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六校联合体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8898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六校联合体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湖北省六校联合体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湖北省六校联合体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湖北省六校联合体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湖北省六校联合体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六校联合体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湖北省六校联合体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六校联合体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六校联合体届高三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Word格式.docx

雁有情义,雌雁雄雁相配,从一而终,一只死去,另一只也会自杀或者郁郁而亡。

雁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

“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在古人看来即为礼。

雁有智慧,雁为最难猎获之物,落地歇息之际,群雁中会由孤雁放哨警戒。

人们说,犬为地厌、雁为天厌、鳢为水厌,即指它们机智警觉。

雁有信,它是南北迁徙的候鸟。

因时节变换而迁动,从不爽期,至秋而南翔,故称秋天为雁天。

中国文化中很早就把雁当作文明的象征,古时有以大雁为礼物的惯例。

周代开创的婚姻礼仪,是礼仪的根本,而婚姻的六礼中,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阶段,只有第五个阶段不必用雁,其他几礼都要用雁,即说明在中国人的观察里,“雁”这种候鸟兼具社会对人们婚姻问题上需求的引义。

  到了第二候,虽然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喜鹊却会冒着严寒开始筑巢,准备孕育后代。

喜鹊是适应能力比较强的鸟类,人类活动越多的地方,喜鹊种群的数量往往也越多,而在人迹罕至的密林中则难见它们的身影,可以说它们是很有人缘的鸟类。

喜鹊常成对或结成大群活动,白天在旷野农田觅食,夜间在高大乔木的顶端栖息。

中国人在鹊之前加上喜字,明证喜鹊在中国人的眼中象征吉祥。

民间传说鹊能报喜,故称喜鹊。

画鹊兆喜几乎成了我们文化中的一个大为流行的风俗,齐白石、徐悲鸿等人都画过喜鹊。

两只鹊儿面对面叫“喜相逢”;

双鹊中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

一只獾和一只鹊在树下树上对望叫“欢天喜地”。

流传最广的,则是鹊登梅枝报喜图,又叫“喜上眉梢”。

中国人对喜鹊的观察也非常早,《诗经》中有“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这是成语鹊巢鸠占的源头。

  第三候中的“雉”是野鸡,在山中的野鸡也察觉到了阳气的滋长,开始鸣叫寻找同伴。

我们今天已经很少能看到野鸡,但在古代,“雉”也参与了中国文化的经验和表达。

“雉”善走,不能久飞,羽毛可做装饰品。

《诗经》中说,“雄雉于飞,泄泄其羽”。

它由矢和隹两字组成,矢为矢量,长度单位,表示本地方;

隹为鸟,雉的本义是留鸟,特指野鸡。

古人也因此把雉当作长度单位,长三丈高一丈的城墙为一雉。

《左传》中说:

“都城过百雉。

”城墙则称为雉堞,谢朓有诗:

“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

(节选自余世存《时间之书》,有删改)

1.下列诗句中,涉及到“小寒时期的阳能其实在增加”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B.江鸿断续翻云去,海燕差池拂水回。

想得心知近寒食,潜听喜鹊望归来。

(李绅《江南暮春寄家》)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

D.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

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

长亭送别》)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小寒的天气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此时尽管有冰天雪地的现象,但阳气已动,阳能开始增加,自然界的一些候鸟和留鸟能感受到这些变化。

B.在先民的心中,大雁是禽鸟中最机智聪明的,作为一种候鸟,小寒时它们最先感受阳气已动,开始离开南方最热的地方有组织渐次向北迁移。

C.作为留鸟,喜鹊既表现为很强的适应气候和人类的能力,又能敏感地察觉到气候的变化,小寒时会冒着严寒在高大的乔木筑巢,为孵养后代做准备。

D.作为小寒第三候,在山中的野鸡也参与了中国传统节气的表达,节气的变化、阳气的生长使得野鸡不论公母都开始鸣叫,用叫声来招引同类。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意象是()(3分)

A.大雁的习性是南北迁徙,随着季节的变换而迁移,在迁徙的途中,它们表现出在人们看来的仁义礼智信的行为,因而也被人们称为“天厌”。

B.在中国人的眼中,大雁是文明的象征,在中国传统的婚姻礼仪中,用雁来作为五礼之贽,这使得大雁兼具有人们所需要在婚姻问题上的丰富含义。

C.喜鹊在中国人的眼中是吉祥的象征,《诗经》中的“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和绘画中的画鹊兆喜都表达了人们对喜鹊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美好祝福。

D.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雉”既指一种禽鸟,如“雄雉于飞,泄泄其羽”,也作为一种长度单位,如《左传》中“都城过百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团圆饭

江岸

王宏生在大年三十凌晨回到了黄泥湾。

那时候东方天际还未露出鱼肚白,四周一片漆黑。

他深一脚浅一脚地摸回来,引起村庄零乱的狗吠。

老婆田玉花提前收到他发来的短信,悄悄地从热被窝里爬起来,给他开了门,沒有惊动睡梦中的爹娘和一双儿女。

王宏生背着一个干瘪的背包,怀抱一个六七岁的女娃。

女娃被紧紧地裹在他的黑呢大衣里,闭着眼睛,小嘴半开半合,犹自打着细微的鼾声。

田玉花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嘴巴夸张地咧成了一个水瓢。

王宏生轻轻地嘘了一声,顺手关了客厅的灯。

他们家的小楼是几年前盖的,总共两层半。

一、二层住人,上面半层阁楼没有装修,搬进来之后,堆放一些杂物。

田玉花早把阁楼清理过了,铺的盖的都已准备停当。

两口子蹑手蹑脚地钻进了阁楼。

王宏生把怀里的女娃安顿好,转身一把抱住了田玉花,没头没脑地亲她。

天蒙蒙亮的时候,田玉花慢慢从阁楼里拱出来,轻轻关上阁楼的门。

她溜到一楼,发现爹已经起来,在客厅里摆弄鞭炮。

田玉花这才听到了村庄各处连绵不断的鞭炮声,刚才居然一直没注意。

大年三十早晨放一挂鞭炮,是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习俗。

山里人在中午吃全家团圆的年饭。

吃罢早饭以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忙年饭。

王家人忙年饭,却一直不得消停,老有人上门打扰。

田玉花和爹娘只好停下手中的活计,应酬一番。

宏生哥回来了吗?

宏生兄弟在家吗?

俺找俺宏生叔……

前来打听王宏生的,全都是村里的青壮年男人。

他们在家里喝杯茶,抽棵烟,又纷纷落寞地走了。

这些人都是王宏生近年带到城里打工的老邻旧居。

他到城里工地打工,学会了粉刷的手艺,后来就带出一个工程队,承包楼房内粉和外粉的活计。

进了腊月,活儿干完了,王宏生让他们先回一步,拍着胸脯承诺,过年前兑现工钱。

这几天,他们天天都过来看一看,问一问。

马上要过年了,可宏生怎么还没影儿呢?

每送走一位来客,田玉花总是快速躲进厨房。

也不知是被油烟薰着了还是被寒风呛着了,她的眼角总往外涌泪花。

她不忍看爹娘脸上焦虑的神色,不忍听两个孩子扒在门框上翘望爸爸时发出的叹息,总是赶紧揉揉眼睛,去锅灶上忙碌。

中午十一点左右,村庄里又响起了此伏彼起的鞭炮声。

放过鞭炮之后,家家户户就要开年饭了!

哈哈哈,钱到帐了,终于到帐了……王宏生旋风般从阁楼上冲下来。

在他的身后,随即响起一个脆生生的哭喊声,我要爸爸,我要妈妈,我要回家……王宏生的笑声和孩子的哭喊声回荡在隆隆的鞭炮声中。

爹娘显然吓傻了,两个孩子却狂喜地冲他跑过来。

王宏生顾不得和爹娘解释,更顾不得和儿女亲热,一个接一个打电话:

双喜,赶紧过来;

拴柱,到我家来一趟;

冬生,我在家等你……

大家纷纷赶到,将王家的客厅挤得水泄不通。

王宏生拿出一张银行卡,喜滋滋地说,我刚刚收到银行提示短信,咱们的工钱到帐了!

你们一起去镇上银行,把各自的工钱转走!

一个年轻人双手接过银行卡,欢天喜地地说,走啊,到镇上转钱去啊。

一群人跟着他,走出了王家大院。

年轻人扭回头说,宏生哥,中午和大伯少喝点酒,晚上到我家,咱哥几个一起喝。

大家都走了,王家大院猛地安静下来。

爹放鞭炮的时候,娘从阁楼上抱下来一个兀自啼哭的女娃。

这个女娃是谁?

爹狐疑地问。

她是我们老板的女儿,叫甜甜。

王宏生说着,从娘怀里接过女娃,哄着女娃说,甜甜乖,甜甜不哭,甜甜是叔叔家的小客人,咱们一起过年好不好?

叔叔马上给你爸爸打电话,咱们吃完年饭,你爸爸妈妈就会来接甜甜的。

王宏生打通电话,让甜甜和爸爸妈妈说了几句话,甜甜才不哭了。

田玉花麻利得像一阵风,把早就准备好了的年饭端上了饭桌。

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开始吃一年一度团圆的年饭。

王宏生刚端起酒杯,忽然听到呜哇呜哇的警车声在村口响起,他的手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将酒洒到了桌子上。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以大年三十的团年饭为主要场景,以时间为顺序,采取倒叙的方式,主要叙述了故事主人公王宏生作为农民工的包工头,为自己和乡亲索要工钱的故事。

B.小说的开头描写到黄泥湾凌乱的狗吠,既突出村庄的宁静,也暗示了村庄宁静的生活将被打破,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了人物形象。

C.小说还塑造了众多的人物群像,爹妈的焦虑、乡亲的落寞、妻子的温顺和善解人意以及一对儿女的叹息狂喜,无一不从侧面表现了小说沉甸甸的主题。

D.在小说中,作为文章的线索,老板的女儿甜甜是贯穿文章收尾的重要人物,这样的安排,一线串珠,使小说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体现了作者的独到匠心。

E.小说的语言平实质朴,充满了乡土气息,作者运用全知视角,在冷静客观的笔调之中,蕴含了作者对农民工深沉的关切和对社会现实的沉痛的思考。

5.小说的空白是小说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是指作者在小说情节发展的过程中,让人物的活动在某一阶段暂时中断,在这一时段中,人物从读者的视线中消失。

请结合小说的主要情节,说说作者留下了主要人物王宏生那些“空白”。

(4分)

6.王宏生在大年三十吃团年饭被抓,对此该如何看待和评价?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三)实用共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李佩:

有一种力量叫温暖

方黑虎

2017年1月12日凌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语教研室离退休教授李佩先生在平静中走完了99年的生命历程。

李佩因其一生曲折而传奇的经历被誉为“中科院的玫瑰”、“中国最后的贵族”。

我们在她身上冠以美丽、典雅、无私、奉献、淡定、从容、坚毅、勇敢等形容词都不为过,但是从李佩先生穿越世纪的生平轨迹来说,也许“温暖”更能够诠释一位中华民族女性代表人物的性格。

1956年,李佩、郭永怀夫妇携手归国,投入新中国的建设之中。

郭永怀全身心投入了中科院力学所的研究和领导工作之中,李佩拒绝中科院外事局的重要岗位,从容回到离中关村宿舍更近的中科院西郊办公室上班,以便更好地支持郭永怀。

那时候,中关村聚集了中科院一大批海外归来的学者。

这些归国学者在国外生活多年,早已形成了西式餐饮的习惯,但当时条件艰苦,整个北京地区也很难买到西式糕点。

李佩观察到这一点后积极奔走,1957年4月,中关村茶点部正式营业,不仅提供各种西点和冷热饮,还布置了茶座,吸引了众多科学家周末来此小聚,也给这些归国学者们带来了许多温暖。

李佩为人热情活跃,和邻里关系非常融洽,经常会在节假日邀请邻居们到她家中小坐,家中时常充满欢声笑语。

1960年,李佩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语教研室任教,开始了她的英语教学事业。

李佩在学生的回忆里是和蔼而又严格的,讲台上的气质非常好,衣着质朴大方。

“我们清楚地记得在课堂提问中,你是如何循循善诱、耐心教导我们的”,中国科大1963级研究生英语甲班全体同学在给李佩的信中对老师的耐心和严格深有体会,他们还记得老师对几个学习后进的同学进行了定期的个别辅导。

他们回忆了李佩如何认真批改作业,如何细致讲解疑难问题,从中感受到李佩老师温暖的力量。

李佩后来回忆从中关村到玉泉路的中国科大上课非常不便,要转很多趟车,有时就直接走过去上班。

1966年“文革”开始后,很多科学家受到批判打击。

李佩和郭永怀依然保持着学者的气度和善良,他们邀请受到打击的林鸿荪研究员夫妇到自己家居住,李佩甚至还去看望那些被批判的科学家及其家属。

这样的举动在当时具有非常高的风险,很容易把自己牵连进去。

1968年的冬天,灾难从天而降,郭永怀为中国的核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郭永怀的助手、顾准的女儿顾淑林回忆:

“她极其镇静,大家见到后几乎没说一句话,屋子里的空气像凝固了一样。

晚上我陪李先生睡在同一个房间。

那一个晚上李先生完全醒着。

她躺在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动作,极偶然发出轻轻的叹息,克制到令人心痛。

”李佩没有被悲痛击到,丧礼后继续参加工作,还要接受“造反派”的审查,她平静地接受这一切,只是美丽的容颜之中增添了几丝白发。

1978年,中国科大研究生院成立,李佩接受严济慈院长的邀请,出任外语教研室主任。

她手下只有三名刚报到的北大毕业生,面对800多名研究生开设外语课,这几个人远远不够,招募外语教师刻不容缓。

李佩慧眼识英才,许多没人敢要的“右派”来到了英语教研室:

人民大学原英文教授许孟雄,划成“右派”后在中学英文教师补习班上课,被她请来了;

北京大学原英文教师黄继忠被下放到银川,也被她设法调入北京请来了。

李佩自己回忆说:

“我去科学院信访办找申诉的人,看有没有愿意到科大教英语的。

”李佩顶住压力四处奔走,为那些身处逆境的外语教学人才打开了一扇正常生活的大门,研究生院的学子们由此受益终身。

1979年中国政府已经向西方发达国家派遣留学生,但国家财政拿不出大量外汇,出国留学难于上青天。

此时,受邀来到中国科大研究生院任教的外籍教师Mary小姐向李佩介绍美国出现的一个新情况,一些大学向研究生提供资助。

李佩从中看到了大批优秀学子成功留学的希望,立即向研究生院副院长彭平请示,要鼓励学生自费出国留学。

在研究生院的默许下,李佩向同学们积极宣传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

不到一年,近百名同学从美国各大学获得了奖学金,飘洋过海留学美国,开启了当代中国的自费留学潮。

1996年,更大的悲痛袭击了78岁的李佩,女儿郭芹因病医治无效离她而去。

几天之后李佩提着录音机出现在研究生院的讲台之上,继续她的英语教学工作。

校园里,李佩孤单柔弱的身影里迸发出来的力量愈发使人敬仰。

1998年,李佩离开了教学岗位,却没有放慢她奉献社会的脚步。

她创办并主持每周一次的“中关村专家讲坛”,到2011年总共办了600多场。

其内容涵盖时世政治、古代文学、文化艺术、科普、健康、社会科学与法律等众多领域。

前来演讲的有各个领域的名人名家。

这些高质量的讲座不仅温暖了中关村的退休老人,很多年轻人也慕名而来。

94岁时,李佩在中科院力学所又开启了一个小型研讨会,每周三下午和一群80岁以上的老人在一起谈天说地。

李佩的温暖感染到她身边的每一个人,然而李佩自己说:

“我的理想就是希望自己注意健康,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尽可能为大家多做一点事。

我没有崇高的理想,太高的理想我做不到,我只能帮助周围的朋友们,让他们生活得更好一些”。

(方黑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档案馆副馆长,文章略有改动)

【相关链接】

①李佩先生是“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烈士夫人,1917年生于北平,中学就读于美国教会学校贝满女中,1937年考入北大经济学系,1938年至1941年在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曾任西南联大学生会副主席。

她曾作为中国代表,参加巴黎的第一次世界工联大会和第一次世界妇女大会。

她的同事则是钱学森、钱三强、周培源、自春礼、李政道。

②当时国内没有研究生英语教材,她就自己编写,每次上课,带着一大卷油印教材发给学生,这些教材被沿用至今。

她做英语教学改革,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语言学系主任RusselCampbell称作“中国的应用语言学之母”。

③“老太太淡定极了,从没有慌慌张张,一丁点邋遢的时候。

一个人从战火中走出来,经历过无数次政治运动,走过大半个地球,中年丧夫,老年丧女,还有什么让她不淡定、不沉静?

”马石庄(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副书记,李佩博士英语班上的学生)说。

(节自中国青年报《送别李佩先生,理想主义不死》)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佩先生一生充满传奇,一个人从战火中走出来,经历过无数次政治运动,走过大半个地球,与她共事的都是钱学森、钱三强等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科学家。

B.为支持丈夫郭永怀的事业,李佩选择了无私的奉献,她拒绝丁安排的中科院外事局重要岗位,从容回到离中关村宿舍更近的中科院西郊办公室上班。

C.李佩淡定沉静、坚毅勇敢。

丈夫为中国的核事业牺牲,李佩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办完丧事继续工作,女儿去世几天之后,李佩又出现在研究生院的讲台之上。

D.李佩从中年开始先后任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语教研室、中国科大研究生院,编写的教材至今沿用,改革英语教学,被誉为“中国的应用语言学之母”。

8.文章说:

“‘温暖’更能够诠释一位中华民族女性代表人物的性格。

”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李佩的“温暖”表现在哪些方面?

9.文章最后以李佩先生自己的一句话作结有何作用?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光逢,字延吉。

曾祖植,岭南节度使。

祖存约,兴元府推官。

父隐,右仆射。

光逢与弟光裔,皆以文学德行知名。

(《旧唐书》:

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光逢幼嗜坟典,动守规检,议者目之为“玉界尺”。

唐僖宗朝,登进士第。

逾月,辟度支巡官,历官台省,内外两制,俱有能名,转尚书左丞、翰林承旨。

昭宗幸石门,光逢不从,昭宗遣内养戴知权诏赴行在,称疾解官。

驾在华州,拜御史中丞。

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

光逢持宪纪治之,皆伏法,自是其徒颇息。

改礼部侍郎、知贡举。

光化中,王道浸衰,南北司为党,光逢素惟慎静,虑祸及己,因挂冠伊洛,屏绝交游,凡五六年。

门人柳璨登庸,除吏部侍郎、太常卿。

(《唐摭言》云:

光化二年,赵光逢放柳璨及第,后三年不迁,时璨自内庭大拜,光逢始以左丞征入。

)入梁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累转左仆射兼租庸使,上章求退,以太子太保致仕。

梁末帝爱其才,征拜司空、平章事。

无几以疾辞,授司徒致仕。

光逢膺大用,居重地十余岁,七表乞骸,守司空致仕。

)居二年,复征拜上相。

  同光初,弟光允为平章事,时谒问于私第,尝语及政事,他日,光逢署其户曰“请不言中书事”,其清净寡欲端默如此。

尝有女冠寄黄金一镒于其室家,时属乱离,女冠委化于他土。

后二十年,金无所归,纳于河南尹张全义,请付诸宫观,其旧封尚在。

两登廊庙,四退邱园,百行五常,不欺暗室,搢绅咸仰以为名教主。

天成初,迁太保致仕,封齐国公,卒于洛阳。

诏赠太傅。

(节选自《旧五代史·

卷五十八》,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B.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C.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D.光裔/光启三年进士擢第/累迁司勋郎中弘文馆学士/改膳部郎中知制诰/季述废立之后/旅游江表以避患/岭南刘隐深礼之/奏为副使/因家岭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制诰,官名,掌管起草皇帝诰命,以他官掌诏、敕、策、命者称为兼知制诰。

B.江表,长江以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故称江表,南方六朝都泛称江表。

C.坟典,是《三坟》、《五典》的合称,后来泛指古代的典籍。

D.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光逢世出名门。

他的曾祖父赵植,曾经担任岭南节度使;

他的祖父赵存约,曾经做过兴元府推官;

他的父亲赵隐,也曾官至右仆射。

B.赵光逢一贯谨慎宁静。

唐朝光化年中,南北司结党,赵光逢辞官到伊洛隐居,五六年断绝交往;

入梁为官,七次上表请求朝廷,允许自己退休。

C.赵光逢做事深谋远虑。

在改任礼部侍郎、知贡举时,赵光逢放柳璨及第,所以柳璨受朝廷重用后,赵光逢凭借老师的身份得以回到朝廷担任要职。

D.赵光逢清净寡欲,端正沉默。

弟弟赵光允到家中拜访谈到政事,赵光逢在门上题字提醒,女道士寄放黄金在他家里,二十年后,金子原封没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有道士许岩士、瞽者马道殷出入禁庭,骤至列卿宫相,因此以左道求进者众。

(2)两登廊庙,四退邱园,百行五常,不欺暗室,搢绅咸仰以为名教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14-15题。

南乡子·

邢州道上作

陈维崧

秋色冷并刀①,一派酸风卷怒涛。

并马三河年少客②,粗豪,皂栎林中醉射雕。

残酒忆荆高,燕赵悲歌事未消。

忆昨车声寒易水,今朝,慷慨还过豫让桥③。

【注释】①并刀:

古并州(山西北部)一带出产的刀具,以锋利著称。

②三河年少客:

指好气任侠之辈。

三河谓河东、河内、河南,在河南省北部、山西省南部一带。

③豫让桥:

晋国豫让行刺赵襄子时的藏身之处。

14.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秋色本应所见,但作者着一“冷”字,化视觉为触觉,化有形为无形,新奇地描绘出秋色给人带来的冰冷刺骨之感。

B.风为“酸风”,可见天气之恶劣;

“卷怒涛”,则描写出了寒风吹过江河湖海,大浪滔天,浪花飞溅的壮阔气势。

C.词的上阙一、二句,展现了北方深秋季节所特有的天气特征,渲染了萧瑟肃杀的气氛,并为人物的出场蓄势。

D.“并马三河年少客”,描写作者独自驰骋在盛产剑客侠士的古邢州之地,引出对活跃在古邢州的历史人物的追忆。

E.在词的下阕中,作者对与燕赵相关的历史人物荆轲、高渐离、豫让都赋予了赞赏之情,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敬仰。

15.同是“射雕”,王维的《观猎》“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和本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