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英文教材全文翻译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1599794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13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经济学英文教材全文翻译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国际经济学英文教材全文翻译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国际经济学英文教材全文翻译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国际经济学英文教材全文翻译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国际经济学英文教材全文翻译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经济学英文教材全文翻译文档格式.docx

《国际经济学英文教材全文翻译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经济学英文教材全文翻译文档格式.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经济学英文教材全文翻译文档格式.docx

这意味着一个国家的贸易收益来自于其贸易伙伴的牺牲,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同时从国际贸易中获益。

这种观点受到了1776年亚当·

斯密出版的《国富论》(Wea1thofNations)的挑战。

根据斯密(1723~1790)的观点,世界经济这块蛋糕的大小并不是固定的。

国际贸易允许各国之间进行专业化和劳动分工,这将提高各国国内生产率的一般水平,并增加世界产出。

因此,斯密的动态贸易观点认为,通过自由贸易,贸易双方能够同时享有较高的生产和消费水平。

下一部分将对斯密的贸易理论做进一步解释。

进行国际贸易的原因:

绝对优势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是自由贸易(freetrade)(开放市场)的主要倡导者,认为自由贸易能够促进国际劳动分工。

通过自由贸易,各个国家可以集中生产他们能生产的成本最低的商品,并随之获得劳动分工的收益。

在肯定了国家间的商品流动取决于成本差异这一观点的同时,斯密试图解释,为什么不同国家的生产成本会存在差别。

斯密认为,投入要素的生产率是决定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

这种生产率的基础是自然优势(natura1advantage)和后天通过学习习得优势(acquiredadvantage)。

前者与气候、土壤和矿产资源等因素有关,而后者则包括特殊的技能和技术。

斯密证明,如果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拥有某种自然优势或习得优势,一个国家将能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这种商品,并变得比他的贸易伙伴越来越具有竞争力。

斯密对竞争优势决定因素的分析是从市场的供给方面来考虑的。

斯密的成本概念以劳动价值论(1abortheoryofva1ue)为基础,该理论假定,在每个国家中,劳动是惟。

一的生产要素,并且是同质的(质量相同),而且一种商品的成本或价格只取决于生产该种商品所需的劳动数量。

例如,如果美国生产1码布比英国用的劳动少,美国的生产成本就会较低。

斯密的贸易理论是绝对优势原理(princip1eofabso1uteadvantage):

在一个由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构成的世界中,当一个国家在一种商晶的生产上具有绝对成本优势(即生产单位产品使用的劳动较少),而另一个国家具有生产另一种商品的绝对成本优势时,国际贸易和专业化将是有益的。

为了使世界得益于国际劳动分工,每个国家必须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比其贸易伙伴更有效率。

一个国家将进口那些处于绝对成本劣势地位的商品,并出口那些自己拥有绝对成本优势的商品。

一个数字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说明绝对优势原理。

如表2-1所示,假定美国工人在一小时内能生产5瓶酒或20码布,而英国工人能生产15瓶酒或10码布。

显然,美国在布匹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

其产布1:

人的生产率(每工时的产量)高于英国,因此成本较低(生产1码布需要较少的劳动)。

同样的道理,英国在生产酒方面也具有绝对优势。

根据斯密的理论,通过专门生产成本较低的商品,同时进口生产成本较高的商品,每个国家都能够获得好处。

因为遵循绝对优势原理的专业化分工提高了世界资源的使用效率,世界产出将会增加、而增加的产出又会通过贸易在两园间分配。

比较优势

根据斯密的理论,若要进行互利贸易,就得要求每个国家至少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成本最低,并因此能够向其贸易伙伴出口这种商品。

但是,如果+个国家生产所有商品都比他的贸易伙伴更有效率,情况文会怎样呢?

大卫李嘉图(1772-1823年)发现了斯密理论的不严谨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一个原理,说明即使一个国家生产所有商品都是绝对高效率,互利贸易也能发生。

和斯密一样,李嘉图也比较强调市场供给方,并认为两国间因自然和后天习得的优势而导致的成本差异是贸易的直接原因。

斯密强调的是国家间绝对成本差异的重要性,与此不同,李嘉图强调的是比较(相对)成本差异。

因此,李嘉图的贸易理论被称为比较优势原理(princip1eofcomparativeadvantage)。

事实上,如表2-2所示,一个国家通常会由于自然优势和习得优势而形成比较优势。

根据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有绝对成本优势,互利贸易也能够进行。

低效率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效率低得相对较少(绝对劣势最小)的商品,高效率国家则应专门生产并出日其效率相对高得较多(绝对优势最大)的商M。

为r理解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区别,我们来看一下主要棒球联赛本垒打冠军马克·

麦格维尔(MarkMcGwire)的情况。

麦格维尔不仅在打棒球上有绝对优势,在别的活动卜也可能比大多数人做得好。

例如,麦格维尔割草可能比任何园艺工人都快,因此在草坪维护方面也有绝对优势。

然而,仅仅因为麦格维尔割草快,他就应该去割草吗?

显然,麦格维尔不应该去维护草坪,而是应该集中精力去打他最有绝对优势的本垒打。

与此相似,美国生产纺织品和计算机软件的效率可能都比其他国家更高,尽管如此,美国最好还是从中国进13廉价的衬衫,帮助微软公司向全世界出口软件。

为了说明比较优势原理,李嘉图在如下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简化的模型:

1.世界由两个国家构成,每个国家都仅使用一种投入要素生产两种商品。

2.在每个国家中,劳动是惟一的投入要素(劳动价值论)。

每个国家拥有固定的劳动禀赋,并且劳动力是充分就业的和同质的。

3.劳动町以在一个国家的不同产业间自由移动,但是不能在两个国家间移动。

4.两国的技术水平是固定的。

不同国家可以使用不同的技术,但是一个国家中生产同一种商品的所有企业使用的是同一种方法。

5.成本不随产量变化,并且同劳动使用量成比例。

6.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规模大到能够影响整个市场的程度,所有经济个体都是价格接受者。

不同国家的产品质量相同,意味着每类产品中的每个单位产品质量也都相同。

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一个产业,每件产。

锅的价格等于产品的边际生产成本。

7.两国间进行自由贸易,即不存在政府设置的贸易壁垒。

8.运输成本为零。

因此,只要两种产品在各自的国内价格相同,那么对消费者而言购买本国产品还是进口产品是无差别的。

9.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制定生产决策的目标,而消费者则通过制定消费决策来追求满意感的最大化。

10.不存在货币错觉,即消费者进行消费选择和企业制定生产决策时,均考虑到了所有的价格行为。

11.贸易是平衡的(出口必须能够补偿进11),因此两国间不存在货币流动。

美国制造业中的哪个产业比较优势最高呢?

上表列出了美国各部门的比较优势,这是通过各部门净出口(出口减进口)占全国进出口的比率来计算的。

这个比率的取值在1(比较优势最高)到一1(比较劣势最高)之间。

一个行业比较优势率的绝对值相对另一行业的越高,那么该行业的比较优势就越明显(比较劣势越小)。

一个行业比较优势率的高低如果不同其他行业相比就没有意义。

当然,保护主义壁垒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歪曲了自由贸易状态下的比较优势率。

如上表所示,1998年,在按照比较优势率排列的美国制造行业中,民用飞机的比较优势率最高;

能源和钢铁的比较劣势率最高。

尽管这些排序町以,并且确实随着经济状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动,但短期内不太可能发牛改变。

表2-3说明了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时,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假定美国[人每小时能生产40瓶酒或40码布,而英国工人只能生产20瓶酒或10码布。

按照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由于美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效率都高于英国,因此就无法进行互利的专业化分工和贸易。

然而,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关注的是,美国产布的效率是英国的4倍(40/10=4),而产酒的效率仅是英国的两倍(40/20=2)。

因此,美国在布的生产上比在酒的生产上更有绝对优势,英国在酒的生产上比在布的生产上绝对劣势更小。

每个国家应当专门生产并出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美国产布,英国产酒。

由专业化获得的产出收益将通过贸易在两个国家间分配。

从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间的贸易模式可以看出,美国对日本的贸易出现了巨大的贸易赤字(进口超过出口)。

一些宿命者似乎认为,H本几乎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比美国更有效率。

一些人预言,来自日本的大量进口将降低美国的产业化程度,并使之变成一个快餐馆国家,这似乎在暗示,美国在任何商品的生产上都没有比较优势。

一个国家可能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没有绝对优势,但不可能一个国家在任何一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比较优势,而其他国家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相对劣势。

这是因为比较优势取决于相对成本。

正如我们所知,一个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会发现,专门生产其绝对劣势最小的商品是有利的。

美国没有理由让日本生产所有商品,因为如果美国资源闲置,世界产出将会下降,美国会蒙受损失,日本也是如此。

一个国家没有任何商品可以提供的观点,实际上是混淆了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区别。

货币意义上的比较优势

尽管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可以用来解释国际贸易模式,然而人们在买东西时一般并不关心哪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

糖果店里的一位顾客在看到瑞士巧克力和美国巧克力时,不会说:

"

我想知道哪个国家生产巧克力有比较优势?

购买者在考虑质量差异的基础上,主要依靠价格来判断哪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

因此,从货币价格角度说明比较优势原理如何发挥作用会有助于我们的理解。

再来看一看表2-3中列举的有关李嘉图比较优势原理的例子,其中假定劳动是惟一的投入要素,并且是同质的。

回想一下,

(1)美国在布和酒的生产上都有绝对优势;

(2)美国在布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同时英国在酒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表2-4重新说明了这些信息。

正如我们所知,即使英国生产两种商品的绝对效率都较低,但当英国的货币工资低于美国很多,从而使得在英国产酒成本更低时,英国将出口酒(它的比较优势产品)。

让我们看一看这一过程是如何实现的。

如表2-4所示,假定美国的工资率为每小时20美元。

如果美国工人每小时能生产40

码布,生产1码布的平均成本就是0.5美元(20美元/40码=0.5美元/码)。

与此相似,美国生产1瓶酒的平均成本也是0.5美元。

由于李嘉图的理论假定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因此从长期看,产品的价格将等于平均生产成本。

表2-4中显示了美国生产的布和酒的价格。

现在假定英国的T资率是每Jh1j,J5英镑。

因此,在英国生产1码布的平均成本(价格)是0.5英镑(5英镑/10码=0.5英镑/码),生产1瓶酒的平均成本(价格)是0.25英镑。

这些价格同样列在表2-4中。

是美国的布便宜还是英国的布便宜?

哪个国家的酒更便宜?

当美国和英国的价格分别用美元和英镑表示时,我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因此,所有的价格必须用同一种货币表示--譬如美元。

要想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得知道,现行的美元和英镑相互交换的汇率。

假定美元/英镑的汇率是1.60美元/英镑。

由表2-4可以看出,在这一汇率水平上,英国的小时工资率(5英镑)为8美元(5英镑×

1.60美元/英镑=8美元)。

该国生产1码布的平均美元成本是0.80美元(8美元/10码=0.80美元/码),生产1瓶酒的平均美元成本是0.40美元(8美元/20瓶=0.40美元/瓶)。

与美国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相比,英国产酒的成本较低,而产布的成本较高。

因此在酒的生产上,英国具有比较优势。

综上所述,英国产洒(或布)的效率虽然没有美国高,但是英国的低工资率(按美元计算)足以补偿它的低效率。

由于1:

资率较低,英国产酒的平均成本(美元值)低于美国。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英国酒的价格就会低于美国,并向美国出口。

生产可能性曲线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表明,当存在比较优势时,专业化和国际贸易能够使参与贸易的两个国家都获得收益。

但是,李嘉图的理论严格依赖于劳动价值论的假设,劳动被假定为惟一的投入要素。

而在实际中,劳动只是若干投入要素中的一种。

认识到劳动价值论的缺陷后,现代贸易理论提出了一种更具普遍性的比较优势理论,使用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possibitiesschedu1e),也称转换曲线,来解释比较优势。

e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是,当所有投入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能力)都得到有效利用时,一个国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数量组合。

因此,该曲线反映了一个国家可能的最大产出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已不再像李嘉图那样假定劳动是惟一的投入要素。

图2.1(a)是假定的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国家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在给定的时间内,用可使用的最好的技术,充分利用所有可获得的投入要素,美国可以生产60蒲式耳小麦或120辆汽车,或是两种产品的某种其他组合。

与此相似,加拿大能够生产160蒲式耳小麦或80辆汽车,亦或两种产晶的某种其他组合。

在机会成本不变情况下,无论一个国家选择在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哪一点上进行生产,以另外一种商品计价的一种商品的相对成本都是一样的。

机会成本不变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为线性并且供给线为水平。

(a)线性的生产可能性曲线(b)水平的供给线仅仅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如何能够说明比较成本的概念呢?

答案就在于被称为边际转换率(margina1rateoftransformation,MRT)的该曲线的斜率。

边际转换率说明,要想使一种产品的产量增加一个单位,一个国家必须牺牲的另外一种产品的数量:

这一牺牲率有时也被称作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由于该式也是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因此,MRT等于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在图2-1(a)中,小麦与汽车之间的MRT给出了每多生产一辆汽车必须牺牲的小麦数量。

对美国而言,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顶端移动到底端表明,额外生产120辆汽车的相对成本是牺牲60蒲式耳小麦。

这意味着生产每辆汽车的相对成本是0.5蒲式耳小麦(60/120=0.5),即MRT=0.5。

与此相似,加拿大生产每辆汽车的相对成本是2蒲式耳小麦,即加拿大的MRT=2。

成本不变情况下的贸易模式,本节在机会成本不变(constantopportunitycost)的假定下分析比较优势原理。

尽管成本不变的情况与现实世界出入很大,但作为分析国际贸易的一种教学工具还是很有用的。

本节集中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贸易基础和贸易方向?

第二,对于单个国家和整个世界而言,自由贸易的潜在收益是什么?

不变成本

请注意,在图2-1(a)中,美国和加拿大的生产町能性曲线被画成直线。

线性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不管从全部,仁产小麦转换为全部生产汽车,还是将产量组合转换为其间的任何一种,两种产品的相对成本都将保持不变。

图2-1(a)说明,无论增加产量还是减少产量,美国生产每辆汽车的相对成本都为0.5蒲式耳小麦,而加拿大生产每辆汽车的相对成本都是2蒲式耳小麦。

成本不变有两个原因。

首先,生产要素之间可以完全替代。

其次,一种给定要素的所有单位都是同质的。

一个国家把生产小麦的资源转换成生产汽车的资源,或者将生产汽车的资源转换成生产小麦的资源,资源本身不会不适合这种产品的生产。

因此,无论该国已经生产了多少辆汽车,每额外生产一辆汽车都必须牺牲相同数量的小麦。

不变成本的概念也可以用供给曲线说明。

回想一下,供给规律表明,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向市场提供的用以出售的商品数量就越多。

这意味着供给曲线将沿数量轴向上倾斜。

之所以存在供给规律,主要是因为随着产出增加,边际生产成本有增加的趋势。

然而,如果生产者面对的是不变的成本呢?

在这种情况下,供给曲线的形状将会怎样?

以图2-1(a)中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基础,图2-1(b)绘出了美国和加拿大丽个国家对汽车和小麦的供给曲线。

请注意,在纵轴上,商品的价格是用机会成本,而不是用货币来衡量的。

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表明,美国生产一辆汽车的相对价格(成本)是0.5蒲式耳小麦,而加拿大则是2蒲式耳小麦。

在不变成本的情况下,由于这些价格不随产出水平而改变,因此,汽车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对应于各自价格的水平直线。

小麦生产也会出现类似的结果。

在成本不变的假定下,美国和加拿大生产一蒲式耳小麦的相对价格分别为2辆汽车和0.5辆汽车。

贸易基础和贸易方向

现在让我们考察一~10不变成本情况下的贸易模式。

如图2-2所示,假定在自给自足(autarky)的情况下(没有贸易),美国会选择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A点,生产并消费40辆汽车和40蒲式耳小麦。

加拿大则选择其生产可能性曲线的Ar点,生产并消费40辆汽车和80蒲式耳小麦。

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一国将专门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比较优势原则表明通过专业化和自由贸易,一个国家可以享有生产收益和消费收益。

一国的贸易三角形表明了其出口、进口和贸易条件。

在一个两个国家、两种产品的世界中,一个国家的贸易三角形和另一个国家的相同;

一个国家的出口等于另一个国家的进口,并且有相同的贸易条件。

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给出了用一种产品表示的另一种产品的相对成本。

美国生产一辆汽车的相对成本仅是0.5蒲式耳小麦,而加拿大却为2蒲式耳小麦。

按照比较优势原理,两国的相对成本差异提供了互利贸易的基础。

至于贸易方向,我们会发现,美国将专门生产并出口汽车,而加拿大则将专门生产并出口小麦。

专业化的生产收益

比较优势原理断定,在存在贸易的情况下,每个国家都将发现最为有利的方式就是专门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并用这些商品中的一部分去交换自己不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

图2-2(a)中,美国的产量组合从点A移动到点8,专门生产汽车。

图2-2(b)中,加拿大专门生产小麦,其产量组合由点A,移动到点Br。

充分利用专业化分工能够给两个国家都带来生产收益(productiongains)。

观察一下图2-2(a)可以发现,在专业化之前,美国生产40辆汽车和40蒲式耳小麦,而完全专业化后,美国不生产小麦,只生产120辆汽车。

至于加拿大,在没有专业化的情况下,其产量组合是40辆汽车和80蒲式耳小麦,而在完全专业化的情况下,它的产量组合则是160蒲式耳小麦和0辆汽车。

通观这些数据可以发现,在完全专业化的情况下,两个国家共同获得了40辆汽车40蒲式耳小麦的净生产收益。

表2-5(a)对此进行了总结。

贸易的消费收益

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美国和加拿大可以选择的消费组合只能局限于本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各点。

具体选择哪一点将由各个国家消费者的13味和偏好决定。

但在专业分工和自由贸易的条件下,两个国家的消费组合将超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也就是说,与无贸易时相比,他们能够消费更多的小麦和汽车。

因此,贸易能够使两个国家都获得消费收益。

贸易后一国能够实现的消费组合由本国出口产品与他国出口产品的交易比率决定。

这一比率被称作贸易条件(termsoftrade),它确定了两种产品在市场上交易的相对价格。

在成本不变条件下,用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定义的国内转换率(国内贸易条件)代表了两种商品在国内交换的相对价格。

一个国家如果想在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某点消费,必须能够在国际上以比国内贸易条件更有利的贸易条件交换其出口商品。

假定美国和加拿大达成了一个贸易比率,该比率使得贸易双方均能够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之外进行消费(图2-2)。

假定交易的比率是1:

1,1辆汽车可以交换1蒲式耳小麦。

在这些条件的基础上,用线tt代表两国的国际贸易条件。

这条线被称作贸易可能性线(tradingpossibities1ine)(注意,该线斜率的绝对值为1)。

假定现在美国决定向加拿大出60辆汽车。

在图2。

2(a)中,美国将从专业化后的生产组合B点开始,沿着其贸易可能线滑动到c点。

在C点上,60辆汽车将按照1:

1的贸易比率交换60蒲式耳小麦。

这样,C点就是美国贸易后的消费点。

与A点相比,C点带给美国的净消费收益为20辆汽车和20蒲式耳小麦。

三角形BCD表明了美国的出口量(沿着横轴)、进口量(沿着纵轴)和贸易条件(斜率),被称做贸易三角形(trad日riang1e)。

这种贸易是不是也有利于加拿大呢?

从图2-2(b)可知,加拿大可以用60蒲式耳小麦作为代价从美国进口60辆汽车。

它将从专业化后的产量组合Br点开始,沿着其贸易可能线滑动到Ct点。

显然,Cr点是一个比A点更有利的消费点。

通过自由贸易,加拿大获得了20辆汽车和20蒲式耳小麦的净消费收益,其贸易三角形为B,C,Dt。

请注意,在我们的两国模型中,美国和加拿大的贸易三角形是一样的。

在均衡的贸易条件下交易,一个国家的出口等于另一个国家的进1:

1。

每个国家和整个世界从贸易中获得的消费收益的具体情况见表2.5(b)。

贸易收益的分配

我们的贸易例子假定,美国和加拿大达成的贸易条件将使双方同时获益,两个国家贸易后的消费量都将超出本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需要注意的是,贸易的消费收益并不总是在两国间平均分配。

代表国际贸易条件的曲线位置越接近美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美国由贸易中获得的消费收益就越小。

如果国际贸易条件恰好与美国的国内转换率一致,在这一极端情况下,美国将无法实现任何贸易收益。

这是因为贸易后的消费点将位于美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上。

当贸易条件与国内转换率一致时,美国还可能进行贸易。

但如果贸易条件低于国内的转换率,美国就不会进行贸易了。

同样的推理过程也适用于加拿大。

显然,美国和加拿大的国内转换率代表了国际贸易条件的下限。

但是,国际贸易条件最终将落在什么位置呢?

正如我们将在下一章解释的那样,实际的位置取决于两国对所讨论商品的相对需求。

完全专业化

上面例子暗含的一个假设是,美国只生产汽车而加拿大只生产小麦。

为了弄明白为什么完全专业化(comp1日especia1ization)发生在不变成本的情况下,看一下图2-3。

该图在图2-2的基础上绘出了美国和加拿大的成本情况和生产点。

美国被假定在汽车的生产上具有成本优势,而加拿大生产小麦效率更高。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在机会成本不变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导致完全专业化。

因为生产成本不随着产出水平变化,一国生产一种商品的数量增加(减少)并不会失去其比较优势(劣势)。

当美国增加汽车产量而加拿大减少汽车产量时,两国的单位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自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