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中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后附答案解析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重点高中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后附答案解析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高中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后附答案解析1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像艺术品一样都是个人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哲学家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
②毕加索也是别人代替不了的
③在这个意义上说,哲学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
④没有黑格尔、海德格尔,不可能有其他人代替他们写出与他们同样的著作
⑤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哲学和文学艺术是个性化的
⑥科学具有可替代性,没有牛顿,一定会有另一个什么人代替他发现力学定律
⑦曹雪芹也是别人代替不了的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一10题。
(9分)
在文艺低俗化现象背后,既有社会大潮的裹挟,更有文艺自身的原因,其中包括文艺观念上的根本误区,亟需我们反思。
反映生活不等于放弃精神坚守。
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往往被曲解演绎为生活是怎样的,文艺也就是怎样的。
问题在于,文艺毕竟不能照搬生活,这里有文艺家的主体性以及价值立场和审美态度问题,他的价值选择和审美判断问题,还有他的艺术良心和责任感问题。
艺术家要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和选择反映对象,在创作中要表现自己的情感评价和审美理想,即便是反映生活中那些庸俗、低俗、丑陋现象,也不能没有审美批判和价值导向,以往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已经给了我们足够多的启示。
然而有些人故意回避这些问题,要么不承认低俗,要么将这种低俗归为社会问题而不是自己的责任。
将文艺审美简化为娱乐,再偷换为游戏,沦为搞笑。
这样一来,文艺审美应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就被悄然抽空了,变成了专给人提供即时快感的玩乐。
为了逗你玩、逗你乐,将娱乐变成“愚乐”和“傻乐”,如此“审美”,文艺岂能不滑向庸俗和低俗的泥潭!
文艺大众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它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
问题是,“通俗化”很容易变成庸俗化、低俗化。
正如鲁迅在《文艺的
大众化》一文中所说:
“若文艺设法俯就,就很容易流为迎合大众,媚悦大众。
迎合和媚悦,是不会于大众有益的。
”满足群众
需要,并不意味着就要“俯就、迎合、媚悦”。
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既需要满足也需要引导。
健康的文艺有助于培养人的健康情趣,而低俗的文艺必然诱发人的低级趣味。
真正的文艺大众化,大众本来应拥有主体性和自主性,是能够主动参与的,然而在当下的文化市场里,大众并没有获得这样的自主权,他们只是被动的消费者。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当今社会文化发展趋势,这意味着要更多面向消费市场和大众需求,更多考虑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文化产业化是否意味着不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和不顾社会效益?
按某些人的逻辑,似乎“文化事业”才有承担社会责任和考虑社会效益的义务,而“文化产业”则只需追求经济效益,所谓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可以完全撇开。
这也许正是当今一些文艺不断走向低俗化的重要原因。
精神文化市场不能一刀切地全盘“消费主导”,它既要考虑大众的消费需求,也要考虑文艺产品的健康有益,力求以此引导和培育健康有益的文艺消费。
马克思说过:
“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
”消费主体及其趣味是可以而且能够由产品来培育和创造的,既然如此,文艺生产就不能以“产业化”为理由推卸责任,更不能以此作为低俗化的借口,这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不能含糊的。
文艺观念上的种种误区,无疑会影响文艺实践,导致文艺低俗化现象滋生蔓延。
因此,对这些容易让人陷入迷误的文艺观念加以反思和剖析,让人们自觉跳出这种文艺观念误区,对于扭转文艺低俗化之风十分必要。
(选自2010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8.下列表述的内容,不属于“文艺大众化”范畴的一项是
A.文艺大众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我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它在文艺的发展中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B.文艺大众化并不是要求文艺设法俯就大众,因为这样就容易流为迎合、媚悦大众的文艺,对大众无益。
C.真正的文艺大众化,大众不应是没有自主权的被动的消费者,而应是拥有主体性和自主性的主动参与者。
D.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满足与引导,因为健康的文艺有助于培养健康的情趣,而低俗的文艺则不然。
9.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社会大潮的裹挟使文艺自身产生了观念上的根本误区,这直接导致了文艺走向低俗化。
B.虽然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能理解为生活是怎样的,文艺也就是怎样的,因为在反映生活时,艺术家有着自己的精神坚守。
C.文艺审美在简化与偷换概念中,沦为搞笑,变成了专给人提供即时快感的玩乐,而文艺审美应有的人文精神内涵就被悄然抽空了。
D.要扭转当今社会中文艺低俗化之风,就要对那些容易让人陷入迷误的文艺观念加以反思和剖析,让人们自觉跳出这种文艺观念误区。
10.文章结尾说,“文艺观念上的种种误区,会导致文艺低俗化现象滋生蔓延”,那么文章列举了哪些误区?
请分析。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捕蝶者
筱敏
你备好捕蝶网,这种网轻、软、纤细而滑,不易损伤蝶翼及其鳞片。
你把必备的工具缚在腰间:
采集盒、三角纸袋、记录本、铅笔、剪刀、镊子,还有毒杀蝶类的广口瓶。
你把呵护美丽的一切都想得极其周密,你是受过专业训练的。
你出发去捕蝶,你去往原野、山林、洲屿的幽寂处寻捕蝶中珍奇。
蝶在你眼前飞舞。
看那蛱蝶,多美!
但比不上凤蝶:
翅表斑斓七彩,通身闪耀灿烂的金属光泽,飞舞时异彩耀目,体态优雅,尾突飘逸,如飘带,似轻丝,当风起落,若仙若幻。
你的捕蝶网在操纵你了,神助一般的手感。
迎头下网,追尾兜网,网网必有所获。
手腕轻抖扭转纱网,封死网口,网中的精灵徒然挣扎,在你手中逃脱的可能已经是零。
隔着纱网,你清楚地看到你的猎物的处境,清楚地辨别出它们的价值。
你一手轻提网底,小心翼翼取出那只眼蝶或蛱蝶,将它两翅朝后并拢,像它停在叶间歇息时的样子,然后用手指在其胸肌上轻轻一捏,非常之轻,然而必须是致命的,你要保持它外观的完整。
你感觉到那里有不可挽回的破裂声,这声音除你与它之外,连片刻之间与它双飞双栖的情侣也不能听见。
你用质地柔软光滑的三角纸袋把它装好。
然而有一些蝶你不这样处理,你不要那胸节间的破裂声,你要一个更完整的标本。
于是,你并拢了它的双翼之后,轻轻往它的腹部注射一丁点儿酒精。
它在你手中颤栗了一下,是挣扎吧?
它很快就不动了,杀死一只大尾凤蝶只需要0.5毫升酒精。
但若是命运垂青于你,竟然遇到太珍稀的,太宝贵的,颤栗的就应该是你了:
一只刚刚出蛹的新蝶,双翅还是润湿的,鳞片鲜丽,纤尘未染,就在你的网里。
你激动得几乎昏厥,眼窝潮热,倚着树干大口吸气。
你果断地启用了你的毒瓶。
它即刻就不动了,即刻。
这造物的绝世精灵,连挣扎的瞬间也没有,它完美如初。
你曾经想过生与死的问题吗?
从前有一位远方的诗人,悲恸于另一位诗之精灵被凌虐,他要与帝王谈谈生与死的问题,那就像被你捕获了的这蝶之精灵的伴侣,竟从逃亡之路返回来,停在你的环罗纱网之上,要与你谈谈生与死的问题。
你们能以什么方式交谈呢?
你想谈谈美,谈谈你全身心的珍爱,谈谈你的贡献和牺牲。
这是你的宗教,你坚信这是世上惟一的宗教,决然的美和决然的虔诚。
什么是生命的意义?
成为一个珍稀标本名扬世界,
还是默默耗损掉美丽终老山林?
你隐身树丛等了许久,那只精灵的伴侣到底没有回来。
你想着毒瓶内的那只蝶,你急不可耐,取出一支细小的钢针,自蝶的胸背中央插入穿透,将它固定在凹槽内的软木条上。
蝴蝶有没有心脏?
你是专家,这你清楚。
如果有,这一针正好就从它的心脏穿过。
谁会听到那破裂之声?
现在,趁它的翅膀还未僵硬,你用拨针轻轻将它们左右展开,使前翅的后缘与身体成直角,后翅前缘脉与前翅的后缘相称。
那宽大透明的翅膜何等完美,翅膜内贯穿的纵脉以及横脉,惟上帝之手能创造出来。
刚刚羽化成蝶,还没来得及振翅,还没有经风吹拂。
鳞片呈砌瓦状密密排列在翅膜之上,洁净,流利,鲜亮,没有丝毫磨损。
在你的展翅板上,你用拨针为它展翅,是它平生第一次的展翅,也是最后一次的展翅,这或许就叫做永恒吧?
它娇艳的色泽之上,覆过一层银质的灰色,像是由外而内镀着溪涧的月光,也像是由内而外渗着绝世的悲伤。
你用拨针将蝶的触须拨正,左右对称摆在头的前方,轻轻把长纸带压覆过蝶翅的基部及外缘,远远用虫针固定好。
这是一个绝好的标本。
在你珍藏的标本盒里,它将走遍世界,赢得无尽的惊叹。
它将永远栩栩如生。
它价值连城。
它属于你。
现在你掏出记录本,书写编号、采集地点、时间、海拔高度、采集人……蝴蝶名称那一栏你空着。
空着!
午时的太阳穿过林木,在你周边溅起一道道光芒,像在布置一个祭奠。
这是蝶类专家最辉煌的时刻,你感觉自己如同帝王。
那一栏空着,那意味着这绝世的精灵将以你的名字来命名。
那位远方的诗人来了,带一个很瘦很长的影子,现在他要与你谈谈生与死的问题。
是生与死,而不是美、价值或声誉。
你们对峙良久。
然后,各自俯身为自己掬一捧山涧溪水。
你一时有些恍惚,分不清那是诗的精灵还是蝶的精灵。
然而有一个信念在你是明确的:
你是胜者。
这事实不再能改变。
无论它是什么精灵,你已建立了伟业,它已失去了生命。
(有删节)
11.“它即刻就不动了,即刻。
”句中连用两个“即刻”,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2.捕蝶者“痴迷于捕蝶事业”,体现在哪些方面?
请分条概括。
13.结合文章内容,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蝴蝶有没有心脏?
②午时的太阳穿过林木,在你周边溅起一道道光芒,像在布置一个祭奠。
14.本文采用第二人称来写,请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15.文章末尾说:
“你已建立了伟业,它已失去了生命。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评析。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断句题3分,翻译题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叶嘉传
苏轼
叶嘉①,闽人也。
其先处上谷。
曾祖茂先,养高不仕,好游名山,至武夷,悦之,遂家焉。
尝曰:
“吾植功种德,不为时采,然遗香后世,吾子孙必盛于中土。
”茂先葬郝源,子孙遂为郝源民。
至嘉,少植节操。
或劝之业武。
曰:
“吾当为天下英武之精,一枪一旗,岂吾事哉!
”因而游见陆先生②,先生奇之,为著其行录,传于时。
上读其行录而善之,敕建安太守召嘉,给传③遣诣京师。
郡守始令采访嘉所在,命赍书示之。
嘉未就,亲至山中,为之劝驾,始行登车。
天子见之,曰:
“吾久饫④卿名,但未知其实尔,我其试哉!
”因顾谓侍臣曰:
“视嘉容貌如铁,资质刚劲,难以遽用,必槌提顿挫之乃可。
”遂以言恐嘉曰:
“砧斧在前,鼎镬在后,将以烹子,子视之如何?
”嘉勃然吐气,曰:
“臣山薮⑤猥士,幸惟陛下采择至此,可以利生,虽粉身碎骨,臣不辞也。
”上笑,命以名曹处之,又加枢要之务焉。
已而,上敕御史欧阳高、金紫光禄大夫郑当时、甘泉侯陈平三人与之同事。
欧阳疾嘉初进有宠,计欲倾之。
嘉虽见侮,为之起立,颜色不变。
上为责欧阳,怜嘉,视其颜色,久之,曰:
“叶嘉真清白之士也。
其气飘然,若浮云矣。
”遂引而宴之。
少选间,上鼓舌欣然,曰:
“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
”于是封嘉钜合侯,位尚书,曰:
“尚书,朕喉舌之任也。
”由是宠爱日加。
后因侍宴苑中,上饮逾度,嘉辄苦谏。
上不悦,曰:
“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遂唾之,命左右仆于地。
嘉正色曰:
“陛下必欲甘辞利口然后爱耶?
臣言虽苦,久则有效。
陛下亦尝试之,岂不知乎!
”上因含容之,然亦以是疏嘉。
嘉既不得志,退去闽中。
上以不见嘉月余,劳于万机,神苶⑥思困,颇思嘉。
因命召至,遂恩遇如故。
居一年,嘉告老,上曰:
“钜合侯,其忠可谓尽矣。
”遂得爵其子。
又令郡守择其宗支之良者,每岁贡焉。
赞曰:
今叶氏散居天下,皆不喜城邑,惟乐山居。
氏于闽中者,盖嘉之苗裔也。
天下叶氏虽夥,然风味德馨为世所贵,皆不及闽。
闽之居者又多,而郝源之族为甲。
嘉以布衣遇天子,爵彻侯,位八座,可谓荣矣。
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注释】①〔叶嘉〕,叶之嘉者,指茶叶。
②〔陆先生〕陆羽,唐朝人,著《茶经》,被后人称为“茶圣”。
③〔传zhuà
n〕传车,驿站的车马。
④〔饫(yù
)〕饱食,这里引申为听闻。
⑤〔山薮〕深山密林。
⑥〔苶(niè
)〕疲倦。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劝之业武业:
从事,以……为业
B.给传遣诣京师给:
供给,提供
C.嘉勃然吐气勃:
大怒,激怒
D.遂得爵其子爵:
封爵位,授以官爵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其先处上谷②吾其还也
B.①必槌提顿挫之乃可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①上为责欧阳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①上以不见嘉
月余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1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介绍了叶嘉的家世,他的原籍是福建,祖先曾居上谷,曾祖父茂先迁居武夷,死后葬在郝源,从此茂先的子孙都成了郝源人。
B.叶嘉出身布衣,从小重视节操培养,胸怀大志,因品行出众被皇上征召入朝,在朝中他宠辱不惊,气度非凡,敢于直谏,忠心报国。
C.苏轼在文中塑造了一个面目较黑,气质如铁,刚正不阿,令人清醒的叶嘉形象,这一形象其实是茶叶的化身。
本文是苏轼以拟人化手笔为茶叶所写的一篇传记文。
D.苏轼为叶嘉作传,目的在于表达自己对高洁刚正、恬淡飘然的品格的追求,同时也通过对叶嘉生平的叙述,劝诫人们对名利不必汲汲以求,而应功成身退。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
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卿司朕喉舌,而以苦辞逆我,余岂堪哉!
(2)然其正色苦谏,竭力许国,不为身计,盖有以取之。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21-22题。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①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注】①抽弦促柱:
弹奏时,以手指或鹿骨爪拨弄筝弦;
缓拨叫“抽弦”,急拨叫“促柱”。
21.这首诗
题目是“听筝”,首联写的就是诗人在凝神细听。
那么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
请作简要分析。
(3分)
2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
子曰: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子谓颜渊曰: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23这三则材料贯穿了孔子怎样的思想?
(1分)
24.如何理解“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这与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否矛盾?
(四)古诗文默写。
(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子曰:
“______________:
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论语》)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苏轼《赤壁赋》)
(5)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
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禅诗说:
“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
”又说:
“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
”心态,其实是一个人的世界观和处世的态度,它和人所处境遇紧密相关,往往决定着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请以“心态与境遇”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③不得抄袭
,不得套作。
语文答卷
考场号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
一、(24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2.3.4.
5.(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分)
7.(3分)
二、(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8.9.
10.(3分)_
_
(二)11.(3分)_
12.(4分)_
13.(2分)①
(2分)②
14.(4分)
15.(5分)
三、(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16.17.18.
19.(3分)始吾见嘉未甚好也久味其言殊令人爱朕之精魄不觉洒然而醒书曰启乃心沃朕心嘉之谓也。
20.
(1)(3分)
(2)(4分)_
(二)21.(3分)_
22.(4分)_
(三)23.(1分)
24.(4分)
(四)(6分)
题号()
【参考答案】
1.B(Abó
/bá
o;
lè
;
chǔ/chù
Bgōng;
dāng;
hè
ngC jǐng;
zhá
o/zhuó
ká
ng/gāng
Dmí
/mǐ;
bó
/pō;
bà
o/pù
)
2.C毛骨悚然、拾人牙慧、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鸠占鹊巢、小题大做
3.A(不绝如缕:
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征订:
出版、发行机构向单位或个人征求订购或订阅出版物。
这里主客颠倒。
长此以往:
长期这样下去。
多用于不好的结果。
蚂蚁进磨盘——条条是道:
比喻办法多,门路广。
不能理解为“有很多条道路”。
4.B(A“虽然”提到句首;
C“违反公报”搭配不当,后加“的原则”;
D将“关于”改成“对”)
5.均正确。
(1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指外行人胡乱指挥内行人或者自己不懂却要让别人知道。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
6.①无论做什么事,学好才是根本,行行能出状元;
②难与不难是辨证的,若能知难而上,谨慎为之,则能化难为不难。
(每点2分,语句通顺1分)
7.③⑥①④②⑦⑤
8.D(此项是对“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的理解,不是谈“文艺大众化”的。
9.A(“社会大潮的裹挟使文艺自身产生了观念上的根本误区”错)
10.①文艺观念上的根本误区是放弃精神坚守。
②将文艺审美简化为娱乐,再偷换为游戏,沦为搞笑;
“通俗化”变成庸俗化、低俗化。
③认为“文化事业”才有承担社会责任和考虑社会效益的义务,而“文化产业”则只需追求经济效益。
11.两个“即刻”表明捕蝶者的毒瓶毒气之强,蝴蝶被残杀之快,也表现了我震惊的心理。
(3分,三个要点各1分)
12.①极其周密的捕蝶准备;
②不惜跋山涉水去幽暗处捕蝶;
③对专业知识的谙熟;
④捕杀蝶时动作的纯熟;
⑤制作标本时的精心细致。
(4分,一点1分,四点满分)
13.①用看似平白的诘问和叙述,表现出作者对捕蝶者漠视生命,不动声色的戕害生命行为的深深谴责。
②通过环境描写,暗示捕蝶者以残杀生命来彰显辉煌,用“祭奠”一词,表达了对生命逝去的哀伤。
(4分,各2分。
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4.本文采用第二人称来写,便于作者与捕蝶者直接对话,易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能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激发读者深入思考。
15.捕蝶者建立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