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
《医学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心理学复习资料Word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的疗法是
A、自由联想疗法B、森田疗法
C、询者中心疗法D、系统脱敏疗法E、支持疗法
17、办事见异思迁,虎头蛇尾的人,其意志活动缺乏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E、独立性
18、激情的特点是
A、持久且强烈B、持久且微弱C、积极且短暂
D、短暂且爆发E、积极且稳定
19、不影响病人遵医行为的因素是
A、病人的经济状况B、病人的人口统计学特点
C、医患关系D、疾病严重程度E、治疗计划特点
20、与肿瘤有密切关系的行为是
A、A型B、B型C、C型D、D型E、E型
21、下列疾病中,哪个不属于心身疾病
A、十二指肠溃疡B、抑郁症C、癌症
D、糖尿病E、支气管哮喘
22、心理发展的原动力是
A、意识活动B、前意识活动C、潜意识活动
D、前意识与潜意识活动E、以上都不是
23、弗洛伊德认为正常人的心理活动大部分是在哪一层次运行
24、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感和行为,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称之为
A、心理诊断B、心理治疗C、心理卫生
D、心理咨询E、心理适应
2
第2/5页
25、建立医患关系的原则是
A、疾病性质和病人年龄B、疾病性质和病人的人格特征
C、疾病病程和病人的经济状况D、病人的文化程度和情绪反应
E、病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
26、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
A、心理活动和行为B、情绪和行为C、心理活动和观念
D、智力和观念E、智力和情绪
27、一女性,55岁。
丧偶八年,现独居,嗜烟酒,不爱运动。
平时性情抑郁,过分容忍,办事无主见,常顺从于别人。
1月前行胃癌切除,术中及术后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独自流泪,有轻生之念。
病人患胃癌的主要原因为
A、生活事件B、易感性人格特征C、情绪因素D、不良生活习惯E、以上都是
28、替代学习疗法属于
A、询者中心疗法B、精神分析疗法C、行为疗法D、认知疗法E、生物反馈疗法
29、弗洛伊德提出五个阶段的性发展理论,“肛门期”在
A、出生至一岁半时期B、一岁半至三岁时期C、四至六岁儿童期
D、七至十二岁的儿童期E、十三岁以上青春期及成人期
30、不属于医学心理学分支学科的是
A、健康心理学B、变态心理学C、神经心理学D、药物心理学E、教育心理学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干后面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
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一个人可以同时承担多个社会角色。
()
2.心理治疗的处理措施中,不应包括药物治疗。
3.主题统觉测验属于人格投射测验。
4.严重抑郁病人常表现为坐立不安,不断找人诉说。
5.信念是人生观形成中涉及的一种心理成份。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自我意识
2.现场咨询
3.催眠疗法
4.医学模式
5.动机
3
第3/5页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2.简述人格障碍的形成因素。
3.简述认知治疗的基本过程。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医患沟通形式与途径。
2.试举例说明慢性消极情绪存在时,如何引起心身疾病及其机制。
4
第4/5页
《医学心理学》参考答案
1.华生2.晤谈法3.感觉4.聚合思维发散思维5.心理健康6.信度
7.个别咨询团体咨询8.心里分析疗法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D2.B3.D4.C5.A6.C7.D8.A9.A10.B
11.C12.C13.A14.B15.D16A17.C18.D19A20C21.B22.C23.C24.B
25.B26.A27.E28.C29.B30.E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2.×
3.√4.×
5.√
1.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意识发展的最高阶段,是人类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最后分野。
2.在事故现场对有关人员进行心理咨询活动,以降低其应激性反应程度,指导其心理适应。
3.催眠疗法是运用心理暗示的手段,使心理活动达到某种境界,呈现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即催眠状态,进而治疗疾病的方法或方式
4.是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基本看法及态度,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医学研究的对象、方法、范畴和基本对策的倾向性等方面。
5.动机是一种驱使人进行活动,从而满足需要、达到目的内部动力。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
(1)分别与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有关
(2)情绪常有情景性,情感情景性弱,有稳定性和深刻性。
(3)情绪比情感强烈,是有较强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
2.
(1)生物学因素;
(2)心理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3.
(1)心理诊断阶段
(2)领悟阶段(3)修通阶段(4)在教育阶段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一)语言沟通
(1)语言沟通的原则:
尊重患者,有针对性,及时反馈
(2)语言沟通的技巧:
倾听,接受,肯定澄清,善于提问,重构,代述,鼓励。
(二)非语言沟通:
面部表情,体态表情,目光接触,朝向与距离,手势语,副语言
2.
(1)以事例说明消极情绪同样存在心理体验和生理变化两方面反应;
(2)生理反应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三个中介机制,引起机体功能性损害直至器质性改变而致病。
医学心理学:
医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它研究心理变量与健康或疾病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
医学模式:
医学的一种主导思想,它是某一时代的各种医学思想的集中反映,包括疾病观、健康观等
自我意识:
个体对自己作为主体和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
认知过程:
心理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
感觉的敏锐程度,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的适应:
感觉性可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恒常性:
在一定的范围内,当知觉的条件或对象发生变化的时候,而知觉的映象仍保持不变
错觉:
对客观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感觉记忆:
个体的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的记忆。
只有在感官层面,如不注意,转瞬即逝,直接以信息材料的物理特性编码,有鲜明形象性,信息存储时间极短,仅0.25~2秒
短时记忆:
感觉记忆中经过注意能保持到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记忆广度为7+2个创克,短时记忆是信息处理的中间站,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可在短时记忆中得到加工而进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
能够长期甚至永久保存的记忆,一般来源于短时记忆的加工和重复,这种记忆的容量非常大,构成了个体关于外界及自身的全部知识经验,保有时间长
遗忘:
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再现
再认:
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
再现(回忆):
人们过去经验过和事物在头脑中重新重现的过程
注意:
心理活动对某种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思维:
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创造性思维:
在思维过程中,在头脑中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沿着新的思路寻求产生一些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有创造想象参加的且具有社会价值的思维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解决一个问题时,沿着各种不同的方法去积极思考,找出符合条件的各种答案、解决方法或结论的一种思维
想象:
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
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在内心中所产生的体验和伴随的身心变化
心境:
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激情:
一种迅猛爆发、激动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
是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遇到某种危险或面临某种突发事变时,身体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应激状态。
是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非特异性防御反应
意志:
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人格:
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人格倾向性:
是决定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基本动力,是人格心理结构最活跃的因素,主要在后天社会认知过程中形成,包括需要、动机、兴奋、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人格心理特征:
个体的心理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需要:
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动机: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活动力
挫折:
动机受阻导致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能力:
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气质:
个体所具有的典型而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特征
性格:
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智力:
属于一般能力,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生活事件:
是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
应对:
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心理应激:
人体在应激源的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个性特征等多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心理健康:
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自然环境以及自我内环境的变化具有良好的适应,并不断地发展健全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患者:
患有各种躯体疾病、心身疾病或各种心理障碍、神经精神疾病的人
患者角色:
被医生和社会确认的患病者应具有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
医患关系:
医务人员在给病人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与病人建立的相互关系
角色行为减退:
个体进入病人角色后,由于某种原因又重新承担起原本消除的社会角色责任
角色行为异常:
个体无法承受患病或不治之症的挫折,感到绝望、厌倦、悲观进而发展为冷漠,拒绝治疗,甚至自杀,对医护人员有攻击性行为
角色行为冲突:
如病人从健康人到病人,不能平日角色行为转入到病人角色行为,常表现为焦虑不安、愤怒、烦恼、茫然和悲伤
角色行为强化:
个体“安于”病人角色,不愿回复原本角色,角色的行为与其症状不符,过分对自我能力表示怀疑,失望、忧虑
抑郁:
以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等情感活动减退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症状
愤怒:
个体在追求某一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受到挫折时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
焦虑:
个体感受到威胁或预期要发生不良后果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社会认知:
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的理性分析与判断的过程,包括感知、判断、推测和评价等一系列的心理过程。
人际关系的建立以社会认知的结果为基础
人际关系:
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吸引与排斥的关系,反映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亲疏远近关系
人际吸引:
人与人之间产生的彼此注意、欣赏、倾慕等心理上的好感,从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接近并建立感情的过程
心身反应:
精神性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当刺激除去,反应也就恢复
心身疾病:
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心身障碍:
精神刺激引起的功能障碍,但没有器质性变化
人格障碍:
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
医学心理咨询:
通过医学晤谈和讨论(必要时进行心理测验),查明来访者心理障碍的性质和可能的原因,给予劝告、建议、教育、支持和各种形式帮助的过程
心理治疗:
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用心理治疗有关的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的健康
心理干预:
在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和异常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朝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心理测量:
就是依据一定法则,用数量化手段对心理现象或行为加以确定和测定
心理测验:
是一种心理测量的工具,一种心理测验就有相应的一套工具或器材。
这套工具包括测验材料和使用手册
心理评估:
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作出的鉴定
常模:
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量数,即提供了可比较的标准
信度:
一个测验工具在对同一对象的几次测量中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
效度:
一个测量工具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东西的真实程度
智力测验:
评估个人一般能力的方法,它是根据有关智力概念和智力理论经标准化过程编制而成
流体智力:
人的一种潜在智力,主要与神经生理的结构和功能有关,不大受环境影响
晶体智力:
后天获得的,与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受文化影响很大
行为疗法:
一类主要根据行为学习理论原理来认识和治疗临床问题的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疗法:
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来访者中心疗法:
强调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其潜能,以改变其心理环境的治疗方法
支持疗法:
那些以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为主要手段的心理治疗
医学心理咨询的原则:
A耐心倾听,鼓励疏泄B积极支持,建立信心C解释得当,应对审慎D尊重来访者,严守秘密E解决问题
医学心理咨询注意事项:
A坚持生物-心理-社会模式B防止漏诊器质性疾病C重视运用心理治疗D保守来访者所谈的秘密E精神药物应用F转诊问题
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
A问题探索阶段B分析认识阶段C治疗行动阶段D疗效评价阶段E结束巩固阶段
系统脱敏治疗:
A步骤:
a建立焦虑等级b学会放松训练c脱敏练习
B适应症:
a焦虑症b恐怖症c其它伴有焦虑情绪的心神病症
A建立求助动机B适应不良性认知的识别C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念的竞争,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D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
1.医学心理学:
(1879年冯特)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是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方法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健康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预防与护理中的作用的科学。
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
A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B情感过程
C意识过程
2个性
A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B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2医学模式(medicalmodel)是某一时代的心身观、健康观和疾病观的集中反映,是医学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三种医学模式(按时间顺序):
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目前,医学模式正处于由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化阶段。
3感觉:
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颜色、形状、气味、软硬、轻重等)的反映。
如:
老师上课用粉笔在一块方方的物体上写字。
在感觉阶段还不知道这“方方的物体”是什么。
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受器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老师上课用粉笔在“方方的物体”即黑板上写字。
在知觉阶段已经知道这“方方的物体”是黑板了。
知觉的基本特征:
选择性(只选择刺激物中的少数作为知觉对象,其它则成为知觉的背景,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军事伪装、找不出熟悉文章的错别字);
整体性(把知觉对象看成完整的统一的整体,如:
有柄的杯子打掉了柄,我们还是认为他是杯子);
理解性(根据已有的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回答知觉的事物是什么。
根据头痛、鼻塞、鼻涕、喷嚏、恶风寒、发热等表征,概括出“感冒病”。
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发生了变化,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不变。
在5米和10米看同学,感觉不出身高体型等变化。
感受性的变化规律;
P51
4记忆:
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的过程:
识记(信息编码过程,据目的分无意、有意;
据材料分机械、意义)
再认和回忆是记忆要达到的目的,是识记与保持的表现及结果。
按照提取信息的程度不同而分为再认和回忆两种方式。
再认是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仍能被认识的过程。
回忆是把以前经历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心理过程。
它可以是有意的(随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不随意的)。
分类:
按照内容分为:
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按记忆信息的加工方式或保持的时间长短分为:
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记忆的三阶段模型
1.感觉记忆:
也称感觉登记,是记忆过程的开始阶段。
一切输入记忆系统的信息,
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的活动产生感觉和知觉。
2.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处于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记忆阶段,一般可
以保持信息1分钟左右。
如果没有经过复述强化,则很快消失。
3.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强化可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
对外界事物所发生的歪曲感知,是部正确的知觉,生理、心理性
幻觉:
在没有相应的刺激作用于感官时所出现的知觉体验
5遗忘:
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或再现,或是错误的再认或再现称为遗忘。
遗忘规律:
P61
7情绪状态是情感在实践活动中不同程度的体现。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和持续性,可以把日常生活中人们的情绪状态分为:
(一)心境
(二)激情(三)应激
情绪三因素说:
P76情绪的作用P78
8需要:
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9动机(motivation)定义:
指引起核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具有激活、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冲突的种类(形式):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双重趋避式冲突。
10意志基本特征:
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是意识活动的核心、以随意活动为基础。
意志品质的描述:
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力。
不良的意志品质:
①自觉性差:
对行动的目的、意义认识差,做事动摇、缺乏信心、盲目轻信他人、屈从环境影响,缺乏独立性及首创精神。
②果断性差:
缺乏遇事采取果断决策的能力,优柔寡断或草率决定。
③坚韧性差:
遇到困难不能克服坚持,行动不能达到目的,而虎头蛇尾。
④自制力差:
不能控制自己的言行和情绪,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约束自己。
11我国心理学界一般把个性的概念表述为:
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面貌,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一般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的基本特征
1、个性的整体性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心理面貌,因此个性的整体性强调个性的诸方面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互影响,彼此制约,不可分割。
2.个性的独特性在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身上,共同的心理活动规律及独特的心理倾向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个体不同于他人的心理面貌,这就是个性的独特性。
3、个性的稳定性个性是在一个人出生后,经过社会生活实践逐步形成的,因此它是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面貌,这是个性的稳定性。
个性的社会性
4、个性的社会性可以理解为体现在个人身上的社会化过程或角色行为。
5、个性的倾向性本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对事物不同的态度体验以及各种行为模式上,这是个性的倾向性。
12能力(ability):
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在活动共中形成和发展,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其高低影响活动的效果。
能力的个体差异能力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质和量两个方面。
1)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体之间可以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
2)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发展的水平和能力表现的早晚方面。
13气质(temperament)是指一个人生来就有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称之为“脾气”或“性情”。
类型:
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P99
14气质与性格的关系P10216心理测验:
P136按目的分类,常模、信度、
效度P140-141
15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结构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可分为三个层次:
潜意识、意识和前意识
潜意识(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