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史纲》导论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2870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史纲》导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史纲》导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史纲》导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史纲》导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史纲》导论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史纲》导论Word文档格式.docx

《《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史纲》导论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史纲》导论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史纲》导论Word文档格式.docx

略有些心得,便夸夸其谈,其实尚没有了解规划理论史的框架和演进文脉。

直至有一天发现某位学者百年前在该方面就有专著,做过深入的经验分析,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那时才感无地自容,笑己年轻狂躁。

1.3更多是在实践中的规划师,一方面长期在上级领导面前,他们是专家,必须为领导决策拿出有理论依据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但书到用时方恨少,好不容易挖空心思找到几个概念:

“有机组合”、“滚动发展”等等,明天领导比他说得还流畅,再向他讨新名词时难免捉襟见肘,真是难为。

而矛盾的另一方面是他们往往又藐视规划理论的研究和分析,视高校理论为象牙塔中之物,不读不知便认定与规划的日常实践的迫切需求相脱离,下意识地放走了“学院派”学术理论对他的日常工作可能带来的强有力支持。

这些问题都出在我们的规划界缺乏完整的规划理论演进史纲。

虽然一个又一个规划理论概念被单个地引入,但仍然不能让人们看到现代规划理论发展进程的全景,不能让人们建立一个完整的动态的理论文脉框架。

而我们的青年学者需要站在一个由众多巨人们的思想构成的理论平台上,去讨论今天和今后的发展。

2关于规划理论的定义、讨论及发展史划分

2.1对规划理论下定义的困难

2.1.1长期存在着一种概念上的混淆。

由于城市规划工作与经济、社会和生态问题越来越相关,必须在更大的范畴内思考问题,所以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生态学理论和政治学理论都被引进了城市规划,于是读一些其它领域的书便成为了新一代规划师和规划学者的追求,这本来很好。

然而错误又出现了,不少人将这些规划领域外的理论当作规划理论本身。

这里首先必须指出:

规划中的理论(TheoryinP1anning)和规划的理论(TheoryofP1anning)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2.1.2由于规划涉及的范围日益超越原来的物质形态设计,必须运用和借鉴其它成熟学科的知识,如:

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和政治学的理论,这些理论称之为“规划中的理论(TheoryinP1anning)。

2.1.3而“规划的理论(TheoryofPlanning)”则是规划自身及其过程规律的总结,给“规划的理论”下一个定义并不容易,必须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1)从规划实践看,城市规划与传统相关专业如:

建筑学、市政工程学、房地产等之间的学科界尚未严格划分。

规划工作不仅职业规划师在做,非职业的规划师也在做,因而造成一些人为的混淆,误把这些学科的理论当成规划理论。

本质上,规划理论针对的是规划这个过程及其目标和作用,而不是针对从事规划工作的是什么专业的专家;

(2)从规划的社会特征看,规划属于社会、经济和空间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范畴,因此规划理论经常与其它社会科学的理论重叠交叉,此类理论往往很难划定它只是纯粹的规划理论。

(3)从规划学科的内部结构看,演化到今天的规划学科已经拥有许多方面的子学科,如:

物质形态环境的规划设计、城市空间模型规划、区域发展战略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城市社会系统规划等等,每个子学科也已有各具特征的工作过程规律,要对规划理论下一个统一的定义更显困难;

(4)从规划工作的方法论看,规划经常借用其它学科的工作方法,以此很难定义规划特有的理论分析方法。

2.2从规划的核心到规划理论的定义

虽然在规划实践中,一位优秀的规划师看上去并不一定熟谙历史上成名的各种规划理论,但他一定是一位深知其行为结果的人。

从这一点上看,规划是一项预设目标并制导过程的工作。

因此可以清楚,只有深刻理解时间上的因果关系的人,更进一步说,只有深刻感知因果关系并能预设结果,控制原因的人才可能是一名优秀的规划师,而这种深刻的感知可能就是一种准规划理论。

以上分析可以清楚地表明,规划的核心属性是时间上的预测和控制,而建筑学的核心属性是空间创造。

但是,如果把城市认定为一个空间范畴,那么规划与城市的结合后,城市规划,即对城市的规划,那就是对空间发展目标的设定和达到这项空间目标过程中时间上的制导了。

从规划的核心实质出发,规划的理论的本质是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时间上的目标预设和过程制导的规律和知识的总和。

规划理论的核心由此可以理解为:

2.2.1本位理论(能做什么):

规划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在区域与城市发展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2.2.2过程理论(怎样做):

在特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规划必须拥有什么手段和机制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2.3规划理论的来源和历史

2.3.1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是多元和复杂的,例如Campbell将其归结到以下几个基本事件:

(1)田园城市(GardenCity,E.Howard);

(2)城市美化运动(CityBeautifu1,Burnham);

(3)公共卫生改革(PublicHealthReform)

但也有学者认为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柯布西埃的“当代城市”和赖特的“广亩城市”三者才是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

而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根源,则应追溯到更早的欧文(Owen),圣西门(Saint-Simon)。

傅利叶(Fourier)、Godin和Cabet等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和社会平等等传统的思潮。

2.3.2虽然在世界各古代文明中,如:

古代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希腊,都有城市规划,将人类的活动融入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并为社会和政治统治秩序服务。

但我们通常把为市民大众服务的现代城市规划活动与传统的为君权的城市规划区别开来。

但也有对现代城市规划更带批判性的观点,认为现代城市规划在实践中,一方面在各社会利益集团间进行权衡,另一方面也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中为政治统治者和社会强者利益服务的目标。

2.4规划理论发展历史的阶段划分

2.4.1三个阶段的划分

DonaldKruekeberg将过去100多年城市规划发展历史划分为三阶段:

(1)1880~1910,没有固定规划师的非职业时期;

(2)1910~1945,规划活动的机构化、职业化时期;

(3)1945~2000,标准化(Standardization)、多元化(Diversification)时期。

2.4.2七个阶段的划分

PeterHall将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七个阶段:

(1)1890~1901:

病理学地观察城市;

(2)1901~1915:

美学地观察城市;

(3)1916~1939:

从功能观察城市:

(4)1923~1936:

幻想地观察城市;

(5)1937~1964:

更新地观察城市;

(6)1975~1989:

纯理论地观察城市;

(7)1980~1989:

企业眼光观察城市;

生态地观察城市;

再从病理学观察城市

2.4.3历史时期的划分方法

DonaldKrueckeberg采用是年代分段法,三个阶段互不交叉。

而PeterHall采用的是思潮分段法,以规划理论对待城市的观察角度作为依据,他所划分的规划理论时段之间在时间上有相互重叠和交叉,如:

第6阶段“纯理论地看待城市”和第7阶段“企业的眼光看待城市,生态地观察城市,再从病理学观察城市”都包括1980到该文发表时的1989年。

一般而言,对规划理论发展阶段的划分可以有三种基本类型:

(1)以时间的自然延续来划分。

如DonaldKrueckeber只的划分方法,将某一时段的规划理论或规划实践作为这一年代的特征;

(2)以主流思潮为主线,再划定年代的上下界线,如PeterHall的划分方法;

(3)以时代和思潮相结合的方法。

2.4.4本文采用的划分方法

本文采用的是以时代和思潮相结合的方法。

先按照主要理论思潮出现的先后划出时代。

因为主流的思潮在历史上的发展并非转眼间更替的,所以一个时代可能同时存在多种探索和主要理论思潮,而一种思潮也可以跨越几个时代。

这种时代划分方法的目的在于,在划分时段以便讨论研究的同时,强调思想的发展具有其渊源和后续,下图表示时代划分与思潮发展的关系。

由此本文将过去100多年的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

(1)1890~1915核心思想词:

田园城市理论,城市艺术设计,市政工程设计;

(2)1916~1945核心思想词:

城市发展空间理论,当代城市,广亩城,基础调查理论,邻里单元,新城理论,历史中的城市,法西斯思想,城市社会生态理论;

(3)1946~1960核心思想词:

战后的重建,历史城市的社会与人,都市形象设计,规划的意识形态,综合规划及其批判;

(4)1961~1980核心思想词:

城市规划批判,公民参与,规划与人民,社会公正,文化遗产保护,环境意识,规划的标准理论,系统理论,数理分析,控制理论,理性主义;

(5)1981~1990核心思想词:

理性批判,新马克思主义,开发区理论,现代主义之后理论,都市社会空间前沿理论,积极城市设计理论,规划职业精神,女权运动与规划,生态规划理论,可持续发展

(6)1990~2000核心思想词:

全球城,全球化理论,信息城市理论,社区规划,社会机制的城市设计理论

3百年规划理论的演进纲要

对于每个时代,本文按照各阶段的主要思潮和研究角度选择了一些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规划理论重要文献,形成百年西方规划理论的基本纲目并进行归纳简介。

3.11890—1910年

3.1.1“田园城市(GardenCity)”肯定是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词汇。

而在讨论霍华德(E.Howard)的“田园城市”的时候,不得不首先要提到恩格斯(F.Engels)1845年的名著《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TheConditionOfworkingClasslnEngland)》,这本书在今天的城市社会学中仍然被视为开创性的经典文献。

由此,恩格斯也在城市社会学中被奉为最重要的开山鼻祖之一。

虽然这部历史文献的题目和这样的第一手的调查研究上并没有冠以什么宏篇巨著的头衔,但这部文献不管是内容还是研究方法都影响了几代城市学者,其科学的光辉常存至今。

恩格斯对当时曼彻斯特工人的生活状况的触目惊心的描述和深刻的分析,是导致当时社会主义的社会思潮迅猛发展的一个直接原因,这些思潮后来成为“田园城市”等一系列城市社会改革方案的背景。

更重要的是对于城市规划来说,这部文献直接导致了规划应该去做什么的基本核心理论问题。

3.1.2田园城市是以绿地为空间手段解决城市社会卫生状况的方案。

实际上,可以在1870年F.Olmsted提出的“绿肺”概念中已经发现其雏形。

如果说恩格斯的文献造就了花园城市等现代城市则划方案的社会意识基础的话,那么“绿肺”概念可以视为“田园城市”方案的空间手段的根源。

3.1.3E.Howard的“田园城市(GardenCity)”方案不但是这个时期的城市社会改革的标志性方案,而且还由于其方案的社会价值观念和大量经济方案的内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而被普遍地认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霍华德1902年以《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CityofTomorrow)》为书名,重新发表了他的1898年末造成重大影响的《明日:

一条迈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orrow:

APeacefulPathtoRealReform)》,田园城市的名字和思想迅速传遍了大西洋的两岸。

一年后,他马上雇佣了Unwin和Parker两人来完成3万人的Letchworth的规划设计,Letchworth是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直接造成的城市规划实践的第一个案例。

3.1.4与恩格斯和WilliamDubois等伟大的思想家相对,这个时代除霍华德外,还需要提到RaymondUnwin的“田园城市”实践。

在1909年,Unwin和表兄弟BarryParker就第一个田园城市Letchworth的建设实践合著了题为《实践中的城镇规划(Townp1anning1nPractice)》的专著,对“田园城市”建设的实践过程作了全面的总结。

这本书无形中影响了早期现代城市规划对自身过程的认同。

Unwin是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上半叶的规划师,是田园城市理论实践运动的先锋领导人。

3.1.5同时代中,针对工业革命后大城市过份拥挤造成的城市卫生问题,防灾问题和社会问题提出采用绿地为解决手段的还有PatrickGeddes,而Geddes在1904年发表的著作《城市发展,公园、花园和文化机构的研究(CityDevelopment,AStudyofParks,GardensandCultureInstitutes)》,更进一步地提到了从文化角度来观察研究和从历史来审视城市发展。

这在当时比霍华德及其同伴Unwin的工作都更带有学术性。

Geddes在1915年发表的《城市演进:

城市规划运动和文明之研究导论(CitiesinEvo1ution:

AnlntroductiontothePlanningMovementandtheStudyofCivics)》更进一步把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深度推上一个台阶。

3.1.6同时代中,与对欧洲城市下层阶级生活状况调查分析相对的,必须要提到对北美城市中非洲移民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

其中,最有影响的有William.E.B.Dubois在1899年发表的专著《费城的黑人(Thephi1ade1phiaNegro)》。

这部著作被视为恩格斯的《英国的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姐妹篇。

Dubois除了担任大学教授外,还写作小说,热心参与政治。

他对现代城市学中种族研究、城市社会学和城市发展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位独立的、批判性的思想家,Dubois始终在情感上同情处于社会下层的非洲移民,他在1961年以93岁高龄参加了共产党,并入了加纳国籍。

3.1.7CamilloSitte是这个时期“艺术地看待城市”的城市规划理论的代表人物,他在1889年发表的《艺术原则下的城市规划建设(DerStaedtbaunacheinenKuenstlichenGrundsaetzen)》一书,当年就出版了第二版,他在书中“纯艺术”地分析新旧城市的差别。

他对于规划的贡献无疑在于,在城市规划在集中讨论城市所二维扩展的时代,使当时的学术界意识到了城市建设的三维性,这本书既受到一些人的拥护,也遭到了另一些人的强烈批评。

3.1.81906年在曼海姆召开了德国建筑师与工程师协会大会,会议通过的《城市设计原则(GrundsaetzdesStaedtebaus)》充分反映了这个时代对待城市规划应该做什么,怎么做的规划理论核心问题的两种相当对立的思想:

技术地还是艺术地看待城市规划。

3.21916~1945年

3.2.1这个30年中,对城市社会空间规律的研究为城市规划理论开始提供理性的依据。

ErnstW.Burgess于1925年在社会改革家RobertPark主编的《城市(TheCity)》上发表了题为《城市的发展:

一个研究项目的介绍(TheGrowthoftheCity:

AnIntroductiontoaResearchProject)》的论文,Burgess在这篇论文中分析了社会空间发展与城市物质空间发展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著名的同心圆模式,由此许多学者把他的研究称为“社会生态学”的创始。

今天许多学者把城市同心圆模式误解为是地理学的空间分布模式。

实质上,Burgess的模式更重要的是城市发展动态的特征。

同期在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担任教授的还有著名城市社会学家LouisWirth和RobertPark。

这些教授们把芝加哥的大街作为“活动实验室”,为现代城市学的建立作出重要的贡献,后来被称为“芝加哥学派(ChicagoSchool)。

RobertPark的《城市(TheCity)》一书是介绍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的最好的专集。

Burgess开创的研究在城市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后有许多学者坚持了下去,并产生了城市发展不同空间的模型,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HomeHoyt的扇形模型和ChanncyHarris中,与Edwardullman共同提出的多核模型。

3.2.2这个时代的最有影响力的规划理论来自两位作者:

柯布西埃(LeCorbusier)和赖特(FrankLyoidwright)。

3.2.3柯布西埃在1925年发表了他的名著《urbanisme(城市规划设计)》。

他将工业化的思想大胆地带入了城市规划,1922年,他曾发表了一个称为“300万人日的当代城市”的规划方案,城市的路网是方格对称地构成,几何形体的天际线,标准的行列式空间的城市。

3.2.4在一位提出了空间集中的规划理论的时候,另一位却相反地提出反集中的空间分散的规划理论。

赖特在1935年发表于《建筑实录(ArchitecturalRecord)》上的论文《广亩城市:

一个新的社区规划(BroadacreCity:

ANewCommunityPlan)》充分地反映了他倡寻的美国化的规划思想,强调城市中的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

赖特在1920,30年代成为一名社会革命者,但他并未参加社会主义的左翼阵营。

相反的,他呼吁城市回到过去的时代。

而他的社会思想的物质载体就是广亩城市了。

他相信电话和小汽车的力量,认为大都市将死亡,美国人将走向乡村,家庭和家庭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以减少接触来保持家庭内部的稳定。

3.2.5在对比柯布西埃和赖特的两个极端的规划理论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他们的共性,即:

都有大量的绿化空间在他们“理想的城市”中,都已经开始思考当时所出现的新技术:

电话和汽车。

3.2.6除此之外,这个时期还有两本从城市的历史发展角度进行研究的著作值得一提。

一本是比利时的历史学家HenriPirenne在1925年发表的专著《中世纪城市(MedievalCities)》,另一本是著名的芒福德(L.Mumford)在1937年发表的《城市是什么(WhatisaCity)》。

这两本著作从历史的角度挖掘城市的本质,对以后的城市研究和规划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而芒福德在几十年写作的巨著系列中,1961年发表的巨著《城市发展史(TheCityinHistory)》在城市规划界的影响极为广泛。

芒福德始终认为城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精神价值是最重要的,而城市的物质形态和经济活动是次要的。

可以说,芒福德的思想对规划理论的发展产主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此文后要提到的JaneJacobs的“街上芭蕾(StreetBallet)”、AllanJacobs的“规划需要畅想”等概念,都源于芒福德书中的思想。

3.2.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火连天,城市建设受到绝对集权的法西斯主义和战时军事管制的影响,城市规划思想也受到波及,德国产生了所谓“新秩序规划”:

“应该使那些由“领袖手谕”确定的规划能成为纳粹长久的标志物”,“作为德国重新崛起的这个伟大时代的对外见证”,这类规划毫无对普通市民的考虑。

3.2.8而在北美1938年发表的《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化(UrbanismasaWayofLife)》一文中,芝加哥学派成员的LouisWirth在规划理论立下了一块里程碑。

LouisWirth的主要贡献在于使城市社会学中的都市生活意义成为规划理论的最高意义和逻辑的基础。

3.31945~1960年

3.3.1T.Sharp在战争刚结束的1946年发表的《为重建而规划(ExertPhoenix:

APlanningforRebuilding)》宣告规划战后新阶段的开始。

而paulGoodman和PercivalGoodman兄弟俩《Communitas:

生活圈的意义与生活的方式(Communitas:

MeansofLivelihoodandWaysofLife)》”一书则揭开了战后规划理论的活跃期,Goodman兄弟的著作在60年代曾是美国的畅销书,书中既发表了对规划设计的细微感觉,同时又表达了对城市社会问题的批判。

此书出版后,马上成为规划界尤其是青年规划师的必读书。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对20世纪上半叶的规划理论包括“田园城市”、“广亩城市”、“当代城市”,也包括了前苏联的区域规划进行精辟的评论;

第二部分则对未来的规划从三个层面回答了该书的核心问题:

l)如何在规划中对待新技术;

2)如何使用城市多余资源(surplus):

3)如何寻求规划目的与规划手段之间的正确关系。

3.3.2而L.Keeble的《城乡规划的原则与实践(PrinciplesandPracticeofTownandCountryPlanning)》则相对全面地阐述了当时的普遍接受的规划思想,成为战后物质性城市规划的标准版本。

3.3.3这个时期还要提到的是H.Kitto的《希腊人(TheGreeks)》和V.GordonChilde的《人类创造自己(ManMakesHimself)》,这两部文献都从历史的角度寻找和提出了城市规划中作为城市实质的社会构成的原则。

3.3.4战后时期的西方社会沉浸在一种和平恢复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气氛之下。

从总体上看,主导的社会意识是乐观的,绝大多数的规划师们正忙于工程,象Keeble这样的规划师则在制定操作色彩很浓的系统规划。

在规划物质环境方面,规划师一方面忙于工程实践,另一方面亟需形态设计的理论指导,和一套操作性很强的分析方法。

大家关心的是如何设计得更漂亮、更美观,更能让业主满足,更能让业主信服。

于是F.Gibberd的《市镇设计(TownDesign)》和KevinLynch的《城市意象(TheimageofCity)》分别在1952年和1960年应运而生,并立刻成为市场上的畅销书和规划师、设计师的工作手册。

3.3.5但是即使是在这样忙得不亦乐乎的年代,还是有人在思考规划的理论问题,其中有1948年R.Glass的《规划的社会背景(TheSocialBackgroundofaPlan)》,1959年R.Glass的新著《对规划进行评价的一些社会学思考(TheEvolutionofPlanning:

SomeSociologicalConsiderations)》和1960年DonaldFoley的《英国的城市规划:

一个意识形态还是三个(BritishTownPlanning:

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