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3005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27453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3005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3005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3005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3005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3005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3005篇文档格式.docx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3005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3005篇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学省考》复习题集第3005篇文档格式.docx

这表明教师应当(  )

A、做主动的教育教学反思者

B、做勤奋的学习者

C、做有效的研究者

D、树立教师专业意识

A

5.重视受教育者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德育活动,符合德育工作的(  )

A、循序渐进原则

B、知行统一原则

C、发扬积极因素原则

D、爱和民主原则

6.我国中学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复式教学

7.“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体现了教师劳动的什么特点(  )

A、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B、劳动时空的广延性

C、教师劳动对象的主动性

D、劳动过程的周期性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的顺序是(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看具体情况,可有多端性

9.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0.人的发展的内因是(  )。

A、教育

B、社会环境

C、主观能动性

D、家庭环境

11.教育者利用模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德对学生进行影响的德育方法是(  )。

A、说理教育

B、榜样示范

C、陶冶教育

D、指导自我教育

12.德育就是要赋予每一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等.由此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这体现了德育的(  )

A、生存功能

B、发展功能

C、享用功能

D、教育功能

13.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尊重、理解和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

这体现出了什么样的课程改革理念(  )

A、全人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

B、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

C、缔造取向的课程实践观

D、民主化的课程决策观

14.是现代师生关系的基础。

A、教与学

B、相互尊重

C、爱与被爱

D、服务与被服务

15.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人的多方面发展的和谐发展学说

C、空想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D、关于人的发展的理想

1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17.教育在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相对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等其他社会现象来说,具有自身独特的运动发展规律和能动性,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属性(  )

A、本质属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永恒性

18.《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定师德的灵魂是(  )

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为人师表

D、教书育人

19.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斯滕豪斯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20.平行管理的理论源于著名教育家(  )的“平行影响”的教育思想。

A、赫尔巴特

B、马卡连柯

C、巴班斯基

D、乌申斯基

21.《教育法》的立法依据是(  )

A、发展教育事业

B、提高全民族素质

C、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D、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2.________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A、关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爱国守法

23.“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  )对人的重要影响。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24.一般来说,教师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

A、管理者角色

B、朋友角色

C、示范者角色

D、服务角色

25.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进行示范性实验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A、演示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26.教师的劳动本质上是(  )。

A、简单的脑力劳动

B、精神生产的劳动

C、复杂的体力劳动

D、传递知识的劳动

27.学校德育韵基本方法是(  )

B、榜样教育法

C、道德叙事法

D、交往实践法

28.()是预期教学结束时所达成的学习结果或终点行为。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课时目标

D、单元目标

29.德育可以使个体满足自己的需要、愿望,从中体验到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这体现了德育对个体发展具有(  )

B、享用功能

C、发展功能

D、激励功能

30.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遵循了发展的(  )。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稳定性

31.重视启发教学,提出“产婆术”的人是(  )。

A、亚里斯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32.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

A、桑代克

B、华生

C、裴斯泰洛奇

D、霍尔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为履行教学职责必须具备的最基本权利是(  )

A、学术研究权

B、教育教学权

C、报酬待遇权

D、进修培训权

34.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35.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著作是(  )。

A、《论演说家的教育》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36.__________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o

C、教书育人

D、爱岗守法

37.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38.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的叫(  )。

C、实习作业法

D、研究法

3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接受义务教育的对象是(  )

A、青年

B、成人

C、儿童

D、适龄儿童和少年

40.隐性课程一词最早是由谁在1900年提出的(  )?

A、杰克逊

B、布鲁姆

C、布鲁纳

D、杜威

二、多选题

1.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  )

A、认知目标

B、态度目标

C、情感目标

D、动作技能目标

E、价值观目标

A,C,D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

A、统一性和相互联系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E、互补性

A,B,C,D,E

3.经济的发展水平制约着(  )

A、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B、人才培养的规格

C、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E、教育结构

4.教师的能力包括(  )

A、语言表达能力

B、组织教学能力

C、组织管理能力

D、教育科研能力

E、自我调控能力

5.赫尔巴特认为教育学的基础是(  )

A、哲学的伦理学基础

B、人类学基础

C、心理学基础

D、社会学基础

E、生理学基础

A,C

6.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学德育教育内容的是(  )

A、爱国主义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社会主义教育

D、劳动教育

E、理想教育

7.关于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主要的观点是(  )

A、认识过程说

B、认识和发展过程说

C、实践说

D、交往说

E、对话说

A,B,C,D

8.“经验课程”还被称为(  )

A、教师中心课程

B、儿童中心课程

C、活动课程

D、生活课程

E、校本课程

B,C,D

9.教师的能力包括(  )

10.《教师法》中关于教师待遇的规定包括(  )

A、工资待遇

B、教师津贴

C、教师住房

D、医疗保健待遇

E、教师补贴

11.以下属于教育家杜威的观点是(  )

A、普及义务教育

B、教育即生长

C、教育即生活

D、教育性教学原则

E、“做中学”

B,C,E

12.课程设计的表现方式是(  )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教材

E、课程评价

13.课程计划的制定最终取决于(  )

A、国家政治发展的需要

B、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C、国家文化发展的需要

D、学生年龄特点

E、国家科技发展的需要

A,B,D

14.《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__________基本权利。

A、教育教学权

B、学术研究权

E、参与管理权

15.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育目标分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