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3756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Word格式.docx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Word格式.docx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

“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应深深植根于生活,描写生活,感受生活。

新课标实施以来,已经有许多的教育专家和语文老师十分重视习作教学课题的研究,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地域风情,不同学生的习作素养,不同的研究方向,不同的思考角度,发现、收获也就大不相同。

这样,我们的课题研究只要立足于学校周围的生活场景,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世界,研究就是可行的,有价值的。

四、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一)研究的意义

1、培养农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留心观察生活中发生的新鲜事,学会从身边的人和事中汲取写作的素材。

2、利用好广阔的农村生活场景、各种媒体及各种信息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丽、精彩,感受作文可写的东西很多。

3、培养学生自主作文的能力。

进一步拓宽学生写作生活面,增强生活体验,激活学生作文思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乐于表达的习惯,具有敏锐的捕捉身边写作素材的能力。

利用丰富多彩的习作资源,给学生作文以生活的灵性,使学生作文能力不断提高。

4、开发出有利于作文教学的有效资源,形成有序的资源系列,为教师开展作文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供可供借鉴和利用的资源。

5、总结出开发利用作文教学资源的基本途径、策略,得出作文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操作性经验,为作文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一些新的经验。

(二)研究价值:

1、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习作教学观念的更新。

通过研究及实践从根本上改变作文与生活相背离的状态,真正体现生活是习作的源泉的作文教学观。

2、以课题研究,促进我校教师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作文教学方法,拓宽、丰富习作教学的资源。

3、致力与学生写作视野的开阔,通过叙述、描写生活中的景、人和事,使写作真正回归生活。

4、让教师和学生的情怀得到释放,真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五、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激发了农村学生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快乐地进行写作。

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及敏锐的观察力,善于捕捉身边的写作素材,并会从众多的素材中筛选可用素材。

2、探究生活与习作教学的密切联系,习作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衔接,如何将生活中的人、事、景、物引入写作,并且根据表达的需要,将生活素材加工成典型的写作素材。

3、通过本课题研究,彰显农村学生的写作个性,培养农村学生的写作创新精神。

利用好广阔的农村生活场景,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

使学生在写作中说真话,抒真情,“我手写我心”,写出个性,写出创意。

4、开发、形成了学校习作教学可借鉴的相关资源(习作教学课件包、习作教学教案集、习作教学课堂实录、习作教学案例分析),丰富教师的习作教学视野,为教师在习作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提供借鉴。

5、开发、形成学生写作可借鉴的相关资源(写作范文集、学生优秀作文集),为学生仿写提供参照,努力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6、通过本课题研究,为农村小学教师的作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供借鉴,提高了教师的习作教学效率。

7、通过本课题研究,总结除了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的基本途径、策略,为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感性的材料和经验。

(二)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梳理人教版小学三至六年级语文课本中每一个单元的习作主题,分析这些习作主题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分类进行整理;

2、探究了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的策略、方法,如何将农村生活中的一景、一人、一物、一事很好地转化为学生习作的素材,并根据表达的需要,加工成典型素材。

3、开发了可供教师习作教学和学生写作借鉴、运用的习作校本资源。

4、探究了农村小学习作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的习作教学效率。

六、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提出:

”可见,写作教学只有深深植根于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2、、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学习伙伴、学习资源)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教师创设好生活的情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描写生活。

3、学校现有三名县级骨干教师,对于作文教学,拥有多角度的思考。

许多教师都热爱读书,撰写过有关习作教学方面的论文,为习作教学生活化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七、研究的方法

1、问卷调查法:

对小学生习作素材积累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写作基础,对生活的关注度;

3—6年级语文教师对本册教材每个单元的习作主题进行分析,分析习作主题与生活的联系。

2、研究文献法:

通过文献名著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学习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用新的的理念指导研究,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3、行动研究法:

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习作教学实践活动,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习作教学模式。

4、个案研究法:

截取作文教学视频片段,教师对教学片段进行赏析,优化习作教学方法,树立习作优秀典型,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5、总结归纳法:

对习作课堂教学模式、习作教学生活化策略、习作教学资源开发方法进行总结,推广运用。

八、研究的技术路线

文献学习—问卷调查—现状分析—课堂教学实践—讨论交流—个案诊断研究—阶段总结—专家引领—反思总结—接受专家评估

九、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一)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本课题自申请成功后,就成立了完小课题研究小组,制订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研究进度计划,细化了小组成员的分工,保证了课题研究活动按时开展,每次活动有具体负责人,记录人,材料收集人。

本课题研究实施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2014年6月—2014年9月),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成员分工;

2、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研究活动开展计划;

3、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学生习作素材积累情况;

4、教师进行相关的文献学习,提升研究理论水平;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2014年10月——2016年3月)

1教师继续学习相关的理论书籍,提升研究理论水平;

2、梳理人教版小学三至六年级语文课本中每一个单元的习作主题,分析这些习作主题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3、确立阶段性研究目标,并围绕着阶段性目标,开展相关的作文教学实践活动课、研讨活动,研究把生活的场景转变为学生写作素材的策略、方法;

4、收集相关的研究活动材料,汇编学生优秀作文选;

第三阶段:

总结、提高(2015年10月—2016年5月)

1、整理、完善研究材料,梳理各阶段的研究成果(理论成果、物化成果),撰写结题报告;

2、邀请专家对本课题进行鉴定。

第四阶段:

推广阶段(2016年5月—2016年6月)

1、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策略在习作课堂上的运用,为各班分发学生优秀习作选编,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品提供借鉴。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

1、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细化成员分工

课题立项后,完小就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的研究方向,实施方案,研究进度。

小组成员分工为:

组长:

王明朝(曾经)翁静德(现今)均为完小校长:

研究总负责、研究目标导向、资金保障;

组员:

高体道(负责课题研究的策划、实施、资料收集);

张文鹏、王建伟、李福林、杨光金(各年级段单元习作研究与教学实践、案例分析、反思、总结);

李利波、普朝亮(负责研究活动中的摄影、图文编辑);

刘世荣、普忠义(后勤保障);

毕春苏、山林斌、山在荣、高春凤、李金莉(风土人情、生活场景图片收集;

撰写研究论文及其他方面)。

2、加强理论学习,为开展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

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保障课题研究朝着正确的方向推进,才能掌握行而有效的科研方法,也才能及时矫正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完小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是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的要求,进行了认真的解读。

倡导教师到图书室借阅与作文教学相关的书籍,利用网络搜寻习作教学方面的论文,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学习,教师更新了习作教学的理念,了解了习作教学的基本模式,认识到自己以前在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3、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状况

为了了解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情况,及平时写作中对生活的关注度,完小于2014年11月对学生的习作素材积累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活动中,三、四、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对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调查活动,教师首先以口头问答形式,了解学生对写作的态度,写作的兴趣,以及在写作中对生活的关注度,并真实地填写问卷调查表。

问卷调查结束后,教师针对问卷调查表,认真分析了学生习作素材积累的情况:

(1)学生整体写作兴趣不高,部分学生对写作有厌恨情绪;

(2)课外阅读量小,语言积累薄弱;

(3)学生生活面狭窄,缺乏放眼看世界的机会,所见所闻有限;

(4)对生活关注度不够,缺乏对身边生活的洞察力,具体表现为不关心生活中发生的新鲜事,不了解身边的风土人情,很少参与家庭活动、社区活动;

(5)没有养成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除了老师布置外,学生很少写日记,写随笔,不会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地记录下来。

4、分析单元习作主题,寻找习作与生活的切入点

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安排的习作主题是作文教学的有效载体,为了更好地寻找习作与生活的切入点,让生活进入学生写作的视野,完小于2014年11月和2016年3月分两次组织三——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对本册教材中每个单元的习作主题、习作内容范围与生活的联系进行了梳理、分析,并提出了将生活引入写作的建议。

通过分析,教师有了如下一些认识:

(1)生活是习作的源泉,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的习作安排,都尽量做到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

(2)有效的生活情境的创设,是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3)将生活有效地融入到写作中,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需要进行方法的创新、策略的研究。

5、走进生活,积累鲜活写作素材

生活是一个很大的舞台,这里有许多学生感兴趣、值得可写的内容,教师只要善于挖掘好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写作就能开放出鲜艳的花朵。

所以我们要带上写作的主题,去生活中寻找鲜活的素材。

我们学校的教师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1)拍摄生活场景图片。

为了在课堂上重现生活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写作,学校的教师利用随身带的手机、相机,拍下下了许多生活中的图片,如:

春景图、家乡美景、家乡的风土人情、建筑文化;

还有学生的活动场景,农民伯伯劳动的场景等图片,当这些图片作为写作情景进入学生的写作视野时,学生的眼睛在第一感官上就捕捉到了鲜活的写作素材,极大地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2)体验生活。

亲身参与生活,更能让学生从心灵上留下深刻的印象。

开放生活,让学生放眼看世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走进生活,认识生活,感知生活,去寻找最鲜活、更丰满的写作素材。

完小的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写作要求出发,有目的地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校外活动,让学生亲身去经历,用心去体验。

如:

春天到了,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寻找春天,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学习累了,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文体活动,比如篮球友谊赛,拉拔河,猜谜语……;

学习雷锋活动月,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清扫路道,为孤寡老人做好事;

六年级学生马上就要毕业了,倡导他们给母校留下一样值得纪念的东西(栽一棵树、种一盆花……);

农忙季节,和家人一起参加劳动,感受劳动的艰辛;

为父母过一次生活日,父亲节,母亲节,为他们捶一次背,洗一次脚等。

学生有了这些亲身体验的活动,脑海里的习作资源就会得到充实,写作也就能有依有据,情理交融,写出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动人的景。

(3)阅读图书,积累语言;

每个星期,三—六年级的语文教师都会安排学生到图书室借阅相关的图书,在阅读的同时,摘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

每月举行一次小小故事会,讲讲自己自在阅读中感兴趣的故事;

做习作手抄报,写读后感,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活动,学生不但积累了语言,写作的视野也开阔了,知道奇闻趣事多了。

(4)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丰富写作视野;

现代的网络资源里,也有许多的写作的资源。

广大的语文教师都会根据习作主题的需要,上网搜集相关图片、视频,学习范文,为学生提供写作的参照物,借鉴体。

习作教学课,基本上都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6、开展写作课堂教学,让习作真正走进生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新的习作教学理念,需要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以推进习作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研究存在的问题,存在短板。

2014年11月和2016年3月,为了让习作真正走进生活,有效推进完小课题研究的进度,矫正课题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学校分两次组织了习作教学课堂研讨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认真选材,精心备课,为学生准备了丰富的习作素材,注重写作生活情景的创设,让习作教学的过程真正“说生活,写生活。

”习作教学充满了浓浓的生活味,既解决了习作教学写什么的问题,又提高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7、探索多元化评价体系,改变作文单一评价方式。

在以往的作文评价中,多以教师评价为主,缺乏新、实,缺乏对作文闪光点的肯定和对创新的鼓励,很少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

作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只有能感悟生活,才能使作文具备鲜明独特的个性。

在习作教学的评讲中,提倡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作文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开展好作文教学的自评、互评、教师评活动,在多元化的习作评价体系下,带领学生赏析优秀习作,发现闪光的亮点,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8、加强习作课堂教学反思,研讨习作教学生活化策略

加强课堂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在习作教学中,课题组倡导完小教师多上习作教学课,常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发现存在的问题。

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剖析,研究改进策略。

每次全校的习作课堂教学活动,除了上课,课后的反思研讨更是重头戏,让参与活动的教师畅谈观课后感,交流习作教学心得,对习作课堂教学生活化提出好的建议。

活动结束后,教师又带着问题进行思考,重回课堂进行实践,解决习作教学生活化中疑问。

9、撰写课题研究方面论文,充实理论基础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习作课堂教学实践、课后研讨反思,教师对习作教学生活化的理解由浅入深,既有了感官上的认识,也有许多理性的思考。

课题组就积极倡导大家写研究心得,写案例分析,撰写习作教学方面的论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共组织了三期论文投稿,各位教师的论文均获得了不同等次奖项,有一位教师的论文刊登在《云南教育》上。

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撰写论文,提高了教师习作教学的理论水平,同时,又充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0、选编学生优秀作文集,为学生提供写作借鉴

为了拓宽完小的习作教学资源,同时为写作优秀的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研究组收集了许多学生的优秀习作,每期都积极向乡小学的组织的全乡作文集投稿,以此带动学生写作的激情。

另外,完小又把这些优秀的作文集中起来,分板块、分主题进行编辑,形成完小的校本习作资源,制定成册后,分发到各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欣赏优秀习作,实现优秀资源的共享,在共享中达到提高的目的,同时,也为习作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提供写作的借鉴。

十、课题研究的结论

通过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本课题研究的结论是: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习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是解决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写什么,怎样写好的有效途径。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要走进生活,亲近生活,让写作真正成为“说生活,写生活”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只有挖掘好了农村生活场景这篇文章,让习作教学真正植根于生活,才能激发农村小学生写作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写作的水平,开辟出农村习作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在研究过程中,由于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有限,且习作教学生活化是一个系统性、实践性很强的课题,我们的研究只能算得上是揭开了冰山一角,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待我们在以后的习作教学中去实践、去反思,本课题的研究不会意味着结题而终止。

十一、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经验成果

1、教师的习作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树立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习作教学理念。

把学生置于写作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写作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

少了一些命题作文,多了一些体裁选择;

少了一些束缚,多了一些自由的表达。

每一次习作教学,教师都会为围绕习作主题,准备丰富的习作生活素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导入,创设有趣的写作情景,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真正让写作“说生活,写生活”。

2、构建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模式,促习作教学改革。

在整个活动中,我们把习作课堂教学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课堂实践中尝试新方法,落实新理念,并在实践中矫正研究的方向。

通过几次活动,初步构建了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的模式:

情景导入→场景再现→引导观察→互动交流→方法(范文)引路→习作要求→激励写作→习作修改→佳作欣赏→互评提高。

通过寻找教材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和探究活动,加强了课题的实践研究,从活动入手,创设的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想作文,写作文。

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习作的主人,因而心情舒畅,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学生的习作也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3、探究出了一些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1)亲近生活,让习作有源头活水;

(2)观察生活,捕捉可用素材;

(3)开放生活,丰富写作素材;

(4)想象生活,升华写作素材;

(5)感悟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6)加强阅读,充实素材,积累语言;

(7)描写生活,记录感人之处。

4、改变了学生的写作态度,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习作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教师的习作教学理念转变了,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优化,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写作态度的转变,由最初的怕写、厌写到能写、想写,由腹中空空,不知写什么到满腹经纶,信手拈来。

写作教学生活化,特别是写作情景的创设,为学生再现了生动的写作画面,让写作变虚为实,变难为易,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地写作,可写的东西就会很多,笔下的语言就会丰富多彩。

现在,写作不再是学生心理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学生整体的写作欲望被激发,想表达的情感很充沛,再加上教师写作方法的指导,持之以恒的练习,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许多学生都愿意展示的习作,积极向乡小学主办的作文集投稿。

(二)物化成果

1、教师获奖论文

作者

相关论文

获奖或发表

王明朝

小学作文有效教学的几点策略

获奖

高体道

让习作真正走进生活

普朝亮

浅议农村小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

李福林

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山林斌

注重积累提高农村小学生习作能力

浅谈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策略

农村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初探

普忠义

农村小学如何实现小学中低年级写作的生活化

毕春苏

农村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的几点思考

李金莉

快乐写话阳光成长

——小学低段看图写话之我见

张文鹏

小学高年级习作有效评改“三步曲”

在云南教育发表

浅谈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写作的兴趣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议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翁静德

如何指导农村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李利波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问题及对策探析

彰显个性创设灵动的作文教学

生活—习作的源泉

刘世荣

构建生活化、个性化的写作

杨光金

浅谈农村小学生习作教学生活化的培养

浅谈农村小学写作生活化的策略

山在荣

浅谈农村小学生习作兴趣培养

村小学作文教学心得

习作因生活而精彩

2、学生优秀作文集、学生学习范文、写作情景图片集(课题组成员)

3、习作教案集、习作教学课件包、习作教学课堂实录(课题组成员)

4、习作案例分析、学生系做素材问卷调查、单元习作主题分析(课题组成员)

5、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获奖论文集、获奖证书集、研究活动阶段性小结、结题报告、结题鉴定成书(课题组成员)

十二、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从总体上讲,本课题的研究是富有成效的、效果是好的,也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的。

在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对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了深刻的认识,研究出了一些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和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