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广东省汕尾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汕尾市普通高中届高三教学质量监测文综历史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
D.商家注重广告宣传效应
【详解】材料“各家商店招牌就有余块”“孙羊正店”“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等说明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的发达,城市的商业功能增强,故C选项正确;
材料内容体现了北宋商业发展的情况,没有涉及到生活习俗的改变问题,故A选项错误;
材料体现了北宋时期在汴京城门附件有诸多的店名和招牌,体现了北宋商业发达,商品经济发展,无法得出经商方式不再受到限制,故B选项错误;
材料中的“孙羊正店”“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等是店名和招牌,不是广告,故D选项错误。
4.下表是不同学者对王阳明心学的认识。
观点
出处
“王守仁之学尤为明代理学里的重镇。
到他手里,理学才达顶点,以后便渐漸地衰落了。
”
钱穆《阳明学述要》
“张载立(理学),朱熹集大成,王(阳明)使之瓦解。
……王(阳明)的中心范畴(心)则是潜藏着某种近代趋向的理学末端。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阳明之学出于陆氏,与朱子异道而同归。
乃反对之者,辄斥之为异端,目之为空谈,朱王之间,成为水火。
盖两家门户之见,非定论也。
孙毓修《王阳明》
据此可知,王阳明心学
A.背离了传统的儒家思想
B.形成了统一的道德规范
C.具有近代民权意识特征
D.“扬弃”了程朱理学思想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内容“理学才达顶点,以后便渐漸地衰落了”“潜藏着某种近代趋向的理学末端”“与朱子异道而同归”可知,王阳明强调“心即理也”的主观唯心主义,影响了明朝晚期思想中对于情欲的正面主张和看法。
王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虽然都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但根据材料可知心学“扬弃”了程朱理学的思想,故D选项正确;
心学是对理学的继承和发展,即对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故A选项错误;
材料强调了王阳明心学与程朱理学的不同,无法得出形成了统一的道德规范的信息,故B选项错误;
心学的发展进一步禁锢了人的思想,不具有近代民权意识,故C选项错误。
5.19世纪中期,西方在中国设立新式企业时,清政府不允许华商设立类似的企业,在此情况下,华商采取的方式是“附股”于外商,参与外商在华经济活动并赚取利润。
华商的这种行为
A.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
B.使中国卷人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使列强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
D.表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详解】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以前清政府限制民间设厂的限制,这时期华商采取“附股”于洋商的方式参与在华的经济活动并谋利,这客观上促进近代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故A选项正确;
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故B选项错误;
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国家的侵略方式转为资本输出,故C选项错误;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故D选项错误。
6.甲午战争后,梁启超积极倡导“新史学”,呼吁“去民史”,力主史学通俗化;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史家将注意力转向中国通史、近百年史、边疆史等没有领域,并积极编写面向大众的通俗读物。
这反映了当时
A.中国史家引领了学术潮流
B.学术研究的社会价值取向
C.实现近代化被国人所认可
D.中国对外积极开展抗战宣传
【答案】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晚清王朝面对外来侵略和内部腐败,其所代表的皇权专制政治也已经走到尽头,在这种背景下涌现了一大批具有救亡意识的进步知识分子渴望了解西方和借鉴西方政治制度的因素,并由此产生了日益强烈的改革要求。
梁启超的新史学是这一时期新思想的代表。
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民族意识逐渐觉醒,促使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关注整个民族的发展历史,因此中国的史学家将注意力转向中国通史、近百年史等领域,即学术研究的价值取向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故B选项正确;
材料体现了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史学家研究的主要领域也随其转变,没有体现中国史家引领了学术潮流,故A选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到实现近代化的问题,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
材料强调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史学家研究的社会价值取向不同,没有体现中国对外积极开展抗战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
7.下表为1942—1944年对北岳、太行等五个抗日根据地调查所得到的数据。
据此可知,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的实施
农村各阶层户数及其所占土地的比例(单位:
%)
阶层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
其他
户数
抗战前
36
7.2
28.4
54.0
5.0
1.8
减租后
2.4
6.7
38.0
47.0
2.5
3.4
土地
29.5
21.0
19.0
0.8
0.2
13.5
17.5
42.5
22.5
0.6
A.莫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B.削弱了封建土地剥削
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
D.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问题的基本政策。
减租又称二五减租,即规定地主的地租一律照原租额减收25%,地租的最高额不得超过37.5%。
减息的原则是“分半减息”,规定放贷的年利率最高不得超过10%。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作为农村直接的剥削者,地主的户数在减少,土地占有率明显降低,作为直接的被剥削者,广大贫雇农的户数在减少,占有土地数量有所增加,经济地位显著上升;
中农的户数和土地占有量明显增加,可得出削弱了封建土地剥削,故B选项正确;
材料中的措施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进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不能说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故A选项错误;
土地革命是指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进行,故C选项与材料无关;
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不是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故D选项错误。
8.1952年10月20日,刘少奇受毛泽东委托给斯大林写信称“中国现在的工业总产值,国营企业已经占到67.3%,私人企业只占32.7%。
……在十年以后,少数资本家可能完全处在社会主义的包围之中”。
这表明,中央人民政府
A.构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框架
B.认识到私有制无益于国家的建设
C.有意借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D.规划了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路径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内容“1952年”“工业总产值,国营企业已经占到67.3%,私人企业只占32.7%”可知,中共在这一时期进行三大改造,对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最终目的是通过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而过渡到社会主义制度,材料内容表明中央人民政府构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框架,故A选项正确;
材料内容强调了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的问题,无法得出认识到私有制无益于国家的建设,故B选项错误;
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注重市场经济的作用,而材料内容强调计划经济,故C选项错误;
材料中并没有规划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路径,故D选项错误。
9.古罗马的旅客服务设施包括船舶、客栈、车马店三种,公元前2世纪,裁判官颁布了关于船舶经营人、客栈主、车马店主的承保责任的告示。
它规定•.经营船舶、客栈、车马店的人,要对发生在其经营场所的盗窃行为对旅客承担责任。
该规定
A.维护了帝闰境内平民的利益
B.可直接佐证罗马长途贩运业的发达
C.体现了维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D.表明罗马人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详解】根据材料“经营船舶、客栈、车马店的人,要对发生在其经营场所的盗窃行为对旅客承担责任”可知,罗马法的规定维护了私有财产,故C选项正确;
材料颁布了关于船舶经营人、客栈主、车马店主的承保责任的规定,没有涉及到帝国境内的平民的利益问题,故A选项错误;
材料一定程度上可体现罗马长途贩运业的发展,但不是主要问题,故B选项错误;
材料内容颁布了关于船舶经营人、客栈主、车马店主的承保责任的规定,没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问题,故D选项错误。
10.16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思想家一直致力于通过新的方法来研究自然世界。
这些方法包括细致人微的观察,以及对经验数据的逻辑陈述,而更重要的是运用数学来进行分析:
欧洲思想家的行为
A.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B.有利于用理性发现人类社会法则
C.直接引发了西欧各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D.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现实社会生活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理性是指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根据材料“更重要的是运用数学来进行分析”,说明基于现有的理论,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表明欧洲思想家的行为中有了理性的成分,故B选项正确;
材料体现了欧洲思想家在研究自然世界的方法中已经渗透了理性的成分,并不能得出根本上动摇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故A选项错误;
西欧各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引发原因有很多,不能说由它直接引发了西欧各国的宗教改革运动,故C选项错误;
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在14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开始,故D选项错误。
11.下表是美国城市人口在不同时段的统计
年代
2500人以上的城市数目
总人口(单位:
百万人)
城市人口比例(%)
1690
4
0.21
8.3
1790
24
3.9
5.1
1820
61
9.6
1860
392
31.4
19.8
1880
939
50.2
28.2
由此推知,美国
A.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巳经完成了工业化的进程
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发展已位居世界首位
【详解】材料体现了1690-1880年之间美国城市数目、总人口和城市人口比例的变化,从材料中得知,这一时期美国城市人口迅速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的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故C选项正确;
材料主要体现了美国城市人口的变化,无法体现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故A选项错误;
至1880年,美国开始了二次工业革命,不能够说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进程,并且材料没有体现工业化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
材料没有与对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无法得知是否已位居世界首位,故D选项错误。
12.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一幅漫画,漫画中,柜子上写着“核战争”三个字,肯尼迪对赫鲁晓夫说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
”该漫画说明当时
A.世界冷战格局正在形成
B.美苏寻求建立国际战略平衡
C.古巴导弹事件持续升级
D.美苏争霸呈现苏攻美守态势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内容“20世纪60年代”可知这一时期是美苏争霸的冷战时期,“肯尼迪对赫鲁晓夫说咱们给这玩意加把锁吧!
”可知,美苏冷战抗争中寻求建立国际战略平衡,故B选项正确;
冷战战略格局已经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故A选项错误;
古巴导弹事件是1962年发生,最后以苏联的妥协结束危机,故与材料体现的内容不一致,不是古巴导弹事件持续升级,故C选项错误;
材料内容体现了美苏寻求建立战略平衡的格局,而不能体现苏攻美守态势,故D选项错误。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为了吸引海外各国派遣使团通商,以壮国成明初对各国均一律实行厚待贡船的“优值”及“免税”政策。
海外各国纷纷派遣商团前来访问,中国的贸易范围也逐步扩大,明政府花销加大,政府不堪重负。
为减轻财政负担,自永乐年间开始,政府逐渐开始限制前来通商的使节团数量。
到了明朝中期,倭寇问题变得日益严重,明朝的对外政策趋于保守,并最终导致了嘉靖年间的全面海禁。
到了隆庆、万历年间再度开海以后,外国商船来华只要按比例纳税后便可入市交易。
由于来华外商必须通过官牙行的中介才能进行买卖,不可以与民间商人直接交易,因此这还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贸易。
明代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以禁为主,但从未间断,有的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
——摘编自刘隽永《明清两朝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
材料二国民政府在抗战时期实施的贸易统制政策,其基本含义是国家出于特殊需要,通过政治力量人为地全面干预经济活动的政策和实践。
对工矿、金融、商贸、田粮等方面实行全面的干预。
贸易统制政策是战时经济政策,将平时经济纳入到战时统制的轨道,一切经济运转“都应该按照军事的需要去活动”。
国民政府实行贸易统制,并按照本国的现实需要控制进出口,利于中国实现贸易自主;
而战争的扩展及大国的卷入,也使得相关国家出于现实利益的考虑,在原有在华贸易体系被摧毁之后,或被迫或主动放弃相关权益。
——摘编自杨福林《国民政府战时贸易统制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对外贸易演变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和明代对外贸易政策本质上的不同点,并分析国民政府统制经济政策的影响。
【答案】
(1)特征:
朝贡贸易发达;
贸易政策呈现保守趋势。
原因: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
维护封建政权和彰显国威的需要;
海防松弛,倭寇骚扰的加剧;
西方殖民主义者东来;
对外交往“薄来厚往”原则的影响;
对外来事物的恐惧和排斥。
(2)不同点:
明代的保守主义经济政策是一种消极的自我保护且悖于世界政府统制经济政策是国家积极主动的经济干预;
统制经济政策具有暂时性的适时性。
影响:
积极性:
保证了战时国防的需要,对中国的持久抗战具有保障作用;
有利于缓解政府的财政困难;
推动了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消极性:
推动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定程度上妨碍了私人资本的发展。
【详解】第
(1)小问的第一问,材料“海外各国纷纷派遣商团前来访问,中国的贸易范围也逐步扩大”可知这一时期朝贡贸易发达;
“政府逐渐开始限制前来通商的使节团数量”“明朝的对外政策趋于保守,并最终导致了嘉靖年间的全面海禁”可得出贸易政策呈现保守趋势。
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内容分析朝贡贸易发达的原因及贸易政策呈现保守趋势的原因,朝贡贸易发达的原因有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维护封建政权和彰显国威的需要;
根据材料“倭寇问题变得日益严重”可知海防松弛,倭寇骚扰的加剧;
“外国商船来华只要按比例纳税后便可入市交易”可知西方殖民主义者东来;
“实行厚待贡船的‘优值’及‘免税’政策”可知对外交往“薄来厚往”原则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回答。
第
(2)小问的第一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朝的朝贡体系是为了宣扬国威,而国民时期的统制政策是为了应对抗日战争,可得出明代的保守主义经济政策是一种消极的自我保护且悖于世界。
政府统制经济政策是国家积极主动的经济干预;
国民时期的统制政策是为了应对当时抗日战争的非常措施,故体现了它的暂时性,故可得出统制经济政策具有暂时性的适时性。
第二问,国民统制政策是为应付抗日时期的非常措施,故保证了战时国防的需要,对中国的持久抗战具有保障作用;
通过统制政策可以缓解政府的财政困难;
也可以推动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
同时也推动官僚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法国革命的经验表明,一旦法律人被排挤于政治生法之外,他们“必将成为革命的急先锋”;
如果为实现民主自由的权利,而造成长期的社会动乱,就违背了社会变革的初衷,法国不仅革命过程中充满暴力与血腥,革命之后,由于革命过栈中造成社会分裂,导致政局的长期动荡,经历近百年才确立共和政体。
与法国不同,美国人并没有因为狂热追求平等而失去了自由,因而也避免了一场法国式的革命。
英国也是通过“光荣革命”,以较小的代价,达到了目标,并形成了通过改革解决社会矛盾的传统,使英国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避免了激烈的社会冲突。
托克维尔认为,法律人在美国社会里拥有的崇高权威是“防止民主偏离正轨的最坚强堡垒”,能够用最小的流血代价换来最大的社会进步,才是最成功的革命。
——摘编自陈婧茹《自由与平等——托克维尔命题》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
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论题:
实攻民主自由的斗争道路具有多样性。
阐述:
英围走向民主的过程中,也采取了革命的手段,但各种势力都认识到妥协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所以,才有了“光荣革命”和君主立宪。
美国在走向民主制的历程中,由于采取了三权分立的制衡体制,既保证了民主,又维护了公民的自由,从而避免了暴政。
法国大革命充满暴力与血腥,是由于法国的反动势力更顽固,面临的同际环境更恶劣,暴力是对付反动势力的必要手段,法国的革命者可能是没有选择的余地,法过经过近两年才确立共和政体,也足以证明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
总之,对社会政治变革运动,不能仅凭结果进行评判,而应具体分析变革面临的诺多要素。
(答案示例仅作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若有其他答案且言之有理亦可)
【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再调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
考生根据材料围绕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代议制的相关内容,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角度,明确自己的观点。
考生可以选择实现民主自由的斗争道路的多样性,也可以选择各国实现民主自由的道路的曲折性等。
观点必须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特别注意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回答。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成立后的苏维埃政权贪污腐化行为时有发生。
临时中央政府开办了多期培训班,进行反腐倡廉的教育。
苏区政府颁布《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严惩贪污腐败。
设立控告局,悬挂控告箱;
建立突击队,加强不时监督;
设立巡视员和工农通讯员,形成监督网;
设立专门检查委员会,组织群众法庭;
组织临时检举委员会,核实检举情况,报告上级政府和军事机关执行,等等。
红军师以上单位设立党务委员会,负责执行党的纪律等党务工作。
中央苏区所辖各省、县都设立检察委员会,负责监督政府机关和国家企事业单位执行苏维埃颁布的各种革命法令。
中央苏区还发动群众,“驱逐各级政府中的贪污分子出苏维埃”。
至此,中央苏区的反腐敗斗争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摘编自袁征《试论中央苏区的反腐败斗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央苏区廉政建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苏区廉政建设的特点。
(1)原因:
中央苏区旃敗褒象的新生的革命政权和适应恶劣的战争环境;
纯洁党的队伍和保障革命事业顺利发展;
营造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政治环境。
(2)特点:
加强党的领导;
注重思想教育;
重视制度和法制化建设;
注重群众监督。
【详解】第
(1)小问,根据材料内容“成立后的苏维埃政权贪污腐化行为时有发生”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后出现腐败现象;
材料中的时间是“1931年”可知当时面临着国民党政府的围剿和日本的侵略,因此进行反腐倡廉工作适应恶劣的战争环境;
通过廉政建设,要纯洁党的队伍和保障革命事业顺利发展,并且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等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
(2)小问,材料内容“临时中央政府开办了多期培训班”“设立巡视员和工农通讯员”等内容可知加强党的领导作用;
“苏区政府颁布《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训令”可知重视制度和法治化建设;
“形成监督网”“组织临时检举委员会,核实检举情况”等可知注重群众监督等方面回答。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冷战结束以来,欧盟一直致力于建立共同的安全与防务政策,但英国却始终对此保持一种消极的态度。
面对欧盟日益强烈的建立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的要求,英国政府在全面衡量了建立欧洲安全结构对自身安全利益的得失之后认为,所有的防务和安全问题必须严格限定在政府之间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国有充分的自由和机动来保持外部的利益和国内一致。
英国认为,欧盟在政治结构上必须承认政府间关系的重要性以及成觅国之间国家利益的自然差异。
而北约依然可以按照一种灵治的万式被其他组织或指挥体系使用,以回应当前或未来的危机。
英国政府在两党的一致支持下,从一开始就不赞成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宣称的发展共同防务政策和建立“实际上的共同防务”的计划,英国对欧盟建立共同防务政策也持基本否定态度。
——摘编自王波《论英国对建立冷战后欧盟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的态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欧盟建立欧洲安全与防务体系所持消极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对欧盟建立共同安全与防务体系的态度所产生的影响。
英国本身利益得失的量;
“孤立主义”外交思想的深远影响;
依賴北约发挥欧洲安全防务的作用;
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自然差异性。
(2)影响:
不利于英国和欧洲大陆各国的合作;
迟滞了欧盟构筑欧洲完备安全防务体系的进程;
客观上妨碍了欧洲一体化。
【详解】第
(1)小问,材料“英国政府在全面衡量了建立欧洲安全结构对自身安全利益的得失”可知英国本身利益得失的量;
“能保证各国有充分的自由和机动来保持外部的利益和国内一致”体现了英国推行的“孤立主义”外交思想的深远影响;
“北约依然可以按照一种灵治的方式被其他组织或指挥体系使用”得出依賴北约发挥欧洲安全防务的作用;
“成员国之间国家利益的自然差异”可知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自然差异性。
第
(2)小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对欧盟建立共同安全与防务体系的消极态度不利于欧洲一体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