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 遥 游教案文档格式.docx
《逍 遥 游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逍 遥 游教案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但是,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状态呢?
让我们一同走进《逍遥游》,解读《逍遥游》。
二、展示课题,交待学习目标:
三、解读第一段:
1、听读第一段。
2、根据提示,理清思路,感悟寓言,解读段意:
提示:
①鲲鹏高大,培风图南②野马尘埃,以息相吹③舟巨水深,翼大风厚④蜩鸠笑之,适远具粮
3、依提示,指层次。
4、下列诗词联句对段意的解读,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是:
(1)鲲鹏怒乘风起揽得九万里苍穹
蜩鸠笑枪树止哪知三天外寰宇
(2)水多积方能负大舟而有力
风厚蓄才可抟大翼而有余
(3)鲲心之大,假可载大船之深水,掀起千层浪
鹏志之远,借能负巨翅之强风,冲上九重天
(4)智者多谦翱翔苍穹专注无语
愚人常傲翻飞蓬蒿旁骛多舌
5、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点评。
(板书:
万物有所待)
四、解读第二段:
1、根据提示,理清思路。
①朝菌蟪蛄小年也②冥灵大椿大年也③鲲鹏适南大知也④斥鴳笑之小知也
2、男生读第一层,女生读第二层。
3、用诗词联句表达自己对段意的理解,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4、下列诗词联句对第二段的解读,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是:
(1)哀朝菌不知晦朔,悲蟪蛄不知春秋,徒伤
向冥灵百岁春秋,羡大椿千载岁月,妄想
(2)斥鴳之乐相比鲲鹏之志小知不及大知
朝菌之短难及冥灵之寿小年不及大年
(3)没有人希望短寿,像朝菌不见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殇之哀婉,踩着花开的季节悄然而逝;
没有人拒绝长命,像冥灵五百春秋,大椿八千岁载,彭之潇洒,循着落叶的林阴逍遥自在。
5、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境界有大小)
五、解读第三段:
1、学生齐读课文。
①知行德而者②宋荣子③列子④至神圣人
3、师解:
在第三段中,庄子提到了四类人。
第一类:
“知行德而”者,“知者”是公务员,兢兢业业,干一行爱一行,如焦玉禄、孔繁森和任长霞等;
“行者”是好村长、好乡长,如“咱们的牛百岁”和“刘老根”,;
“德者”乃“信臣精卒”“忠臣良相”,如诸葛亮之流;
“而者”是皇帝李世民、国家主席胡锦涛、美国总统布什。
这类人出类拔萃,凤毛麟角。
然而,他们自视清高,像蜩鸠,像斥鴳,跳不出世俗的羁绊。
第二类:
宋荣子,“誉非不惊”,“宠辱皆忘”,因为他“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他分清了物和我、荣与辱的界限,但他未能“忘已”,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和“知行德而”者的区别,“犹然而笑之”。
第三类人:
列子,这个“半人半神”的家伙,“御风而行”,姿态翩然,“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他不“汲汲于富贵”,然而他“犹有所待也”,所以他也不自由。
第四类人:
“无已无功无名无所待”,“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他们懂得遵循自然规律,驾驭六气的变化,什么也不依靠,在宇宙间自由遨游,乃庄子所谓的“至神圣人”。
(1)荣子犹然笑之,宠辱皆忘无功无名
列子泠然善也,悠哉游哉无福无已
(2)有智有行有德有恃,尚未入境
无已无功无名无待,堪称逍遥
(3)定内外之分,辩荣辱之境,宋荣子之境界也,至境乎?
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至神圣之无待也,逍遥游!
(4)荣子分内外辩荣辱誉非不惊
列子御风行泠然善去留无意
5、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
至神圣无为,宇宙任逍遥。
)
六、解读全文:
1、下列诗词联句对全文的解读,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是:
(1)鴳雀安知鸿鹄志,蜩鸠难解大鹏心。
他日培风南飞去,笑看烟云几万重。
(2)大鹏驭风尘埃驾息蟪蛄大椿万物皆有所恃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待方可逍遥
(3)鹏鸟不屑蜩鸠语,天地可鉴鲲鱼心。
一怒击起千层浪,管它日月与东西。
2、小结:
在《逍遥游》里,庄子驰骋瑰丽的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高大远”的鲲鹏,“低小近”的蜩鸠和斥鴳,在动物世界里,它们“大有大待”“小有小待”,处于“物游(板书)”状态。
在人类社会里,“知行德而”者有已有功有名,他们处于“身游(板书)”状态。
宋荣子无功无名有已,列子无已无功无名有待,他们处于“心游(板书)”状态。
由于“大小之辩”,蜩鸠斥鴳笑鲲鹏,宋荣子笑“仕人”,而庄子笑万物,“无已无功无名无待”的庄子处于“神游(板书)”状态。
此正所谓:
万物有所待,境界有大小。
七、我思故我在:
用诗、词、曲、联或整句总结点化你对庄子和《逍遥游》的感悟
一、设计思想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也是庄子的代表作,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的人生观——“无待”之境,这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庄子的散文,主要表现手法是寓言。
《逍遥游》大量地运用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在生动的想象中。
因此学习本文应以此为突破口。
同时,本文中比喻之奇特,联想之丰富,意象之变幻,文字之跳跃,这也是学习的一个重点。
阅读《逍遥游》时,文字上有一定的障碍,所以课前安排预习,让学生能借助工具书和相关资料,读通课文。
并让学习小组有选择地制作课件,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具备初步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学习文言文时,多数学生懂得借助工具书去疏通文字。
但总的来说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及对古代文化的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教学方法
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
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
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
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讨论。
五、教学重点
1.鉴赏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庄子思想、艺术手法对后世的影响。
六、教学难点
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七、教学用时:
两课时
八、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诗仙”李白《上李邕》诗曰: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使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诗人在自由的心态中获得了满足,明显地烙上了战国时期一派名家庄子的印迹。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欣赏庄子的一篇奇文——《逍遥游》。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字音识记
鲲(kūn)鹏抟(tuá
n)齐谐(xié
)坳(à
o)堂
迁徙(xǐ)北冥(mí
nɡ)夭阏(è
)沮(jǔ)丧
榆枋(fānɡ)斥鴳(yà
n)舂(chōnɡ)米晦朔(shuò
泠(lí
nɡ)然蓬蒿(hāo)翱(á
o)翔恶(wū)乎待哉
穷发(fà
)之北知(zhì
)效一官决(xuè
)起而飞
数数(shuò
)然飡(cān)蟪(huì
)蜩(tiá
o)
2、通假现象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
(2)三飡而反(飡通“餐”,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3、虚词、实词
怒而飞(怒:
奋发)志怪者也(志:
记载)
以六月息者也(去:
离开;
以:
凭借)
则风斯在下矣(斯:
则,就)莫之夭阏者(夭阏:
阻塞)
之九万里(之:
到……去)之二虫(之:
这)
众人匹之(匹:
相比)彼且奚适(奚:
哪里)
是鸟也(是:
这)抟扶摇(抟:
环旋着往上飞)
置杯焉则胶(置:
安放;
胶:
粘着地)而后乃今陪风(陪:
凭)
而后乃今将图南(图:
计划,打算)适百里(适:
往)
以久特闻(特:
独)穷发之北(发:
毛,指草木)
恶乎待哉(恶:
何;
待:
4、词类活用
(1)水击三千里(水:
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
(2)而后乃今将图南(南:
名词作动词,南飞)
(3)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非: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非)
5、文言句式
(1)南冥者,天池也。
(判断句)
(2)《齐谐》者,志怪者也。
(判断句)
(3)莫之夭阏者。
(宾语前置)(4)之二虫又何知!
(宾语前置)
(5)奚以知其然也?
(宾语前置)(6)彼且奚适也?
(7)彼且恶乎待哉?
6、古今异义词
果然:
古义:
充实之状,文中为食饱之状;
今义:
表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虽然:
虽然这样;
转折连词
7、固定句式
(1)奚以……为?
(表示反问,译为“哪里用得着……呢?
”)
(2)其……?
其……?
(表示选择,译为“是……呢?
还是……呢?
8、文化常识(关于纪日法)
晦: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望:
农历每月的十五;
十六为既望。
朔:
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三)理解文章内容。
1、小组讨论:
文中写了几次“笑”?
各笑什么?
2、学生找出并回答。
明确:
写了三次“笑”:
蜩与学鸠笑之、斥鴳笑之、宋荣子犹然笑之。
3、理解三“笑”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前两个“之”所指对象,都是鲲鹏。
第三个“之”所指的对象是“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4、朗读第四、六、七自然段,思考并讨论:
(1)蜩与学鸠为什么要笑鲲鹏?
(2)蜩与学鸠笑鲲鹏,作者赞成还是反对呢?
为什么?
(3)斥鴳为什么笑鲲鹏呢?
作者对斥鴳的“笑”是什么态度?
(4)宋荣子为什么笑“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呢?
作者对宋荣子的态度又怎样?
5、老师小结:
蜩与学鸠嘲笑鲲鹏是因为它们不理解鲲鹏的远大志向。
对蜩与学鸠、斥鴳、宋荣子作者都持否定态度,对被“笑”的一方鲲鹏和“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也都作了否定,并且对文中提及的野马、尘埃、芥、大舟、朝菌、蟪蛄、冥灵、大椿、彭祖、列子等事物或者人物也都作了否定。
这种全盘否定的态度,如果我们借用本文中的一个形象的词语,可以说是:
笑!
本文可以说是:
庄子“笑”万物!
6、问:
庄子为什么要“笑”万物呢?
因为它(他)们都“有所待”,都没有做到“逍遥游”。
7、问:
哪种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至人、神人、圣人”,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四)鉴赏本文的写作技巧及艺术特色
1、学生课前准备:
提示学生从选材、修辞等方面分析,以免学生无从下手)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看法并汇报成果。
3、师生共同归纳文章的艺术特色。
(1)看奇特的描写
文中的描写奇妙莫测,运用了生动的寓言故事。
如“大鹏徙南冥”的寓言,对大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夸张描写,创造出了一种雄奇深邃的境界,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把作者心目中那种为一般人难于理解和想象的高远哲学境界,变得易于理解和想象了。
蜩与学鸠、斥鴳的两则寓言故事,庄子则以拟人手法,寥寥数语,将其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几则寓言故事,善于发挥惊人的想象力,虚构出了神奇莫测、叹为观止的故事,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令人瞠目结舌的艺术形象。
(2)探大胆的想象
文中的想象不仅体现在具体形象的描写上,更主要的表现在整个文章的构思上,那“其翼若垂天之云”,其背“不知其几千里也”的鸟的雄伟,那“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的大椿的长寿,固然令人咋舌,但更令人神往的却是庄子用来说明观点的奇特的事物、奇特的境界和奇特的用意上。
他极写鹏之大、椿之寿,一则造成一种声势,一种氛围,引人入胜;
二则形成一种对比,一种暗示——以鹏之大暗示人之小,以椿之长寿暗示人生之短暂。
大鹏乘风而飞尚且要有所待,人生的不自由不言而喻。
重负之下,立言、立功、立德、立名还有什么意义,争名夺利根本没有价值,而出路只有一条,就是“无己”“无功”“无名”。
(3)析隐蔽的情感
庄子看透了人间的沉浊肮脏,沉溺于纯洁无瑕的幻想王国中,否定了争名夺利、尔虞我诈的世人,醉心于动物、植物与神仙的世界里。
为此,文章的大部分篇幅都在写虚的、空的、幻想的、非人世的事物,似乎做到了“无己”,但是,在虚幻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
那就是作者深深的苦闷,对人世间的绝望,追求逍遥却无法摆脱人生的羁绊。
他把“至人”的境界写得那样不可企及,其实不正隐约露出他追求逍遥而不可得的苦恼、失望吗?
他虽然提出“无己”,物我不分,却发自内心地认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由此可见他对智慧的重视,对生命的热爱。
(五)总结
《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文章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难怪鲁迅先生会说:
“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那怎样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逍遥?
庄子的“逍遥”其内涵指的又是什么?
这种思想对后世又有什么影响?
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探讨。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
在前一节课理解《逍遥游》的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逍遥游”深刻的内涵及分析庄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步骤
(一)导入:
马叙伦曾经说过:
“开宗不解‘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足见《逍遥游》之魅力。
很多同学们对《逍遥游》都有种“敬而远之”的心理,为什么呢?
我想首先就在于被字词难倒、“吓”倒。
(二)巩固复习(提示学生归纳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1、一词多义
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名词,志向)
《齐谐》者,志怪者也(动词,记载)
博闻强志(动词,记住)
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自名秦罗敷(名词作动词,命名)
圣人无名(名词,名望)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穷: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形容词,穷尽)
复前行,欲穷其林(动词,走到尽头)
2、虚词用法:
其:
①代词其翼若垂天之云(代“鲲”译为“它”)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代“水”)
彼其于世(代词,代“宋荣子”)
②助词不知其几千里也(句中表舒缓语气)
③连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选择)
而:
①连词,表顺承化而为鸟、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而后乃今将图南
②连词,表修饰关系怒而飞、夫列子御风而行
③连词,表并列关系水浅而舟大也、而彼且奚适也
④连词,表转折关系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⑤连词,表因果关系,译为“因而”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⑥连词,表递进关系,译为“并且”而御六气之辩
⑦通假字,通“能”而征一国者
之:
①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之积也不厚
②助词,“的”穷发之北、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③代词而莫之夭阏者(代“鹏”)
④指示代词之二虫又何知(指代“此”“这”)
⑤动词,“到”“往”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三)精彩句子鉴赏
1、老师示范:
(四)探讨“逍遥游”深刻的内涵
从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庄子认为只有“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逍遥”的境界。
那如何理解庄子的“逍遥”呢?
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作者的观点呢?
1、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2、分组讨论:
对“逍遥游”的理解
(1)如何理解作者塑造的大鹏形象?
①学生各抒己见,谈自己的看法。
②教师在学生意见的表述后,加以深化。
作者从原则上否定了大鹏,认为它的展翅高飞还要凭借海运,并非真正的逍遥。
但是,作者又义正辞严地驳斥蜩与学鸠的嘲笑,强调指出有“小大之辩”,并且三次浓墨重彩,不避重复地描绘大鹏的雄伟形象,热爱之情跃然纸上,这是为什么呢?
③学生思考并明确:
那雄伟的大鹏形象所体现的正是作者欲飞的理想和无法飞走的悲哀。
(2)作者所谓的“逍遥游”指的是什么呢?
你又是如何看的呢?
(学生可以根据前面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从大鹏形象的探求中得到点启示;
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3、教师明确:
作者所谓的“逍遥游”指的是一种“无所待”的精神自由的逍遥境界,即顺应万物的本性,悠然自在,适心任性,达到物我一体的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人应该有精神自由、个性解放的追求,这些都是庄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
而对于庄子思想中的虚无主义、绝对自由以及遁世避患等消极因素,我们则应当摈弃。
作为新世纪的弄潮儿,同学们应该积极进取、奋力拼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知人论世:
关于庄子的生平事迹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
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讠比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
《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
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
“千金,重利;
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
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
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选自《〈庄子〉导读》谢祥皓著 巴蜀书社)
(六)探究:
庄子思想
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课件
(七)拓展:
庄子思想、人格对后世的影响
1、老师展示
庄子的思想是东方神秘国度中国最有价值的思想。
——海德格尔(德国)
“读庄子像是读一本伟大的神秘主义的书。
”——林语堂(《信仰之旅》)
庄子的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远。
(1)生活中喜用大鹏取名。
如岳飞的字叫“鹏举”,就是引用大鹏鸟来的;
宋朝的神仙陈抟,为什么叫抟呢?
取“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之意,陈抟的号叫“图南”,也是从《庄子》里来的。
古往今来叫图南的,叫飞的,叫鹏的,不晓得有多少。
人家有出门读书的,我们送给他“鹏程万里”四个字。
(2)借庄子思想表达高远志向,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南唐时代有一位文学家叫高越,在他没有得志的时候,文学境界很好。
南唐在中国历史上是五代时期,天下很乱,军阀各霸一方,这个称王,那个称帝。
高越当时在湖南,湖南有一位姓李的称王,看到高越很有学问,很有前途,就想把女儿嫁给他。
如果是普通的青年还真是求之不得,一个小国王把公主嫁给自己,那鹏程万里,前途无量啦。
可是高越不干,他看出姓李的有这个意思,就套用《庄子》里的典故写了一首诗:
“雪爪星眸凤鸟归,”他形容像鹰、鹏鸟一样,爪是白的,一个任何的生物,寿命活得很长,变白了;
“星眸”,眼睛像天上的星星,亮得不得了。
“摩天抟带锦毛衣,”就是庄子所讲的: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这样的飞,文学上叫做“摩天而飞”,跟青天相摩擦。
“虞人不漫张罗网,”你不要想布好网,把我这个大鹏鸟抓住。
“虞人”是中国古代管山林,管动物的官职,相当于农林局局长兼野生动物园园长。
“未肯平原迁草飞。
”老实告诉你,你这个地方太小,还不够我翅膀一展开,我不想在这里飞。
(3)庄子思想对中国文人尤其是失意文人的影响。
庄子的物我合一的境界,在魏晋时期成为品评人物高下的一项重要标准。
皈依自然也成为历代文人理想中的人生境界。
更为可贵的是,庄子思想中叛逆愤世的一面,成为后世文人抗争现实的强大的精神武器。
李白傲睨权贵,蔑视封建等级制度:
“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
粪土荣华富贵,“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为北流”(《江上吟》)。
这些都可看出庄子思想的影子。
苏轼的文章,最得力于《庄子》,他的《赤壁赋》从思想到语言都脱胎于庄子,所谓行云流水,“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与庄子的风格极为相似。
同时,庄子的消极避世、胆怯退缩也成为后世文人放浪形骸、玩世不恭的温床。
(八)结束语
庄子思想和文风对后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正如郭沫若所说:
“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
”(《庄子与鲁迅》)所谓“庄狂屈狷”,正道出了他们独具的浪漫主义精神。
《逍遥游》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4、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摒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万物”到底待“什么”;
写“万物皆有所待”有什么作用;
难点:
篇首写鲲鹏现世,极言其大,为什么要这样写。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目标:
1、了解文章背景和庄子
2、疏通文意,学习第一段
过程:
一、导入
人类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却给宇宙带来了无穷的意义。
浩渺的宇宙和深邃的心灵,是古今中外的思想者探索和审美的世界……(引导学生对专题的关注,使学习课文不成为孤立的学习)。
古代有许多的文人墨客,以经世之才,却屡遭打击,可是他们非但没有消沉,反而变得日益豁达。
比如苏轼。
那么,他们为什么能这样呢?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精神支柱,今天我们要讲的庄子就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之一。
二、检查预习
1.你对庄子及其创作有哪些了解呢?
(适当补充背景知识)
2.课文论证了庄子什么样的观点呢?
3.你对“逍遥游”的含义怎样理解的呢?
(“逍遥”,表达一种难以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