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鹊应诗词选注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85881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沈鹊应诗词选注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沈鹊应诗词选注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沈鹊应诗词选注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沈鹊应诗词选注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沈鹊应诗词选注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沈鹊应诗词选注二文档格式.docx

《沈鹊应诗词选注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沈鹊应诗词选注二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沈鹊应诗词选注二文档格式.docx

陈确《讲义二·

尽心章》:

“古有谓性为天所命者,非推高之词也,正欲合言之而使学者反求诸幽独之地焉耳。

谭翤同《仁学》二:

“莫显乎微,容色可徵意旨;

莫见乎隐,幽独即是大廷。

”现代·

林徽因《一片阳光》:

“那种静,在静里似可听到那一处琤琮的泉流,和着仿佛是断续的琴声,低诉说一个幽独者自娱的心调。

“ 

铁拄杖,效东坡元韵①

矍铄②先生自是仙,底须③鸠杖④祝高年⑤。

是身要使如金寿,晚节相期胜玉坚。

山水游行资胜具,蛟龙制伏伴安眠。

相随形影平生契⑥,割爱⑦从今学坐禅⑧。

①铁拄杖,即铁手杖。

苏轼写有《铁拄杖》诗。

沈鹊应此诗末尾原注有“东坡独乐园诗,家大人、冯庵师均次韵,遂同”。

②矍铄,形容老年人身体好、精神旺盛的样子。

《后汉书·

马援传》:

“援据鞍顾眄,以示可用。

帝笑曰:

‘矍铄哉,是翁也!

’”唐·

刘禹锡 

《赠致仕滕庶子》诗:

“矍铄据鞍时骋健,殷勤把酒尚多情。

”《警世通言·

老门生三世报恩》:

“鲜于同时年六十有一,年齿虽增,矍铄如旧。

刘大櫆 

《祭望溪先生文》:

“登楼拾级,不赖人扶。

谓公矍铄,百年可逾。

” 

宋·

苏轼《入峡诗》:

“矍铄空相视,呕哑莫与谈。

③底须,何须;

何必。

元·

许有壬《摸鱼子·

和明初韵》词:

“倾绿醑,底须按乐天池上《霓裳》谱!

”《儒林外史》第五五回:

“共百年易过,底须愁闷。

”清·

孙致弥《同介修孟游集元夫园居即事抒怀》诗:

“遮莫文章供齿颊,底须愁病减腰围。

④鸠杖,又称鸠杖首。

所谓“鸠杖”就是在手杖的扶手处做成一只斑鸠鸟的形状。

鸠杖在先秦时期是长者地位的象征,汉代更是以拥有皇帝所赐鸠杖为荣。

⑤高年,年老岁数大。

⑥契,相合,相投。

⑦割爱,即舍弃所爱。

语出晋葛洪《抱朴子·

用刑》:

“必有罪而无赦,若石碏之割爱以烕亲。

⑧坐禅,意思是闭目端坐,凝志静修。

季兰三妹①

夜阑②雨帘纤,谈笑聚灯下。

中有两同学,退之③与东野④。

坐忘饥作祟⑤,写意治杯斝⑥。

时将屈残腊,事幽如长夏。

长淮近僻陋,论诗亲风雅。

父师知我意,故遣结同社。

深惭逊君才,期许逮⑦来者。

读诗不能诗,粗才如我寡。

读书效折节⑧,岂以绍箕冶⑨?

况怀千里志,安得出病马?

先生昔传授,师说诵不舍。

枯肠久已涩,诗成面如 

赭⑩。

强韵和前贤,考击奈钟哑。

①沈鹊应与季兰一起参与了陈书、沈瑜庆、林旭、李宣龚等人组成的诗社“福州支社”。

此诗描写了与季兰三妹的姐妹情谊;

二人读书论诗,她认为吟诗作词并非仅仅为了排遣忧愁,而是“读书效折节”,论诗常“深惭逊君才,期许逮来着”,“况怀千里志,安得出病马。

先生昔传授,师说诵不舍”,作为封建家庭的大家闺秀,沈鹊应能做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枯肠久已涩,诗成面如赭”等神情描摹,惟妙惟肖,堪称传神之笔。

“长淮近僻陋,论诗亲风雅”句。

这里的“风雅”与杜甫的“别裁伪体亲风雅”中的“风雅”是一致的,即摈弃“齐梁”浮靡诗风,继承《诗经》开创的优良传统。

沈鹊应的诗语言大多浅显易懂,通俗自然。

然其通俗处不伤雅致,典丽处不致艰涩。

②夜阑,夜深;

夜将尽时。

汉·

蔡琰《胡笳十八拍》:

“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

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

杜甫《羌村》诗之一: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苏轼《临江仙·

夜归临皋》词: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何景明《雨中留蔡黄二亲》诗:

“年华滚滚相逢少,莫厌扳留到夜阑。

”刘湛秋《写在烈日下的报告》:

“这时候,繁星满天,夜阑人静。

③退之,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诗风的特点是善于捕捉和表现变态百出的形象,气势雄伟,想象丰富。

构思和想象的奇特新颖,遣词造句奇特,“以文为诗”。

韩愈主张“务去陈言”,作诗讲求推敲文字。

他不仅爱用古词奥语,也喜欢用俗口语,力求出新。

④东野,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

韩孟诗派”是中唐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以韩愈为领袖,包括孟郊、李贺、卢仝、马异、刘叉。

他们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并互相切磋酬唱他们具有变态的审美趣味,“以丑为美”,以震荡光怪为美,以瘁索枯槁为美,以五彩斑斓为美。

表现出重主观心理、尚奇险怪异的创作倾向。

诗歌形成一种奇崛硬险的风格。

他们在艺术上力求避熟就生,标新立异,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

这种诗歌的新的追求与新的变化,积极推动了盛唐以后诗歌艺术境界的开拓。

⑤作祟,谓鬼怪妖物害人。

后亦指人或某种因素作怪、捣乱。

扬雄《少府箴》:

“至于躭乐流湎,而妲妺作祟。

”注:

“妲己、妺喜,桀、纣之嬖妾。

杨万里《和萧伯和韵》:

“睡去恐遭诗作祟,愁来当遣酒行成。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一〇二回:

“无非把这妖气收了,便不作祟,就是法力了。

清·

东轩主人《述异记·

狐祟》:

“衙斋有狐作祟,白日抛掷沙土,污秽几席。

”瞿秋白《论大众文艺·

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

“中国的‘言’和‘文’之间的区别为什么如此之大?

就因为是封建余孽作祟。

”许杰《寿平》二:

“或者也因为他脑子里的饥饿哲学在作祟吧!

⑥杯斝,古代酒器。

泛指酒杯。

 

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

珠玉》:

“所谓连城之璧,亦不易得。

其纵横五、六寸无瑕者,治以为杯斝,此已当时重宝也。

刘大櫆《翰林侍讲张君墓志铭》:

“君与人饮酒,淋漓终日如不厌,及其闭门端坐,未尝一持杯斝。

方文《寿刘未沬先生》诗:

“诗里针磁吟最合,花前杯斝劝无虚。

⑦逮,等到。

⑧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平素志行。

《史记·

货殖列传》:

“富人争奢侈,而任氏折节为俭,力田畜。

”《南史·

循吏传·

何远》:

“远本倜傥,尚轻侠。

至是乃折节为吏,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

”宋 

·

苏轼 

《方山子传》:

“少慕朱家、 

郭解 

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

“乃更姓名而逃,折节向学,遍访名师,尝与司马徽谈论。

-——此人乃颍川徐庶,字元直。

郑观应 

《盛世危言·

防海下》:

“为武员者皆折节读书,不徒血气之勇。

⑨绍箕冶,克绍箕裘,比喻能继承父、祖的事业。

⑩赭,红褐色。

  

黄昏①

黄昏细雨落,天气似残秋。

寒入瓶花瘦,檐过栖鸟啾。

哦诗灯有味,背帖②指能谋。

莫谓索居③苦,读书可解忧。

①这首诗写作者雨夜读书的情景。

②背帖,即背临,不看帖,凭记忆将字帖写出来。

背临要求学画者,认真研究原作,把它的笔墨、章法,一一熟记于心中,然后背着原作进行摹写。

③索居,孤独地散处一方。

《礼记·

檀弓上》:

“吾离羣而索居,亦已久矣。

郑玄 

注:

“羣,谓同门朋友也;

索,犹散也。

”晋·

陶潜《祭程氏妹文》:

“兄弟索居,乖隔楚越。

白居易《杨六尚书留太湖石在洛下借置庭中因对举杯寄赠绝句》:

“借君片石意如何?

置向庭中慰索居。

俞文豹《吹剑录》:

“乃今倦游,索居京国,掩关守泊,条理故书,以昔见闻,与今所得,信笔录之。

谢榛《四溟诗话》卷四引明李之茂诗:

“索居无岁事,骑马入禅林。

郁达夫《大风圈外》:

“在故乡索居独学的生活开始了。

秃笔①(用杜空囊韵②)

繁华世君子,粱肉③便堪餐。

纵有纤毫④在,其如落纸难。

生花⑤缘绩茂,弃管亦高寒⑥。

秃笔君休笑,书成自可看。

①秃笔,一指笔尖脱毛而不合用的毛笔。

又称写作能力不高明。

杜甫《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戏拈秃笔扫驊骝,歘见骐驎出东壁。

”宋·

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

“但当与作少陵诗,或自与君拈秃笔。

李贽《读史·

曹公一》:

“况沉谢引短推长,僧虔秃笔自免,孝标空续《辨命》哉?

②《空囊》,杜甫诗作。

公元759年(唐乾元二年),杜甫弃官由华州寄居秦州同谷。

这时,战乱动荡仍未平息,诗人生活极其艰难。

杜甫这首诗,通过写自己的空囊,以小见大,反映当时的社会和诗人自身的思想、遭遇。

③粱肉,是以粱为饭,以肉为肴。

指精美的膳食。

《汉书》:

“衣必文采,食必粱肉。

”《史记·

平准书》:

“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杜甫《醉时歌》:

“甲第纷纷厌粱肉。

王炎《用前韵答黄一翁二首》:

“鼎食厌粱肉”。

陆游《醉歌》:

“甲第从渠餍粱肉,貂蝉本自出兜鍪。

燮理阴阳岂不好,才得闲管晴雨如鹁鸠。

”元·

邓牧《伯牙琴·

越人道上遇狗》:

“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粱肉,待之礼以人。

④纤毫,指极其细微的笔。

⑤生花,开花。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

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因以比喻好文章。

⑥高寒,比喻人的品格清高绝俗。

井蛙①(用杜病马韵②)

此物独何事,长居陷井深。

惯常虽自得,抑郁③亦伤心。

弇浅④岂其质,窥光⑤直到今。

都缘⑥天不逮⑦,感此为微吟⑧。

①井蛙, 

井底的青蛙,借指见识不广。

诗人借井蛙抒怀,表达虽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仍坚持努力追求进取的愿望。

②《病马》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在秦州时所作的一首有寄托的咏物诗。

此诗通过吟咏那“老尽力”的病马,来表现作者自己晚年那种落魄的心态。

其中有着作者自身的影子。

③抑郁,情绪低落。

④弇浅,浅薄。

⑤窥光,追逐光明。

⑥缘,因为。

⑦逮,达到;

及。

⑧微吟,小声吟咏。

《汉书·

中山靖王刘胜传》:

“雍门子台微吟,孟尝君 

为之於邑。

”三国·

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

“清风夜起,悲笳微吟。

贯休《冬末病中作二首》:

“近来胸中物,已似输药力。

微吟复微吟,依稀似庄舄。

林逋《山园小梅》: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贺铸《晕眉山》:

“殢酒伤春,添香情夜。

依稀待月西厢下。

梨花庭院雪玲珑,微吟独倚秋千架。

陆游《一笑》诗:

“半醉微吟不怕寒,江边一笑觉天宽。

吴文英《玉京谣》:

“微吟怕有诗声翳。

镜慵看、但小楼独倚。

金屋千娇,从他鸳暖秋被。

韩疁《高阳台·

除夜》:

“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

掩清尊。

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喜晴①(杜韵)

细雨昨宵过,清和气象生。

趁晴书自理②,散倦线无声。

鸟语喧相应,花枝灿倍明。

春光无限好,因忆阖闾城③。

①《喜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为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三月所作,主要写雨后初晴的景象和作者的感想。

全诗可分三段,先写雨后初晴,麦果有望,以见晴之可喜;

再写乱时得雨,耕种可资,尤见晴之可喜;

后自叙自己情怀,感伤乱世。

这是沈鹊应依杜诗原题元韵而写的一首诗。

②书自理,温书。

《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

“倒是这理书的工夫,切忌自欺,不可涉猎一过。

③阖闾城,是公元前515年~前496年之间吴王阖闾时期的都城。

遗址位于无锡市和常州市交界处。

寒甃①

梧桐下金井,寒事已秋深。

冷意入瓶冻,微霜压甃沉。

已辞农圃②汲,尚有捣衣③寻。

岂敢惜牢落④,天公自有心。

①甃,以砖瓦砌的井壁。

②农圃,指农田园圃。

晋·

张载《七哀诗》:

“颓陇并垦发,萌隶营农圃。

”陈毅《满江红·

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词之一:

“更归侨农圃,经营优越。

③捣衣,有二种意思:

一是指古代服饰方面的一种民俗,即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贴,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

二是将洗过头次的脏衣放在石板上用杵捶击,去浑水,再清洗,使其洁净,也称“捣衣”。

唐代李白的《子夜吴歌·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④牢落,孤寂;

无聊。

陆机《文赋》:

“心牢落而无偶,意徘徊而不能揥。

张九龄《自彭蠡湖初入江》诗:

“牢落谁相顾,逶迤日自愁;

更将心问影,於役复何求?

李贺《京城》"

驱门出马意,牢落长安心"

刘长卿《负谪后登干越亭作》:

“青山数行泪,沧海一穷鳞。

牢落机心尽,惟怜鸥鸟亲。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

序》:

“出京南来,避地江左,情绪牢落,渐入桑榆。

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

“乐天久居江乡,牢落殊甚,下官常切怀抱。

陈学洙《与缪天自夜话》诗:

“牢落萧斋病后身,灯前款款话相亲。

古人

怅望①古人事,令人蓦地②惊。

苦心谁识汝,余意任公评。

异代同荒冢,千秋③空剩名。

感时一凭吊④,何必问生平?

①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南朝·

齐·

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停骖我怅望,辍棹子夷犹。

杜甫《咏怀古迹》之二: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元稹《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诗: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唐·

李商隐《赠从兄阆之》:

“怅望人间万事违,私书幽梦约忘机。

荻花村里鱼标在,石藓庭中鹿迹微。

萨都剌《满江红·

金陵怀古》词:

“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

空怅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

”《西游记》第五十回:

“却说唐僧坐在圈子里,等待多时,不见行者回来,欠身怅望道:

‘这猴子往那里化斋去了?

’”郭沫若《北伐途次》二九:

“在那高坡上立着怅望的时候,有一群日本的新闻记者也走了来,其中有几个是我在汉口认识的。

②蓦地,亦作“蓦的”。

出乎意料地;

突然,陡然地,让人感到意外。

无名氏《题壁》: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

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

王玉峰《焚香记·

辨非》:

“怕有奸人蓦地生恶意,乘机就里施毒计。

”沙汀《意外》:

李涛蓦地纳闷起来,试想猜准那个老钉着问他的是什么人。

”沙汀《困兽记》二七:

“他蓦的流下泪来, 

孟瑜忽然感觉有趣似的笑了。

③千秋,指千年时间。

形容时间很长。

李陵《与苏武》诗: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王安石《望夫石》诗:

“还似九嶷山上女,千秋长望舜裳衣。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

“堪嗟击缶千秋壮,莫道挥毫两鬓星。

”《醒世恒言·

李玉英狱中讼冤》:

“古来多少聪明女子,或共姊妹赓酬,或是夫妻唱和,成千秋佳话。

田兰芳《明河南参政袁公(袁可立子袁枢)墓志铭》:

“倾城往送,手植坟松。

勿翦勿拜,千秋郁葱。

”毛泽东《念奴娇·

昆仑》词:

“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

“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台湾终必回归祖国,早日解决对各方有利。

④凭吊,指对着遗迹、遗物、遗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感慨往古的人和事。

徐夜 

《富春山中吊谢皋羽》诗:

“疑向西台犹恸哭,思当南宋合酸辛。

我来凭吊荒山曲,朱鸟魂归若有神。

佟国器 

《酷相思·

石头城怀古》词:

“百尺高台临鹤渚,凭吊悲今古。

陈梦雷《易水怀古》诗:

“河流呜咽增凴吊,策蹇城西日欲昏。

李渔 

《玉搔头·

讯玉》:

“手泽犹存,音容何在?

好教我空对遗簪凭吊。

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五:

“我凭吊过黄兴墓、 

蔡锷 

墓,也凭吊过屈子庙、贾太傅祠。

三月晦①

一春谁占风光好,结习难忘总恨春。

可怪秋波②只临去,如何还搅苦吟③身?

①晦,农历每月的末一天。

《庄子·

逍遥游》:

“朝菌不知晦朔。

姚鼐《登泰山记》:

“戊申晦。

”(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不知晦朔。

②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睛或眼神儿。

③苦吟,反复吟咏,苦心推敲。

言做诗极为认真。

柳花①

春尽花飞日渐迟,柳花千点破愁眉。

多情枉费低回②久,自在难谋去住宜。

得月婵娟③偏不见,似人纤弱故难支。

不如且趁风光转,何似红芳委地④时?

①柳花,柳树开的花,呈鹅黄色。

也指柳絮。

陈后主《洛阳道》诗之四:

“柳花尘里暗,槐色露中光。

”唐·

李白 

《金陵酒肆留别》诗: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杜甫 

《曲江陪郑八丈南史饮》诗:

“雀啄江头黄柳花,鵁鶄鸂鶒满晴沙。

杨万里 

《闲居初夏午睡起》诗:

“日长睡起无情思,閒看孩童捉柳花。

杨伯嵒 

《臆乘·

柳花柳絮》:

“柳花与柳絮迥然不同。

生於叶间成穗作鵞黄色者,花也;

花既褪,就蔕结实,其实之熟乱飞如绵者,絮也。

古今吟咏,往往以絮为花、以花为絮,略无区别,可发一笑。

张可久 

《凭阑人·

暮春即事》曲:

“小玉阑干月半掐,嫩緑池塘春几家。

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

②低回,徘徊;

留恋、思绪萦回。

③婵娟,形容姿態曼妙優雅。

唐.孟郊.嬋娟篇:

“花嬋娟,泛春泉;

竹嬋娟,籠曉煙。

”元.沈禧.一枝花.天生瑚璉套.梁州曲:

“腰肢嫋娜,體態嬋娟。

”借指美女、美人。

唐.方干.贈趙崇侍御詩:

“卻教鸚鵡呼桃葉,便遣嬋娟唱竹枝。

”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齣:

“一帶妝樓臨水蓋,家家分影照嬋娟。

”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

唐.劉長卿.湘妃詩:

“嬋娟湘江月,千載空蛾眉。

”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詞: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④委地,散落或委弃于地。

《东观汉记·

锺离意传》:

“显宗时,意为尚书,交趾太守坐赃千金,徵还伏法,诏以其赀物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

白居易 

《长恨歌》: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立夏①

才看立春②过,又入立夏景。

结子叶尽低,饲蚕事渐整。

蜜脾③窗外满,酪粉④盘中冷。

容易换时光,今朝日已永。

①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立夏,四月节。

立字解见春。

夏,假也。

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②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

时。

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

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

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

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

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

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③蜜脾,蜜蜂营造的酿蜜的房。

其形如脾,如称。

李商隐《闺情》诗:

“红露花房白蜜脾,黄蜂紫蝶两参差。

春窗一觉风流梦,却是同袍不得知。

朱淑真《日永》诗:

“雨过横塘蛙吹闹,日融芳圃蜜脾香。

一痕心事难消遣,双鹊飞鸣过短墙。

卢挚《沉醉东风·

春情》曲:

“残花酿蜂儿蜜脾,细雨和燕子香泥。

白雪絮飞,红雨桃花坠,杜鹃声又是春归。

西厓《谈徵·

名部下·

蜜脾》:

“今以蜂窝生蜜为蜜脾,盖形似也。

《格物要论》:

‘蜂采百芳酿蜜,其房如脾,故谓之蜜脾。

’”

④酪粉,一种粉状食用品,有较好的物理化学特性,而且感官评分高,具有浓郁的发酵干酪风味,可用于做披萨的奶酪。

和①季兰,忆洪泽湖②风雨之夕

挑灯共话去年事,洪泽湖遥欲渡难。

夜雨漏舟湿无睡,狂风曳缆泊难安。

谁知贱子③风波惯,却笑舟人肝胆寒。

他日与君重过此,云烟应作镜中看。

①“和”读hè

,指唱和,和答。

和就是附和的意思。

在传统诗歌学里,和诗是由两首以上的诗组成,第一首是原唱,接下去的是附和。

平仄的运用以及节奏的安排上,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要求。

讲究步韵,依韵,用韵。

刘攽《中山诗话》:

“唐诗赓和,有次韵(先后无易),有依韵(同在一韵),有用韵(用彼韵不必次),吏部和皇甫《陆浑山火》是也,今人多不晓。

②洪泽湖,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

在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宿迁两市境内,地理位置在北纬33º

06′—33º

40′,东经118º

10′—118º

52′之间,为淮河中下游结合部。

原为浅水小湖群,古称富陵湖,两汉以后称破釜塘,隋称洪泽浦,唐代始名洪泽湖。

1128年以后,黄河南徙经泗水在淮阴以下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淮河失去入海水道,在盱眙以东潴水,原来的小湖扩大为洪泽湖。

洪泽湖湖面辽阔,资源丰富,历史悠久,既是淮河流域大型水库、航运枢纽,又是渔业、特产品、禽畜产品的生产基地,素有“日出斗金”的美誉。

③贱子,谦称自己。

游侠传·

楼护》:

“时请召宾客,邑居樽下,称‘贱子上寿’。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柳亚子《董必武先生六十寿诗》:

“贱子倾心久,神交许我狂。

金银花①

四月清和日初永,清晨寂寞人犹倦。

小鬟②新进金银花,令我身轻手足旋。

臭味泯泯③入帘清,香风脉脉染衣遍。

借问此物何处得,答云新开人初荐。

黄白二色间深浅,青蔓千条蟠庭院。

荒城觅花俱乌有,偶然见汝倍留恋。

三代所贵不贪宝,世人误认唯利善。

繁华能使文胜质,名字遂到邦之媛。

我家旧有夜识亭,此花烂漫美如练。

命名寄慨大父④心,深意流传子孙见。

平生脾冷患寒湿,对此清凉心空羡。

今朝叹赏笑口开,远地相逢似深眷⑤。

①金银花,金银花,正名为忍冬。

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 

,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

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金银花,三月开花,五出,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则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

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

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它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

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等症,均效果显著。

词人对金银花情有独钟,在百无聊赖的清晨,见到金银花,立刻神清气爽,花的颜色和形态甚具吸引力,“荒城觅花俱乌有,偶然见汝倍留恋”,更令词人珍视的是,“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