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居听书》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3207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湖居听书》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明湖居听书》导学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偌大的个戏台,空空洞洞,别无他物。

(这么大,那么大。

多见于早期白话)

2、但觉得那人气味倒还沉静。

(比喻性格和志趣)

3、字字清脆,声声宛转,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比喻声音清脆和宛转)

4、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抑止,忍住)(shǎo稍微)

【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浏览全文,说说本文写了几处音乐表演?

重点写谁的表演?

2、本文主人公是谁?

(白妞)

3、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1-2):

描写说书前书场的盛况。

第二部分(3-5):

描写琴师、黑妞的精彩表演和人们的反应。

第三部分(6-8):

着力描绘白妞高超的说书技艺。

第四部分(9):

以观众的议论来点明白妞说书的艺术魅力。

4、白妞出场前,文章写了哪些内容?

戏院的盛况——琴师的弹琴——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评论。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书场的盛况?

①介绍说书场之大:

有几百张桌子,却是座无虚席。

②听书人之多:

来晚的人从袖子里送看座的几十钱“得一条凳在人缝里”坐下,再晚者只好从“夹缝”里坐下。

(作用:

可见其拥挤之状,凸现了白妞说书艺术对听众的吸引。

③听书人到场时间的详细描述:

以老残看来,十二点的书,九点吃饭,十点到书场已是很早,却只见书场已人满为患,十点半连“抚院”等官员也已到了,十一点正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

表现了听书人的焦急渴盼的心情。

④介绍听书人的身份:

听书人有官员、生意人、读书人和普通市民。

这一笔平中见奇,白妞的说书吸引了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前来听书,足见其说书艺术的无比魅力,也可见白妞的说书雅俗共赏,既可下里巴人,也可阳春白雪。

6、为什么要描写戏院盛况?

(或描写戏院盛况的作用是什么?

①说明济南已掀起了一股白妞热(为了欣赏白妞演唱,人们不惜提早几个小时赶到戏院,不吃饭),烘托了白妞说书魅力无穷,为白妞出场渲染了浓烈气氛。

②来的各方面人,说明白妞演唱艺术雅俗共赏,对各阶层人物都有吸引力。

③戏院嘈杂场面的描写,为白妞出场肃静埋下伏笔。

7、白妞出场前,作者描写了戏园子里怎样的环境?

这样描写环境有什么作用?

⑴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来听说书的)观众多②观众身份复杂③观众到场的时间早

⑵说明白妞说书艺术雅俗共赏,从侧面烘托白妞艺术造诣之高。

8、作者在完成环境的精心设置后,着力描写白妞演唱艺术,主要是侧面描写

和正面描写。

9、作者是怎样侧面烘托白妞说书技艺高超的?

通过写戏院的盛况、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评论来侧面烘托白妞说书技艺高超,为白妞的出场蓄势。

10、作者又是怎样正面表现白妞说书技艺高超的?

从白妞出场、白妞说书(或白妞演唱)和观众反应(听众的感受)三个方面进行正面描写,表现白妞演唱技术高超绝妙。

11、文中两次写观众的评价,说说这两次评价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它们又有怎样共同的作用?

⑴第一次是从比较白妞和黑妞技艺高低的角度来评价的,第二次是从听书后的感受和收获的角度来评价的。

⑵两次评价,都从侧面烘托了白妞说书技艺的绝妙。

12、写琴师的弹奏,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

有何作用?

⑴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相貌,写小调,再写绝妙的轮指。

(理解:

首先出场的是一个悲陋的琴师,听众的失望从闹哄之中可见一斑。

而琴师的几声调弦却也引来了几多掌声——琴师技术非同一般,而琴师只是一个配角。

⑵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设下伏笔。

13、作者写黑妞从外貌和演唱两方面来写,目的在于什么?

把黑妞的演唱写到叹为观止的地步,为写白妞设伏笔。

14、结合文中对琴师的弹奏、黑妞的演唱、观众的评论的描写,说说各个侧面描写的表达作用。

①琴师绝妙的轮指,引起台下不绝于耳的叫好声,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埋下伏笔。

②黑妞的演唱,已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好像已词尽意穷,无可复加,为写白妞设伏笔。

③这时结合观众的评论,说明“他的调门都是白妞教的”“他的好处人说的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从侧面烘托白妞演唱技艺的绝妙。

15、作者是如何来写白妞的出场的?

先写外貌,紧接着写出场时的动作和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注:

紧接着写梨花简的几声叮当,鼓槌子的两下轻点,两眼一顾一盼,来写她出场时的动作和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16、描写白妞说书是文章重点内容,作者首先用声音的高低、缓急,把演唱分为哪五个部分?

①演唱的开始:

声音初不甚大。

②演唱的发展:

渐渐地越长越搞。

③演唱的起伏(或旋律的跌宕):

陡然一落。

④演唱的高潮:

忽又扬起。

⑤演唱的结束:

人弦俱寂。

17、多角度生动设喻是本文艺术特色之一,试分析以下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五脏六腑里,……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第7段)

通过比喻,把人们的感觉器官与听觉器官沟通起来,从而表现了音乐给人带来的甜润、舒畅的美感。

②一条飞蛇在黄山……周匝数遍。

(第8段)

描写王小玉“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形象地表现出白妞的歌声高亢、挺拔、曲折、轻快的特点。

③像那放东洋烟火,……纵横散乱。

既着眼于行,又着眼于色,表现了声音的飞扬和美妙。

④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第4段)

描写黑妞说书的清脆和宛转。

⑤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

描写弦子与演唱合鸣清脆、热烈。

【课堂测评】

1、指出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仔细品味,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①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运用博喻,描写她的眼睛,突出其清澈纯净、非常明亮、有美丽的光泽、黑白分明、圆润灵动等特点,从而凸现她神采照人、富于青春美等气质。

秋水:

清澈明净

寒星:

非常明亮

宝珠:

有美丽的光泽

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黑白分明,圆润灵动

②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运用夸张,表现出听书人此时激动而渴盼的心情,渲染出白妞演唱艺术的魅力。

③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运用通感,使一发即逝的说唱化为形象可感的画面,使读者在阅读中通过联想品味到白妞说唱艺术的高超,从而得到音乐美的享受。

2、王小玉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但她身上却有一种非凡的神韵气质。

她的气质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作者又是通过怎样的手法凸现她的气质的?

⑴眼睛。

⑵通过博喻,描写她的眼睛,从而凸现她神采照人、富于青春美等气质。

3、作者是如何描绘起初那不大的声音带给人的奇妙感觉的?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⑴作者用两个比喻描绘听后产生的“说不出的妙境”:

“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

“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⑵两个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音乐带给人的甜润舒畅的美感,表现了白妞说书技艺的高超。

【补充内容】本文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1、音乐描写生动精彩(白妞说书实际上是一种演唱,演唱的音乐诉之于人的听觉,难以用语言描绘。

⑴作者准确地把握了白妞演唱的节奏。

五个阶段,完整地表现了演唱的全过程,便于读者从整体上体会白妞说书的全局。

⑵多角度生动设喻

①有的从感觉设喻,通过描写感受来表现音乐。

(通感)

例如:

五脏六腑里,……无一个毛孔不畅快。

(第108页,第7段)

②有的从视觉设喻,通过描写人们听音乐时仿佛眼之所见来表现音乐。

例1:

写视觉形状的,用“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描写“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

(第108页,第7段,第4行)

例2:

用“恍如傲来峰西面,……愈险愈奇”描写演唱“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

例3:

用“一条飞蛇在黄山……周匝数遍”描写王小玉“极力骋其千回百折的精神”,形象地表现出白妞的歌声高亢、挺拔、曲折、轻快的特点。

例4:

写视觉色彩的,说声音低细下来之后“忽又扬起”,“像那放东洋烟火,一个子弹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花,纵横散乱”,既着眼于形,又着眼于色,表现了声音的飞扬和美妙。

③有的从听觉设喻,选用生活中常见的容易体会的声音作比,来描绘那些没有听过的、不容易体会的、难以描述的演唱。

(比喻)

如新莺出谷,乳燕归巢。

描写黑妞说书的清脆和宛转。

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

描写弦子与演唱合鸣清脆、热烈。

2、侧面描写角度多样化

为了突出白妞的演唱艺术,作者不仅从正面作了精彩的描写(包括对人物衣着、相貌、举止和音乐的描写),而且作了大量的多角度的侧面描写。

⑴戏院盛况的描写

作用:

来听说书的观众之多,观众身份之复杂,到场的时间之早,从侧面烘托了白妞说书的吸引力。

⑵琴师的精彩弹奏

例:

只是到后来,全用轮指,那抑扬顿挫,入耳动心,恍若有几十根弦,几百个指头,在那里弹似的。

这时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

(第106页,第3段)

既为描写他为白妞伴奏埋下伏笔,也是对白妞技艺的衬托。

⑶黑妞的出色演唱

先描写黑妞的演唱“百变不穷”,使听众“以为观之”,把话说到极处;

然后引出观众的评论:

“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吧!

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

他的好处人学得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

”确凿有力又十分自然地位白妞说书作了烘托和铺垫。

(第107页,第5段)

⑷观众的评论

除了上面提到的观众对黑妞和白妞的对比评论外,在白妞说书结束之后,文中专门安排了一段梦湘先生等人对白妞说书的盛赞。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三月不知肉味”“于我心有戚戚焉”“无论做什么事,总不入神”,既有文雅的引用,又有通俗的大众语言,把听过白妞说书以后的陶醉感形容得贴切而生动,极为有力地从侧面烘托了白妞演唱技术的绝妙。

3、多角度描写人物(结合文后练习四)

王小玉相貌“不过中人以上”,但她身上有一种非凡的神韵气质,主要通过博喻,描写她的眼睛,从而凸现她的气质。

4、《明湖居听书》的艺术价值在何处?

白妞的说书实为“唱书”。

演唱的音乐旋律诉诸人的听觉,直接聆听方能有最佳感受。

文中对王小玉演唱音乐的描写,大量运用比喻、通感,将诉诸人们听觉的音乐诉诸人们的视觉、味觉、感觉,或者借用人们熟识的声音来描写人们未曾听到的声音,让读者借助生活经验和艺术想象去品味、领悟,去进行艺术再创造,从而获得音乐美感;

并且大量运用侧面描写,去对比、铺垫、烘托,去增强艺术感染力,为我们提供了运用语言文字描写音乐表演极其效果的典范。

5、白妞说书的艺术魅力在何处?

白妞说书,形式其实很简单:

半张桌子,一面板鼓,一副梨花简;

一只三弦子伴奏;

一个演员表演,或敲或打或说或唱,以唱为主。

这种说书形式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受到了社会各界无数观众的广泛欢迎。

(这说明了“说书”这种传统的民间艺术巨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也体现出历代民间艺术家们在创造、发展中国传统艺术方面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卓越成就。

这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和科技条件下,借鉴西方艺术的同时,去反思、挖掘、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国际的。

《沁园春长沙》导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诵和背诵诗歌。

(准确把握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

2、抓住关键词语,梳理思路。

3、品味意象,感知诗歌中的形象美和境界美。

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4、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博大胸襟,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

【学习重点】

1、品味意象,感知诗歌中的形象美和境界美。

2、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博大胸襟,学习心系天下的人生大境界。

品味意象,感知诗歌中的形象美和境界美。

【学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一、知识链接

1、学习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国共合作创造了蓬勃发展的大好革命形势。

但是,革命应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这年深秋,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2、走进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逝世。

中国人民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其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其他已公开发行的著作有《毛泽东书信选集》《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选》《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和《毛泽东诗词选》等。

3、积累毛泽东名句:

⑴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清平乐•会昌》)

⑵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忆秦娥•娄山关》)

⑶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

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⑸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沁园春•雪》)

⑹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和柳亚子先生》)

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咏梅》)

⑻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到韶山》)

⑼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浪淘沙•北戴河》)

⑽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菩萨蛮•大柏地》)

⑾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4、学习有关文学知识:

1)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

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又称为“诗余”。

2)词牌:

又称词调。

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成为特定词体格式的标题。

词牌决定词的格式,与词的内容无关。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3)词的分类:

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4)词的流派:

分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作品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题材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5)“沁园春”,词牌名。

沁园:

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

有人咏其事,词牌“沁园春”,由此得名。

“长沙”是题目。

二、积累基础知识:

1、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沁(qì

n)园春橘(jú

)子漫(mà

n)江百舸(gě)争流怅寥廓(chà

ng)

岁月稠(chó

u)峥嵘(zhēngró

ng)方遒(qiú

)浪遏(è

)飞舟万户侯(hó

u)

2、多音字

(zhōng)中流(zēng)曾祖父(jì

n)干劲

(zhò

ng)中肯(cé

ng)曾经(jì

ng)劲敌

(kōng)空洞(kà

n)看望(dù

)年度

(kò

ng)空白(kān)看守(duó

)揣度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全词写作思路。

2、词中哪些语句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和特定环境?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州头。

理解:

①“独立”既是抒情的主体,又因有了人的活动,使深秋已有寒意的北去的大江顿生活力。

深秋有寒意

②寒秋

处境险恶

3、哪些动词具有贯穿全文线索的作用?

立、看、怅、问、忆、记。

①“立”“看”写出江山的壮丽和万类的自由自在。

(明写)

②“怅”“问”“忆”“记”写出国内外反动派的飞扬跋扈和广大人民的深重灾难。

由此回忆起曾一起并肩作战的战友,激起革命者的历史责任感。

4、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

试给几幅图画加小标题。

描述了四幅画面:

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5、词的上阕写了什么?

下阕写了什么?

上下阕有什么内在联系?

⑴上阕主要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的深秋景色,面对充满生机之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

⑵下阕侧重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

他们以天下为己任,肩荷着历史的重任,主宰着民族的命运,指点着祖国的江山,豪情满怀,壮志凌云。

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

⑶上阕写景是下阕抒情的基础,下阕抒情则是上阕含蓄情感的直接再现、升华。

全词借景抒情,由实到虚,由自然情趣到人生哲理,逐层推进,步步深入。

6、词句“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在结构上起_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n(漫)山遍野轻歌mà

n(曼)舞无比chó

u(惆)怅未雨chó

u(绸)缪

一chó

u(筹)莫展qì

n(沁)人心脾jié

(碣)石jì

(偈)子

è

(遏)止wà

n藤(蔓)分mì

(泌)物bì

(泌)阳县

2、辨词填空。

(1)寥廓•辽阔(寥廓)的天空(辽阔)的山川

(2)峥嵘•狰狞(峥嵘)岁月面目(狰狞)

(3)激扬•激昂(激扬)士气群情(激昂)

(4)意气•义气(意气)风发讲究(义气)

(5)独立•独力(独力)经营经济(独立)

解析:

(1)“寥廓”和“辽阔”都是形容词。

“寥廓”的意思是高远空旷,侧重于立体的范围。

如:

视野寥廓、寥廓的天空。

“辽阔”的意思是辽远广阔、宽广空旷,侧重于指平面的范围。

辽阔的土地、辽阔的山川、幅员辽阔。

(2)“峥嵘”和“狰狞”都是形容词。

“峥嵘”的意思是:

①高峻。

山势峥嵘。

②比喻才气、品格等超出寻常,不平凡。

头角峥嵘、峥嵘岁月。

(3)“激扬”可作动词,也可作形容词,意思是:

①激浊扬清。

激扬文字。

②激动昂扬。

激扬地欢呼。

③激励,使振作起来。

激扬士气。

“激昂”则只可作形容词,意思是:

(情绪、语调等)激动昂扬。

群情激昂。

(4)“意气”指意志和气概;

志趣和性格。

意气风发、意气相投。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讲究义气。

(5)“独立”指①不依靠别人②单独地站立。

如经济独立、独立寒秋。

“独力”侧重于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等。

如独力经营。

3、朗读背诵。

【课后作业】

1、根据词语的意思写出词语。

(1)高远空旷。

文中指宇宙的广阔。

(寥廓)

(2)旷远迷茫。

(苍茫)

(3)比喻起落或盛衰消长。

文中指盛衰。

(沉浮)

(4)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激浊扬清)

(5)不平凡,不平常。

(峥嵘)

(6)风采才华正盛。

(风华正茂)

2、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D)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B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注:

(A看/万山/红遍,B、今日/得/宽馀,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3、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B)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江山代国家;

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是反问和拟人。

D“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是对偶和借喻。

A“万户侯”与“大军阀”等是同类事物,不能形成比喻。

C是疑问句和拟人。

D“长沙水”、“武昌鱼”是借代。

4、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D)

A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乐府等。

B“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

“长沙”是词的标题,它揭示词的内容。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

以是否分段来划分,词又有单调、双调、三调、四调的区别。

D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仍属古典诗歌。

第二课时

1、朗读背诵。

2、找一下,词中“看”字统领了哪些意象?

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⑴诗人通过描写山、林、江水、江上的船、鹰、鱼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机蓬勃、境界宏大、情意深长的秋景图;

诗人借秋景图暗喻与赞美了工农运动将蓬勃兴起的形势,寄寓了自己热烈、乐观、奋斗的情怀。

⑵一幅绚丽多彩的湘江秋景图。

万山:

层林尽染

湘江:

碧透①形象地表现作者关注国家命运,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百舸:

争流②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抒情烘托了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