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法律部分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61953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部分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部分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部分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部分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部分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部分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部分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考试法律部分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部分归纳Word文件下载.docx

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8.法律事实能够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

9.国家机关的监督:

1.国家权利机关的监督;

2.行政机关的监督;

3.司法机关的监督。

10.我国立法的基本原则是:

1.必须以宪法为依据;

2.从实际出发;

3.总结实践经验于科学预见相结合;

4.吸收、借鉴历史的和外国的经验;

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

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第二节宪法

宪法是规定国家根本制度、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实际对比关系、规范国家权利和保证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法。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人民主权原则;

2.基本人权原则;

3。

法治原则;

4.民主集中制原则。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统一战线是爱国统一战线。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是: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7.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国家结构形式是指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一定原则采取的调整国家整体与部分、中央与地方相互关系的形式。

9.现代国家的结构主要有两大类:

单一制和复合制。

10.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1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利机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每届任期5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罢免中央国家机关组成人员。

1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日常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又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

委员与人大代表的任期都是5年。

,职权:

解释宪法和法律,监督宪法实施,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意外的其他法律,任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审查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合法性,对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进行监督以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13.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年满45周岁,连续任期不超过10年。

职权:

公布法律,任免国务院总理、副总理、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发布特赦令,戒严令。

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

14.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是国务院,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1.制定行政法规;

2.提出议案;

3.组织领导全国性行政工作;

4.保护华侨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5.监督有关行政机关的工作。

1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是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

16.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利机关,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利机关的执行机关。

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属于国家机关。

17.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

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8.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级人民检察院负责并报告工作。

第三节行政法

1.行政法渊源:

1.宪法、法律;

2.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与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3.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4.法律解释;

条约和协定。

2.我国是成文法的国家,行政法法源一般只限于成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行政法法源.

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1.行政合法性原则;

2.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应急性原则。

4.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使权,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因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

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方主体。

5.行政职权的内容有:

行政立法权;

行政决策权;

行政决定权;

行政命令权;

行政执行权;

行政处罚权;

行政强制权;

行政司法权。

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

行政职责不能放弃和违反。

行政职责包括:

依法履行职务,遵守权限规定,符合法定目的和遵守法定程序。

6.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所做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行政行为的分类:

1.内部行政行为和外部行政行为;

2.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等。

7.行政行为无效条件:

1.行政行为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或具有明显的违法情形;

2.行政主体不明确或明显超越相应行政主体职权的行政行为;

3.行政主体受胁迫做出的行政行为;

4.行政行为的实施将导致犯罪;

5.没有可能实施的行政行为。

8.行政行为的撤销条件:

1.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

2行政行为不适当。

9.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给相对方造成损失的都要给以一定补偿。

10.抽象行政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的对称,其对象具有普遍性。

,抽象行政行为的特征:

1对象的普遍性;

2效力的普遍性和持续性;

3准立法性;

4不可诉性。

11.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的活动。

12.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针对特定的对象,就特定的事项做出的处理决定。

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相比,具有特定性和直接性的特点。

13.行政征收是指行政主体根据法律规定,以强制方式和无偿取得相对人财产所有权的一种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征收与行政征用的区别是:

1征用的范围包括相对人的财产和提供的劳务;

而征收只限于相对人的财产。

2征用是财产暂时性的使用,征收是对财产的永久占有;

3征用具有补偿性,征收是无偿的。

14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应行政相对方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依法赋予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实施某种行为的法律权利的行政行为。

15.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对于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方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1.行政处罚的形式有:

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

行政处分的形式主要有: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和开除六种。

处罚属于外部行政行为,处分属于内部行政行为。

对行政处罚不服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而对行政处分不服,只能向有关机关或部门申诉。

16.行政处罚的原则:

1.处罚法定原则;

2.处罚于教育相结合原则;

3.公正,公开原则;

4.处罚救济原则;

5.一不再罚原则;

6.过罚相当原则。

17.行政强制是指行政主体为了保障行政管理的顺利进行,通过依法采取强制手段迫使拒不履行行政法义务的相对方履行义务或达到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

行政强制行为的分类:

1.以行政强制行为的内容为标准,可分为对人身的强制措施和对财产的强制措施;

以其运用的目的和程序为标准,可分为即时性强制措施与执行性强制措施。

18.行政给付是指行政主体对公民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等情况或其他特殊情况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赋予一定物质权益或与物质有关的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形式:

安置;

补助;

抚恤;

优待;

救灾扶贫。

19.行政裁决是指行政主体依照法律授权,对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与行政管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特定的民事纠纷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决的具体行政行为。

20.行政程序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和实施行政活动中所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以及时限的总和。

行政程序的基本原则:

1.程序法定原则;

2.相对方参与原则;

3效率原则;

4.程序公正原则。

21.行政违法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侵犯受法律保护的行政法关系,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

22.行政赔偿是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或法律、法规授权行使权力的组织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

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

1.行政职权行为非法侵权;

2.存在确定的损害事实;

3.损害事实与行政职权非法侵权之间有密切的因果关系;

4.行政职权非法行为造成损害事实不在法定豁免之内。

23.行政复议是指国家机关在行使其行政管理职权时,与作为被管理对象的相对方发生争议,根据相对方的申请,由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依法对引起争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做出决定的活动。

行政复议的特征:

行政性,职权性,监督性,程序性,救济性。

行政复议应遵循合法、公开、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

24.不能请求行政复议的事项:

1.对行政法规、规章或者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不服的;

2.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不服的;

3.对民事纠纷的仲裁、调解或者处理不服的,但行政机关对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所有权或者使用权归属的处理决定除外;

4。

对国防外交等国家机关不服的。

25.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与要求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

行政诉讼的公民是以不服行政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原告,以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的诉讼。

26.行政诉讼参加人是因起诉或应诉,参加行政诉讼活动的人,包括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和诉讼代理人。

第四节刑法

刑法的性质:

1.阶级性质;

2.法律性质

1.刑法的特有属性:

特定性,严厉性,严格性,补充性,保障性。

2.我国的刑法任务是:

惩罚犯罪和保护人民

3.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刑法的灵魂和核心,是刑法的内在精神的集中体现。

分别是:

1.罪行法定原则(含义: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和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3.罪行相适应原则。

4.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

1.属地原则。

即不论犯罪人属于何国籍,只要在该国领域内犯罪,都适用该国刑法;

2.属人原则。

即凡是本国公民,不论其在本国领域内犯罪或领域外犯罪,均适用本国刑法;

3.保护原则。

即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犯罪发生在本国领域还是外国领域,只要侵害了本国或本国公民的利益,都适用本国刑法;

普遍原则。

即不论犯罪人的国籍,不论犯罪地点在那一个国家的领域内,逮捕地国家都有责任根据本国刑法加以处罚;

5.折中原则。

即以属地原则为基础,有限制的采用属人原则、保护原则、普遍原则。

5.刑法在时间上的适用范围:

从旧兼从轻原则,从新兼从轻原则。

6.我国刑法在空间上适用范围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和保护原则。

7.我国现行刑法是1997年3月14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订,同年10月1日生效施行。

我国的刑法效力的终止时间,一般采用明示废止和默示废止。

我国刑法的溯及力问题,采取从就兼轻的原则。

8.犯罪的特征:

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收刑法惩罚性。

9.犯罪的构成:

犯罪的客体(我国刑法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犯罪的客观方面(危害性、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犯罪的主体(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犯罪的主观方面(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

10.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社会危害性,也是划分罪与非罪的基本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