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复习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2854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复习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海洋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复习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海洋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复习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海洋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复习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海洋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复习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洋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复习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海洋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复习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洋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复习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洋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复习题库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然后按样品要求进行处理,送实验室分析。

将测定结果与实验室加标样对比,掌握测定对象在采样、运输过程中变化状况。

11、批内精度,一般可采用密码平行样加以控制;

批间精度,一般可采用标准参考物或质量控制图加以控制。

12、水质营养盐样品采样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玷污措施防止采样设备和材料受到玷污。

采样人员手应保持清洁,采样时,不能用手、手套等接触样品瓶的内壁和瓶盖;

样品瓶应防尘、防污、防烟雾和污垢,应置于清洁环境中;

过滤膜及其设备应保持清洁,可用稀盐酸和其他洗涤剂清洗,并用洁净的铝箔包藏等。

13、海洋科学是研究地球上海洋的自然现象、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和开发与利用海洋有关的知识体系。

14、海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海洋及与之密切相关联的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15、洋:

洋或称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一般远离大陆,面积广阔,深度大,一般>2000m;

海洋要素如盐度、温度等不受大陆影响,具有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

16、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被陆地围隔成的形态各异的小水体。

海的深度较浅,平均深度一般在2000m以内。

其温度和盐度等海洋水文要素受大陆影响很大,并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7、世界大洋的划分世界大洋通常被分为四大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18、海岸带概念:

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地带。

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或称之为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

19、按照矿产资源形成的海洋环境和分布特征,分别有滨海砂矿、海底石油、磷钙石和海绿石、锰结核和富钴结壳、海底热液硫化物、天然气水合物等资源类型。

20、海水中溶质的质量与海水质量之比值称作海水绝对盐度。

21、为标准海水的盐度值对应为35.000‰。

实用盐度是用电导率测定的。

22、中国海的海冰,仅在冬季出现于渤海和北黄海沿岸。

在某些河口附近,也有少量的河冰。

山东半岛的黄海沿岸,除个别深入陆地的海湾外,一般都不结冰。

23、决定海冰盐度大小的因素:

海冰盐度的高低取决于冻结前海水的盐度、冻结的速度和冰龄等因素。

24、海冰密度比海水小,所以它总是浮在海面上。

冰龄越长,由于冰中卤汁渗出,密度则越小。

25、影响海面热收支的主要影响因素:

通过海面热收支的主要因子有,太阳辐射(QS)、海面有效回辐射(Qb)、蒸发或凝结潜热(Qe)以及海气之间的感热交换(Qh)。

26、中国近海表层水温的分布特征:

冬季各海区差异较大,除近岸和河口区外,从南到北温度逐渐降低。

南海冬季表层水温高而且分布较均匀;

东海表层水温冬季分布的明显特点,是西北低而东南高,致使等温线基本上都呈西南—东北走向。

黄海冬季水温分布的突出特征,是暖水舌从南黄海经北黄海直指渤海海峡,其影响范围涉及黄海大部分海域。

冬季渤海在四个海区中温度最低,尤以辽东湾最甚。

27、表层水温日变化主要影响因素:

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的日周期变化,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为凌晨4~6时。

相比之下,晴好天气比多云天气时水温的变幅大;

平静海面比大风天气海况恶劣时的变幅大

28、海洋要素变化梯度较大的区域,对应铅直方向称之为跃层,水平方向称之为海洋锋。

29、温跃层:

是指在不太厚的深度内,水温迅速递减,此层称为温跃层。

30、源地和形成机制相近,具有相对均匀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大体一致的变化趋势,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称为水团。

31、混合是海水的一种普遍运动形式,混合的过程就是海水各种特性,例如热量、浓度、动量等逐渐趋向均匀的过程。

32、混合增密效应(混合收缩效应):

混合后的密度大于混合前海水的平均密度。

是由于海水密度、温度、盐度和压力的变化是非线性的。

33、海水中的主要成份(大量、常量元素):

指海水中浓度大于1×

10-6mg/kg的成份。

属于此类的有阳离子五种(Na+,K+,Ca2+,Mg2+和Sr2+),阴离子有五种(Cl-,SO42-,Br-,HCO3-(CO32-),F-)

34、不同区域海水绝对盐度不同,但是海水各主要成份的浓度比例恒定称为海水主要成分的恒定性原理

35、海水中的营养元素(营养盐、生源要素):

主要是与海洋植物生长有关的要素,通常是指N,P及Si等。

通常称为“植物营养盐”、“微量营养盐”或“生源要素”。

36、海水的气体成份有氧、氮及惰性气体、CO2等

37、海水中痕量Fe、Mn、Zn、Mo、Co、B等元素,也与生物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称为“痕量营养元素”

38、海水的pH一般在7.5~8.2的范围变化,主要取决于二氧化碳的平衡。

39、在需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所消耗氧气的量称之为BOD。

40、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与海洋生物活动有关,海洋植物在光合作用中放出氧气,进行呼吸作用时要消耗水中氧气。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深度不大的光合层,所释放的氧气与光照、生物密度和活动情况等有关,因此可以利用表层海水氧气的含量推测生物活动的情况。

41、由风引起的海流称为风海流或漂流,由温盐变化引起的称为热盐环流;

42、大洋五大水层的来源及主要特征:

表层水、次表层水、中层水的运动、大洋深层水的运动、大洋底层水的运动。

43、海面上由其他海区传来的或当地风力减小、平息,或风向改变后海面上遗留下的波动称为涌浪。

44、当地风产生,且一直处在风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动状称为风浪。

45、涨潮时潮位不断增高,达到一定的高度以后,潮位短时间内不涨也不退,称之为平潮,平潮的中间时刻称为高潮时。

平潮的持续时间各地有所不同,可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

平潮过后,潮位开始下降。

当潮位退到最低的时候,与平潮情况类似,也发生潮位不退不涨的现象,叫做停潮,其中间时刻为低潮时。

停潮过后潮位又开始上涨,如此周而复始地运动着。

从低潮时到高潮时的时间间隔叫做涨潮时,从高潮时到低潮时的时间间隔则称为落潮时。

一般来说,涨潮时和落潮时在许多地方并不是一样长。

海面上涨到最高位置时的高度叫做高潮高,下降到最低位置时的高度叫低潮高,相邻的高潮高与低潮高之差叫潮差。

46、某地一定时期内每小时海面高度的算术平均值称为平均海面。

47、气象要素中以气温、气压、湿度和风为最重要。

48、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破坏生态平衡并会因其可能携带的病原微生物而对其他生物的生存甚至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49、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互相调控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称为生态系统。

50、吸管的使用前需用移取液润洗2~3次。

移取液体时,管尖应插入液面下,并始终保持在约1cm左右。

51、用洗耳球抽吸液体至刻度吸管线以上2cm处时,迅速用食指按住上口,辅以母指和中指配合,保持吸管垂直,并左或右旋动同时稍松食指,使液面下降至所需(弯月面底部与标线相切)。

52、除“吹”出式吸管外,残留在管尖的液滴均不能用外力使之移入容器内。

53、表层水温表测量范围为—5~+40℃,分度0.2℃的玻璃水银温度表和铜制外壳组成。

54、用表层水温表测量时应先将金属管上端的提环用绳子栓住,在离监测船舷0.5m以外的地方放入0~1m水层中,待与外部的水温达到热平衡之后,即感温3min左右,迅速提出水面读数,然后将筒内的水倒掉,把该表重新放入水中,再测量一次,将两次测量的平均值按检定规程修订后,即为表层水温的实测值。

55、风浪较大时,测量时把表层水温表放入水桶内,感温1~2min后,将水桶和表管中的水倒掉,重新取水,将该表再放入水桶中,感温3min读数,然后过1min再读数,

56、当气温高于水温时,把两次读数偏低的一次读数,按检定规程修订后的值,即为表层水温的实测值。

57、颠倒温度表分为:

测量海水温度的闭端颠倒温度表和测量海水深度及温度的开端颠倒温度表。

58、挑选Vo和器差相近的两只闭端颠倒温度表,装在同一采水器的温度表管内,当水深超过200m时,要装一只开端颠倒温度表。

59、颠倒温度表测量温度应感温7min后,测量钢丝绳倾角,投下“使锤”。

60、水样采集后,pH应在6h内测定。

不能马上测定的样品,如果加入1滴氯化汞溶液(25g/L),盖好瓶盖,允许保存2d。

61、测量pH时,如果仪器使用2~3h后,或者温度变化超过2℃时需重新定位。

62、水体中有机物在微生物降解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水中溶解氧。

用碘量法测定培养前和后两者溶解氧含量之差,即为生化需氧量。

培养五天为五日生化需氧量。

63、测定水中SS必须使用新鲜水样,采样后应尽快完成分析测试,避免存放时间过长。

水样测试前不能加任何试剂,以免影响水样化学成份和组成。

64、测量SS时量取的体积视悬浮物浓度而定,大于1000mg/L者取50~100mL;

小于100mg/L时,量取1~5L)

65、测量SS水样要现场过滤、烘干、按顺序保存好。

如果不能立即过滤,水样放在阴凉处,但24h内必须过滤完毕。

66、原始样指现场采集的初始样品,分析样指需要经过预处理,才能进行测定的样品。

67、水样采上船甲板后,先填好水样登记表,并核对一遍瓶号。

然后,立即按以下分样顺序分装水样:

溶解氧、pH、总碱度与氯化物、营养盐、总磷与总氮。

68、营养盐的装取方法:

用少量水样荡洗水样瓶二次,然后,装取约500cm3水样。

立即用处理过的滤膜过滤于另一个水样瓶中。

69、50%的硫酸溶液配制应在水浴冷却和不断搅拌下,将250cm3浓硫酸缓慢加入250cm3蒸馏水中。

70、次溴酸盐氧化法适用于大洋和近岸海水及河口水中氨-氮的测定。

本法不适用于污染较重,含有机物较多的养殖水体。

71、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适用于海水及河口水中亚硝酸盐氮的测定。

72、海水中油的样品用500mL小口玻璃瓶直接采集时,须一次装好,不可灌满或溢出,否则应另取水样瓶重新取样。

73、校准曲线分为工作曲线和标准曲线。

74、紫外分光光度测定石油类的测定波长是225nm,萃取用的正己烷透光率必须大于90%。

75、石油类水样用500mL小口玻璃瓶直接采集时,须一次装好,不可灌满或溢出。

76、采集的石油类水样用5ml(1+3)硫酸溶液酸化。

77、石油类水样采集后4h内萃取,萃取液避光贮存于5℃冰箱内,有效期20d。

78、总氮是指海水中溶解态和颗粒态的有机氮和无机氮化合物的总和。

79、总磷是指海水中溶解态和颗粒态的有机磷和无机磷化合物的总和。

80、营养盐的质控样通常有:

现场空白样、现场平行样和现场加标样

81、营养盐样品需经过0.45μm微孔滤膜过滤,滤膜使用前需经1%盐酸浸泡。

82、总氮总磷样品保存:

取500ml海水水样于聚乙烯瓶中,加入1.0ml体积分数为50%的硫酸溶液,有效期为一个月。

83、硅钼黄法适用于硅酸盐含量较高的海水。

84、硅钼蓝法适用于硅酸盐含量较低的海水。

85、硅钼黄法原理:

水样中的活性硅酸盐与钼酸铵-硫酸混合试剂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硅钼黄),于380nm波长测定吸光值。

86、硅钼蓝法原理:

活性硅酸盐在酸性介质中与钼酸铵反应,生成黄色的硅钼黄,当加入含有草酸的对甲替氨基苯酚-亚硫酸钠还原剂,硅钼黄被还原为硅钼蓝,于812nm波长测定其吸光值。

87、海水中硅酸盐测定时需要进行盐度校正。

88、次溴酸盐氧化法原理:

在碱性介质中次溴酸盐将氨氧化为亚硝酸盐,然后以重氮-偶氮分光光度法测亚硝酸盐氮的总量,扣除原有亚硝酸盐氮的浓度,得氨氮的浓度。

89、污染比较严重或颜色比较深的工业废水中氨氮的测定需要进行前处理,通常采用蒸馏法,以硼酸溶液为吸收液,然后纳氏比色法测定。

90、纳氏试剂光度法原理:

碘化汞和碘化钾的碱性溶液与氨反应生成淡红棕色胶态化合物,此颜色在较宽的波长内有强烈吸收,通常测量波长是410nm-425nm。

91、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亚硝酸盐与磺胺进行重氮化反应,其产物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生成红色偶氮染料,于543nm波长测定吸光值。

92、锌镉还原法的测定范围0.05μmol/L~16.0μmol/L,锌镉还原率必须大于75%,还原率计算公式

93、磷钼蓝分光光度法的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活性磷酸盐与钼酸铵反应生成磷钼黄,用抗坏血酸还原为磷钼蓝后,于882nm波长测定吸光值。

94、重金属水质样品现场采集后应立即用0.45μm滤膜过滤处理(汞元素的水样除外),过滤水样用酸酸化至pH值小于2,盖上瓶盖,然后低温冷藏保存。

95、样品瓶用已经过泡酸处理的聚乙烯、聚丙烯或聚四氟乙烯等材料的塑料瓶保存。

96、由采样器中取样应使用非金属器具,避免取已接触采样器内壁的沉积物。

采样和分装样应防止采样装置带来的沾污和已采集样品间的交夹沾污。

现场取样的刀、勺由塑料制成。

97、因采泥器在提升过程中受海水冲刷,致使样品流失过多或因沉积物太软、采泥器下降过猛,沉积物从耳盖中冒出,均应重采;

沉积物表层样品的采集深度不应小于5cm,否则应重新采样。

98、测痕量金属的沉积物样品用聚四氟乙烯容器。

样品瓶和聚乙烯袋预先用硝酸溶液(1+2)泡2d~3d,用去离子水淋洗干净、晾干。

99、重金属生物样品的采集应挑选采集体长大致相似的个体约1.5kg。

剥掉壳上有附着物,用现场海水冲洗干净后,放入双层聚乙烯袋中冰冻保存,用于生物残毒检测。

100、重金属生物样品采集大型藻类时,样品应采集约100g左右,用现场海水冲洗干净,放入双层聚乙烯袋中冰冻保存。

101、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水中汞的方法原理为:

水样经硫酸过硫酸钾消化后,在还原剂硼氢化钾的作用下,汞离子被还原成单质汞。

以氩气为载气将汞蒸气带入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原子化器中,以特种汞空心阴极灯为激发光源,测定汞原子荧光强度。

102、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水中砷的方法原理为:

在酸性介质中,五价砷被硫脲-抗坏血酸还原成三价砷,用硼氢化钾将三价砷转化为砷化氢气体,由氩气作载气将其导入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原子化器进行原子化,以砷特种空心阴极灯作激发光源,测定砷原子的荧光强度。

103、原子吸收法测定海水中铜、铅、镉含量的方法原理为在pH为5~6的条件下,海水中的铜、铅、镉与吡咯烷二硫代氨甲酸铵(APDC)和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DDTC)混合液螯合,经甲基异丁酮(MIBK)环己烷混合溶液萃取分离后,于各自的特征波长下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吸收值。

104、原子荧光法测定沉积物中汞的方法原理为:

样品在硝酸-盐酸体系中,置于沸水浴中消化,汞以离子态全量进入溶液。

以硼氢化钾为还原剂,将溶液中离子态汞转变为汞蒸汽。

以氩气为载气使原子汞蒸汽进入原子荧光光度计的原子化器中,以特种汞空心阴极灯为激发光源,测定汞原子荧光强度。

105、原子荧光法分光光度计仪器中的透镜应保持清洁,如发现不洁现象,可用脱脂棉蘸乙醇和乙醚的混合液拧干后擦拭。

106、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沉积物中铜、铅、锌、铬和镉含量的方法原理为:

沉积物样品经硝酸和高氯酸消化后,铜、铅、锌和镉于各自的特征波长下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吸收值。

107、原子荧光法测定生物中汞的方法原理为:

样品在硝酸-高氯酸体系中,生物体中的汞全量转化为汞离子进入溶液。

108、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的保养与维护可以从光源、原子化系统、光学系统、气路系统等四方面进行保养与维护。

其中光源空心阴极灯应在最大允许工作电流以下范围内使用。

不用时不要点灯;

但长期不用的元素灯则需每隔一两个月在额定工作电流下点燃15~60min,以免性能下降。

109、痕量金属采水器应为非金属结构,常以聚四氟乙烯、聚乙烯及聚碳酸脂等为主体材料,如果采用金属材质,则在金属结构表面加以非金属材料涂层,闭-开-闭式采水器适用于痕量金属分析采样。

110、海洋微生物调查要素为:

海洋微生物现存量,即病毒、细菌总数与微生物其他类群(放线菌、酵母、霉菌等)的丰度和海洋微生物的活性,即细菌生产力、微生物异养活性、生态呼吸率的测定。

111、用于细菌检验的采样瓶,应用可耐灭菌处理的广口玻璃瓶或无毒的塑料瓶,灭菌前,把具有玻璃瓶塞的采样瓶用铝箔或厚的牛皮纸包裹,瓶顶和瓶颈都要裹好,瓶颈系一长绳,在121℃经15min高压灭菌。

112、采集用于细菌检验的水样应立即送检,时间不超过2h,否则,应将样品置于冰瓶或冰箱中,但不得超过24h,否则影响检验结果。

113、检测细菌学指标的生物体样品,应现场用凿子铲取栖息在岩石或其他附着物上的生物个体。

栖息在沙底或泥底中的生物个体可用铲子采取,或铁钩子扒取。

在选择生物样品时要去掉壳碎的或损伤的个体(指机械损伤),将无损伤、生物活力强的个体装入做好标记的一次性塑料袋中。

然后将样品放入冰瓶冷藏(0℃~4℃)保存不得超过24h,全过程严格无菌操作。

114、大肠菌群系一群在37℃或44℃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h内产酸产气的需氧及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

大肠菌群数系指每升水样中所含有的“大肠菌群”的数目。

一般在37℃培养生长的称为“总大肠菌群”,在44℃培养生长的称为“粪大肠菌群”。

海水检验采用44℃培养法,以检验粪大肠菌群。

发酵法系通过初发酵及复发酵两个步骤,以证实海水水样中是否存在粪大肠菌群并测定其数目。

115、平板计数法:

平板计数法是根据单一的细菌在平板培养基上,经若干时间培养,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菌落)(亦即一个菌落代表一个细胞),通过计算菌落数而得知细菌数的。

计数关键是必须尽可能将样品中的细菌分散成单个细胞,并制成均匀的不同浓度稀释液,将一定量的稀释液均匀地接种到盛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上。

116、底栖生物是海洋生物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生态类群,包括了底栖植物和底栖动物。

底栖生物根据生活环境或个体大小,分为大型底栖生物、小型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和污损生物。

117、底栖生物根据个体的大小,凡被孔径为0.5mm套筛网目所截留的生物,称为大型底栖生物(macrobenthos),如海绵、珊瑚、虾、蟹、多毛类。

凡能通过孔径为0.5mm套筛网目,而被孔径为0.042mm所截留的生物,称为小型底栖生物(meiobenthos)。

主要有海洋线虫、海洋甲壳动物的猛水蚤类和介形类、动吻类。

118、采集大型底栖生物泥样淘洗由三层不同孔径的筛子和支架组成,上层筛的孔径为2.0mm~5.0mm,中层为1.0mm,下层为0.5mm。

119、潮间带生物采样泥、沙等底质类型的生物取样,采用滩涂定量采样框,规格25cm×

25cm×

25cm。

配套工具为平头铁锨。

岩石生物取样采用25cm×

25cm的定量框。

若在高密度生物量的潮区取样,可采用10cm×

10cm定量框取样。

配套工具有小铁铲、刮刀和捞网。

120、根据生物群落在潮间带的垂直分布来划分,一般而言,岩石岸大体分为:

滨螺带、藤壶-牡蛎带、藻类带。

各地在调查时可根据各区、层的群落优势种给予更确切的命名。

121、潮间带生物采样必须在大潮期间进行;

或在大潮期间进行低潮区取样,小潮期间在进行高、中潮区的取样;

对于基础(背景)调查,通常按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进行一年四个季度月的调查。

对于一些专项调查,根据要求可选择春、秋季两个季度月进行调查。

122、海洋生物群落在一定海域一定状态出现的标志性的物种叫指示种;

食物网中处于关键环节起到控制作用的物种叫做关键种。

123、生物毒性试验是将生物体置于试验条件下,施加污染物的影响,然后观察、测定生物异常或死亡效应,包括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试验。

124、浮游生物是一类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薄弱或者完全没有运动能力,只能被动地漂浮在水层中的生物群,按营养方式可分为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按个体大小可分为超微型(或微微型)浮游生物、微型浮游生物、小型浮游生物、中型浮游生物、大型浮游生物和巨型浮游生物;

按生活习性可又分为永久性浮游生物、阶段性浮游生物和暂时性浮游生物。

125、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爆发性增殖而引起的海水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异常现象。

赤潮的生消过程,大致可分为起始、发展、维持和消亡四个阶段。

按照赤潮的发生地点,可分为外海性、近岸性和内湾性赤潮;

按照赤潮生物的来源可分为外来型和原发型赤潮;

按照赤潮生物的所占比又可分为单相型、双相型和复合型赤潮。

126、目前全球已经发现5种主要与赤潮有关的毒素,分别为麻痹性贝毒(PSP)、腹泻性贝毒(DSP)、神经性贝毒(NSP)、记忆缺失性贝毒(ASP)和西加鱼毒(CFP)。

127、海洋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主要包括原生动物、刺胞动物、栉水母、浮游甲壳动物、浮游软体动物、毛颚动物、被囊动物、浮游幼虫等。

128、叶绿素是自养植物细胞中一类很重要的色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主要物质,叶绿素a是其中的主要色素。

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能力称为初级生产力,通常以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所产生的有机物的质量计算。

129、在我国管辖海域发生的赤潮,发生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