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5节 光合作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3659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第5节 光合作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章 第5节 光合作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章 第5节 光合作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章 第5节 光合作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二章 第5节 光合作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第5节 光合作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二章 第5节 光合作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第5节 光合作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第5节 光合作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

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

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意义

1.一切生物体和人类物质的来源(所需有机物最终由绿色植物提供)

2.一切生物体和人类能量的来源(地球上大多数能量都来自太阳能)

73.一切生物体和人类氧气的来源(使大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光合作用的实质:

物质上,将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能量上,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稳定的化学能

光合作用的原理叶绿体在阳光的作用下,把经有气孔进入叶子内部的二氧化碳和由根部吸收的水转变成为淀粉,同时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的应用:

农作物扣大棚

提高温度,增强光合作用

增强昼夜温差

使作物糖分积累,如吐鲁番的葡萄

第二课时

1、理解绿色植物在阳光下能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

2、练习做简单的植物生理实验。

理解探究光合作用的思考方法。

实验的具体操作。

引入:

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方法步骤:

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

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黑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

变成黄白色.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

向叶片滴加碘液。

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

发生了什么变化。

暗处理:

为了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部分遮光处理:

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

讨论:

遇碘变蓝,是什么物质的特性?

往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提出的问题主要有:

1、为什么要把植物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

3、为什么要脱去绿叶中的叶绿素?

4、脱色时为什么要隔水加热?

5、脱去绿色的叶片遇碘后有什么变化?

说明了什么问题?

1、加碘后,变蓝部分的叶片含有什么物质?

2、而遮光部分叶片没变蓝,这说明什么?

3、造成叶片一部分有淀粉,一部分没有淀粉的实验因素是什么?

4、对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海尔蒙特实验示意图

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

1、1773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的实验

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了二氧化碳,产生了氧气。

2、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吉尔曼实验

为什么好氧细菌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

实验证明:

①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氧气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②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同时还证明:

光合作用进行需要光照条件。

第三课时

[知识目标]:

1、从日常生活出发,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及安全教育。

2、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物,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3、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实质的探究、与石灰水的反应的原理。

[引入]讲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农夫,养了一只小狗和他相依为命。

一天,老农夫带了小狗一起去田里劳作。

他背着锄头,悠闲地叼着烟斗,带着活蹦乱跳的小狗上路了。

途中经过一低洼地段时,原本活蹦乱跳的小狗是越走越没劲,最后把舌头吐的长长的,趴在地上走不动了。

于是农夫弯腰去摸摸小狗,想拖它走,可是发现小狗喘得好厉害,这时农夫也觉得自己呼吸有点不顺畅,吸了一下烟,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烟灭了;

等他抱起小狗直起身后,很快觉得没事了,小狗也慢慢恢复过来了。

[提问]大家知道导致这一事件的元凶是谁吗?

[提问]同学们,请你用你所知道的化学知识解释这个故事里所有的现象。

分组进行。

[板书]二氧化碳的性质:

请各组的同学代表公布讨论结果,并在黑板上对结果作简要记录。

(密度大,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演示实验]拿出一瓶事先制备好的CO2,让同学观察CO2状态,并请一名同学闻气味(指导动作)。

(下面我没来通过实验验证刚刚同学们推测的CO2性质。

天平两端挂两只纸口袋,两只纸口袋保持平衡,向其中一直口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讲解]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1.977克/升。

比空气重。

刚才故事中的低洼地段有较大量的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密度大引起,因此,难于扩散。

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0.03%,如果超过1%,就对人类有害处,4%~5%人会感到气喘头痛眩晕,10%的含量人就会窒息死亡。

所以在低洼处农夫和小狗才会感到呼吸困难,农夫抱起小狗直起身后,很快觉得没事了。

(这一实验证明了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除了我们得到的这四条性质,CO2还有什么性质呢?

[提问]CO2溶解性如何?

[讲解]在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CO2,增大压强还会溶解得更多。

生产汽水等碳酸型饮料就是利用了CO2的这一性质。

[演示实验]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提问]这一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什么性质?

[继续演示实验]加热变红的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

[讲解]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生成碳酸(H2CO3),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液变红。

碳酸不稳定,加热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2.和水反应:

       H2O+CO2==H2CO3

[讲解]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

碳酸钙为白色不溶于水的固体,所以溶液变浑浊。

[板书]3.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讲解]碳酸钙在水中与过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所以继续吹气溶液变澄清。

[板书]CaCO3+H2O+CO2====Ca(HCO3)2

[讲解]碳酸氢钙溶液加热后,又变成碳酸钙。

[讲解]广西桂林著名的芦笛岩内的石柱、石笋或溶洞都是长年累月发生上述反应所致。

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质,可用之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二氧化碳也有许多重要的用途。

[板书]二氧化碳的用途

[讲解]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且比空气重,可用它来灭火。

(简介灭火器原理)

[板书]1.灭火器

[多媒体展示]干冰及干冰用于人工降雨的图片并解释原理。

[板书]2.人工降雨

[多媒体展示]温室效应及其带来的危害。

[板书]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温室效应。

[讨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

[讲解]1、夏天把冷气的温度调高1度,冬天把暖气的温度降低1度。

2、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3、家人尽量在同一房间活动。

4、停止设置电饭煲处于保温状态。

5、每次减少一分钟淋浴时间。

6、购物时携带购物袋,避免购买过渡包装商品。

7、买东西时,尽量挑选简易包装物品。

我们自身能做到的环保措施也许是很微小的事情。

但提高我们每个人的环保意识,从我们自身开始做,一定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出量。

我们现在所做的努力正是为保护我们生存的地球。

[实际应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干涸的深井之前,如何检验这些场所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否会对进入的人的生命构成威胁?

进入这些场所前应该怎么办?

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什么?

[小结]二氧化碳的性质

 第四课时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

(1)光合作用

①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吸收光能,将CO2和H2O合成为有机物并释放出O2,这一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②光合作用的产物是生物界有机物、能量和氧气的来源

(2)呼吸作用

①主要是指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活细胞内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且伴随着能量释放的过程。

学会区分“二氧化碳的吸收、排放,氧气的吸收、释放,有机物的制造、分解,能量的吸收、释放,是否需要叶绿体,是否需要光。

等”

作业设计:

作业本课时训练

检测安排(时间、命题人):

本人在备课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商榷结果

对前一次检测的回顾

章节题目第二章第6节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

史丹萍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从而认识自然界中物质间的循环与转化。

2、了解大气压中臭气层的作用及其保护。

3、了解温室效应的成因和温室效应的利弊。

教学重点、难点:

自然界的氧、碳循环。

设计:

1、自然界中氧元素的循环:

氧是构成生命的物质(蛋白质和核酸)的元素之一。

氧也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占地壳总质量近一半。

在江河湖泊中,氧元素占水体总质量的90%。

据化学家估计,在每平方米地球上空约有2吨氧气。

【讨论】有什么办法能使鱼缸内水中溶解的氧气含量增加?

--换水、使用增氧气泵、养水草等。

【问题】为什么在鱼缸里养一些水草,可以增加溶解氧呢?

【实验】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实验实验现象:

钟罩内蜡烛熄灭的时间是放有绿色植物的时间长。

实验结论: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氧的产生: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制成糖类等有机物供人类和动物需要,并向大气释放氧气。

氧的消耗:

?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氧气,放出二氧化碳重返大气

动植物死后的尸体被微生物分解破坏,最后被氧气氧化变成水和二氧化碳;

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燃烧时业需要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和水汽。

氧气不断地被消耗,又不断地产生,使大气中氧元素的含量保持恒定。

科学家自1910年开始测定大气中氧的含量以来,至今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

自然界存在一个重要的物质循环--氧循环:

自然界中氧气的含量会随着生物的呼吸和物质的燃烧等而减少,但又会随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增加,周而复始地进行循环。

(使物质转化、循环和平衡)

【思考】

根据氧循环的原理,在屋内可以用什么方法来使空气保持清新?

--开窗通风,使用清新剂、白天放置绿色植物。

在塑料大棚里可以用什么方法使农作物增产?

--人工补充二氧化碳,肥水管理,增强光照,夜间适当降温等。

2、保护臭氧层

1、关于臭氧:

氧气不是空气中唯一的氧化剂,空气成分中含臭氧,它的氧化性更强。

臭氧是氧气的同素异形体,是一种具有天蓝色和刺激性腥臭味的气体。

臭氧不溶于水,常温下不稳定,20分钟便自行分解:

O3=O2+O,产生氧分子和氧原子。

这个原子氧的能量很高,能杀死细菌和病毒。

氧气在紫外线的作用下,也能转变成臭氧。

3O2=2O3。

大气中的臭氧90%聚集在距地面20-35千米处的大气平流层里,即臭氧层。

在臭氧层约有3亿吨臭氧,臭氧可以把太阳射来的致命的紫外线转化为热,从而阻止了高能紫外线直接射到地面上危害生命。

2、【讨论】臭氧层对人和生物的影响?

--高能紫外线对人的皮肤、眼睛,甚至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

会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会破坏植物体内的叶绿素,阻碍农作物和树木的光合作用。

而臭氧层就有阻挡和削弱过强的紫外线,对人和生物起保护作用

(2)臭氧层的保护:

近年来,大气层中的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开始变薄,相继出现了臭氧空洞。

三、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自然界中的碳可以以单质和化合物的形态出现,碳在自然界中也是可以循环的。

碳的循环主要通过CO2来进行的。

  碳循环途径主要有:

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大量燃烧煤和石油等燃料,这对循环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

四、温室效应

章节题目第二章第7节空气污染与保护

1课时

1、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性与防护措施。

2、了解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了解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了解酸雨及其危害。

3、看懂各种媒体公布的空气质量报告。

重点:

空气的污染与保护

难点:

酸雨;

空气质量报告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知识:

一、空气污染:

1、什么是空气污染?

空气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在一般情况下能保持清洁新鲜的状态。

当空气中某些组分的含量超过了正常含量,或者空气中进入了正常情况下不存在的成分或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影响人的健康和生物的生长发育,或对各种物质以及对天气和气候产生不良影响时,这样的空气状态称为空气污染。

2、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人类无节制地向空气中排放废气和固体废弃物。

所以空气污染,一般是指人为原因所引起的空气污染。

3、空气中的污染物的来源:

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和烟尘、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

生活中燃烧香烟、建筑装饰材料等也会释放一些有毒气体。

4、主要的污染物:

5、烟尘、二氧化硫、碳氧化物(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碳氢化合物等。

6、介绍:

⑴汽车尾气:

汽车排放的气体,叫汽车尾气。

主要的有害成分:

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烟、二氧化硫等。

为主要的空气污染源之一。

⑵可吸入颗粒物:

粒径在0.1-100微米,不易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到地面,能在空气中长期飘浮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影响生活和生产。

来源:

工厂烟囱排出的烟尘,土地、房顶、马路或建筑工地上卷起的尘土,蝴蝶抖落的翅上的鳞片,植物的花粉和细菌等。

【实验】观察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

实验现象:

不干胶带上有:

小颗粒;

它们是空气中悬浮的小颗粒沉降在胶带上形成的;

不同环境中所粘的颗粒物是不同的。

2、酸雨1、什么叫酸雨?

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称为酸雨。

(说明:

天然降水成弱酸性。

因为空气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呈弱酸性)

2、酸雨形成的原因:

降水中溶有空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主要是硫酸、硝酸,pH越小,酸性越强。

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煤炭为主,所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较大,经检测,酸雨约占降水量的44.5%。

3、酸雨的危害:

危害健康,水域和土壤酸化,损害农作物和林木生长,危害渔业,腐蚀建筑物、工业设备和文化古迹。

三、保护空气

1、洁净的空气对生命非常重要。

被污染的空气损害人体健康,影响动植物的正常生长,破坏生态平衡;

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加剧、可吸入颗粒物过多和酸雨等都有空气污染有关。

2、保护空气要控制污染源,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发展“绿色工业”,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讨论】校园周围空气状况?

有什么方法可以使周围的空气更洁净?

【阅读】空气质量日报和预报

3、空气污染指数:

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数值形式,分级表示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

面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具体见表。

四、地球之肺--森林

作用:

1、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2、净化大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