“家校平台”,共同推动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对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其他环境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低段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推动。

为了发挥家校合力的作用,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我们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深入开展:

1、开展感恩教育家长会

开展感恩教育家长会是学校教育向家庭社会延伸的信息交流平台。

利用每学期的家长会开设感恩教育内容,打破以往单纯的家长会形式,让家长参与到创设的情景游戏中,从中学会如何和孩子们交流,给家长们提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小故事大道理、家教锦囊妙计等。

通过交流、学习、宣传,不仅能提升家长共同关心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而且传播了家庭、学校教育的鲜活经验。

2、建立成长档案

成长档案是家长和教师记录孩子的一个过程。

我们在成长档案中设置了一些有关学生教育的栏目。

通过成长档案的记录,能让家长比较系统地看到孩子的变化和学校的教育,同时我们要亲请家长配合记录家庭教育的一些情况,使校内外教育得到一致。

 

八、课题研究的成果

理论成果

1、确立了和谐班集体的基本理念

“和谐”,词典上的含义为:

配合得匀称适当。

和谐的社会形态一直是人类社会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

从孔子的“和为贵”、孟子的“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到康有为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无不体现了先哲们对和谐社会的热切追求。

和谐的社会必定要有和谐的教育;

教育不和谐,社会肯定不和谐。

班集体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具有大家认可的进步目标,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机构,有健康的集体舆论和严明的集体纪律。

因而是一个有着特殊的具有自我教育与发展能动性主体。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优秀的研究人员在吸收原苏联集体教育理论和西方小群体理论的基础上,对现代教育班集体的科学理论体系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探索,建构了现代教育班集体的理想模型。

他们研究的着眼点就在通过班集体的实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我校构建和谐班集体的研究,可以说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站在时代发展的新高度,将原有班集体理论纳入教育现代化的轨道,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为指针,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着重研究构建和谐班集体过程中新型的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生生关系产生过程,构建和谐班集体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性以及和谐班集体的构成要素和动态变化过程。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明确了:

和谐班集体就是从“以学生发展为本”出发,营造一种和谐、平等、民主、使人身心愉悦、积极向上的学习共同体,从而给学生以良好的文化熏陶与滋养,使其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并为他们将来能有机地融入现代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合格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和谐班集体具有和谐、平等、民主、宽容的育人氛围,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师师关系、生生关系,能铸就个性化的集体气质和文化品位。

在这样的集体里,学生们都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他们的个性特长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这样的集体中,学生的德、智、体、美各方面都能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他们的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培育和弘扬。

和谐的班集体是一个涵养健康人格的绿色氧吧。

能“以集体的力量创造真善美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和谐的班集体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课程资源。

师生在“共教、共学、共生活”的过程中,引领班集体健康和谐地向前发展,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陶行知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目标。

和谐的班集体是一个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有效载体。

学校通过构建和谐班集体这一平台,进一步增加学校文化底蕴,发展学校特色,促进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同步增长。

2、形成了班级和谐评价机制

(1)为了建立和谐班集体发展性、积极性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在课题研究和教育教学中的导向作用,我们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借鉴某些优秀评估的理念,将这些评估标准引入了和谐班集体建设中,用以衡量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