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课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25352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课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课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课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课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课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课程Word格式.docx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课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课程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课程Word格式.docx

川、州。

难写的字:

民、族。

(3)重点讲解。

夕:

撇不宜长,“”的横要短,撇要长。

川:

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

民:

字形特点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要呈弓形,尽量舒展。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把自已收集到的祖国各地的风光,和知识拿来给同学们看一看,小组交流。

2、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们的祖国。

二、朗读感悟。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朗读本课,可以诵读为主。

让同学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奋发的姿态,反复诵读。

读第三句“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可用低缓、深情的声音,表示宝岛未归的遗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可让同学自由说说从每一句三字经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比方,从第一、二句中读出祖国山河壮美、风景如画;

从第三句中读出宝岛台湾与大陆是一家,两岸人民盼望着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从第四句中读出各族人民正在齐心协力,奋发向上,为振兴中华而努力。

课文的内容只需让同学用自身的话大致说说,不要一句一句地讲解。

中华民族的情况,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台湾等地理名词,可让同学在课前了解一下,教学时调动同学的已有知识,让他们自身说说,教师也可以适当予以点拨。

3、画出自身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解答。

小组解答不了的,由组长向全班提出。

4、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我们的祖国为什么又称为“神州、华夏、中华”?

(2)“黄河、长江、长城、珠峰”在哪儿?

是什么样的?

(3)台湾在哪儿?

为什么说台湾和大陆是一家?

(4)“各民族”指哪些民族?

我们自身是什么民族的?

以上这些问题你最想了解哪个,你打算怎么解决呢?

5、选取你最感兴趣的问题回家利用多种途径找答案。

明天开一个祖国知识讨论会:

“我来说说我们的祖国”。

在理解和感悟“各民族”时,可结合课后“读读认认”中的图画和词语,让同学说说自身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三、实践活动

少数民族知识知多少

搜集少数民族的服饰、房屋、节日、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图片或文字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

可以按民族把同学们搜集的资料分类整理,在学习园地或板报上办个专栏。

识字2传统节日

教学目标

1.会认“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街”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词,背诵课文。

2.准备掌握中国的传统节日及相关习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达标检测

1、图片导入

1.出示课件:

春节、端午、中秋三个节日的情景照片。

2.同学们,你们从图片看到了什么?

能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吗?

(学生自由讨论)这些节日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

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3.出示课题。

(齐读课题)

4.学习“传统”二字的读音。

(“传”:

三拼音节,翘舌音;

统:

后鼻音。

1.下面是我们传统节日的有()

①清明节②元旦

③元宵节④圣诞节

⑤端午节⑥七夕

⑦中秋节⑧重阳节

2、读儿歌,随文识字

1.请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儿歌。

要求:

在拼音的帮助下把字音读正确,难读的词多读几遍。

2.自读检查。

(1)指名轮读,一人一句。

相机正音。

(2)同桌对读,正音。

3.出示带生字词语,认读字词。

(1)带拼音读词语。

打乱顺序读词语。

(出示课件)

chuá

n传tǒnɡ统tiē贴窗花大jiē街小xià

nɡ巷jì

祭sǎo扫赛龙zhōu舟à

i艾香满tá

nɡ堂

qǐ乞qiǎo巧牛lá

nɡ郎织女月bǐnɡ饼shǎnɡ赏jú

菊zhuǎn转眼tuá

n团圆rè

热nao闹

(2)去拼音读词语。

(3)保留生字,读生字。

4.教师教学重难点字词。

(1)统、巷、堂、郎、饼、赏:

都是后鼻音的字,其中“巷”是三拼音节。

(2)菊:

注意音节的拼写,“ü

”上两点要去掉。

(3)热闹:

读rè

nao,“闹”字声母是“n”,两个字连读时,“闹”要读轻声。

5.齐读儿歌

2.给下列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巷(gǎngxià

ng)

堂(tá

ntá

乞(qí

qǐ)

赏(sǎngshǎng)

菊(jǘjú

3.连一连,读一读。

贴龙舟

放窗花

赛月饼

吃菊花

赏花灯

看鞭炮

3、认识中国的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读儿歌,其他学生画出文中出现的传统节日的名称。

2.文中一共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

分别是什么?

(七个:

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重阳)

3.这几个传统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一个节日?

为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4.你知道这些传统节日的的具体时间吗?

(出示练习做一做)

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号)

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七月初七)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重点提示:

这些节日里面除了清明节,其他节日的时间都是在农历的日期,大家记住了吗?

4.连一连。

元宵七月初七

端午五月初五

中秋八月十五

春节正月十五

重阳正月初一

七夕九月初九

四、学习传统节日中的风俗习惯及中国的传统文化

出示: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画出句子中春节的活动。

(贴窗花放鞭炮)

2.春节里还会有哪些活动?

(守岁、贴对联、拜年……)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元宵节的风俗有:

吃汤圆,看花灯,猜灯谜。

2.“人如潮”是什么意思?

(展示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讲述清明节的习俗,及“先人墓前去祭扫”所表示的含义。

2.补充古诗《清明》来理解这一句内容。

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1.请同学讲述端午节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2.“粽子艾香满堂飘”,从这句话你看出了什么?

(端午要吃粽子,插艾草)

3.总结:

端午的习俗有赛龙舟,吃咸鸭蛋、粽子,插艾草,喝雄黄酒……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播放牛郎织女的动画片,讲述七夕的来历,以及七夕节为什么又叫乞巧节。

2.理解“会鹊桥”的意思。

3.拓展:

牛郎星和织女星的知识。

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1.中秋节的风俗:

吃月饼,赏月。

2.为什么中秋节的时候我们要回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

(合家团圆)

中秋节的时候月亮为什么是圆的?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1.为什么叫做“重阳”节?

2.重阳节有习俗有哪些?

(踏秋、赏菊、登高)

3.“要敬老”这句话怎么理解?

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1.春节是全家团圆的节日,今天学习的这么多传统节日还有哪一个节日也是全家团圆的节日?

(中秋节)

5.读句子,填一填。

(1)画出句子中写春节习俗的词语。

(2)你还知道哪些春节的习俗?

请写出三个。

6.“清明节,雨纷纷”,会让想起诗句“,”。

7.端午节是为了纪念。

七夕又叫,跟这个节日有关的传说故事是。

8.找出与节日相对应的习俗,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①吃月饼②登高

③插艾草④看花灯

元宵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5、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传统节日,我们接下来开展节日故事分享会,有没有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讲你是怎样过节的(任选一个节日来讲)?

2.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课后同学去搜集资料,看看每个民族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特色吧。

9.将下列少数民族与其相相应的节日连起来。

傣族彝族苗族

火把节花山节泼水节

6、指导写字

1.看图识字学词,认读词语,理解字义。

贴对联扫墓大街小巷龙舟团圆艾草转眼热闹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结构,发现书写规律。

3.教师重点指导难写字。

街:

“行”字中音加两个“土”,注意不要写成四横一竖,下面的“土”最后一笔改为提。

舟:

最后三笔的顺序是点、横、点。

转:

“车”字做部首时,最后两笔的顺序是竖、提;

“专”字的笔顺是横、横、竖折折、点。

4.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10.请写出几个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

口:

()

门:

11.描一描,写一写。

街放在田字格中

识字3“贝”的故事

1.会认“甲、骨”等16个生字,会写“贝、壳”等9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漂”。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作用以及字形字义,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

3.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1.识记字词,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

2.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课时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大海退潮时的情景。

你去过海边吗?

你在那里看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贝壳图片,简单介绍。

你喜欢它们吗?

2、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和。

3.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互听互读。

(2)自由拼读词语。

4.检查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出示我会认的生字。

(1)抽读生字。

(2)摘苹果游戏,巩固生字。

(3)学习词语。

(4)将词语放回句子中让学生练读。

5.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比较字形:

田—由—甲品—晶巾—币

同偏旁识记:

财、赚、赔、购

组词识记:

漂(pià

o漂亮)(piāo漂浮)

1.将下列汉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损ǔn赚zh

贫p甲j

珍zh随s

2.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piāopià

o

(1)水面上漂()浮着一片树叶。

(2)贝壳很漂()亮。

3、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

2.指名读第1自然段,学生自由讨论下列问题。

(1)贝壳是什么?

它是什么样子的?

(2)在甲骨文中,贝字的样子像什么?

(3)引导学生归纳,这一段讲的就是贝字的起源。

3.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的问题。

(1)出示第一句话,指名朗读。

贝壳的特点:

漂亮、珍贵(解释“珍贵”的意思。

古时候的人们喜欢把它们当作什么?

(饰品)

(2)出示第二、三句话,举手朗读。

①第二句话告诉了我们贝壳另外的特点是什么?

(可以随身携带,不容易损坏)

因为这个特点,所有贝壳被当作(钱币)。

②根据这个特点,用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表示什么?

(与钱财有关)

③除了书上列举的贝字旁的字,你还知道哪些其他贝字旁的字吗?

(学生查字典回答)

课堂小结:

说一说,为什么贝字做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

3.读课文,完成填空。

(1)甲骨文中的“贝”字,画的是张开的样子。

(2)古时候,人们把贝壳当作戴在身上,还把贝壳当作。

4.贝壳有哪些特点?

()

①漂亮、珍贵

②可以随身携带

③和金子一样闪闪发光

④不容易损坏

4、拓展延伸

1.教师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2.出示课后第3题,学生讨论加点字的偏旁与什么有关。

铜、镜(金字旁与金属有关)珠宝(王字旁与玉石有关)

3.请你写几个带有金字旁和王字旁的字。

4.你还知道哪些形旁表义字?

课后大家可以一起小组讨论。

5.请写出几个带有下列偏旁的汉字。

贝()()()

钅()()()

王()()()

5、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将生字按结构进行归类。

独体字:

贝、甲、币、与左右结构:

坏、钱、财

上下结构:

关、骨上中下结构:

2.出示课件,教师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总结学生易错字指导。

6.比一比,组词语。

甲()巾()

由()币()

坏()钱()

怀()线()

才()与()

财()写()

识字4中国美食

1.会认“菠、煎”等16个生字,会写“烧、茄”等9个生字。

2.读准文中美食,了解食物的制作方法。

3.通过对美食文化的了解,养成爱惜粮食的情感和吃中的文明礼仪。

1.识记生字,读准词语。

了解食物的制作方法,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2.继续了解生字中形旁表义的特点。

一、视频导入

1.播放《舌尖上的中国》片段让学生欣赏。

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2.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中国美食的世界,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

2、看图说美食,学习生字词

1.出示美食图片。

2.指名学生看图说出美食的名称。

3.出示美食名称,看看和你们讲的是不是一样的?

4.出示词语,学生自学生字词,要求读准字音。

5.同桌出示字词卡片,互读检查。

6.教师检查:

带拼音读词语,去拼音读词语。

开火车读生字。

看图说词语。

1.读一读,连一连。

煎shāo

烧zhá

炸dù

n

酱jiān

炖bà

爆jià

ng

3、了解食物的制作方法

1.出示词语,请学生找出词语中表示食物制作方法的汉字。

拌煎烧烤煮爆炖蒸炸炒

2.除了课本中说到的那些方法?

你还知道哪些?

(焖、熬、煲……)

3.从上面的这些字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没有?

(煎、煮、蒸:

都是四点底烧、烤、爆、炖、炸、炒:

都是火字旁拌:

提手旁)(教师讲解食物制作方法的区别)

4.同学们,制作哪些食物时会用到上面这些方法呢?

蒸:

粉蒸肉烧:

红烧鱼炒:

农家小炒肉……

2.在括号里填入食物的制作方法。

香()豆腐红()茄子

葱()牛肉番茄()鸡蛋

3.照样子,写出一个带有下列汉字的食物名称。

拌:

凉拌菠菜

烤烤鸭煮:

水煮鱼

4、了解一日三餐中食物的不同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早上、中午和晚上各吃了什么。

(学生自由讨论)

2.大家吃的东西真丰富,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们的一日三餐。

3.出示课文中的词语,让同学们将他们进行归类。

中餐或晚餐:

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红烧茄子烤鸭水煮鱼葱爆羊肉小鸡炖蘑菇

早餐:

蒸饺炸酱面小米粥蛋炒饭

4.将下列不是同类的食物找出来画上横线。

(1)炸酱面热干面

兰州拉面小米粥

(2)蛋炒饭水煮鱼回锅肉葱爆牛肉

5、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一日三餐很重要,熟话说“早上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我们吃东西可不能挑食,要讲究营养均衡,同时更不能浪费,这些食物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劳动才做成的,就像《千人糕》一文中所讲的那样。

6、拓展延伸

1.请同学课后做一个家乡美食的作品展,可以是图片,也可以美文,还可以是小视频。

2.请同学们回家自己学着做一做简单的菜肴。

5.你的家乡有哪些美食?

选一种和大家讲一讲这种美食的制作方法或味道、特点等。

7、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课件,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情况和书写顺序。

2.学生每个字书空,指出难写的字。

3.教师重点指导。

烧:

“火”字做偏旁时撇改点,右上“戈”不加点。

烤:

“考”字最后不要多写一横,和“与”字作比较。

6.读拼音,写词语。

shāokǎojīyā

田字格

chǎofà

nqié

zi

口语交际:

长大以后做什么

教学目标:

鼓励孩子用完整的语句讲述自己长大后的梦想。

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力,能大声说出自己不平凡的心愿。

教育孩子要坚持自己的梦想,不要怕困难而半途而废。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自信表达自己的梦想。

用上句式来练习说话,让孩子学会坚持自己的梦想。

教学课时:

1课时

1、导入课题

1、介绍一种职业,例如医生。

医生是给病人看病的一种职业,救死扶伤。

2、有谁想来介绍自己爸爸妈妈,他们是做什么的。

在小组内说说,说完推选出小组里说得最好的同学说给大家听。

3、指名学生上台发言。

4、教师:

有的同学爸爸妈妈是做医生的,有的是做老师的,还有的是工人,他们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

5、教师:

在这个社会上,还有许多的叔叔阿姨和我们的爸爸妈妈一样在为祖国的建设而努力着,他们是谁?

出示搜集的各种职业的图片

6、教师:

同学们真会观察,那么你长大以后要做什么呢?

让我们今天一起来说说。

(板书课题:

长大以后做什么)

二、感受话题

1、指名说说自己长大想做什么。

2、教师朗读例句,听完以后请同学模仿着讲一讲。

3、教师点拨:

他们都是先说自己长大后想做什么,再说理由,用上句式:

我长大以后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师引导学生在座位上练习这个句式说话,联系完之后指名同学来说,老师个别指导。

三、我是小记者

1、情景演出。

安排两名同学扮演采访记者,其他同学为被采访者。

采访的问题设置:

你长大以后想做什么?

为什么?

2、同学点评。

他们点评记者和被采访者的表现,老师点评总结。

四、升华主旨

1、教师:

有了我们自己的目标,那么我们怎么样去实现它呢?

小组讨论,你怎么实习自己的目标。

2、请小组代表发言,说说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

3、教师总结:

有了目标,还要有行动,不能半途而废,要努力的一步一步的靠着自己的目标更进一步,不要遇到困难就放弃,坚持最可贵。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努力学习知识,这样我们才能一点点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五、课堂小结

这节口语交际,我们谈论了一下长大后做什么,那么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目标,其实啊,光有目标是不行的,还要有实际行动,要努力去实现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老师希望你们每个人的目标都能够实现。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本课出现的情境图是以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几种行业为代表的形象启发学生进行联想。

由于课本中的情境图中一些人物职业并不容易看懂。

因此,我在教学舍弃了课本中的情境图,借助多媒体,搜集了九种左右行业工作的情境照片。

这些图片与学生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有助于学生激发灵感,打开思路。

这节课上,我创设了不同层次的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活动,在课堂上我创设了多个不同层次,由易到难的交际情境。

同桌互相问一问,教师采访,小组之间相互说一说,小记者采访等。

这些情境的创设体现了鲜明的互动性,使得学生在双向互动的实践中提高了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不过,在这堂课上,教师交流示范指导有所不足。

学生在交流时,还存在着一些各说各的现象。

如果在这一环节之前有一次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示范,再让学生小组与同桌说,最后邀请好朋友说。

这样学生应该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说话方向了。

语文园地三

1.会认9个生字,熟读识字中的词语。

2.会区分形近字,根据偏旁,猜测字义。

3.学会部首查字法,看到汉字会分析汉字的部首。

4.了解中国的十二生肖传统文化。

5.培养爱阅读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根据汉字偏旁分析字义,掌握部首查字法。

2.初步了解中国的十二生肖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一、我会读

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认读生字,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出示图片(各种食物图片),观察图片,说说你看到了哪些食物。

3.说说看,你吃到葡萄之后是什么感受?

是酸的还是甜的?

4、请仿照老师刚刚说话的句式来说一说你吃过哪些食物。

5.(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认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

6.你还能想出其他的与食物有关的词语吗?

二、我会认偏旁

1.出示两组字:

“霄、宵、削”“赔、陪、培”。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组字,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出示“我的发现”中的三组字,小组讨论这些字又有什么特点。

3.猜一猜,这些汉字都与什么有关?

是什么意思?

火字旁、四点底:

与火和水有关。

心字底、竖心旁:

与人的心情、感觉有关。

利刀边、刀字旁:

与武器有关;

表示切割、分离。

4.出示课本中的题目,完成课堂练习。

5.出示“字词句运用”中的8组汉字,说说这些汉字的偏旁部首。

6.复习部首查字法。

三、我爱传统文化

1.观察与认读。

(1)学生观察图片:

这是什么?

(邮票)上面画的又是什么?

(2)学生认读图片下面的词语,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2.了解十二生肖。

(1)让学生知道邮票上画的是十二生肖,这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2)交流一些有关十二生肖的传说。

(3)交流生活中与十二生肖有联系的地方,如人的属相、年份。

(4)学生说说自己的属相是什么。

3.读读与背背。

(1)学生读词语,注意按十二生肖的顺序朗读。

(2)学生试背十二生肖。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今天咱们班来了两位朋友,它们分别是——小枣树和小柳树(生看图片回答),我们跟它们打声招呼好吗?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展示读课文,请8名同学一人读一段。

三、品读1~4自然段

1.教师引读课文题目和第1自然段,学生分小组读2~4自然段。

2.用“——”画出写小柳树外形的句子,用“”画出写小枣树外形的句子。

3.逐段交流反馈,并进行朗读指导。

4.读第2自然段,在文中画出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