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1585286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文档格式.docx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文档格式.docx

浪漫,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借代: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对偶:

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排比: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互文:

言简意赅趣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反问:

强调突出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设问: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反复:

强调突出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叠词:

营造氛围音韵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声声慢》

(5)结构手法:

照应(首尾照应照应诗题等)总分(总领总结分写)

线索过渡铺垫伏笔以景起句以景结句起句设问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议论收尾问句收束

(6)其他表现手法:

比兴、用典、对比衬托: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声衬寂、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曲写(对写):

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渲染/烘托细节描写象征/托物言志

情与景关系: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直抒胸臆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和夸张

二、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设题类型及解题方法指导

【设问方式】

1.请结合诗句,对这首诗(或诗歌的某几句)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的分析。

2.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3.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

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4、是怎样抒情(或描写)的?

5.某诗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维流程】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是从什么角度设题。

是抒情方式,还是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相关诗句解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及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4)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

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答题示例1】

(2005年全国卷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

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

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答题示例2】

塞下曲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

即"

折杨柳"

,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

楼兰:

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答:

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

"

笛中闻折柳"

,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

,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

颈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

(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三、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实战演练

1.(2006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

送卢梅坡 

<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

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释:

①泛菊:

饮菊花酒。

②吹梅:

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

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案:

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

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意思答对即可)

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

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

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

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

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9、【试题答案】

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

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

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试题考点】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

(理解鉴赏评价)

3、(10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

(6分)

定林①(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

定林:

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仍:

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

(3分)

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

结合全诗简要解析。

22、参考答案:

“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

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3、参考答案:

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背景解读:

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

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

次年复拜相。

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

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4、(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

杜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

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

(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

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

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

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5.(09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

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⑴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答案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解析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

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

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

⑵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案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

考生通过解答第⑴题以后,对本诗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题时,要紧密结合第

(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

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

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

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

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

6.(09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方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

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①过桥人似鉴中行,暗写人影(或桥影)。

②莫放修芦碍月生,暗写月影(或芦影)。

(2)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应了第一联的“清”字。

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

解析第一小题:

明写好找,暗写相对难些。

“暗写”也就时侧面描写,结合诗歌和平时所学,一般不难判断。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通过“几处”、“新燕”、“浅草”等表现“早”。

第二小题:

题目考查写景的手法、角度。

考生明白了这一点,就可以从修辞、写景的顺序、角度、炼字等方面作答。

7.(10年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峡口送友人送蜀客

司空曙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

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

请说明理由。

(1)暮春飞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意象)”的知识。

能力层级是C级。

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

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

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

“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

“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思念故乡之情

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同意:

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

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

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

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

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8、(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

秋风。

②怆悢(lià

ng):

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5分)

(1)参考答案:

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

(2)参考答案:

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

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四、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强化训练

9.(10年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注】争:

怎。

(1)对于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此词说“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而秦观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请简要分析二者所表达的感情侧重点有何不同。

(4分)

(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

(1)

【参考答案】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

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

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

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2)

【参考答案】①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

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

③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

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

【试题分析】第一题考查情感,比较鉴赏。

第二题考查表现手法,已经点出,要求举例分析。

【高考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易错提醒】第二问使用的表现手法分析不出,主要是平常对表现手法的理解主要局限在大概了解上,没有做到具体分析。

【备考提示】读诗要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分析诗题的中人和事。

逐字解说诗句,结合小注,理解诗的大意。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

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所谓反衬,就是主要事物(本体)与陪衬事物(衬体)有相反的特点或不同的情况,用衬体从反面衬托本体,利用与主要形象相反、相异的次要形象,从反面衬托主要形象。

10.(09年宁夏.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

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

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简要叙述。

答案

(1)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

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

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解析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

解题格式:

形象:

身份+性格+(形象意义)意象含义: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答题步骤:

诗中形象(意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情感,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思路分析:

提问及变式:

①“╳╳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②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③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①是什么形象;

②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

情感)。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

请简要说明。

答案

(2)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解析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及构思的分析与评价。

①手法+表达作用②赏析修辞方法:

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③赏析表达方式:

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④赏析表现手法:

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所抒感情:

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表达)什么感情思路分析:

题目类型: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答题步骤:

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修辞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

答题要点应包括三点:

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11、(09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①。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

雪花不似梅花薄。

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

花萼。

这里指花瓣。

(1)词中的“两种”指的是,“一家”指的是。

答案梅花与雪花大自然

解析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

第一空:

根据上片“两种风流,一家制作。

雪花全似梅花萼”可判断出来;

第二空:

要分析作者为何说雪花和梅花是“一家制作”的,显然是要求归纳二者的共同点。

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整篇去理解。

(2)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

答案手法:

对比(反衬)情感:

对梅与雪的品格有所褒贬,突出了对梅花的喜爱和赞赏之情。

12、(09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

(2)题。

小重山·

端午

[元]舒頔

碧艾香蒲处处忙。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细缠五色臂丝①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

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

沅水和湘水。

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空惆怅:

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

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

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