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3139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0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文档格式.docx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

【答案】C

【解析】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所以两兄弟的身高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A正确;

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为ii,其子代都是O型血(ii),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B正确;

同一株水毛茛,空气中和水中的叶形态不同是由不同的环境导致的,两种叶的基因型是相同的,C错误;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致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来实现的,D正确。

4.肝癌患者晚期常会出现腹部积水现象,为利尿排水,临床上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

A.氨基酸B.葡萄糖C.生理盐水D.血浆蛋白

【解析】复合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都为小分子,它们可以在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相互渗透,对腹部积水没有作用;

为腹部积水患者注射血浆蛋白,可以提升血浆胶体渗透压,从而促进水分由组织液回渗入血浆,使其及时随尿排出,以缓解病情,故选D。

5.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内蛋白质合成示意图,下列有关的分析正确的是

A.在某些时期①上还可结合DNA聚合酶

B.为图中过程提供能量的结构主要是线粒体

C.图中利用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

D.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上向下

【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①是DNA的一条链,可以结合RNA聚合酶催化转录过程,也可以结合DNA聚合酶催化DNA复制过程,A正确;

图示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是同时进行的,说明该生物是原核生物,而原核生物是没有线粒体的,B错误;

图示转录过程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翻译过程的原料是氨基酸,C错误;

图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下向上,D错误。

6.现有两个取自同一个紫色洋葱鱗片叶外表皮的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成熟细胞,将它们分别浸没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曲线变化可知甲溶液的浓度比乙溶液的浓度大

B.2min时甲、乙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均高于初始值

C.lOmin后把两个细胞置于清水中都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

D.本实验现象涉及到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可能不只有自由扩散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在2分钟之前,处于甲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直径减小的速度更快,因此甲溶液浓度大,A正确;

2分钟时,处于甲、乙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体积都减小了,因此细胞液浓度与初始值相比都增大了,B正确;

10min时,取出两个细胞并置于清水中,处于甲溶液中的细胞已经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再放入清水中,基本没有变化,处于乙中的细胞再放入清水中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C错误;

处于甲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直径先减小,然后增加,说明细胞处于甲溶液中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可能与溶质分子主动运输进入液泡有关,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获取题干信息,读图分析甲、乙溶液中细胞液泡直径变化情况,得出正确结论;

本题易在分析甲、乙溶液中细胞液泡直径变化情况发生的原因时发生错误,易忽视甲溶液中细胞可自动复原。

7.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

B.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终止密码子推后出现而使肽链延长

C.生殖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一定会传递给子代

D.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条件决定的

【解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DNA分子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不一定发生在基因所在的片段,不一定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

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终止密码子推后出现而使肽链延长,B正确;

生殖细胞发生的基因突变可能会传递给子代,C错误;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D错误。

8.关于下图遗传信息传递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都有a、b、c途径

B.有e途径的生物也有d途径

C.a、b途径发生在细胞核中

D.c、d途径中碱基配对方式相同

【解析】据图分析,a表示DNA的复制,只能发生在可以分裂的细胞中,A错误;

d表示逆转录过程,e表示RNA分子的复制,都是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才能进行的过程,但是可以进行逆转录过程的生物不一定能进行RNA复制,B错误;

a表示DNA分子的复制,b表示转录,两个过程都主要发生于细胞核,C错误;

c表示翻译,e表示RNA分子的复制,两个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都发生在RNA链与RNA链之间,因此遵循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明确d和e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RNA侵染的细胞中,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9.用α、β、γ表示ATP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β、γ位磷酸基团脱离,剩余部分可用于基因的转录

B.β、γ位高能磷酸键形成时所需能量都来自呼吸作用

C.γ位磷酸基团脱离,释放的能量可用于叶绿体中水的分解

D.ATP含有的三个高能磷酸键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解析】β、γ位磷酸基团脱离后,剩余部分由腺苷和一个磷酸基团组成,是构成RNA的原料之一,因此可用于基因的转录,A正确;

β、γ位高能磷酸键形成时所需能量可以来自呼吸作用,也可以来自于光合作用,B错误;

叶绿体中水的分解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光能,C错误;

ATP分子中只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D错误。

10.盐碱地中的某种植物,其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降低Na+对细胞质基质中酶的伤害。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Na+进入液泡与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相同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受土壤板结程度的影响

C.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降低了植物的耐盐性

D.该载体蛋白作用的结果有助于增强细胞的吸水力

【解析】细胞的液泡膜上的载体蛋白能逆浓度梯度运输Na+,说明Na+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故A项正确;

土壤板结程度影响细胞的有氧呼吸强度,从而影响主动运输过程的能量供应,影响Na+进入液泡,B项正确;

由于该载体蛋白的作用,液泡内Na+浓度增大,有利于吸水,从而提高了植物的耐盐性,C项正确;

当Na+运入细胞液后,提高了细胞液的浓度,可以增强细胞的吸水能力,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关键是要从题中获取信息,题中指出“细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这完全符合主动运输的特点,从而增大了细胞液的浓度,使植物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而适应盐碱环境。

11.下图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图发生了交叉互换B.乙图发生了基因重组

C.丙图发生了染色体易位D.丁图发生了基因突变

【解析】据图分析,甲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根据染色体的形态和颜色判断可知,该图并没有发生交叉互换,A错误;

乙图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错误;

丙图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上A、a同时出现,根据染色体的颜色可知,分离的染色体上A、a同时出现,是因为发生了交叉互换,C错误;

图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离的染色体上A、a同时出现,根据染色体的颜色可知,分离的染色体上A、a同时出现,是因为发生了基因突变,D正确。

12.欲验证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验组小白鼠的表现的是

A.甲状腺的分泌功能旺盛B.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

C.小白鼠的耗氧量增加D.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解析】甲状腺激素存在负反馈调节,因此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小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值,抑制了下丘脑额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导致甲状腺细胞分泌激素减少,A错误、B正确;

甲状腺激素含量升高后,促进了新陈代谢,加速了物质的氧化分解,因此小白鼠的耗氧量增加,C正确;

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D正确。

13.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黑色有白斑小鼠中纯合子的比例是

A.1/16B.3/16C.1/3D.2/3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可知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黑色有白斑小鼠的基因型为B_ss,其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3,故选C。

14.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

B.正常的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衰老

C.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是通过细胞坏死来清除的

D.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和白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

正常的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衰老,B正确;

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是通过细胞凋亡来清除的,C错误;

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和白细胞,没有产生完整的个体,因此不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15.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先天性疾病就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

B.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

C.禁止近亲结婚可以显著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

D.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要在患者家系中调査

【解析】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也可能是遗传病,A错误;

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患遗传病,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正确;

禁止近亲结婚可以显著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C错误;

调查遗传病发病率时,要在人群中随机调查,D错误。

16.数量相同的酵母菌分别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时,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02的产生量比例为

A.1:

3B.3:

1C.6:

1D.1:

1

【解析】设酵母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都为a,则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都是6a,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为2a,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02的产生量比例=6a:

2a=3:

1,故选B。

17.下图表示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从图中无法得出的是

A.同一个基因可影响多种性状,多个基因也可控制一种性状

B.多数基因只控制一种性状,并且不受其他基因的干扰

C.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基因的表达具有多样性

D.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据图分析,同一个基因控制的产物与四种性状有关,不同基因控制合成的三种产物与同一种性状有关,说明同一个基因可影响多种性状,多个基因也可控制一种性状,A正确;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多数基因只控制一种性状,并且不受其他基因的干扰,B正确;

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基因的表达具有多样性,C正确;

图示只能体现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到环境的作用,D错误。

18.以下有关ATP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体在剧烈运动中,细胞产生ATP的速率迅速增加,吸能反应也增强

B.人体在紧张状态下,细胞内产生ATP的速率大大超过产生ADP的速率

C.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或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或化学能

D.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解析】人体剧烈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多,ATP合成的速率加快,则吸能反应也增强,A正确;

ATP、ADP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人体紧张时,ATP合成速率与ADP的产生速率达到动态平衡,B错误;

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或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或化学能,C正确;

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D正确。

19.下图表示两细胞间发生的某种信息传递过程,细胞甲、乙和物质M、N与图示不相符的是

A.T细胞、B细胞、淋巴因子、受体

B.胰岛B细胞、肌肉细胞、胰岛素、受体

C.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受体

D.甲状腺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激素、受体

【解析】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以作用于B细胞表面的受体,A正确;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以与肌肉细胞表面受体结合,B正确;

传出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可以与效应器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C错误;

甲状腺细胞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以与垂体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D正确。

20.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产中常使用赤霉素来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B.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C.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都起作用

D.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解析】生产中常使用赤霉素来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A正确;

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抑制茎段细胞伸长,B错误;

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如生长素、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等,C正确;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D正确。

21.为研究影响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因素,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测定氧

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

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过程①有水的生成

B.加入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

C.过程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不足

D.过程②比⑤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底物不足

【解析】注:

CD错字,不是---不足;

D中呼吸底物改成[H]不足

由题图曲线可知,加入线粒体后,①过程氧气浓度略有下降,说明在线粒体中进行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有水的生成,A正确;

加入的呼吸底物不一定是葡萄糖,B错误;

④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速率较慢,但加入ADP后,⑤过程氧气浓度的下降速度加快,说明④比③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数量少,C正确;

分析题图可知,②过程加入ADP氧气浓度下降较慢,加入底物后氧气浓度下降速度加快,由于氧气的作用是与[H]结合形成水,因此限制②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因素可能是[H];

加入ADP后,⑤过程氧气浓度降低的速度加快,说明该过程限制氧气与还原氢结合的因素是ADP的量,因此②比⑤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H]不足,D正确。

22.下图中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

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完全不同

B.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不会发生进化过程

C.该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

D.甲、乙两个种群间已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形分析可知,乙、丙物种是由甲物种进化而来的,因此三个物种的基因库不完全相同,A错误;

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基因频率可能发生改变,因此也可能发生进化过程,B错误;

新物种形成的必要环节是生殖隔离,C错误;

甲、乙两个种群属于两个物种,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了,D正确。

23.将某雄性动物细胞的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培养在含放射性32P的培养液中,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精子。

将某个精子与正常卵细胞(无放射性)结合形成受精卵,随后转入无32P标记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

关于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含有32P标记的四分体有n个

B.每个精细胞中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数都为n个

C.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为n个

D.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的子细胞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n个

【解析】将某雄性动物细胞的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为2n)培养在含放射性32P的培养液中,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精子,根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和减数分裂过程可知,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含有32P标记的四分体有n个,A正确;

产生的精子含有n条染色体,且每个染色体上的DNA都含有32P标记的一条链,B正确;

受精卵是由含有n条放射性染色体和正常的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因此受精卵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为n个,C正确;

受精卵第一次分裂结束后的子细胞含有32P标记的染色体有0到n个,D错误。

24.在反射活动中,神经中枢既有兴奋活动又有抑制活动,这是反射的协调功能所必需的。

神经中枢抑制产生机制可分为如下图所示的三种模式。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能体现反馈调节机制的是模式Ⅲ

B.模式Ⅰ中,若神经元①兴奋,神经元④一定会兴奋

C.模式Ⅱ中,若神经元③兴奋,神经元②的电位一定是外负内正

D.模式Ⅲ中,若神经元②兴奋后神经元①再兴奋,神经元③可能不产生兴奋

【解析】据图分析,模式Ⅱ中兴奋性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使抑制性神经元兴奋,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反过来抑制兴奋性神经元的活动,体现了神经调节的负反馈调节机制,A错误;

模式Ⅰ中,若神经元①兴奋,会促进神经元③兴奋,进而抑制神经元④兴奋,B错误;

式Ⅱ中,若神经元③兴奋,神经元②的电位可能是外负内正,也有可能已经恢复静息电位,C错误;

模式Ⅲ中,若神经元②兴奋后神经元①再兴奋,神经元③可能不产生兴奋,D正确。

25.HIV侵入人体后会与T细胞相结合,是由于T细胞及一些粘膜上皮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

某医疗团队从一名天生具有HIV抵抗力、且CCR5基因异常的捐赠者(甲)身上取得骨髓,并将其移植到一名患有白血病、并患有HIV(感染HTV十多年)的患者身上。

结果不但治愈了白血病,而且彻底清除了患者身上的所有HIV。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利用CCR5拮抗剂来控制HIV患者体内的HIV对T细胞的感染

B.捐赠者(甲)感染HIV后,体内既产生了体液免疫,也产生了细胞免疫

C.艾滋病患者肿瘤的发病率大大上升,可能是因为HIV是一种致癌因子

D.艾滋病患者的HIV不侵染B细胞,是因为B细胞的CCR5基因没有表达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信息“HIV侵入人体后只与T细胞相结合,是因为只有T细胞表面含有CCR5的特殊蛋白质(由CCR5基因编码)”答题。

26.利用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植株培育三倍体幼苗,其途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过程需用秋水仙素处理,并在有丝分裂后期发挥作用

B.②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期限

C.途径一和途径二的三倍体幼苗基因型不完全相同

D.两条途径依据的生物学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解析】据图分析,①过程为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多倍体的过程,秋水仙素作用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前期,A错误;

②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是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之一,B错误;

途径一和途径二的三倍体幼苗基因型不完全相同,前者基因型可能为AAA、AAa、Aaa、或aaa,后者的基因型可能为AAa或Aaa,C正确;

两条途径依据的生物学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D错误。

27.如图为正常人血糖含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饭前(AB段)血糖含量变化的原因是糖的消耗多于供应

B.饭后约半小时(BC段)血糖含量出现大幅度上升,其原因是糖类被消化吸收

C.CD段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减弱,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增强

D.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体液调节也有神经调节

【解析】饭前(AB段)血糖含量变化的原因是糖的消耗多于供应,A正确;

饭后约半小时(BC段)血糖含量出现大幅度上升,其原因是糖类被消化吸收,B正确;

CD段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胰岛A细胞分泌活动减弱,C错误;

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体液调节也有神经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D正确。

28.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已知Ⅰ1和Ⅰ2基因型为AaBB,Ⅰ3和Ⅰ4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

根据系谱图,推断错误的是

A.Ⅱ2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B.Ⅱ4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C.Ⅲ1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

D.该遗传病患者的基因型有5种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形分析,“Ⅰ1和Ⅰ2基因型为AaBB”而个体不会患病,由此可推知基因型为A_B_的个体表现正常,也可推知患病的个体Ⅱ2的基因型必为aaBB,A正确;

Ⅰ3和Ⅰ4基因型为AABb,则Ⅱ3的基因型为只能是Aabb、Ⅱ4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或AABB,B错误;

Ⅱ2的基因型只能是aaBB,Ⅱ3的基因型只能是Aabb,所以Ⅲ1的基因型只能是AaBb,C正确;

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正常个体基因型为A_B_,则患者的基因型有5种,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aabb,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已知Ⅰ1和Ⅰ2基因型为AaBB,Ⅰ3和Ⅰ4基因型为AABb,且Ⅱ2与Ⅱ3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判断出双显性个体才正常的结论,进而推导出Ⅱ2与Ⅱ3的基因型,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

29.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

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β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

A.恶性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分裂失控不具有细胞周期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原癌基因

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D.若靶细胞膜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

【解析】恶性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分裂失控,由于是连续分裂的,因此具有细胞周期,A错误;

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B错误;

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C正确;

若靶细胞膜受体蛋白基因不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