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33418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8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必修2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必修2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必修2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必修2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2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Word格式.docx

《必修2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2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Word格式.docx

10.(辽宁大连双基测试)“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

西汉时实行代田法,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

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

A.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B.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C.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D.农业技术的变革创新

11.(江苏盐城摸底)《新唐书》卷165《权德舆传》记载,“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

”这从本质上说明了唐代()

A.开始注重精耕细作B.广泛引种经济作物

C.南方经济发展迅速D.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12.(山西大同期末考试)据史籍记载: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

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指的是()

A.曲辕犁B.筒车C.翻车D.犁壁

13.(广东六校联考)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

吃猪肉但很少吃牛肉,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

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的广泛传播

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14.(湖北襄阳调研)《易传》:

“农工既毕,始牵牛车,载其所有,求其所无,远行买卖,用其所得珍异,孝养其父母。

”此材料最能够反映出()

A.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B.手工业发展不均衡

C.古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D.商人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

15.《吕氏春秋·

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

“物勒(刻画)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

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

A.质量管理严格B.产品做工精美

C.生产不计成本D.产品不入市场

16.(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

“(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该材料反映出西汉()

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17.(江苏扬州期中考试)就“中国古代制瓷业发展历史”这一主题,某班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形成了以下四组认识,其中哪一组认识将得到大家的赞同()

A.秦汉时期出现了原始的陶瓷B.北朝时期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C.宋代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D.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

18.(安徽皖南八校联考)下列手工业品是古代中国陶瓷业发展历程的缩影,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②④①C.①④②③D.①③④②

19.(长沙一中月考)“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句话反映了()

①专业市镇发展②区域分工加强③松江的丝织业最为发达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③④

20.(山西晋中联考)宋代词人周邦彦在《少年游》中提到“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

这反映宋代()

A.经济重心已经南移B.手工艺的提高和专业市镇兴起

C.商帮势力崛起D.太原、苏州成为著名都会

21.(河南三门峡调研)《沈氏农书》中记载:

“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22.(江苏无锡一中期中考试)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它的特点()

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

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

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

23.(吉林东北师大附中月考)明朝中后期,瓷器的生产多采用“官搭民烧”的办法;

在制瓷中心景德镇有“形器走天下”之说。

这充分说明了()

A.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景德镇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景德镇瓷器天下无双

24.(呼和浩特阶段考试)以下对古代中国“匠户”制度评价正确的是()

A.匠户制度推动家庭手工业发展B.匠户没有人身自由

C.匠户制度导致官营手工业兴起D.匠户制度催生了民营手工业

25.(江西吉安一中期中考试)下列三种手工业形态按产品商品化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26.(天津河西质量调查)明朝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综合上述现象,指出当时经济的突出特点是()

A.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B.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C.区域性经济分工的扩大D.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

27.(天津期末考试)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下列对我国制瓷业叙述不正确的是()

A.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B.汉朝时经丝绸之路,中国瓷器大量输出国外

C.唐朝时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

D.明朝时,江西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28.(江西上饶期末测试)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康熙皇帝与曹寅情同兄弟B.拳头产品是细密精致的缎

C.产品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D.产品部分用于纳税,部分用于赏赐

29.(安徽皖南八校联考)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B.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C.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30.(山东潍坊青州质检)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这里的“变异”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产生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31.(安徽淮北模拟)据古碑记载:

“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材料表明汉代()

A.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盐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实行坊市完全分置政策D.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

32.(湖北名校联盟调研)《唐会要》:

“贞观元年十月敕:

五品以上,不得入市。

”这样的规定说明了()

①唐代商品经济发达②政府官员可能仗其手中权力从商人那里获利③唐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比较严格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

33..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34.(江苏扬州期中考试)盛泽镇,本来是一片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

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

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归……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上述材料说明()

A.以盛泽镇为中心形成了徽商

B.明代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

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

35.(南京二模)唐代元稹《估客乐》: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

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

”诗中反映出当时()

①商帮的活动范围很广②长安城是重要的商贸城市③市场设置不受地点限制④民族间经济交往频繁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6.(江苏无锡一中期中考试)话剧《立秋》艺术地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

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A.徽商B.闽商C.粤商D.鲁商

37.(广东五校联考)开封是宋朝最为繁荣的商业城市之一。

下列场景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小贩挑着烧饼担子沿街叫卖

B.娱乐场所瓦子演员讽刺自称“异端”的李贽

C.三三两两的文人骑马出游

D.大街一旁字画铺当街而设

38.(山西大同期末考试)“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

”这种景象应出现在()

A.汉都长安B.隋都洛阳C.唐都长安D.宋都东京

39.(广东江门调研)某中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中频繁出现“厚来薄往”“市舶使”“十三行”等词,此小论文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A.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B.古代繁荣的大城市

C.自古频繁的中外交流D.古代发达的造船业

40.有唐诗云: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这则材料反映了()

①唐初经济发展状况②唐代某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③唐政府征收茶税④唐代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

41.(福建厦门期末考试)“(苏州)为水陆冲要之区,凡南北舟车,外洋商贩,莫不毕集于此。

……即如嘉、湖产丝,而绸缎纱绫,于苏大备,价颇不昂。

若赴所出之地购之,价反增重,货且不美。

”材料没有反映的信息是()

A.形成丝织品集散中心B.商品物美价廉

C.市场受官府严格控制D.城市商贸繁华

42.(武汉期末调研)《文献通考·

钱币考二》载:

“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

”从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A.铁钱已经完全退出流通领域B.“交子”是官府发行的货币

C.“交子”出现在古代的四川地区D.政府重视商品经济发展

43.“民农则重(持重),重则少私义(议),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这反映出作者()

①主张抑商②倡导以法治国③力求社会稳定④维护农民利益

A.②③B.②④C.①④D.①③

43.(广东湛江调研)《左传》隐公八年(公元前715年)记载,郑国和鲁国不经周天子同意,擅自相互交换了枋田和许田。

对此,周天子也只好默许。

这说明()

A.重农抑商政策确立B.土地公有制形成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D.井田制遭到破坏

44.(江苏扬州期中考试)某校高中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及其对外贸易”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B.汉代的犁耕技术得以推广

C.唐朝能够制作精美的青瓷和白瓷D.清代开始实行海禁,阻碍对外贸易发展

45.(长沙一中月考)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

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B.田庄规模生产C.个体农户耕作D.官方募民耕作

46.(湖南师大附中期末考试)西汉初年,政府曾经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汉景帝时期,更是明确指出: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这表明,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

A.工商皆本B.重农抑商C.农商皆本D.闭关锁国

47.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

“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C.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D.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48.(北京西城期末考试)秦朝以后,大部分专制王朝都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这是因为()

A.小农经济是专制统治的基础B.小农与皇帝根本利益相一致

C.历代帝王大多信奉平等思想D.地主与皇帝的矛盾十分尖锐

49.《吕氏春秋·

上农》:

“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B.重农抑商C.施行仁政D.闭关锁国

50..(南昌期末测试)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

A.重视塞防忽视海防B.积极培育国内市场

C.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加强发展陆路交通

51.(河南漯河期末考试)“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清末黄遵宪诗中提到的“大错”实际指的是()

A.打击了出口商品生产,导致中国海外贸易停顿

B.镇压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阻碍了中国国家统一

C.禁止官民出海贸易,动摇了中国社会稳定性

D.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国与世隔绝而落后于时代潮流

52.(海口调研)明代张煊在《西园见闻录》中说:

“国初……两广、漳州等郡不逞之徒,逃海为生者万计。

”《明太祖实录》也载:

“缘(沿)海之人,往往私下诸番贸易香货,因诱蛮夷为盗。

”据此可知,明代初年()

A.实施鼓励外贸政策B.海禁政策难以令行禁止

C.厉行重农抑商政策D.民间正常外贸活动频繁

53.(武汉期末调研)重农抑商作为一种政策在中国古代曾经长期存在,但与此同时,汉武帝重用力主与商人争利的桑弘羊理财,明清之际“官商分利”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

A.重农抑商政策在古代并没有被认真执行

B.古代不具备实施重农抑商的经济环境

C.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官府垄断商业

D.重农抑商不符合农民愿望而难以推行

54.(福建厦门期末考试)有一族谱记载:

明清时期外出经商者日众,不少人依旧“壮则服贾,老则归田”。

A.社会风气日益恶化B.经世致用思想受重视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D.重本抑末观念占主导

55.(广东韶关一模)《史记·

货殖列传》载:

“《周书》曰: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财匮少则山泽不辟矣。

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司马迁认为()

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B.秦汉采取重农抑商

C.耕种、开采、加工、交换本末有别D.农工皆本,经济民生

56.(2014·

安徽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

37)(24分)

材料一我国市镇商业化的趋势始于宋代。

但是,这一变化的趋势极为缓慢,直到16世纪前仍处于萌芽的状态。

嘉靖万历年间,江南市镇迅速勃起。

据《吴江县志》记载,该县弘治以前只有三市四镇,万历时增殖十市七镇。

这一趋势并不限于吴江一县……万历时的市镇,人口达五万以上者四个,三万五千者一个,一二万者七个,万人以下者比比皆是……江南的湖丝、丝织品、布匹等通过走私贸易大量出口。

湖丝输入西欧始于嘉靖时,至明末,葡萄牙人每年运往印度果阿与可陈殖民地的中国丝已达43万余磅。

此后,荷兰、美国也大量输入湖丝。

湖丝输入日本数量更多……江南市镇纯粹商业型的不多,更多更有意义的是兼有专业型的市镇,例如嘉湖地区的丝织业市镇与太仓、松江地区的棉织业市镇……随着濮院镇的兴起,其附近农民也“多业机杼,间有田业者,田季皆雇西头人为之”。

商品生产向农村的扩散,使呈极块状的封建经济结构出现了小小的松动,从而启动了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

—选自唐力行著《商人与中国近世社会》

材料二纵观明代和清代中前期,即公元14—18世纪明清政府没有也不可能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经济制度,已出现带动整个国家向市场机制转换的倾向。

在几乎封闭的专制统治下,其法律制度与经济的系统结构与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基本不同……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近代化进程严重滞后。

直到鸦片战争中隆隆炮声才能把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

由此开始缓慢的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坎坷之路。

——选自郝均、周边春《明清时期中西方社会转型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基本特征。

(8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明清时期“启动了社会经济的一系列变化”的具体表现。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法律制度与经济的系统结构与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基本不同”。

有学者认为“近代以来中国梦的产生与世界历史是紧密联系着的。

所以,没有近代西方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就没有西方列强的入侵,也就没有天朝梦想的破灭,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提出。

”结合史实论证该观点。

(1)特征:

 

表现:

(2)史实:

高三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答案

1.答案:

D

2.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主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准确理解历史概念、分析比较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据题意的信息可知,毛泽东认为中国古代精耕细作的农业下,如果人多一些,还是有饭吃的。

A项认为如果地还比较湿,锄地还不如不锄;

B项强调如果农历的六月不到地里干活,没有吃的不能埋怨上天;

C项认为春天和夏天的时候,男子到田地劳动,秋冬季节女子在家里纺织;

D项认为要对田地进行灌溉和施肥,才能使农作物长得好。

明显C项与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有关,而与题意的精耕细作无关,故为题目要求的选项。

3.答案:

B4.答案:

B5.答案:

C

6.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铁犁牛耕的出现,故答案为B项。

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7.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

通过“你耕田来我织布”可知这种传统经济是男耕女织,属于小农经济的体现,故选B项。

A项的范围更广,不准确;

C,D两项不属于古代中国传统经济。

8.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考查学生信息提取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从材料看,农民勤奋辛苦劳作收入仍不能应对繁重的赋税,不得以变卖家产,甚至卖儿卖女以偿债。

这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9.答案:

通过图片可以看出是二牛一人式的耕作方式,这一方式出现于汉代,故选B项。

A项是牛耕出现的时期,不正确,C,D两项在汉朝之后,不正确。

10.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主要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

材料中的“代田法”“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稻麦轮作”属于耕作技术,这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是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的表现,故A项的表述与材料相符。

“女织”“生产工具”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故B项和C项的表述与材料不符。

农业技术不仅包括农业耕作技术,还包括生产工具的改进、养殖技术等,故D项不准确。

11.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考查学生信息提取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材料中“故天下大计,仰于东南”反映江淮农业经济开始超过北方,说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故选D。

12.答案:

13.答案:

从材料对牛的尊重可知牛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而牛的重要性在于小农经济下牛是主要的农用动力,可知选择D项。

14.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考查学生信息提取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关键信息是:

“农工既毕”“载其所有,求其所无”就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特点。

15.A16.A17.答案:

D18.答案:

A19.答案:

20.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由“并(太原)刀如水,吴(苏州)盐胜雪”这句话可知是指手工业水平提高和专业的市镇兴起。

21.答案:

D【解析】考查古代中国家庭手工业的特征,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

据材料中“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说明家庭手工业是与农业相结合的,是家庭副业,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家庭消费。

A,C说法错误,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

22.答案:

D23答案:

A24答案:

B25.答案:

B26.答案:

C27.答案:

B

28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史实。

江宁织造局是清政府的官营丝织业手工工场,其产品由封建政府垄断,不进入流通市场,故C,D两项的表述是错误的。

曹寅是康熙的臣子,在君主专制下不可能与皇帝“情同兄弟”,故排除A项。

官营手工业在技术领域有特殊地位,产品的质量相当高,当时主要生产缎供皇室、贵族使用,故选B项。

29.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根据题干“近代的前夜”是指近代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选项D中体现的现象是大户出资,雇佣小户的现象,大户给小户报酬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选D。

其余选项在封建社会时期也能体现。

30.答案:

31.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汉朝商业,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从材料可以看出,汉朝加强对盐酒税的管理,D正确,看不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没有提到坊市完全分置的问题,也不能说明盐酒税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A,B,C错误,选D。

32.答案:

D“五品以上,不得入市”说明政府对商业活动的限制,故应该选择②③,而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面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