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60185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八章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八章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八章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八章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章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第八章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章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章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教学难点

运用惯性知识解释现象、判断摩擦力的大小

教学过程

1、复习预习

本章我们通过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引出了伟大的牛顿第一定律,然后又通过活动体验到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感受到其实科学就在身边。

本章的另一个重点就是摩擦力,他是初中所学三大性质力中的之一。

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了我们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二、知识讲解

考点/易错点1、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不可能简单的从实验中得出,它是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和科学推理得到的。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探究牛顿第一定律中,每次都要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滑至水平面上的初速度相等。

(5)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①揭示运动和力的关系。

②证实了力的作用效果: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③认识到惯性也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

2.惯性

(1)惯性:

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考点/易错点2、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

(1)平衡状态:

物体受到两个力(或多个力)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平衡力: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力(或多个力)叫做平衡力。

(3)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简单记为:

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平衡。

2.一对平衡力和一对相互作用力的比较

平衡力(二力平衡)

相互作用力

相同点

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没有时间关系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二力平衡的应用

(1)己知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确定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或寻求物体平衡的方法、措施。

4.力和运动的关系

不受外力静止状态

受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变

(合力为零)匀速直线运动

受力情况运动状态

速度大小改变

受非平衡力的作用运动状态改变

(合力不为零)运动方向改变(拐弯)

考点/易错点3、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接触并挤压。

(2)接触面粗糙。

(3)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3.摩擦力的分类

(1)静摩擦力:

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

相对运动属于滑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

(3)滚动摩擦力:

相对运动属于滚动,则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

4.静摩擦力

(1)大小:

0﹤f≦Fmax(最大静摩擦力)

(2)方向:

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5.滑动摩擦力

(1)决定因素:

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方向: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探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4)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匀速直线拉动木块。

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与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

6.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1)增大摩擦的主要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变滚动为滑动。

(2)减小摩擦的主要方法:

①减少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③用滚动代替滑动;

④使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油、用气垫的方法)。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题干】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

B.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一定大

C.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D.航天员在宇航仓中没有惯性

【答案】A

【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度量。

质量较小的物体惯性较小,质量较大的物体惯性较大。

由此可知BCD都错,A正确。

【例题2】

【题干】“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大约为3月20-21日期间),《春秋繁露·

阴阳出入上下篇》说: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春分是玩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如图所示当鸡蛋在水平桌面上竖起静止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鸡蛋的重力和鸡蛋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鸡蛋的重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鸡蛋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子受到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B

【解析】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四个条件缺一不可.A.鸡蛋的重力作用在鸡蛋上,鸡蛋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面上,二力方向相同、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不符合二力平衡条件,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鸡蛋的重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鸡蛋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鸡蛋的支持力,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桌子受到鸡蛋的压力、地面的支持力和重力的作用;

桌子受到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支持力,它们的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例题3】

【题干】在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是要在手上抹一些镁粉,而在杠上做回环运动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

B、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

C、两者都是增大摩擦;

D、两者都是减小摩擦。

【答案】A

【解析】镁粉是比较粗糙的,抹在手上,增大了手和单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

手握单杠不能太紧,是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摩擦的;

故选A.

【例题4】

【题干】如图所示,在水平放置足够长的平板上,重为5N的铁块在水平向左的拉力F的作用下铁块沿直线水平向左运动,此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1.2N。

铁块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s内,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B.2—6s内,铁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C.0—2s内,拉力等于1.2N

D.2—6s内,拉力等于1.2N

【答案】BD

【解析】由图乙可知,在0~2s内,铁块的速度是变化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在2~6s内,铁块速度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在2~6s内,铁块在水平向左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平衡力的作用,拉力F和摩擦力大小相等,所以此时拉力F等于1.2N。

在0~2s内,铁块对平板的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大小不变,此时拉力F大于摩擦力,铁块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D正确。

答案为BD。

四、课堂运用

【基础】

1、甲、乙两车发生相撞事故,两车司机均前额受伤,以下关于两车相撞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运动的甲、乙两车迎面相撞B.甲、乙两车追尾相撞

C.运动的乙车与静止的甲车迎面相撞D.运动的甲车与静止的乙车的迎面相撞

【答案】B

【解析】运动的甲、乙两车迎面相撞,两车司机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而使前额受伤;

运动的甲车与静止的乙车迎面相撞或运动的乙车与静止的甲车迎面相撞时,两车司机由于惯性可能会使前额受伤;

故A、C、D选项中的现象中,两车司机均前额受伤,都可能使前额受伤,B选项中,追尾的话后边车上的司机会向后仰,前额不会受伤.故选B

2、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当物体静止时,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

C.物体所受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D.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可能为零

【解析】若两个力的合力为零,则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在受到平衡力作用时,会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知道,物体不受力可以处于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B正确;

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故C错误;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则这两个力的合力必不为零,故D错误,故选B。

3、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在静止时没有惯性,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B.跳远运动员起跳以前要助跑,是为了获得惯性

C.赛车在高速行驶时不容易停下来,是由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答案】D

【解析】A.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不管它是否受力,也不管它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都具有惯性,故A错误。

B.跳远运动员起跳以前要助跑,是为了利用惯性,从而跳的更远,故B错误。

C.由于赛车具有惯性,在高速行驶时不容易停下来。

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运动速度无关,故C错误。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故D正确为答案。

【巩固】

1、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可以判断(  )

A.0~5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0.4m/s

B.0~7s内,小车的平均速度是1.5m/s

C.2s~5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不为零

D.5s~7s内,小车受到的合力不为零

【解析】由图象知道,在0-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2m,小车的平均速度v=s/t=2m/5s=0.4m/s,故A正确;

由图象可知,在0-7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6m,小车的平均速度v=s/t=6m/7s≈0.86m/s,故B错误;

由图象知道,在2s-5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为0m,小车是静止的,静止状态时受到的是平衡力,故小车受到的合力为零,所以C错误;

由图象知道,在5s-7s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即小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一种平衡状态,小车受到的合力为零,D错误,故选A。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2、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电视机,受到彼此平衡的力是()

A.电视机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

B.电视机受到的重力和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

C.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

D.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重力

【解析】电视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电视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符合题意;

B、电视机的重力和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这两个力尽管大小相等,但受力物体不同,一个是电视机,一个是桌子,而且方向还相同,B不符合平衡力的条件;

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电视机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尽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不符合平衡力的条件;

电视机对桌面的压力和桌子受到的重力,这两个力尽管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但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同,D不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选A。

3、小丽同学在超市购物时,用5N的水平力推着一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小车受到的阻力是___________N。

突然,小丽发现前面有一小孩,她马上用10N的水平力向后拉小车,使小车减速,在减速运动的过程中,小车所受的合力为___________N。

【答案】515

【解析】当小车在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力平衡,阻力等于推力为5N;

由于小车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也不变,所以在向后拉小车时摩擦力的大小不变仍为5N,此时小车仍向前运动,摩擦力与拉力的方向是相同的都向后,所以合力应等于两个力大小之和为15N。

【拔高】

1、如图甲所示,小明顺着竖直的杆匀速下滑。

(1)在乙图代表小明的圆点A上画出其竖直方向受到的力__________。

(2)小明再沿比杆粗糙的绳匀速下滑,其沿绳匀速下滑受到的摩擦力为f绳,沿杆匀速下滑受到的摩擦力为f杆,则f绳_________f杆。

(选填“>”“=”或“<”)

(3)若小明沿杆匀速向上爬,他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_________。

【答案】

=竖直向上

【解析】小明匀速下滑,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与竖直向上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f=G。

小明受力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由题可知,小明沿绳和沿杆都是匀速下滑,始终处于平衡状态,摩擦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均等于重力,故f绳=f杆。

若小明沿杆匀速向上爬,则其重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因此摩擦力方向为竖直向上。

2、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桌面拉着质量为5千克的物体运动,在2牛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物体受到桌面的支持力是_____牛,此时物体处于_____状态,当测力计的示数为3N时,该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N,物体运动速度______。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249平衡2变大

【解析】解答:

物体在拉力作用下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摩擦力与拉力F是一对平衡力.f=F=2N.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支持力F′=G=mg=5kg×

9.8N/kg=49N.匀速直线运动即平衡状态,所以此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所以当测力计的示数为3N时,摩擦力不变,仍为2N,因为拉力大于摩擦力,物体做加速运动即物体运动速度变大。

3、.质量为5.0kg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大小为________N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如果用5N的力水平向右推它,没有推动,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N,方向________;

如果水平推力增加到10N,物体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的受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_N;

若将水平向右的推力增加到15N,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答案】49N5N水平向左10N10N

【解析】质量为5.0kg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和箱子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F支=F压=G=mg=5.0kg×

9.8N/kg=49N。

如果用5N的力水平向右推它,没有推动,箱子保持静止状态,摩擦力和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f=F=5N,方向水平向左。

如果水平推力增加到10N,物体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那么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推力大小相等,摩擦力的大小为10N。

由于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大小不变,所以若将水平向右的推力增加到15N,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仍为10N。

五、课程小结

1.牛顿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2.惯性是一种性质,不是力。

物体保持静止或运动状态是物体自身的一种性质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惯性的有无与物体受力情况无关

3.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5、减小有害摩擦方法: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4)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或充气、磁悬浮列车)

六、课后作业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一定静止

B.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则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速度大小一定改变

D.作用在运动物体的力一定不平衡

【解析】物体不受力时,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

运动方向改变,也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所以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故B正确;

如果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变的,故C错;

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则所受的力一定是平衡力,故D错;

应选B。

2、一人用30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着重600N的箱子在水平地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此人突然将推力增大到400N,则地板对箱子的摩擦力大小为()

A.200NB.400NC.300ND.100N

【答案】C

【解析】用300N的推力使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箱子与地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推力的大小300N,当推力增大时,由箱子对地板的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变,所以摩擦力大小不变,仍为300N,故应选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B.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足球离脚后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上升到最高点时处于非平衡状态(不计空气阻力)

【解析】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可能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也可能有的消失,有的仍然存在.例如地球表面及附近的物体始终受重力.此选项错误;

B、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可能存在力的作用,如重力、磁力.此选项错误;

C、足球离脚后还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而不是受到惯性的作用.此选项错误;

D、竖直向上抛出的石子,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由于惯性继续上升,上升到最高点时处于非平衡状态.此选项正确.

故选D.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

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4、下列各物体的运动状态未发生变化的是()

A.环绕地球做匀速转动的人造卫星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B.匀速直线下落的跳伞运动员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C.从阳台上向外抛出的小球

D.足球运动员踢出的绕过人墙直奔球门的足球

【解析】环绕地球做匀速转动的人造卫星,卫星的速度始终不变,但方向时刻在改变,所以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A不符合题意;

匀速直线下落的跳伞运动员,运动员的速度和方向都没变,因此运动员的运动状态没发生改变,故B符合题意;

从阳台上向外抛出的小球,在下落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大,因此小球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足球运动员踢出的绕过人墙直奔球门的足球,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在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