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历史学考研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58267 上传时间:2022-10-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64.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历史学考研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考研历史学考研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考研历史学考研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考研历史学考研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考研历史学考研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历史学考研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docx

《考研历史学考研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历史学考研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历史学考研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docx

考研历史学考研总复习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史前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300万年前-1万年前)

直立人/猿人:

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人

早期智人/古人:

广东马坝人、湖北长阳人、山西丁村人、山西许家窑人

晚期智人/新人:

内蒙古河套人、山西峙峪人、广西柳江人、山顶洞人

原始群:

旧石器时代早、中期人类的社会组织形态都处于原始群。

以血缘为纽带形成一个个群体,群体内部群婚、乱婚,一个原始群就是一个血缘大家族。

只有母子关系是明确的,父子关系尚不存在。

班辈婚:

原始群逐渐形成原始公社(血缘家族公社)。

此时婚姻有了初步的禁约,只允许同辈婚姻,称为班辈婚。

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先民逐步进入氏族公社阶段,排除了本族兄弟姐妹的通婚关系,班辈婚过渡到族外婚。

族外婚的出现表明氏族公社的产生,但氏族公社真正的繁荣在新石器时代。

二、新石器时代(1万年前-四、五千年前)

新石器时代基本要素:

磨制石器、制陶术、农业、畜牧业

新石器早期遗址:

湖南玉蟾岩、江西万年仙人洞、河北徐水南庄头、裴李岗文化(泥质陶瓷为主,与仰韶文化关系密切)、老官台文化、兴隆洼文化、彭头山文化

新石器中期遗址:

河南仰韶文化(彩陶,含半坡遗址和姜寨遗址)、内蒙古红山文化(大型祭祀建筑遗址)、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

新石器晚期遗址:

山东龙山文化(新型农具,牛羊鸡开始饲养,蛋壳陶)、浙江良渚文化(黑皮陶为主,已种植水稻,贵重礼器,干栏式建筑)、马家窑文化、石峡文化

母系氏族公社:

氏族公社的主要阶段,妇女处于支配地位,丈夫居于妻方,辈分从母系计算,财产由母系继承。

实行族外婚制,后来发展为对偶婚,即在互婚的男女群中各有一个主要配偶,但不严格,因此仍母不知父。

父系氏族公社:

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组织形式。

男子处于支配地位,妻子从夫而居,辈分从父系计算,财产由父系继承,男子从事农业和饲养,妇女的职能转向家务和生儿育女。

婚姻形态向一夫一妻过渡。

新时代晚期,若干部落结成部落联盟,联盟议事会为最高权力机构,还推选出最高军事首长。

联盟首长逐步由推举变为世袭,在基层,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公社一步步向以地缘为纽带的农村公社过渡。

三、古史传说

五帝:

黄帝、颛顼(高阳氏,绝地天通改革)、帝喾(高辛氏)、尧、舜(有虞氏)

第二章、夏商西周

二里头文化:

典型遗址位于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于1959,相同文化的遗址在豫西、晋南有发现,晚于龙山文化,早于先商文化。

两个类型:

山西夏县东下冯的“东下冯类型”和“二里头类型”。

四期。

夏商周断代工程:

以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夏商周的年代学的科研项目。

1996年启动,2000年通过国家验收。

主要目标是西周共和元年(841bc)以前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商代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康丁之后,商代嫡长子继承制基本确立。

早商,最高官职是师保。

黍、稷为主要谷类。

商代已使用货币,贝以十枚为一朋。

安阳废墟:

是商代后期的王都;偃师商城;郑州商城。

西周初期,最重要的官职是太师和太保。

周公为太师,召公为太保。

周的三支军队:

1.虎贲:

王室的禁卫军;2.周六师:

主力军,由周人组成,也成西六师;3.殷八师:

商遗民组成,主要驻在东方,也成东八师。

军队组成以战车为单位,一辆战车为一乘。

记载西周刑罚的资料是《尚书·吕刑》(刑法的名目)和《周礼·秋官》(与刑法有关的官名和职责)。

周礼:

西周礼乐制度日趋完善,西周初期在周公主持下制定周礼,出了关于政刑的各种制度外,还有吉(祭祀)凶(丧葬)军(军旅)宾(朝觐盟会)嘉(婚冠喜庆)五礼。

配合典礼仪式还有舞乐。

核心内容是严格贯彻宗法等级制、分别亲疏贵贱尊卑上下的礼仪体系。

分封制:

大规模分封诸侯在周公和成康时期。

三类诸侯:

同姓亲属、功臣、古帝王。

诸侯对天子有隶属关系,镇守疆土、捍卫王室、交纳贡税、朝觐述职。

诸侯在封国内是君主,半独立,国内亦实行分封。

卫:

武王弟康叔;齐:

姜尚;鲁:

周公旦;宋:

微子启;燕:

召公奭;晋:

成王弟唐叔虞。

宗法制:

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继承宗主地位,庶子分封。

诸侯、卿大夫、士。

大宗和小宗。

宗法制只适用于同姓贵族,与异姓贵族的关系以婚姻为纽带。

姬姓贵族和异姓贵族的婚姻是宗法制的重要补充。

国野制:

也叫乡遂制,产生于武力征服。

西周的平民阶级是国人和野人。

国是统治宗族聚居的城郭和郊区,野是被征服者散居的鄙野。

国人是贵族的远系旁支,子孙繁衍超出限度,发展为国人。

国人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是“执干戈以卫社稷”。

野人亦称庶人。

西周的经济与文化:

主要农具是木制的耒耜。

初垦的生荒田叫“菑”,耕作了两年的叫“新田”,三年以上的熟田为“畲”。

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的利簋是迄今发现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约西周后期出现了锦。

“质人”管理市场。

工商食官:

商周时期,手工业和商业基本上由官府控制,工商业者的生产经营在官府作坊和指定范围内进行,其产品和经营主要是为贵族统治者服务。

百工和官贾为官府效力,衣食住行均有官府提供。

新设“司工”一职总管官府手工业。

第三章、春秋战国

一、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周桓王时,周郑交恶。

齐桓公始霸:

齐桓公继位后任用管仲为相,改革。

当时北方山戎和狄正向南发展,侵扰燕、邢、卫等国。

齐桓公利用周王“尊王攘夷”,联合燕国打败山戎,又联合宋、曹制止狄。

齐国救邢存卫,在诸侯中威望大增。

召陵之盟:

楚国在南方强大,为了抵挡楚国的北上锋芒,656bc,齐桓公率齐鲁宋郑陈卫许曹联军侵蔡伐楚,直抵楚边境。

楚成王求和,双方订“召陵之盟”,楚实际上承认了齐的中原霸主地位。

蔡丘会盟:

651bc,齐在蔡丘召集鲁宋卫郑许曹等国会盟,商定了各国共同遵守的条约,盟约声明“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周襄公派人送来祭肉,正式确立齐桓公霸主地位。

晋是周成王之地虞的封国,除封于唐,后以晋水改称晋。

城濮之战:

632bc,楚北上围宋,宋向晋告急,晋文公救宋。

晋军为避开楚军北进锋芒,未战之前主动退军三舍至城濮。

晋文公会晋宋齐秦等军大破楚军。

楚军北上受打击。

践土之盟: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大会诸侯于践土,参加会盟的有晋鲁齐宋蔡郑卫等国,盟约规定“皆赏王室,无相害也”。

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此后晋楚斗争成了大国争霸的主要内容。

邲之战:

597bc,楚围郑,晋救郑。

次年晋楚战于邲,晋败。

弭兵之会:

春秋中期以后,晋楚相持中原效果普遍厌战,于是出现了宋国发起的两次弭兵会盟。

第一次在579bc,宋大夫华元向晋楚倡议,晋楚勉强响应,但三年后楚国毁约,北侵郑、卫。

546bc,宋大夫向戌第二次倡议,十四诸侯会于宋,确立了晋楚共为霸主的地位,小国对晋楚同样纳贡,齐秦大国分别与晋楚联盟。

晋楚间40年无大战。

秦穆公任用百里奚、蹇叔。

殽之战:

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企图向东发展,争霸中原。

627bc,秦袭郑,回军至殽时遭晋军截击,秦军全军覆没。

秦改变战略,转而西向。

吴为古公亶父之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的后裔所建。

吴王阖闾攻楚,五战五胜。

越亦称于越,相传是少康的后裔,建都会稽。

494bc,吴王夫差伐越,勾践求和。

473bc,勾践灭吴。

三家分晋:

晋在春秋中期,政权逐渐为智氏、赵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卿大夫掌握。

首先智韩赵魏灭了范氏、中行氏,随后韩赵魏联合灭掉最强的智氏。

韩赵魏瓜分晋的土地、人民。

403bc,周威烈王正式册封三家为诸侯,晋国灭亡。

赵国占有东、北,韩国占有南部,魏国占有中、西。

田氏伐齐:

公子完在齐桓公时,因避陈之内争,逃来齐国,姓田氏。

春秋中期,田氏势力逐渐强大,后权力落入田氏一家。

391bc,田氏大夫田和自立为君,至此姜姓齐国变为田氏齐国。

逢泽之会:

魏文侯经李悝变法,建立了以武卒制为基础的强大武装力量。

344bc,魏发起并主持了逢泽之会,率领十二诸侯朝见周天子,成为盟主。

马陵之战:

逢泽之会韩未参加,魏于342bc攻韩,韩告急于齐,齐威王命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军事援韩。

魏将庞涓引兵自韩回魏。

齐军诈败,魏军紧追,在马陵齐军保卫魏军,庞涓自杀。

魏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出现秦齐对峙。

徐州相王:

齐因马陵之战提高了威望,魏向齐妥协。

334bc,魏惠王到徐州朝见齐威王,尊齐为王,齐威王不敢独自称王,又尊魏为王。

合纵连横:

齐秦对峙时期,以三晋为主,北连燕,南连楚,以抗击齐或秦,叫“合纵”;而以三晋为主,东连齐而抗秦或西连秦而抗齐,叫做连横。

“合众弱以攻一强”为合纵,“事一强而攻众弱”为连横。

战国后期变为:

六国联合抗秦为合纵,六国分别投靠秦国为连横。

317bc,韩赵魏在修鱼被秦军击败,合纵瓦解。

318bc,秦惠文王灭巴蜀。

284bc,燕国乐毅合纵攻齐,大败齐军。

齐将田单火牛阵夺回失地,但齐国一蹶不振,齐秦对峙局面打破。

远交近攻:

266bc,秦昭王用范雎为相,采纳了“远交近攻”,远交齐楚,近攻三晋。

又能破坏合纵,又能巩固所占土地。

长平之战:

262bc

256bc,秦吞并周王室。

内史腾灭韩,王翦灭赵、燕、楚,王贲灭魏、齐。

二、春秋战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

私有土地的来源:

1.赐田转向私有;2.贵族转让;3.贵族间劫掠;4.开荒地据为己有。

农业的发展:

1.我国铸造铁器约始于西周末或春秋初。

春秋中期后铁器使用增多;2.兴修水利:

魏国西门豹引漳溉邺、秦国李冰都江堰、秦国郑国渠;3.农业技术进步:

深耕熟耨、辨土施肥、把握农时、疏密得宜。

普遍种植稷、黍、稻、麦、菽、麻。

手工业、商业:

海盐、池盐(西北地区)、井盐(最迟出现在李冰时的四川)。

刀币流通以齐国为主,后扩大到赵燕。

布贝在黄河中游,包括卫郑晋宋。

爰金是楚国货币。

秦、周使用圆形钱,有孔。

地主阶级来源:

1.分封贵族转化来的大地主;2.官僚和军功地主;3.大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地主;4.豪民地主,随着土地自由买卖而发展,依靠经济手段。

农民的组成:

1.自耕农:

从旧时的庶人、国人转化;2.佃农;3.庶子:

有法定主人而没有完全人身自由;4.雇农:

完全失去土地而无固定主人的农民。

三、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齐国管仲改革:

1.整顿行政管理系统,叁其国而伍其鄙。

叁其国是将国中划为21乡,士居15,工3,商3,分设三官管理。

乡下有连、里、轨三级。

伍其鄙将鄙野分为五属,设立五大夫、五正官分管。

属下有县、乡、卒、邑四级。

目的是定民之居,史士农工商各就其业,稳定秩序。

2.加强军事,作内政而寄军令。

将全国军事力量编为中左右三军。

将军事组织和行政系统结合,乡、连、里、轨与旅、卒、小戎、伍相对应。

军政合一,利用宗族关系加强军事。

3.税制改革,相地而衰征,设置官吏管理全国山林、川泽收入。

同时加强盐铁管理,铸造统一货币,调剂物价,促进经济发展。

初税亩:

鲁宣公推行。

以亩积为单位征收耕地税的制度,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亩纳税,税率为产量的四分之一。

实际承认了土地私有。

李悝变法:

魏文侯时期

1.废除世卿世禄制,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取缔淫民(凭借世袭制无功受禄的贵族)特权,没收财产、权力,按“食有劳而禄有功”原则重新分配,吸引贤才;

2.尽地力之教:

规定每亩地标准产量一石五斗,要求农民达到每亩增产三斗;杂种各种粮食作物,防止某种病害。

充分利用闲地扩大农副生产;

3.平籴法:

年成好时,政府以平价购粮,灾年以平价出售。

4.《法经》,我国古代第一部较完整的成文法典,包含《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楚国吴起变法:

楚悼王时期。

1.封君传到第三代收回爵禄,废除公族中疏远者的特殊待遇,迁移旧贵族;2.精简官职,削减过高的俸禄,经费用来训练战士;3.整顿吏治,要求官吏私不害公。

禁止旧贵族招食客。

邹忌改革:

齐威王时期。

1.整顿吏治;2.广开言路;3.义务兵和雇佣兵结合,启用田忌、孙膑等;4.发展生产,改进国家授田制,采用分地长期使用制;5.稷下学宫。

赵烈侯时公仲连改革。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燕昭王改革,引进乐毅。

韩昭侯改革,申不害“术”: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