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01 平法钢筋计算精讲错误部分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92855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55.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101 平法钢筋计算精讲错误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G101 平法钢筋计算精讲错误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G101 平法钢筋计算精讲错误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G101 平法钢筋计算精讲错误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G101 平法钢筋计算精讲错误部分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101 平法钢筋计算精讲错误部分文档格式.docx

《G101 平法钢筋计算精讲错误部分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101 平法钢筋计算精讲错误部分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G101 平法钢筋计算精讲错误部分文档格式.docx

25mm的钢筋弯钩之间的间距是理论长度,实际上25mm是做不出的,所以应扣除50mm才合适。

原因是:

当有横梁穿过来时需要一定的空间。

建议:

开钢筋配料单用50mm,跟甲方对帐用25mm 

4。

P209、210、212:

 

板筋的长度计算中到中是理论长度,实际上很难做出工程的,因为99%的工程的板筋锚固5d达不到中线的,只能取中到中。

又因为制作上有误差,再加上绑扎上的误差,根本无法达到“中到中”,99%的工程都是按这种方法做:

板筋的锚固=max(1.≥100砖混120;

2.≥5d;

3.≥1/2支座宽;

4.≥1/2支座宽+5厘米)。

需要说明的是:

板筋的锚固要求“≥1/2支座宽+5厘米”是图纸上有说明,如图纸无说明,必须在图纸会审时提出,经设计者同意方可。

5。

P220:

此处有错误。

在讨论这个错误之前,先讨论相关图集。

在《04G101—3》第39页上说:

“板筋的第一根钢筋距离基础梁角筋1/2板筋间距布置”这是对的。

但是,在《04G101—4》第25页又说:

“板筋的第一根钢筋距离基础梁角筋1/2板筋间距”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我根据长期的工作经历、经验都是:

板筋的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缘(木板边缘)50mm处布置,也就是说:

无论板筋的间距是@200或@180@150@100,板筋的第一根钢筋都是距离支座(木板边缘)50mm处布第一根钢筋的。

彭波的说法符合图集,但不符合实际。

6。

P231:

分布筋的搭接长度、互锚长度:

长期以来都是200mm,虽然150mm也不短,可惜99%的工程只认200mm不认150mm。

7。

P132、133、131:

单跨和多跨基础连梁的区别:

在这里彭波先生有很多情况没有讲,也就是说:

模模糊糊。

其情况为:

①猪笼如何计算没有讲,②彭波先生只是照搬图集,有很多情况没有考虑。

比方说:

基础承台是猪笼或者梁呢?

基础连梁的锚固又如何呢?

又比方说:

基础承台底部只有钢筋网片,或底部上部均有钢筋网片但不形成封闭支座,基础连梁的锚固又如何呢?

A。

如果承台是猪笼或者梁(一般来说,其主筋都是大于或等于直径12公厘的),基础连梁的锚固应从承台边算起,无论单跨多跨都一样。

见示意图一:

B.如果承台底部只有钢筋网片,或底部上部均有钢筋网片但不形成封闭支座,那么,基础连梁的锚固应从柱边算起,不能从承台边计算锚固,无论单跨多跨都一样。

见示意图二:

同时指出:

《06G101—6》第70页第一个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15d应改为La,并且当基础连梁顶面高于1/2梁高时,基础连梁的底筋、面筋的锚固应从柱位算起。

《08G101-11》第85页也是错的,见下图:

8. 

P246:

剪力墙水平筋的计算。

本书所讲的内容也是对的,但不全面。

①号筋是光圆钢筋14呢?

其计算方法跟螺纹14跟本不同,光圆钢筋情况为:

A.在Az处弯锚15d后不需要加6.25d的弯钩。

B.在Dz处,如果直锚达到LaE,水平筋末端只要弯6.25d就可以了;

如果直锚没有达到LaE,再加上15d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加6.25d的弯钩。

9. 

P86:

应补充:

当框支梁有加腋时,例如出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225页的情况时,框支梁的面筋锚固计算都是从梁底+保护层处开始计算锚固LaE(La)的,参阅《03G101—1》第67页。

在梁加腋的情况下无论是框架梁或是框支梁,其底筋的锚固都是从柱位算起的,而不是从梁托(梁加腋)处开始计算的。

在《03G101—1》第60页中说(见图四):

梁底筋的锚固从梁托开始计算,≥LaE(≥La),对这种算法读者认可了吗?

在《06G901—1》第39页上说(见图五):

梁底筋的锚固也是从梁托开始计算,但伸入柱内要求≥0.5hc+5d,这种做法读者又认可了吗?

我还是坚持我的说法:

在梁加腋的情况下无论是框架梁或是框支梁,其底筋的锚固都是从柱位开始计算的,而不是从梁托(梁加腋)处开始计算的。

10.P8:

有时候,L梁、XL梁也有加密的情况。

彭波先生说:

“L梁、XL梁没有加密的”不是很对,《03G101—1》第65页注4也说有加密的。

11.P101、102、103、104:

悬挑梁向内跨的延伸情况,当相邻内跨有相同支座筋时(一般都相同),根据《03G101—1》的做法是:

第一排向内跨延伸1/3处做内跨一排支座,第二排向内跨延伸1/4处做二排支座。

这是对的,但没有说完整。

因为40%的工地(尤其是砖混结构)设计要求:

A.当相邻内跨有相同支座筋时,悬挑梁面筋无论一排二排,向跨内的延伸长度为max(1.5LP;

1/3内净跨)。

注:

LP为悬挑净长,含保护层。

B.当相邻内跨没有扁挑筋时,悬挑梁面筋无论一排二排,向跨内的延伸长度为1.5LP。

这要看具体设计意思如何,不能一刀切。

上述系数1.5是非天面梁,天面梁用2.0。

12.P11:

A:

“通长筋指的是直径不一定相同,但必须采用搭接或焊接接长且两端应按受拉锚固的钢筋”应改为:

“通长筋指的是直径不一定相同,但必须采用搭接或焊接或机械连接接长,且两端不一定在端支座锚固(如两端是悬挑呢?

)的钢筋”。

 

B:

“支座负筋与通长筋直径不相同时,两端与支座负筋搭接”应改为“支座负筋与通长筋直径不相同时,可采用搭接、或焊接、或机械连接”。

机械连接通常是指直螺纹连接。

同时直螺纹连接(或焊接)还有其它要求的:

要求需要连接的两根钢筋直径不超5mm,也就是不超两个等级,超了两个等级必须采用搭接。

例如:

18的可以跟22的那样那样,但18的跟25的就不可以那样那样的了,就必须采用搭接了。

13.P84:

框支梁的集中标注KZL

(2)500×

800 

¢10@100/200

(2)

如果是举例说明,本标注也无错;

如果按理论说,本标注是错的。

因为一般来说,梁宽≥350时就必须用4肢箍或6肢箍,是肯定的;

而梁宽<350就必须用2肢箍,但不绝对。

14.P90~97:

非框架梁L梁的支座一般为梁,有时也可以是柱或剪力墙。

在以梁为支座时,按《03G101-1》第65页计算;

当L梁的支座为柱或剪力墙时,那么,以柱或剪力墙为支座的L梁梁端应按K梁做,其它按《03G101-1》第65页计算。

B。

一般来说,绘图时KL梁或WKL梁是不需要BH填充的,而柱位需要填充,但不一定就要填充。

在本书90~97页中,梁位不应该填充,因为填充了以后,让人一看产生错觉:

以为K梁的支座是柱而不是梁呢!

虽然彭波用了大量文字说明L梁的支座是梁,但效果不好。

C。

关于L梁两边端部的保护层。

按理论,25mm或30mm是对的,彭波也没有说错。

但这是生搬硬套纸上谈兵:

在实际工作中,L梁端部只扣25mm保护层是不对的,通常每边要扣50mm才符合实际。

为什么?

原来L梁面筋在弯锚时其弯钩是安装在K梁的主筋内侧,其位置是:

保护层+K梁主筋位。

所以只扣25mm或30mm在安装时只能一边装在K梁主筋内侧,另一边装在K梁主筋外侧,这样很容易引起露筋。

因此建议:

如果是跟甲方对帐,只扣保护层25mm或30mm;

如果是开钢筋料单,必须扣50mm才符合实际。

D.根据《03G101-1》P66页(见下图):

当L梁有高差且支座为梁时(即L梁为反梁时)也就是说当L梁的面筋跟K梁的面筋有一定的高差C,按平法的做法是15d+C,但我认为用15d+La更合适。

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个问题出

来讨论:

本人认为:

①当L梁不是天面梁时,1·

6La应改为La;

②当L梁是天面梁时,1·

6La是否改为La由设计院决定,而不是由平法决定(当设计院注明“无论K梁或L梁,当在天面时均按天面节点做”就用1·

6La);

③当L梁为转换层梁时,1·

6La是否改为La由设计院决定。

一般来说是按1·

6La做。

建议《08G101-5》第64页也按此法。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意见。

15.《精讲》第60页:

关于吊筋。

彭波先生算出的斜边长度为636或601。

如果是跟甲方对帐还行得通,如果是开料单就行不通了。

16.《精讲》P119、120、121:

集中标注300×

500……一般来说,300宽的梁不用4肢箍,但用4肢箍也可以。

其集中标注就有问题:

5¢8可以直接写成¢8;

既然是4肢箍,无论梁底筋或面筋都要得保证有4根,不足4根就用架立筋补足。

在集中标注中,底筋(面筋)有4根,却分为一排2根二排2根,没有必要这样做,全部做一排就可以的了(全部做一排符合钢筋排布规范)。

在121页第二行:

②号计算:

上段=7000-C+max(hc,La)纯属扯卵弹。

17.第135页图1-9-18:

“伸至柱纵筋内侧,且≥0·

4La(≥0·

4La)”应改为“伸至柱纵筋内侧,且≥0·

4LaE(≥0·

4L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