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1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4808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1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1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1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1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1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12文档格式.docx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1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12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项复习教案12文档格式.docx

”使兵围之。

豫让曰:

“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

”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

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

“吾可以下报智伯矣!

”遂伏剑自杀。

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史记·

刺客列传》)

1.对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赵襄子最怨智伯(抱怨)

A.

  襄子如厕(到,前往)

居顷之(居住,住下)

B.

     委质而臣事襄子(通“贽”,进见之礼)

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列罪状以责之)

C.

     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埋没,遮掩)

今日之事,臣固伏诛(服罪)

D.

     则虽死不恨(仇恨,痛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①则吾魂魄不愧矣②欲为智伯报仇

  ③左右欲诛之④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其友为泣曰

不足为外人道也

B.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D.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4.对下面四个句子分句间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②襄子如厕,心动

  ③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④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A.①②相同B.③④相同C.①③相同D.②④相同5.关于文章内容的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豫让信奉“士为知己者死”的人生信条,智伯对于他有知遇之恩,所以他想方设法要为之复仇。

对于这种“义”,赵襄子也是赏识的。

  B.豫让改名换姓,入赵襄子宫中修治厕所领着刺客埋伏在其中,但被赵襄子发现,未能成功。

  C.豫让埋伏在赵襄子出行必经的桥下企图行刺,又被擒获。

这一次遭到襄子的严厉斥责:

“你这是自以为得计啊,我不再放过你了。

  D.豫让伏剑自杀前作了最后一搏,三次跳起来向赵襄子扑去,但只是刺破了赵襄子的衣裳,最终未能替智伯报仇。

6.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A.“怨”:

“痛恨;

B.“居”:

相隔、间隔,“质”:

身体、自身;

D.“恨”:

遗憾。

2.B(“左右”指君王的随侍近臣;

“众人”谓普通人、一般人。

3.B(介词,“凭着”/连词,用如“而”,表示承接关系;

A.介词,“对”“向”;

C.连词,表示逆接,可译为“原来”;

D.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4.D(②④均为承接关系,①为因果关系,③为并列关系。

5.A(B.“领着刺客埋伏在其中”不符合文意;

C.赵襄子所说斥责之言不符合文意;

D.关于豫让“最后一搏”的具体表述不符合文意。

6.

(1)但是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打算使做臣子而心怀二意来侍奉自己君王的天下后世之人问心有愧啊。

(2)至于智伯,像对待国家栋梁一样对待我,因此我就像国家栋梁(报效君上)一样报效他。

【参考译文】

  豫让是晋人。

过去曾经侍奉范氏、中行氏,但并不出名。

他转而离开侍奉智伯,智伯对他很是尊重宠信。

智伯讨伐赵襄子时,赵襄子与韩、魏两家合谋灭了智伯;

灭智伯之后三家瓜分了他的地盘。

赵襄子最痛恨智伯,将他的脑壳施以油漆之后作为饮酒之器。

豫让逃到山中,发誓说:

“咳!

士人应该为知己者效死,女子则为喜欢自己的人打扮。

现今智伯赏识我,我一定要替他复仇而万死不辞,来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我的灵魂才能无憾无愧!

”于是他改名换姓扮作刑徒,入赵襄子内宫修治厕所,怀中藏着匕首,打算刺杀赵襄子。

赵襄子到厕所去时,内心有所警觉,让人拿下修治厕所的刑徒讯问,原来是豫让,怀中藏着兵器,说:

“我要替智伯报仇。

”侍卫随从们打算杀了他,但襄子说“他是个仁义之人,我且网开一面吧。

再说智伯死后没有后裔,他的臣子却打算替他报仇,这是天底下难得的贤者啊。

”最终放了豫让。

  过了不久,豫让在身上施油漆造成恶疮,吞下炭块使声音喑哑,使别人看不出自己的本来模样。

在街市上行乞,连他的妻子也认不出他。

去见朋友,朋友认出了他:

“你不是豫让吗?

”豫让回答:

“正是。

”朋友对着他掉泪说道:

“凭着您的才干,委身而侍奉襄子,襄子必亲近宠幸你,亲近宠幸你,那么你就能够做你想做的事,难道不是易如反掌吗?

何必然摧残自己,想以这种方式求得报复襄子,不是实在太难了吗?

”豫让说:

“委身臣事他人却谋求杀了他,这是心怀二意以侍奉自己的君上啊。

再说我要做的事是极其困难的!

但是我这样做的原因,是打算使做臣子而心怀二意来侍奉自己君王的天下后世之人问心有愧啊。

  朋友离开后不久,襄子要出行,豫让潜伏在他要经过的桥下。

襄子到了桥头,马受惊了。

襄子说:

“这一定是豫让(埋伏在此)。

”派人拿问,果然是豫让。

于是襄子就指着豫让说:

“您不是曾经侍奉范氏、中行氏吗?

智伯将他们都灭了,你却不替他们报仇,却反而委身做智伯之臣,智伯也已经死去了,但你为什么偏偏要如此迫切地替他报仇呢?

“我侍奉范氏、中行氏,范氏、中行氏都像看待常人那样对待我,因此我就像常人那样报答他们;

至于智伯,像对待国家栋梁一样对待我,因此我就像国家栋梁(报效君上)一样报效他。

”襄子感慨叹息,流着泪说:

“豫让先生啊,您为智伯尽忠,已尽到了君臣的名分,而我宽恕先生也已经够了。

先生您好自为之吧,我不再释放你了。

”让士卒将豫让围了起来。

豫让说:

“我听说圣明之主不埋没他人的美德,忠臣有为君臣大义而死的义务。

先前你已经宽免了我,普天之下没有谁不称颂你的美德。

今天这事,我当然认罪,但是我希望得到你穿的衣裳用剑刺击,用来表达我替智伯报仇之意,那么我虽死而无遗憾。

我并不敢奢望,只是斗胆说说我的心里话。

”于是襄子深深地赞许豫让,就让人拿着衣裳给豫让。

豫让拔剑三次跃起击刺襄子之衣,说:

“九泉之下我可以报答智伯了。

”于是用剑自杀了。

豫让赴死之日,赵国志士听说了,全都为豫让而泪流滂沱。

 

(二十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李勉,字玄卿,郑王元懿曾孙也。

勉幼勤经史,长而沉雅清峻,宗于虚玄,以近属陪位,累授开封尉。

时升平日久,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号为难理。

勉与联尉卢成轨等,并有擒奸搪伏之名。

至德初,从至灵武,拜监察御史。

时关东献俘百余,诏并处斩,囚有仰天叹者,勉过问之,对曰:

“某被胁制守官,非逆者。

”勉乃哀之,上言曰:

“元恶未殄,遭点污者半天下,皆欲澡心归化。

若尽杀之,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肃宗遽令奔骑宥释,由是归化日至。

勉以故吏前密县尉王啐勤干,俾摄南郑令,俄有诏处死,勉问其故,乃为权幸所诬。

勉询将吏曰:

“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

”即停诏拘啐,飞表上闻,啐遂获宥,而勉竟为执政所非,追入为大理少卿。

谒见,面陈王啐无罪,政事条举,尽力吏也肃宗嘉其守正,乃除太常少卿。

王啐后以推择拜大理评事、龙门令,终有能名,时称知人。

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大历四年,除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

番禺贼帅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阻洞为乱,前后累岁,陷没十余州。

勉至,遣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翎饼力招讨,悉斩之,五岭平。

前后西域舶泛海至者岁才四五,勉性廉洁,舶来都不检阅,故末年至者四十余。

在官累年,器用车服无增饰。

及代归,至石门停舟,悉搜家人所贮南货犀象诸物,投之江中。

十一年,汴宋留后田神玉卒,诏加勉汴州刺史、汴宋节度使。

建中四年,李希烈反,以他盗为名,悉众来寇汴州。

勉城守累月,救援莫至,谓其将曰:

“希烈凶逆残酷,若与较力,必多杀无辜,吾不忍也。

”遂潜师溃围,南奔宋州。

诏以司徒乎章事征。

既至朝廷,素服请罪,优诏复其位,勉引过备位而已。

无何,卢杞自新州员外司马除澧州刺史,给事中袁高以杞邪佞蠹政,贬未塞责,停诏执表,遂授澧州别驾。

他日,上谓勉曰:

“众人皆言卢杞奸邪,朕何不知!

卿知其状乎?

”对日:

“天下皆知其奸邪,独陛下不知,所以为奸邪也。

”时人多其正直,然自是见疏。

累表辞位,遂罢知政事,加太子太保。

贞元四年卒,年七十二。

勉坦率素淡,好古尚奇,清廉简易,为宗臣之表。

善鼓琴,好属诗,妙知音律,能自制琴,又有巧思。

及在相位上二十年,禄俸皆遗亲党,身没而无私积。

其在大官,礼贤下士,终始尽心。

以名士李巡、张参为判官,卒于幕,三岁之内,每遇宴饮,必设虚位于筵次,陈膳执酹,辞色懂恻,论者美之。

或曰:

“勉失守梁城,亦可贬也。

”议者曰:

“不然。

当贼烈之始乱,其僳悍阴祸,凶焰不可当,天方厚其毒而降之罚。

况勉应变非长,援军莫至,又其时关辅已傲扰矣,人心已动摇矣。

以文吏之才,当虎狼之队,其全师奔宋,非量力之耻也。

与其坐受丧败,不犹愈乎!

”(节选自《旧唐书李勉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人多其正直多:

称赞

B.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资:

资助,辅助

C.悉众来寇汴州寇:

进犯,侵犯

D.卢杞自新州员外司马除澧州刺史除:

清除、去掉

2.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啐遂获宥,而勉竞为执政所非

②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B.

①勉乃哀之。

上言曰

②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C.

①是驱天下以资凶逆也

②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

①时升平日久,且汴州水陆所凑,邑居庞杂,号为难理

②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3.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勉是唐朝宗室,有政治远见,在灵武任监察御史时,认为对俘虏不应全部处斩,应该让他们洗心向善,归于王化,否则就是把天下的人都推向敌人。

B.李勉爱惜人才,认为他的老部下王啐勤奋能干,让他代理南郑县令,当王啐遭到诬陷,被皇帝下令处死时,他停止执行诏令,奏表上报皇上,使王啐获救。

C.李勉在广州时,海上贸易开通才四、五年,到李勉离任时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

他生活简朴,为政廉洁,离任时,他把家人携带的南货犀角、象牙等物,全都投入江中,更为难得:

D.李勉任汴州刺史、汴宋节度使时,李希烈来寇汴州,他守城累月,救援莫全,只好潜师突围,丧失了汴州。

朝廷用担任司徒平章事这个职位的名义把他召回朝廷。

李勉回到朝

廷,穿上白衣请罪。

4.联系全文,下列对文末一段评论的理解,小正确的一项是

A.李勉做大官时能够礼贤下士,尽心不变,世人多有称赞之词。

B.李勉在守梁城时不擅应变,加上援军没有到,关中人心已经动摇,李希烈的军队过于强大,导致梁城失守。

C.议者认为李勉守城失败和带队伍逃奔宋州相比,是一种很大的耻辱。

D.作者对李勉的性情、为人和为官方面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同时认为梁城失守实属无奈。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方藉牧宰为人父母,岂以谮言而杀不辜乎!

__________

(2)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勉降礼于己,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

_________

 

6.把下列文段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

谈沧溟之广,以为知海,不如沽客之一瞥;

疏八珍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古微堂内售·

学篇》)

______

1.D(除:

任职)

2.C(以①来,连词;

②用、拿,介词。

A、而:

然而,表转折。

B、于是,就,副词。

D、况且而且,连词)

3.C(“海上贸易开通才四、五年,到李勉离任时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说法有误。

李勉到任时,每年来广州的船只有四、五艘,他到任后的几年,每年来广州的船已达四十多艘。

4.C(意思反了,议者认为李勉带队伍逃奔宋州与守城失败相比,不是量力而逃的耻辱)

5.

(1)圣上正依靠地方官为民众的父母,怎能因为有人说坏话而杀无罪的人呢?

(2)肃宗将重用李勉,适逢李辅国受宠任,他想让李勉降低礼节面见自己,李勉不为他

屈服,结果被李辅国排抑。

6.译文:

翻阅五岳的地图,就以为知道了山,(其实)还不如樵夫(在山上)走过一趟;

能高谈大海的广阔,就以为了解了海,(其实)还不如航海商人看上一眼:

能分条说明八种名菜的菜谱,就以为知道了菜的滋味,(其实)还不如厨师尝过一口。

(“披”、“一足”、“沽”是翻译要点,)

【参考译文】

李勉,字玄卿,是郑王李元懿的曾孙。

李勉幼年勤读经史,长大后沉静文雅、清正严峻,崇尚玄虚。

因皇亲陪位典礼,历任至开封县尉。

当时天下太平已久,况且汴州是水陆交通的汇合处,民居庞杂,号称难治。

李勉与同任县尉的卢成轨等人,都有擒拿奸邪、揭发恶事的名声。

至德初年,随肃宗到灵武,拜官监察御史。

当时关东献上俘虏百余名,诏书命一并处以斩首。

有一个囚犯仰天长叹。

李勉过去问他,他回答说:

“我被威胁不得不在那里任官,不是反叛者。

”李勉于是哀怜他,上言说:

“首恶尚未灭绝,受玷污为这官的人居天下之半。

他们都想洗心归化。

如果将他们杀尽,就等于是驱赶天下人去资助凶人奸逆了。

”肃宗急命驰马前往宽释,于是每天都有归化者前来。

李勉因为他的旧吏前密县县尉王(啐)勤勉干练,让他代任南郑县令。

不久有诏书命将王(啐)处死。

李勉询问原因,才知是被权贵们诬陷。

李勉对众将吏说:

“圣上正依靠地方官作为民众的父母,怎能因为有人说坏话而杀无罪的人呢!

”于是停止实行诏令,同时拘禁王(啐),迅速递表奏给肃宗。

王(啐)于是得到宽宥,然而李勉竟然受到执政者的非难,催促入朝担任大理少卿。

谒见肃宗时,李勉当面陈述王(啐)无罪,说他处理政事很有条理,是个尽力的官吏。

肃宗嘉许他的恪守正道,于是授官太常少卿。

王(啐)后来、因有推究演绎的才能,拜官大理评事、龙门县令,最终享有能吏的名声。

当时人称赞李勉有知人之明。

肃宗将重用李勉,适逢李辅国受宠任,他想让李勉降低礼节面见自己。

李勉不为他屈服,结果被李辅国排抑。

大历四年,授广州刺史,兼岭南节度观察使。

广州盗贼首领冯崇道、桂州叛将朱济时等依据山洞为乱。

前后数年,攻陷十余州。

李勉到任,派遣大将李观与容州刺史王翻合力征讨,全都斩杀,五岭平定。

在这前后西域泛海而来的船舶一年才四五艘,由于李勉性情廉洁,有船舶来全都不检查,因此到他在任的后几年,一年来船四十余艘。

在任数年,没有增加车服与用具。

到离任返京,在石门停船,将家人贮藏的南货犀角象牙等财物尽数搜出,投进江中。

大历十一年,汴宋节度留后田神玉死。

诏书加李勉官为汴州刺史、汴宋节度使。

建中四年,李希烈反,以征讨其他盗贼为名,倾其全军来攻汴州。

李勉守城数月,援兵不至,李勉对他的大将们说:

“李希烈凶恶反逆,十分残酷,如果与他较劲,必然有许多无辜者被杀害,这是我不忍心看到的。

”于是悄悄率军突围,南奔宋州。

诏书以司徒、平章事征李勉入朝。

勉到朝廷后,穿白衣请罪。

诏书宽恕,恢复他本来的职位,但李勉只是引咎自责、在位充数而已。

不久,卢杞自新州员外司马授澧州刺史。

给事中袁高认为卢杞奸邪败政,贬官尚不足以抵塞罪责,停罢诏书持表不发。

于是援卢杞为澧州别驾。

一日,德宗对李勉说:

“众人都说卢杞奸邪,朕怎么不知道!

你知道他的罪状吗?

”李勉回答:

“天下都知道卢杞奸邪,唯独陛下不知道,这正是他的奸邪之处。

”当时人称赞他的正直,然而从此被德宗疏远。

屡次上表辞去职位,于是停罢知政事,加官太子太保。

贞元四年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李勉性情坦率素淡、喜好古风、崇尚奇异,为政清廉简易,是宗室大臣的表率。

善于鼓琴、爱好写诗,精通音律,能自己制琴,又有巧思。

等到地处相位,近二十年,俸禄都送与亲友,身死而没有私下积蓄。

他在做大官时,以礼接待贤士,始终尽心不变。

任用名士李巡、张参为判官,直到他们死于幕府。

三年之内,每当宴饮时,一定在宴席上虚设二人座位,摆上膳食洒酒祭奠,言辞容色凄枪忧伤,舆论赞美此事。

有人认为:

“李勉失守汴州,也应该批评。

”议论的人说:

“不是这样。

当贼李希烈开始作乱,骠悍阻险肆为祸害,凶焰不可抵挡,上天正要加重他的毒害而降罚于天下。

何况李勉不擅于应变,援军也不到。

又当时关中已开始受骚扰、人心已经动摇了。

以文吏的才能,面对虎狼般军队,他能保全队伍南奔宋州,就算不上量力而逃的耻辱。

与其守城遭受丧败,不是这样更好一些吗?

(二十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

陈轸者,游说之士。

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

“轸重币轻使秦、楚之间,将为国交也。

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轸自为厚而为王薄也。

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

”王谓陈轸曰:

“吾闻子欲去秦之楚,有之乎?

”轸曰:

“然。

”王曰:

“仪之言果信矣。

“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士尽知之矣。

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曾参孝于其亲而天下愿以为子。

故卖仆妾不出闾巷而售者,良仆妾也;

出妇嫁于乡曲者,良妇也。

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

忠且里弃,轸不之楚何归乎?

”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居秦期年,秦惠王终相张仪,而陈轸奔楚。

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过梁,欲见犀首。

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与张仪不善。

犀首谢弗见。

轸曰:

“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

”犀首见之。

陈轸曰:

“公何好饮也?

”犀首曰:

“无事也。

“吾请令公厌事可乎?

“奈何?

“田需约诸侯从亲,楚王疑之,未信也。

公谓于王曰:

‘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愿谒行于王。

’王虽许公,公请毋多车,以车三十乘,可陈之于庭,明言之燕,赵。

”燕、赵客闻之,驰车告其王,使人迎犀首。

楚王闻之犬怒,曰:

“田需与寡人约,而犀首之燕、赵,是欺我也。

”怒而不听其事,齐闻犀首之北,使人以事委焉,犀首遂行,三国相事皆断于犀苜。

轸遂至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项是()

A.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恶;

厌恶

B.不出闾巷而售者售:

买入

C.吾请令公厌事可乎厌事:

担任很多的事

D.行道之士尽知之矣行道:

推祟道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

B.昔子胥忠于其君而天下争以为臣

C.犀首者,魏之阴晋人也,与张仪不善

D.臣与燕、赵之王有故,数使人来,曰“无事何不相见”

3.下列各项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今楚不加善于秦而善轸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B.犀首见之君将哀而生之乎

C.愿谒行于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D.吾为事来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

4.下列各项中全都表现陈轸游说才能的一项是()

①与张仪俱事秦惠王,皆贵重,争宠。

②“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胡不听乎?

③今轸不忠其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

④王以其言为然,遂善待之。

⑤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⑥“吾为事来,公不见轸,轸将行,不得待异日。

A.①②③B.③④⑥C.②③⑤D.①⑤⑥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陈轸面对秦王的质问,肯定张仪的看法,是以退为进,体现了游说之士的权谋机变。

B.陈轸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取譬设喻,言之成理,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

C.陈轸、张仪、犀首都是能够倾邦覆国的说客,相互之间争宠妒能,挑起了许多纷争。

D.经过陈轸的精心策划,使本无所事事的犀首一时垄断了燕、赵、齐三国的相国事务。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未之重也,而使陈轸使于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A:

“恶”应为“讲人坏话”或“中伤”;

B:

“售”应为“卖出”;

D:

“行道”应为“过路的人”。

2.D(A:

“贵重”古义是“受到尊重和被重用”;

B:

“以为”是“以之为”;

C:

“不善”古义是“不与……交好”。

3.A(B:

“他”;

“我”C:

“到”;

“在”D:

“因为”;

“替”)

4.B

5.C(犀首并非说客,他与陈轸之间也无纷争。

6.①(我)有忠心尚且被抛弃,我不到楚国又投奔(到)哪里呢?

(抓住被动句,宾语前置句两个句式特点,动词“之”的翻译,)

②楚国没有重用他,却派他出使(到)秦国。

(抓住宾语前置句,转折连词“而”的用法,两个“使”的不同意义)

陈轸,是个游说的辩士。

跟张仪一起侍奉秦惠王,都受到敬重,因而互争宠幸。

张仪在秦王面前诋毁陈轸说:

“陈轸用丰厚的礼物屡次来往

于秦国和楚国之间,本该为国家的外交事务出力。

现在楚国对秦国不友好而对陈轸很好的原因,就在于陈轸为自己打算多而替大王着想少。

况且陈轸想要离开秦国到楚国去,大王为什么不随他的便呢?

”秦惠王对陈轸说:

“我听说您想离开秦国到楚国去,有这回事吗?

”陈轸说:

“有。

”秦惠王说:

“张仪的话果然可信了!

“不仅张仪知道这回事,而且路过的人都知道这回事。

从前伍子胥忠于他的国君,天下的君主便都争着要他做臣子;

曾参孝敬他的父母,天下的父母便都希望要他做儿子。

所以被贩卖的奴仆、侍妾,不出里巷就卖掉了的,是好奴仆、好侍妾;

被遗弃的妇女能嫁在本乡本土的,是好妇女。

如果陈轸不忠于他的君主,楚国又凭什么认为陈轸是忠臣呢?

忠于国君还要被摈弃,我陈轸不到楚国去到哪里去呢?

”秦惠王认为陈轸的话是对的,就友好地对侍他。

陈轸在秦国逗留了一年,秦惠王终于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